第二节 风 灾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1a&A=2&rec=106&run=13

境内常年时有大风发生,特别是小麦生长后期的"干热风",对农业危害较重。
大风 一年四季均有,主要集中于春。1746年(清乾隆十一年)3月和1751年(乾
隆十六年)2月,"大风昼晦"。历年春季大风,往往瞬间平均风速17.2~20.7米/秒(即
风力大于八级) 。造成树木折断,作物倒伏,籽粒脱落,人畜行走困难等。多年平均
大风日数为14天,最多的1960年达45天,最少的1973年2天。其四季分配为:春季8天,
占57%; 夏季3天, 占21%;秋季1天,占7%;冬季2天,占14%。3至6月为集中发
生期, 历年发生10天左右,占全年的7 1.4%。小满至芒种,发生次数最多,历年平
均2至4天,往往使即将成熟的小麦倒伏、籽粒脱落,减产。1961年6月7日一次,连刮
五六小时,使全县25万亩小麦受灾,减产187.5万余公斤。1972年6月11日发生11级大
风,因预报及时,各级党政领导动员全县人民昼夜抢收,使1125万余公斤小麦免受损
失。1986年4月18日,发生12级大风,部分房顶刮毁。
龙卷风 很少出现,但危害惊人。1969年秋,普集公社于家村发生一次,卷走
房顶几十间、煤炭5吨,并将装卸火车用的500余公斤重大板车卷至高空,盘旋飞舞,
抛在十几里地之外。
山口风 因地形影响形成。如:长白山大顶子与歪歪顶之间及孙家庄、山头店、
双峰山、大凹口岭间所形成的风口,往往使禾稼倒伏,草房掀顶。
干热风 俗称"火风"。为小麦成熟期的主要自然灾害,年年发生。轻则使小麦
减产5%,重则减产10~20%。其发生时间为5月下旬至6月中旬(正值小麦灌浆至收割
期) ,年均达6.2天。1961、1965、1972年最甚,为14至15天。1 970、1974、1976年
较轻,为1至2天。 两个高峰期分别在5月28至31日和6月7至10日,因小麦正在灌浆充
实,对产量影响最大。 1966年5月一次干热风, 30万亩受灾小麦减产20~30%,损
失小麦达1125万公斤。 1968年麦收前, 连刮13天,使40万亩小麦受灾减产20%以上,
损失小麦达2400万公斤。 1987年6月3至4日、6至8日,遭受雨后曝晒、干热风危害,
大片小麦枯萎, 平均每亩减产55公斤。据境内多年实践经验,预防干热风的方针为"
引种改制, 防躲结合",即:引进小麦早熟品种,改进耕作制度,躲过干热风危害。
并通过喷洒石油助长剂、磷酸二氢钾、草木灰及浇麦黄水等措施,以减少蒸发,达到
有灾抗灾,无灾增产之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