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节 白云湖镇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1a&A=12&rec=682&run=13

一、建置
因白云湖得名。明清时期,湖南岸牛码头村以东属关厢乡,湖南岸石珩村及湖北岸属历
城县。民国时期,关厢乡改为第一区,余无变化。1948年11月,章历县于湖北岸新建湖
北区。1958年3月,湖北划入水寨乡,湖南划入党家乡。1985年9月,水寨镇的高桥乡、
宁家埠区的白云湖乡组建县辖白云湖乡。1996年10月,撤乡设镇。2005年,辖22个行政
村、3.3万人。镇驻地牛码头村。
二、境域
位于章丘市西北部,东依宁家埠镇,西临历城区,南靠党家镇,北与水寨镇、高官寨镇
接壤, 总面积56.04平方公里。境内有白云湖,湖区内有千亩红莲、千亩芦苇荡;动物
有11种鱼类、62种鸟类,其中国家一类保护动物有东方白鹳,二类保护动物有灰鹤、大
天鹅等多种鸟类。以广阔水面为基础的水产养殖发展迅猛,旅游资源得天独厚,是山东
省规模最大的淡水养殖连片开发基地和济南市旅游开发重点乡镇。
三、发展概况
农业 境内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沛,是黄淮海平原重要的农业开发区和全市主
要产粮区,以农作物种植、水产养殖、苗木种植、畜牧为主。1986年,耕地面积2378.4
公顷,农业机械总动力1.45万千瓦,粮食总产量1.84万吨,农业总产值2829万元;大牲
畜存栏4219头、 生猪7687头、羊1604只、家禽1.55万只,肉类总产量524吨。水产养殖
是境内资源优势之一, 1987年,实施联合国粮食计划署水产开发项目(WFP—中国2814
项目白云湖分项目) ,共建成鱼池1万亩(属白云湖8500亩),建成全省最大淡水鱼养
殖基地。1997年,实施治涝工程,疏浚引排水渠17条、20公里,新建、修复桥涵20座。
实施“上粮下渔”工程,搬运土方959万立方米,改造涝洼地6300亩,建成640个精养鱼
池。 1988年, 建成长达15公里的引黄东干防渗渠,黄河水流入白云湖。2001年,投资
1143万元,新建一处占地面积1500亩“上果下鱼”农业生态休闲观光园,新改建甲鱼池
1089亩, 栽植各类果树8.8万棵、花卉3010株,整修项目区内道路1.24万米,清除淤泥
14万立方米。2002年,引进山东光合公司格林生态园。2003年,引进山东省旅游局苗木
花卉园, 育植各种苗木花卉1500万株,种植面积3000亩,涉及70个科、658个品种,几
乎包含全国北方所有的园林绿化优良品种,同时也带动了石珩、石东、石西、石北一批
苗木花卉种植专业村。 建设了杨南、陈家、韩码3处奶牛养殖小区,占地10公顷,奶牛
存栏量480头。20年间,开发节水高产粮田0.17万公顷,铺设地下管道100公里,铺设田
间生产路20公里, 植树4.5万株,基本实现林、田、井、渠、路、房六配套,有效地改
善了农业生产条件。 2005年,投资215万元,建设“高效渔业开发示范园”,实现年纯
收益420万元,园区内农民年增收1.4万元。建立了淡水水产研究所、特种养殖基地、白
云湖特种水产品有限公司、渔业协会,促进了全镇水产养殖业整体实力的提升。至2005
年底,耕地面积2406公顷,良种推广面积1333公顷,农业机械总动力4.14万千瓦,粮食
总产2.38万吨,农业总产值2.9亿元。水产养殖面积1.5万亩,水产总量7163吨,渔业总
产值1.6亿元。 农田林网面积2325公顷,林木覆盖率达25%。大牲畜存栏6555头、生猪
2.35万头、羊1.37万只、家禽1.72万只,畜牧业总产值0.4亿元。蔬菜总产1.1万吨;果
园面积80公顷,果品总产量1300吨。
工业 1986年, 乡、村、户办工业企业422个,从业人员1741人,生产项目有造纸、印
刷、饲料加工等,工业总产值1158万元,利税110万元。1998~1999年,对8处镇办企业
依法实施破产, 减负1860万元,盘活存量资产890万元。1998年始,先后有济南希布罗
日用品有限公司、章丘非金属矿粉厂、章丘金土地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章丘富达包装厂、
山东光合公司、省旅游局花卉公司、金成伟业助剂厂、宁家埠锅炉厂、白云湖旅游开发
公司、济南唐人文化传播公司、鲁能集团白云湖水上接待中心、山东环能置业有限公司、
济南白鹤门窗有限公司13家企业落户白云湖。 2005年,镇、村、户办企业406个,从业
人员3990人,实现工业总产值4.3亿元、利税3300万元。
旅游业 1986年,以“以渔为主,综合开发,多种经营,全面发展”为主题的白云湖第
一次开发掀起高潮。 1992年4月,大型人文景观——齐鲁名士宫落成。章丘市税务局、
燃料公司、小鸭集团等单位陆续在白云湖内征地开发。湖心桥、钓鱼台、水上餐厅等旅
游服务设施相继建成并投入使用。1997年,建成了由白云湖公园、白云湖乐园、影视城、
沿湖20公里的柳堤及立体化农业观赏园等组成的白云湖风景区。2000年,第一届白云湖
荷花节开幕, 至2005年, 成功举办6届, 年均游客3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1000万元。
2005年,以生态休闲为主题,以湿地保护为重点,聘请省市有关专家制定了《白云湖省
级湿地生态功能保护区建设规划》《白云湖湿地公园规划》,通过专家评审。开展湖区
整治活动, 对不符合规划的摊点、鱼池、饭店等进行了清理,投资300万元进行绿化美
化。
商贸 财税 1986年,有乡、村、户办商业422家,集贸市场5处,交易额55万元,财政
收入29万元。 1991年10月,投资70万元,建成占地1.33公顷(后扩建至5.6公顷)的石
珩废旧品收购专业市场,是当时省内最大的废旧物品集散地。同年,建成黄家塘苇制品
加工批发市场。1997年,建成郑码水产品批发市场。2002年,建成韩码水产品批发市场,
白云湖水产品远销天津、河北等八省市。2000年,建成水果批发市场,有南方客户5家,
主要销售橘子、香蕉等果品,日销量3~5吨,可带动当地20多户群众致富。2005年,有
专业市场4处,集贸市场7处,镇、村、户办商业302家,集市贸易成交额3.1亿元,社会
商品零售总额2.2亿元,地方财政收入135万元。
村镇建设 1986年,全乡基础设施很不完善,农村住房较为原始,多为土坯草房,条件
极差。1991年,制定了第一轮乡村建设规划,乡容村貌有了较大变化,机关各站所相继
建成。1995年10月,章丘市政府批准了白云湖乡(第二轮)总体规划,以建设新型旅游
城镇为目标,镇村容貌变化明显。10年间,累计投资4000万元,完成了云湖北路、宁石
路、穿湖路、环湖大堤、韩石路等总长42公里的道路硬化,硬化路总长达到92公里,形
成了“三纵五横”的硬化路网络,22个村全部实现了村内道路的硬化。投资55万元新建
邮政大楼, 投资30万元完成郑码大桥建设,投资50万元新建大型粮仓1处,中心、高桥
两处中学房屋全部翻修一新,新建中心小学、两处高标准幼儿园,99%的农民住房已建
成砖瓦房或水泥预制平房,群众的生产、生活环境得到明显改善。2005年,以建设现代
化生态旅游名镇为目标,聘请山东省城乡规划设计院制定了《白云湖镇总体规划》。
教育 科技 1986年, 中、小学24处,教职工219人,在校生3450人,适龄儿童入学率
98%。1998年,“大面积鱼塘精养高产技术开发项目”获得农业部“丰收计划”三等奖;
同年,“工厂化养鳖提早繁育技术”获得济南市科技进步三等奖;2001年,“池塘甲鱼
高产技术”获得省水利厅科技进步三等奖,“鱼鳖混养”实验报告获得济南市优秀科技
论文二等奖, 引进名、优、特、新、稀水产品种12个。2002年,成立 “章丘市白云湖
水产研究所”。2003年,成立“章丘市白云湖淡水养殖科技示范园”,围绕水产养殖业
发展,聘请山东农业大学、中科院海洋水产研究所教授为顾问,每年培训群众3500人。
建成国家农业部首批无公害渔业生产基地,并建立了“渔业协会无公害渔业生产合作社”。
2005年,有中小学、幼儿园7处,教职工200人,在校生3360人;适龄儿童入学率100%。
文化 卫生 体育 1986年, 有文化站、广播站各1处,农村以广播喇叭为主;镇卫生
院1处、村卫生室22处,计划生育率90%,人口自然增长率8‰。每年春节、元旦等重大
节日均组织群众性文娱活动。群众体育发展较快,1995年被评为“争创全国体育先进县”
先进单位。 1999年,对村级卫生室实行一体化管理,将22处村卫生室合并为7处中心卫
生所,积极推行合作医疗。2005年,有文化站、村级文化活动中心、活动场所16处;图
书室(站)10处;音乐、美术、书法、摄影及文学业余创作队伍150人。卫生院1处,医
务人员22人, 有床位11张,村级卫生室9处,年门诊2.34万人次,新型合作医疗覆盖面
达到96%。计划生育率100%,人口自然增长率3‰。
人民生活 1986年, 农民人均纯收入605元,人均住房面积10平方米,年末居民储蓄余
额165万元。 2000年,实现了有线电视“村村通”。2005年,农民人均纯收入5043元,
人均住房面积40平方米,年末居民储蓄余额1亿元。有线电视、互联网入户率70%、1%,
基本医疗、 养老保险参保人数3.03万人、1187人,享受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121人。
敬老院1处。

2005年白云湖镇行政村基本情况表
表28-12

┏━━━━━━┯━━━━━━━━━━━━━━━━━━━━┯━━━┯━━━━┯━━━━┯━━━┓
┃ 行政村 │ 村名由来 │总户数│ 总人口 │年末耕地│农民人┃
┃ │ │ (户) │ (人) │面积 │均纯收┃
┃ │ │ │ │ (亩) │入(元)┃
┠──────┼────────────────────┼───┼────┼────┼───┨
┃ 郑家码头 │该村紧靠小清河支流,宋代建有码头,名正深│ 871 │ 3153 │ 3345 │ 5080 ┃
┃ │码头。明代,郑姓迁来立村,改名郑社码头。│ │ │ │ ┃
┃ │新中国成立后,改名为郑家码头。 │ │ │ │ ┃
┠──────┼────────────────────┼───┼────┼────┼───┨
┃ 高 桥 │青云河(小清河支流)上有桥,桥面较高, │ 540 │ 2285 │ 2100 │ 5070 ┃
┃ │俗称高桥。明洪武二年(1369年),张姓迁来│ │ │ │ ┃
┃ │桥头立村,以桥名命村名高桥。 │ │ │ │ ┃
┠──────┼────────────────────┼───┼────┼────┼───┨
┃ 靠河林 │该村原名快活林。明洪武二年(1369年),张│ 238 │ 995 │ 1641 │ 4660 ┃
┃ │姓迁此定居。由于村风不正,闹得快活林不快│ │ │ │ ┃
┃ │活。乃据村东靠清云河地理特征,改名靠河 │ │ │ │ ┃
┃ │林。 │ │ │ │ ┃
┠──────┼────────────────────┼───┼────┼────┼───┨
┃ 张 家 │明永乐年间(1403~1424年),张宪、张库、│ 557 │ 2297 │ 2835 │ 4950 ┃
┃ │张信叔侄三人迁来建村,以姓氏命名。 │ │ │ │ ┃
┠──────┼────────────────────┼───┼────┼────┼───┨
┃ 韩家码头 │明永乐年间(1403~1424年),韩、聂二姓由│ 565 │ 1996 │ 2325 │ 4976 ┃
┃ │枣强迁此,因附近河滨有码头,遂取村名韩家│ │ │ │ ┃
┃ │码头、聂家码头。后人口繁衍,二村连成一 │ │ │ │ ┃
┃ │片,因韩姓户多,定村名为韩家码头。 │ │ │ │ ┃
┠──────┼────────────────────┼───┼────┼────┼───┨
┃ 齐 家 │据《齐氏族谱》载:"明洪武二年(1369 │ 163 │ 678 │ 645 │ 4850 ┃
┃ │年),齐姓从枣强迁来建村。"以姓氏命名。 │ │ │ │ ┃
┠──────┼────────────────────┼───┼────┼────┼───┨
┃ 李家码头 │明洪武二年(1369年),李姓由枣强迁来立 │ 312 │ 1252 │ 1770 │ 4669 ┃
┃ │村。滨河建有码头,取村名为李家码头。 │ │ │ │ ┃
┠──────┼────────────────────┼───┼────┼────┼───┨
┃ 黄家塘 │明洪武年间(1368~1398年),黄姓由枣强迁│ 705 │ 2885 │ 3717 │ 4695 ┃
┃ │此定居,建祠堂一处,遂取村名黄家堂。因村│ │ │ │ ┃
┃ │址紧靠白云湖,水土浅,池塘较多,后沿革为│ │ │ │ ┃
┃ │黄家塘村。 │ │ │ │ ┃
┠──────┼────────────────────┼───┼────┼────┼───┨
┃ 高 家 │明洪武二年(1369年),高姓由枣强迁来建 │ 115 │ 444 │ 615 │ 4809 ┃
┃ │村,以姓氏命名。 │ │ │ │ ┃
┠─┬────┼────────────────────┼───┼────┼────┼───┨
┃石│ 石 东 │元末,师姓由枣强迁来建村,名师行。至清 │ 346 │ 1302 │ 1005 │ 5223 ┃
┃ ├────┤代,因地理位置适中,成为周围村庄农副产品├───┼────┼────┼───┨
┃珩│ 石 北 │集散地的大集。又因地处滨湖平原中心,建筑│ 510 │ 2003 │ 1800 │ 5070 ┃
┃ ├────┤用料石需从外地运来,所以集日卖石料的特别├───┼────┼────┼───┨
┃ │ 石 珩 │多,成交额也大,逐渐沿革成石珩村。 │ 260 │ 958 │ 1005 │ 5175 ┃
┃ ├────┤ ├───┼────┼────┼───┨
┃ │ 石 西 │ │ 307 │ 1102 │ 1176 │ 4830 ┃
┠─┴────┼────────────────────┼───┼────┼────┼───┨
┃ 小湖南 │明末杜姓迁此定居。后杜姓迁走,房屋坍塌,│ 146 │ 566 │ 525 │ 5130 ┃
┃ │只剩下四壁,得名杜家屋框。清代中叶,史姓│ │ │ │ ┃
┃ │迁此居住,改名史家垠。建国后,因村址在白│ │ │ │ ┃
┃ │云湖南,人口不多,改名小湖南。 │ │ │ │ ┃
┠──────┼────────────────────┼───┼────┼────┼───┨
┃ 娥女沟 │该村始建于明末,村址选在通往白云湖的水沟│ 253 │ 976 │ 1125 │ 4966 ┃
┃ │旁。取尧女娥皇女英之义,命村名蛾女沟。 │ │ │ │ ┃
┠──┬───┼────────────────────┼───┼────┼────┼───┨
┃ 白 │边 湖│清朝中叶,庞姓居此,名庞家村。因村址在白│ 428 │ 1652 │ 1410 │ 4932 ┃
┃ │ │云湖边,清末,改村名边湖村。 │ │ │ │ ┃
┃ 云 ├───┼────────────────────┤ │ │ │ ┃
┃ │仙 湖│唐代,该村建有萨祖庙。明代,汲姓迁此居 │ │ │ │ ┃
┃ │ │住,取名汲家庄。清道光年间(1821~1851 │ │ │ │ ┃
┃ │ │年)重修萨祖庙。为纪念先人萨祖,村址又在│ │ │ │ ┃
┃ │ │白云湖边,遂改村名仙湖村。 │ │ │ │ ┃
┠──┴───┼────────────────────┼───┼────┼────┼───┨
┃ 章 历 │明代,马棚村的张立迁此建村,即以人名命村│ 165 │ 594 │ 743 │ 5079 ┃
┃ │名张立村。历史上曾分属章丘、历城两县:向│ │ │ │ ┃
┃ │历城缴纳赋税报名章历村;向章丘纳税完粮报│ │ │ │ ┃
┃ │张立村。建国后定名为章历村。 │ │ │ │ ┃
┠──────┼────────────────────┼───┼────┼────┼───┨
┃ 牛码头 │据碑文载:"该村原名姚码头村。建国前向历 │ 317 │ 1183 │ 1290 │ 4496 ┃
┃ │城缴纳田赋也称姚码头村。"因姚、牛(油) │ │ │ │ ┃
┃ │音近,新中国成立后沿革成牛码头村。 │ │ │ │ ┃
┠──────┼────────────────────┼───┼────┼────┼───┨
┃ 陈 家 │据《陈氏家庙碑》载:"明洪武二年(1369 │ 456 │ 1756 │ 1950 │ 4714 ┃
┃ │年),始祖陈七与妻康氏由枣强县二蛾庄迁此│ │ │ │ ┃
┃ │建村。"以姓氏命名。 │ │ │ │ ┃
┠──────┼────────────────────┼───┼────┼────┼───┨
┃ 苏家码头 │宋代,苏姓滨河建村,后发展成码头,故名苏│ 635 │ 2430 │ 2505 │ 5003 ┃
┃ │家码头。 │ │ │ │ ┃
┠──┬───┼────────────────────┼───┼────┼────┼───┨
┃杨家│杨 南│《孟氏族谱》载:"本村原名孟家巷。"明初,│ 273 │ 1045 │ 1140 │ 4750 ┃
┃庄 ├───┤杨姓由枣强迁来定居,户多人众,改村名为杨├───┼────┼────┼───┨
┃ │杨 北│家庄。 │ 382 │ 1332 │ 1425 │ 469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