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节 宁家埠镇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1a&A=12&rec=681&run=13

一、建置
明清时期, 西部属历城县,东部属章丘县关厢乡。民国,属第一区。1958年3月,为县
辖乡。1958年9月,改为运河人民公社。1961年3月,改为宁家埠人民公社。1984年2月,
改为宁家埠区。 1985年9月,改为宁家埠乡。1996年10月,撤乡设镇。1986年,辖25个
行政村、3.23万人。2005年,辖25个行政村、3.25万人。镇驻地宁家埠村。
二、境域
位于章丘市中部,东连绣惠镇,西邻白云湖镇、党家镇,南交枣园镇,北与水寨镇接壤。
境内地势平坦,南高北低,土壤肥沃,地下水源丰富,有章丘粮仓之称,总面积43.6平
方公里。
三、发展概况
农业 境内地处平原,土地肥沃,是章丘市粮食、蔬菜生产重要基地。1986年,耕地面
积2752.2公顷,农业机械总动力1.71万千瓦,粮食总产量2.35万吨。农业总产值2593.6
万元。蔬菜面积776.8公顷,总产量2.54万吨。林地65.8公顷,森林覆盖率8%,果品总
产量89吨。1991年,成为济南市第一个吨粮乡。2000年,在潘王路东侧建立农业高科技
示范园1处。 2003年,建设蔬菜检测室,注册“世祥”牌系列蔬菜商标,申办大葱绿色
食品。2004年,示范园与济南汇丰源农业有限公司合作,推广种植名、优、特农作物。
先后引进种植了“双绿色小米”、乌克兰大樱桃等特色品种。推广冬暖式大棚技术,效
益明显提高。2005年,全镇蔬菜种植面积扩展到200公顷,冬暖式大棚2000多个,大桑、
大桑树、阎码、刘家、徐家等村成为蔬菜种植专业村;成功培育出“百脉泉”牌有机大
葱,通过国家农业部有机食品认证,成为全国第一家获此殊荣的辛辣类食品,建设了宁
三、 徐家、大桑3处大葱市场;全镇生猪、肉牛、家兔等牲畜存栏量达到20万头,肉鸡
存栏量超过100万只。粮食总产量达到3.4万吨,农业总产值2.88亿元。
工业 1986年, 乡、村、户办工业企业35家,从业人员850人,初步形成机械加工、建
工、建材、家用电器、轻工、化工、纺织服装,塑料模具、畜牧饲料等七大工业体系,
工业总产值377万元。 1996年,镇办企业达7家,村办企业46家;个体私营企业166家,
从业人员4878人,占农村劳动力的27%;实现工业增加值3.67亿元,其中,有三种产品
出口美国、日本等8个国家。1996~2000年,依法对5家企业实行破产,盘活资金621元,
处理债务1312万元;消防器材厂、机动车配件厂等一批企业实行股份制。2004年,先后
引进引办企业20家, 总投资 7.5 亿元。2005年,大力实施“2295”工程(企业销售收
入2家过1亿元,2家过5000万元,9家过1000万元,5家过500万元)。向高铜铝铸造厂与
上海纽荷兰、上海舟径机械等三家公司成为合作伙伴,生产的进气管、气室等产品,出
口至英国、瑞典等国;育才油泵厂与山东彼岸电力公司联合开发出系列电流互感器屏蔽
罩,填补了国内空白,拓展了国内市场份额。至2005年底,全镇规模以上企业总数达到
18家,实现工业销售收入7亿元,利税1400万元。
交通 邮电 1986年,境内交通运输车辆218辆(台),客货运输总值600万元。乡驻地
有邮电支局1处,业务总量8.5万元。1995年,全乡沥青公路总长45.4公里,济青高速公
路、潘王路从镇境内穿过;交通运输车辆557辆(台),客货运输总值930万元;邮电、
通讯发展迅猛,程控电话445门,邮电业务总量71.59万元;有线电视用户发展到350户。
1996年, 镇驻地“三纵四横”交通网络初具规模,镇管公路10余条;市话容量600门。
1998年10月,邮电支局分离为邮政支局和电信支局,分门办公,业务分离。2005年,镇
政府共投资500余万元, 硬化道路7条、19公里、总面积13万平方米,全镇25个行政村
全部实现了道路硬化;完成邮政业务总量101万元。
商贸 财税 1986年,境内供销网点34处,从业人员102人,集贸市场3处;社会商品零
售总额1000万元, 集市贸易成交额750万元;财政收入54.6万元。1995年,乡、村、户
办商业86家,从业258人,集市贸易市场3处,社会商品零售总额3901.9万元,集市贸易
成交额1400万元; 财政收入359万元。1996年起,加快新型商业城建设,进行了马彭拆
车市场扩建工程。2004年,镇驻地中心大街新建综合超市4处。2005年,境内商业300余
家,社会商品零售总额2.6亿元,集市贸易成交额1.4亿元。
村镇建设 1986~1995年, 乡驻地建设占地25.7万平方米,村庄建设占地516.6万平方
米。85%以上的农民新建或翻建了住房,7%的农户建起了“小康楼”。1996年8月,完
成第二轮建设规划。2000~2005年,投资38万元,对“如意街”及宁二、宁三街道进行
改造,建成农贸天天市场;投资13.2万元,在商贸小区安装1500米的供水管道;投资18
万元,新增变压器1台。向高村先后投资1500余万元,兴建5幢公寓楼。
教育 科技 1986年, 有中、小学23处,专任教师284人,在校生3891人;适龄儿童入
学率98%, 初中毕业升学率6.5%。1987年,章丘县锅炉厂研制的RGSF-0.8型自动给水
连续式热管开水炉获全国星火计划展览会银奖。1991年,研制的真空相变式热水锅炉获
“七五”全国星火成果博览会优秀奖。1992年,建立情报办公室,收集、整理、传递、
报道科技情报信息等,先后撰写了《章丘大葱品种的介绍》《章丘大葱栽培技术要点》
《大棚蔬菜的种植技术》《小麦、玉米的高产种植》等文章,举办培训班28期。章丘市
铜铝厂设计的Q459A-10L直径70三通球阀、 T6ZYB-25自吸油泵获得章丘市科技进步三等
奖。该厂生产的汽车发动机管件、油罐、汽车改装配件均通过国家级及省级鉴定。1995
年, 全镇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镇中心中学教学楼建成。1996年8月,全镇初中合
并为1处。 1997年,按照初中一类标准建起实验楼,设立实验室、语音室、图书室、仪
器室、音乐室等多功能教室,通过山东省“两基”达标验收。2000年,成为省级规范化
学校。1997年,锅炉厂研制成功燃油热水锅炉和燃油开水炉两大系列16种规格新产品获
得国家专利认证。 2005年,有中、小学专任教师251人,在校生3765人;幼儿园27所,
入园幼儿1474 名。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241人,其中,中级职称13人,初级职称228人。
文化 卫生 体育 1986年,主要民间艺术有扮玩、杂技、舞蹈、武术等。有镇卫生院
1处, 村卫生室(所)25处。1988年,花灯艺人耿广众创办花灯工艺厂,在历届百脉泉
灯会中,《巨龙腾飞》《李清照》《孺子牛》等多部作品获奖。1990年,以闫码村刘印
堂为首的民乐队成立。1995年10月,成立镇书画摄影协会(后更名为书画协会)。1997
年,举办全镇第一届书画展,推动了全镇书法艺术的发展,李德孝的作品获全国书展二
等奖;张良华、张兴德、韩冬才的作品获省级二等奖。李德孝、张良华的作品被有关书
法组织入选后到日本、香港、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展出并收藏。2001年,宁家埠三村苏
勇成立天马乐队,之后相继成立了民心乐队、飞龙乐队等,民间音乐艺术蓬勃发展。至
2005年,境内有王推官遗址、宁家埠镇遗址、马彭遗址、大桑遗址、张舜臣碑楼等文物
古迹7处。 其中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处,济南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处,章丘市级文物保护
单位2处。有镇卫生院1处,村卫生室(所)20处。每年全镇组织全民运动会、老年人运
动会、 中小学春秋季运动会、篮球比赛、象棋比赛、乒乓球比赛等,有公园8处、健身
场所32处。
人民生活 1986年, 境内人均纯收入520元,人均住房13平方米,居民储蓄余额1277万
元。2005年,农民人均纯收入5000元,人均住房35平方米,居民储蓄余额2.71亿元。有
电脑家庭817户,汽车家庭489户,通自来水18个村,电视家庭普及率99.5%。基本医疗、
养老保险参保人数3.1万人、3992人,享受最低生活保障人数295人,敬老院1处。

2005年宁家埠镇行政村基本情况表
表28-11

┏━━━━━━━┯━━━━━━━━━━━━━━━━━━━┯━━━┯━━━━┯━━━━┯━━━┓
┃ 行政村 │ 村名由来 │总户数│ 总人口 │年末耕地│农民人┃
┃ │ │ (户) │ (人) │面积 │均纯收┃
┃ │ │ │ │ (亩) │入(元)┃
┠──┬────┼───────────────────┼───┼────┼────┼───┨
┃宁家│ 宁 一 │金代,即有张姓在此居住。当时此处尚是湖│ 432 │ 1570 │ 1555 │ 4890 ┃
┃ 埠 ├────┤岸,可停靠船舶,取村名张家埠。明代,宁├───┼────┼────┼───┨
┃ │ 宁 二 │姓从枣强迁来,后发展成大族,遂改村名为│ 430 │ 1513 │ 1523 │ 4882 ┃
┃ ├────┤宁家埠。 ├───┼────┼────┼───┨
┃ │ 宁 三 │ │ 470 │ 1720 │ 1560 │ 7822 ┃
┠──┴────┼───────────────────┼───┼────┼────┼───┨
┃ 西 埠 │元代建村。明初,齐姓由枣强迁来定居,因│ 265 │ 987 │ 1116 │ 4927 ┃
┃ │玉兰花较多,取名玉兰村。清初,因毗邻宁│ │ │ │ ┃
┃ │家埠,又比宁家埠小,村名约定俗成地叫小│ │ │ │ ┃
┃ │埠(宁家埠叫大埠)。后因大小之称,易引│ │ │ │ ┃
┃ │起误解,此村在宁家埠之西,改名为西埠 │ │ │ │ ┃
┃ │村。 │ │ │ │ ┃
┠───────┼───────────────────┼───┼────┼────┼───┨
┃ 王推官 │元至正二十八年(1368年),郑姓由枣强迁│ 423 │ 1548 │ 1725 │ 4689 ┃
┃ │来建村,名郑家庄。明嘉靖四十五年(1566│ │ │ │ ┃
┃ │年),王姓又迁此落户。后王姓出了一个推│ │ │ │ ┃
┃ │官,遂改村名为王推官庄。 │ │ │ │ ┃
┠───────┼───────────────────┼───┼────┼────┼───┨
┃ 大 桑 │沿革含义详见小桑村条。 │ 350 │ 1252 │ 1260 │ 5167 ┃
┠───────┼───────────────────┼───┼────┼────┼───┨
┃ 小 桑 │明代建村于桑园旁,相对于大桑村为小,故│ 305 │ 1084 │ 898 │ 4878 ┃
┃ │名小桑村。 │ │ │ │ ┃
┠───────┼───────────────────┼───┼────┼────┼───┨
┃ 徐 家 │明初,徐姓三户由枣强迁此建村,以姓氏命│ 399 │ 1407 │ 1633 │ 4874 ┃
┃ │名。 │ │ │ │ ┃
┠───────┼───────────────────┼───┼────┼────┼───┨
┃ 荐 家 │明初,张姓由枣强迁来建村。因所做弓箭 │ 397 │ 1451 │ 2115 │ 4954 ┃
┃ │好,人称箭张村,后沿革为荐家村。为耕种│ │ │ │ ┃
┃ │方便,张姓在村东又建一小庄,名小荐家 │ │ │ │ ┃
┃ │村,原村遂称为大荐家村。近几年,村民建│ │ │ │ ┃
┃ │房骤增,大、小荐家村连成一片,统称为荐│ │ │ │ ┃
┃ │家村。 │ │ │ │ ┃
┠───────┼───────────────────┼───┼────┼────┼───┨
┃ 刘家道 │明初,刘姓由枣强迁来立村,以姓氏命名。│ 340 │ 1187 │ 1290 │ 4767 ┃
┠───────┼───────────────────┼───┼────┼────┼───┨
┃ 袁 辛 │明初,袁姓由枣强迁来建村,取名袁辛庄。│ 495 │ 1768 │ 3030 │ 4794 ┃
┠───────┼───────────────────┼───┼────┼────┼───┨
┃ 明 家 │明初,苗、高二姓由枣强迁来,苗姓在东建│ 408 │ 1487 │ 2295 │ 4773 ┃
┃ │苗家庄;高姓在西建高家庄。明宣德年间 │ │ │ │ ┃
┃ │(1426~1435年),高家庄被洪水冲没,只│ │ │ │ ┃
┃ │剩下苗家庄。后村中出了个眼科大夫,遂改│ │ │ │ ┃
┃ │村名明家村。 │ │ │ │ ┃
┠──┬────┼───────────────────┼───┼────┼────┼───┨
┃ 马 │ 马 东 │元代,王姓建村,名小王庄。明建文年间 │ 292 │ 1070 │ 1590 │ 4980 ┃
┃ ├────┤(1399~1401年),张可宜由枣强迁居宁家├───┼────┼────┼───┨
┃ 彭 │ 马 西 │埠镇之西埠村,永乐朝中进士,累官到知 │ 351 │ 1260 │ 1965 │ 4861 ┃
┃ ├────┤府。该村是他为官时的马厩。后村名口语马├───┼────┼────┼───┨
┃ │ 马 南 │棚,"棚""彭"同音,后尚变为马彭。 │ 240 │ 898 │ 1368 │ 4891 ┃
┃ ├────┤ ├───┼────┼────┼───┨
┃ │ 马 北 │ │ 167 │ 626 │ 717 │ 5108 ┃
┠──┴────┼───────────────────┼───┼────┼────┼───┨
┃ 大桑树 │明初建村。因村中有一株三人合抱不过来的│ 211 │ 800 │ 1125 │ 4878 ┃
┃ │大桑树,遂以树名为村名。 │ │ │ │ ┃
┠───────┼───────────────────┼───┼────┼────┼───┨
┃ 向 高 │金代,村址在与白云湖一水可通的莲花湖内│ 692 │ 2558 │ 3390 │ 5487 ┃
┃ │的一块小高地上。明代王姓从枣强迁此定 │ │ │ │ ┃
┃ │居,村名兴王庄。后因莲花湖干涸,村因湖│ │ │ │ ┃
┃ │涸而显得更高。逐渐演变成向高村。 │ │ │ │ ┃
┠───────┼───────────────────┼───┼────┼────┼───┨
┃ 支 宋 │明初立村,名刘八公庄。后因支姓一妇女曾│ 564 │ 2022 │ 2775 │ 5120 ┃
┃ │是乾隆皇帝的乳母,其子支相圣恃势改村名│ │ │ │ ┃
┃ │为支家码头。后宋姓迁来,另建一村,名宋│ │ │ │ ┃
┃ │家码头。新中国成立后因两村已联成一片,│ │ │ │ ┃
┃ │合为一村,定名支宋村。 │ │ │ │ ┃
┠───────┼───────────────────┼───┼────┼────┼───┨
┃ 张 码 │明永乐九年(1411年),张姓由枣强迁来,│ 448 │ 1611 │ 1995 │ 5201 ┃
┃ │在小清河支流南岸立村,取名张家码头。后│ │ │ │ ┃
┃ │沿革为张码村。 │ │ │ │ ┃
┠───────┼───────────────────┼───┼────┼────┼───┨
┃ 刘家道 │明初,刘姓由枣强迁来建村,因临近渡口,│ 152 │ 529 │ 525 │ 4789 ┃
┃ │取名刘家道口村。后沿革为刘家道村。 │ │ │ │ ┃
┠───────┼───────────────────┼───┼────┼────┼───┨
┃ 郭家码头 │明初,郭志亮兄弟由河北迁来,卜居于小清│ 166 │ 606 │ 525 │ 5451 ┃
┃ │河支流,取村名郭家码头村。 │ │ │ │ ┃
┠───────┼───────────────────┼───┼────┼────┼───┨
┃ 时家码头 │明初,时姓由枣强迁来,卜居河畔,故名时│ 398 │ 1425 │ 1770 │ 5068 ┃
┃ │家码头村。 │ │ │ │ ┃
┠───────┼───────────────────┼───┼────┼────┼───┨
┃ 阎 码 │明初,阎姓由枣强迁来,滨河建村,取村名│ 378 │ 1303 │ 1380 │ 5099 ┃
┃ │阎家码头。后沿革为阎码村。 │ │ │ │ ┃
┠───────┼───────────────────┼───┼────┼────┼───┨
┃ 宋 码 │明嘉靖五年(1526年)《宋氏族谱》载:" │ 216 │ 822 │ 930 │ 5345 ┃
┃ │明洪武年间(1368~1398年),宋姓由枣强│ │ │ │ ┃
┃ │迁此立村,名宋家老坡。"后改为宋家庄。 │ │ │ │ ┃
┃ │明嘉靖年间(1522~1566年),因村址位于│ │ │ │ ┃
┃ │河畔,改村名为宋码村。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