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水寨镇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1a&A=12&rec=679&run=13

一、建置
明清西部属历城县, 东部属清平乡。1954年,改为区辖镇。1958年9月,成立水寨人民
公社。1984年2月,改为水寨区。1985年9月,苑李乡、张家林乡、水寨镇合并为县辖水
寨镇。1986年,辖32个行政村、3.33万人。2005年,辖32个行政村、3.51万人。镇驻地
水寨村。
二、境域
位于市西北部,东与辛寨乡、刁镇毗连,西隔小清河与高官寨镇相望,西南邻白云湖镇,
南与绣惠镇、 宁家埠镇为邻,北与邹平县接壤。面积61.49平方公里。境内地势平坦,
南高北低, 发展农林种植业有较大潜力。交通便利,○九国道、242省道、潘王路在境
内交汇,西距省城济南、济南国际机场分别为35公里、10公里,南距市治明水25公里。
三、发展概况
农业 1986年, 耕地面积3787.67公顷,农业机械总动力1.41万千瓦。粮食总产量1.86
万吨,棉花总产量1154吨,蔬菜总产量4322吨,农业总产值2513万元。果园面积7.68公
顷, 果品总产值145.9吨。年末存栏大牲畜5652头、生猪7207头,羊1947只,肉类总产
量514吨,畜牧业总产值252万元。1996年后,以黄淮海平原开发三、四期工程为重点,
实施农业综合开发,总开发面积2666公顷。铺设低压管道21.6万米,新增节水灌溉面积
1600公顷。建设平原林网,植树70万株。科技兴农效果显著,成功探索了“粮菜四作四
收”的立体种植模式(小麦、菠菜——玉米、芸豆),粮经比例接近5∶5。推行规模区
域种植,建起2533.33公顷生产基地,葱系列800公顷(春葱、秋葱、四季葱、葱种),
菜豆系列866.67公顷(芸豆、 扁豆、豆角),蒜苔、大蒜466.67公顷,菜花400公顷,
菌菇系列6万平方米(平菇、 双孢菇、鸡腿菇)。2000年,镇内建有郑家生态农业示范
区和2处农业高科技示范基地,建有蔬菜生产基地6个,规模养殖小区16处。2004年,依
托山东一品、益源乳业、广源饲料、澳利集团等龙头企业,形成康家特色蔬菜、郑家食
用菌、门口抗虫棉、彭刘无核葡萄、张家林村蔬菜五大农产品生产基地,康家村五彩椒
“康富园”绿色产品注册成功。投资45万元,建成占地1公顷的“张家林蔬菜批发市场”,
投资70万元, 建成“苑李韭菜批发市场”。2005年,投资400多万元,完成以苑李为中
心的农业综合开发工程。启动实施了门口村以东180公顷、康家村26.67公顷的土地治理
工程,初步形成特色蔬菜、富硒小麦、抗虫棉、无核葡萄、大蒜、丰产林基地。2005年,
耕地面积3914公顷, 粮食总产3.1万吨,棉花总产1313吨,肉类总产3885吨,禽蛋产量
869吨。
工业 1986年,有镇、村办企业10家,从业人员800人,生产项目有锻造、加工、面粉、
木器、服装等,工业总产值320万元。2000年,对4家企业依法实施了破产。引进淄博八
三厂碳素材料生产项目、济南裕兴化工厂独资经营的钛白粉项目顺利投产。瑞丰科技开
发有限公司相继成立,铜响乐器、梳棉榨油、塑料编织网袋、木制家具,私营小区建设
进展顺利。2002~2005年,先后引进济南绿邦化工有限公司等企业14家。至2005年,全
镇工业企业262家,从业人员4350人,实交税金1680万元。
交通 邮电 1986年, 境内有交通运输车42辆(台),客货运输总值21万元。有邮电支
局1处,业务总量3.3万元。1995年,境内公路总长达80.15公里,交通运输车327辆(台),
客货运输总值400余万元。程控电话286门,邮电业务总量54.9万元。1996年,开通、拓
宽道路85条,铺油25公里,镇内硬化道路总长达到37.6公里。有交通运输车辆1069辆,
完成货运量7万余吨,客运量20万人次。2005年,境内村庄全部通柏油路。
商贸 财税 1986年,有商业供销点16处、从业人员165人;集市5处,集市贸易成交额
300万元, 社会商品零售总额1500万元。 财政收入74.8万元。 2005年,引进引办完成
1.22亿元, 出口创汇完成62万美元,各项税收达2198万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完成579
万元;集贸市场9处,社会商品零售总额2.1亿元。
村镇建设 1986年后,先后完成邮政楼、病房楼、农电楼、新华书店楼、交警中队、郝
家楼商贸区开发等建设工程,城镇框架已具雏形。1995年,镇、村道路铺设面积增加,
其中沥青路达26公里。2001年,采取市场化运作,走“政府规划、商家投资、收益共享”
的城建新路子, 引进济南聚鑫源实业有限公司,投资500万元完成了工业路改造。2002
年, 工业路商贸街建成投入使用。投资260万元,新修和修复镇内12条主要交通要道,
铺油硬化面积10万平方米, 实现了村村通柏油路。2003年,投资500万元的水寨小学竣
工投入使用,校园绿化美化、食堂经营权拍卖、接送学生专用公交线路竞标顺利完成;
投资160万元, 完成张郑路铺油和彭张路水泥硬化;投资400万元,建教师公寓楼1幢;
投资140万元,建设卫生院门诊楼1幢。2004年,投资60万元,新建彭张路通鑫大桥;投
资450万元,建成教师公寓楼;投资160万元,建成卫生院门诊楼;投资30万元,建成高
标准的敬老院。
教育 科技 1986年, 有中、小学33处,专任教师218人,在校生3944人。教育环境落
后, 校舍陈旧,多为黑屋子、土台子。1995年,投资140万元,新建集教学、办公、实
验为一体的中学教学楼;投资80万元,修缮小学校舍;4处中学合并为1处,小学由原来
32处合并为16处;新建成教中心1处;专业教师245人。1999年,实施科教兴镇战略,由
镇政府出资将未升入高中的初三学生整体划转职业中专,为培养农村科技人才创造了条
件;8月,水寨弘扬武术学校成立,在校生120人。2000年,投资10万余元,完成成人教
育中心搬迁。2001年,中心中学、各学区配置了微机室;镇政府投资90万元,集中完成
了镇中心中学教学楼、中心小学、三处小学改造和苑李村中心幼儿园、季周村村委大楼
建设工程。 2002年,投资450万元,征地50亩新建水寨小学教学楼、办公楼、实验楼,
对原来的16处小学进行合并, 有完小1处,初中2处。2005年,投资200余万元,新建中
学生公寓楼。是年,先后建起郑家低压管道水灌溉示范区、康家高新农业示范园、农业
科技示范基地,挂靠省农科院、蔬菜研究所,建立镇农科所,村设立农民科技协会机构,
成功地引种脱毒大蒜、脱毒马铃薯获得高产;荷兰五彩椒、西红柿落户水寨,市场销售
额高于当地蔬菜的十几倍。
文化 卫生 体育 1986年, 镇内文化活跃,农村庄户剧团活动频繁,利用春节、元宵
节在村里自编自演小品、 快板、 三句半自娱自乐。2001年,全镇电视入户3030家。至
2005年,有线电视入户5600户,入户率70%。图书室1处,各类图书8万余册。庄户剧团
活动范围和次数不断增加,出现了一批京剧和吕剧票友,出席济南和章丘市的戏曲比赛,
并取得良好成绩。 2005年,投资100多万元,新建1500平方米的病房楼,完成卫生院改
貌工作。计划生育服务站改貌顺利完成,计划生育率达99%以上,知情选择村达到22个,
连续三年保持了全市一等奖。每年举办春季和冬季运动会,鼓励农民参加各种体育活动。
镇境内有乒乓球协会1家,每年组织镇驻地单位举办一次乒乓球比赛。
人民生活 1986年, 农民人均纯收入662元,人均住房8平方米,年末居民储蓄余额316
元。2005年,人均纯收入5066元,居民储蓄余额1.95亿元,人均住房36平方米,且室内
装饰、 用具摆设趋于高档化。有线电视、互联网入户率75%、8%,基本医疗、养老保
险参保人数3.46万人、728人。敬老院1处。享受最低生活保障人数334人。

2005年水寨镇行政村基本情况表
表28-9

┏━━━━━━━┯━━━━━━━━━━━━━━━━━━━┯━━━┯━━━━┯━━━━┯━━━┓
┃ 行政村 │ 村名由来 │总户数│ 总人口 │年末耕地│农民人┃
┃ │ │ (户) │ (人) │面积 │均纯收┃
┃ │ │ │ │ (亩) │入(元)┃
┠──┬────┼───────────────────┼───┼────┼────┼───┨
┃水寨│ 水 南 │水寨命义,历有争议。一说:地处绣江河尾│ 449 │ 1733 │ 2745 │ 5478 ┃
┃ ├────┤闾,紧靠白云湖,众水来汇,以致常年潴 ├───┼────┼────┼───┨
┃ │ 水 北 │水,滨水建村寨而得名。又说:金末山东大│ 394 │ 1563 │ 1530 │ 5170 ┃
┃ │ │乱,地方豪强聚众割据,兵祸连结,居民为│ │ │ │ ┃
┃ │ │避散兵游勇骚扰,便阻水结寨以自保,得名│ │ │ │ ┃
┃ │ │水寨。东汉末年,黄巾军在今水寨南村之城│ │ │ │ ┃
┃ │ │子庄筑黄巾固城。《水经注》云:"百脉 │ │ │ │ ┃
┃ │ │水,北经黄巾固,盖贼所屯,故固得名焉。│ │ │ │ ┃
┃ │ │" │ │ │ │ ┃
┠──┴────┼───────────────────┼───┼────┼────┼───┨
┃ 郝家楼 │该村原名今井村。明洪武二年(1369年),│ 443 │ 1730 │ 195 │ 4921 ┃
┃ │郝姓迁来定居,改名郝家村。民国年间。村│ │ │ │ ┃
┃ │内郝姓建了一座五层楼,遂改村名为郝家楼│ │ │ │ ┃
┃ │村。 │ │ │ │ ┃
┠───────┼───────────────────┼───┼────┼────┼───┨
┃ 王家桥 │据《隗氏家庙碑》载:"该村原名王家桥。 │ 110 │ 405 │ 570 │ 5185 ┃
┃ │明天启年间(1621~1627年)隗氏迁此定居│ │ │ │ ┃
┃ │",沿用原村名至今。 │ │ │ │ ┃
┠───────┼───────────────────┼───┼────┼────┼───┨
┃ 隗 家 │《隗姓家庙碑》载:"明洪武二年(1369 │ 428 │ 1776 │ 2475 │ 5746 ┃
┃ │年),隗姓由枣强迁来定居,以姓氏命名。│ │ │ │ ┃
┃ │" │ │ │ │ ┃
┠───────┼───────────────────┼───┼────┼────┼───┨
┃ 范 家 │据修于明永乐年间的《范氏族谱》载:"明 │ 355 │ 1439 │ 2370 │ 4924 ┃
┃ │洪武二年(1369年)始祖讳林,由直隶枣强│ │ │ │ ┃
┃ │迁此立村,名范家庄。" │ │ │ │ ┃
┠───────┼───────────────────┼───┼────┼────┼───┨
┃ 赵官桥 │该村原名杨家巷。明洪武二年(1369年),│ 424 │ 1650 │ 2670 │ 5126 ┃
┃ │赵姓从直隶枣强迁来定居。杨姓无后。赵氏│ │ │ │ ┃
┃ │乃以村东北绣江河上的官桥加姓氏命村名为│ │ │ │ ┃
┃ │赵官桥村。 │ │ │ │ ┃
┠───────┼───────────────────┼───┼────┼────┼───┨
┃ 康 家 │据《董氏族谱》载:"该村原名康家村。明 │ 585 │ 2318 │ 3900 │ 5231 ┃
┃ │洪武二年(1369年),董姓从直隶枣强王善│ │ │ │ ┃
┃ │友村迁来定居。"康姓无后,但村名沿用至 │ │ │ │ ┃
┃ │今。 │ │ │ │ ┃
┠───────┼───────────────────┼───┼────┼────┼───┨
┃ 南 辛 │此地原有"旧军孟家"的几户佃户居住,后逐│ 130 │ 460 │ 750 │ 4986 ┃
┃ │渐发展成村,取名新庄。因村北已有个新 │ │ │ │ ┃
┃ │庄,该村在南,遂名南辛庄。后沿革为南辛│ │ │ │ ┃
┃ │庄。 │ │ │ │ ┃
┠───────┼───────────────────┼───┼────┼────┼───┨
┃ 彭 刘 │明洪武二年(1369年),彭刘二姓由枣强迁│ 345 │ 1216 │ 2370 │ 5023 ┃
┃ │此建村,以姓氏命名。 │ │ │ │ ┃
┠───────┼───────────────────┼───┼────┼────┼───┨
┃ 孟 庄 │据《孟氏族谱》载:"该村原名船上王庄。 │ 165 │ 587 │ 930 │ 4985 ┃
┃ │明洪武二年(1369年),孟氏由枣强县瓦盆│ │ │ │ ┃
┃ │庄迁此定居,改村名为孟庄。"周围村庄则 │ │ │ │ ┃
┃ │称之为"末庄"。 │ │ │ │ ┃
┠──┬────┼───────────────────┼───┼────┼────┼───┨
┃濛口│ 濛东 │古代,小清河流经此地,当地人称河。此│ 130 │ 486 │ 1050 │ 5046 ┃
┃ ├────┤处有一渡口,宋代发展成村,取名濛口村。├───┼────┼────┼───┨
┃ │ 濛口 │ │ 382 │ 1419 │ 2700 │ 5185 ┃
┠──┴────┼───────────────────┼───┼────┼────┼───┨
┃ 苑 李 │明洪武二年(1369年),苑、李二姓迁此建│ 460 │ 1635 │ 3435 │ 5223 ┃
┃ │村,以姓氏命名。 │ │ │ │ ┃
┠───────┼───────────────────┼───┼────┼────┼───┨
┃ 马 高 │据《关帝庙碑》载:"该村原名小辛庄,村 │ 197 │ 787 │ 1155 │ 5143 ┃
┃ │址在现村西北0.5公里处。遭水灾,迁于高│ │ │ │ ┃
┃ │地建村,取名高洼庄。因村有马、高、鲁三│ │ │ │ ┃
┃ │姓,又称三高庄。"建国后,以姓氏命名马 │ │ │ │ ┃
┃ │高村。 │ │ │ │ ┃
┠───────┼───────────────────┼───┼────┼────┼───┨
┃ 高 高 │沿革含义,详见马高村。 │ 108 │ 443 │ 975 │ 5071 ┃
┠───────┼───────────────────┼───┼────┼────┼───┨
┃ 鲁 高 │沿革含义,详见马高村。 │ 71 │ 286 │ 525 │ 4867 ┃
┠───────┼───────────────────┼───┼────┼────┼───┨
┃ 季周寨 │该村原名四槐树。明洪武二年(1369年),│ 190 │ 702 │ 1470 │ 5072 ┃
┃ │隗氏由冀州迁来定居。因怀念故乡,定村名│ │ │ │ ┃
┃ │冀州寨。建国后,为书写方便,改为季周 │ │ │ │ ┃
┃ │寨。 │ │ │ │ ┃
┠───────┼───────────────────┼───┼────┼────┼───┨
┃ 范 家 │据修于明永乐年间的《范氏族谱》载:"明 │ 60 │ 227 │ 420 │ 4783 ┃
┃ │洪武二年(1369年)始祖讳林,由直隶枣强│ │ │ │ ┃
┃ │迁此立村,名范家庄。" │ │ │ │ ┃
┠───────┼───────────────────┼───┼────┼────┼───┨
┃ 狮子口 │据《郑氏族谱》载:"明正德十三年(1518 │ 466 │ 1731 │ 3780 │ 4896 ┃
┃ │年),郑姓迁此定居。村南小范家庄庙前有│ │ │ │ ┃
┃ │石狮一对,蹲踞大路口,遂取村名狮子口。│ │ │ │ ┃
┃ │" │ │ │ │ ┃
┠───────┼───────────────────┼───┼────┼────┼───┨
┃ 张 家 │明洪武二年(1369年),张姓由枣强迁来建│ 154 │ 574 │ 855 │ 4796 ┃
┃ │村,以姓氏命名。 │ │ │ │ ┃
┠───────┼───────────────────┼───┼────┼────┼───┨
┃ 贾 庄 │明洪武二年(1369年),贾姓由枣强迁来建│ 30 │ 118 │ 255 │ 4897 ┃
┃ │村,以姓氏命名。 │ │ │ │ ┃
┠───────┼───────────────────┼───┼────┼────┼───┨
┃ 辛 丰 │张家林的几户农民迁此种菜,取名新村。人│ 303 │ 1235 │ 1200 │ 4735 ┃
┃ │们盼望丰收,以嘉言命名新丰村,后沿革为│ │ │ │ ┃
┃ │辛丰村。 │ │ │ │ ┃
┠───────┼───────────────────┼───┼────┼────┼───┨
┃ 张家林 │据《董氏族谱》载:"该村原名纱罗店。宋 │ 765 │ 2980 │ 4845 │ 4976 ┃
┃ │朝状元张万仓获罪隐居于此。死后葬村北,│ │ │ │ ┃
┃ │称张家坟。明洪武二年(1369年),董治先│ │ │ │ ┃
┃ │由枣强迁来居于此,因张家坟林木繁茂,遂│ │ │ │ ┃
┃ │改村名为张家林。" │ │ │ │ ┃
┠───────┼───────────────────┼───┼────┼────┼───┨
┃ 东殿前 │沿革含义详见西殿前村。 │ 76 │ 305 │ 420 │ 4431 ┃
┠───────┼───────────────────┼───┼────┼────┼───┨
┃ 西殿前 │该村原名彦张庄。明代,村北建一佛殿,改│ 46 │ 267 │ 435 │ 4572 ┃
┃ │村名为殿前村。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 │ │ │ │ ┃
┃ │年),洪水将村冲为两段。该村在西,称西│ │ │ │ ┃
┃ │殿前村。 │ │ │ │ ┃
┠───────┼───────────────────┼───┼────┼────┼───┨
┃ 罗 绫 │本村原名卧龙岗。明洪武六年(1373年),│ 260 │ 950 │ 810 │ 4876 ┃
┃ │李氏夫妇由枣强迁此,以织罗绫为生,遂改│ │ │ │ ┃
┃ │村名罗绫村。 │ │ │ │ ┃
┠───────┼───────────────────┼───┼────┼────┼───┨
┃ 赵百户 │该村原名杨家庄。明洪武二年(1369年),│ 365 │ 1460 │ 2415 │ 4958 ┃
┃ │世袭百户赵才兴由枣强迁此,改村名为赵百│ │ │ │ ┃
┃ │户寨子。后沿革为赵百户村。 │ │ │ │ ┃
┠───────┼───────────────────┼───┼────┼────┼───┨
┃ 垛 寨 │原名筑家寨。明洪武二年(1369年),赵姓│ 460 │ 1865 │ 3960 │ 4986 ┃
┃ │从枣强迁来定居,改村名为垛寨村。命义不│ │ │ │ ┃
┃ │详。 │ │ │ │ ┃
┠───────┼───────────────────┼───┼────┼────┼───┨
┃ 托 寨 │明代以前,村名叫寨子,是强盗藏身之地。│ 264 │ 1037 │ 2475 │ 4682 ┃
┃ │明洪武二年(1369年),李、齐二姓迁此定│ │ │ │ ┃
┃ │居,改村名为脱寨,后沿革为托寨村。 │ │ │ │ ┃
┠───────┼───────────────────┼───┼────┼────┼───┨
┃ 郑 家 │该村原名薛家庄。明洪武二年(1369年),│ 238 │ 888 │ 825 │ 5212 ┃
┃ │郑姓由枣强迁来定居,改村名为郑家庄。 │ │ │ │ ┃
┠───────┼───────────────────┼───┼────┼────┼───┨
┃ 太 平 │该村原是个佃户村。建村后连年灾荒,群众│ 210 │ 796 │ 1470 │ 4874 ┃
┃ │渴望太平,遂以吉祥嘉言命名为太平庄。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