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疾病控制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1a&A=12&rec=616&run=13

一、计划免疫
1986年5月,省卫生防疫站首批为章丘县装备速冻器11台、普通冰箱26台,活动冷库1个,
冷藏箱31个, 冷藏背包462个等冷链设备,当月投入使用。当年接种卡介苗、脊灰、百
白破三联、 麻疹等四苗37.37万人次, 四苗覆盖率由1985年的19.1%提高到66.6%。
1989年,县卫生防疫站自购冷藏背包450个,每村基本达到1个,全县冷链系统健全,计
划免疫工作正常运行。 1990年,省卫生厅、省卫生防疫站组织专家对全县19个乡镇的
30个村210名儿童的计划免疫工作进行预评审, 全县儿童计划免疫“四苗”覆盖率达到
89.05%。 1991年,被评为全国计划免疫先进集体。1995年,在济南市率先开展计划免
疫集中接种工作,至1996年,开展了11次19轮脊灰疫苗的强化免疫和查漏补服工作,共
计服苗104万人次。 1997年, 济南市在章丘召开现场会, 推广章丘市的经验和做法。
1998年,济南市对冷链设备进行更新,市卫生局为全市22个乡镇及明水开发区接种门诊
增置了收录机、紫外线灯等设备。1999年至2000年,作为美国疾病控制中心与山东省麻
疹控制项目合作县市之一, 连续两年开展了1~14岁儿童麻疹疫苗强化接种工作,共接
种23万人次。2001年,卫生部、省卫生厅领导视察章丘市计划免疫工作和示范门诊建设,
给予高度评价。 2002年5月,全市实现计划免疫按旬接种。2003年,乙肝疫苗纳入计划
免疫,四苗接种率达95%以上。2004年,全市有23处计划免疫门诊达到省示范标准,接
种总人数达32.5万余人次。 2005年,共完成各类疫苗接种24.05万人次,基础六苗接种
9.9万人次,接种率达99.64%;建立并启用全市计划免疫信息网络系统。
二、急性传染病防治
1986年,全县计划免疫冷链系统运转后,麻疹、脊髓灰质炎、白喉、百日咳、流脑、乙
脑等传染病逐年下降,持续保持在最低水平。1987年,全县加大对霍乱病的监测力度。
1989年, 黄河乡发生伤寒病暴发,发病51例,死亡1例。1986~1990年,全县发生轮转
式甲肝,及时得到控制。至2002年,麻疹发病率在万分之四,痢疾万分之三,百日咳万
分之二,伤寒万分之一,流脑万分之一。其他非计划免疫传染病发病情况:1998年7月,
相公庄发生输入性霍乱1例, 1999年6月,发生6例,呈散发性,以后无发病。流行性出
血热2002年发病4062例,发病率为万分之二。2005年,全市报告法定传染病17种1244例,
传染病总发病率为万分之十二。
三、慢性传染病控制
麻风病 1986年,经省卫生厅组织专家验收,患病率为0.6/10万,章丘县在全省率先达
到基本消灭麻风病标准(1/10万以下)。2000年,新发病人1人,复发病人1人。到2002年
10月,有麻风病人101人,其中男93人,女8人;对愈后存活病人实行终生跟踪调查,对
现症病人坚持每月送药1次,每年查体两次。对复发病人坚持每周1次送药并看服入肚,
每季查体1次。2005年,对麻风病人重新进行登记,有存活病人76人,男68人,女8人,
其中T型35人,B型6人,L型35人,分布在17个乡镇。
结核病 1986年至1991年,共治疗706例,治愈率92.35%。1992年,实施世界银行贷款
结核病控制项目, 被省卫生厅确定为全省项目工作示范县。 至2001年,登记可疑病人
26247人, 治疗肺结核病人2082人,全部免费治疗,治愈病人1948人,治愈率达95%以
上。 2004年,认真实施省级结核病控制项目,完成初治涂阳病人240人,复治涂阳病人
60人, 发现新病人11人,及时进行治疗。2005年,共计发现活动性肺结核病人311例,
全部进行免费治疗。被济南市卫生局授予“济南市结核病防治先进集体”。
性病 1961年, 在全县已基本消灭。1989年,发现淋病1例,后病人逐年增加。至2002
年,累计发现病人1002例。其中:淋病549例,非淋菌性尿道炎136例,类锐湿疣274例,
生殖器疱疹8例,梅毒53例,软下疳2例,采取正规治疗措施,治愈率达95%以上。2003
年,治疗35人。2004年,治疗47人。2005年,治疗性病49人,其中梅毒2人,淋病21人。
四、地方病防治
境内地方病有疟疾、流行性出血热、地方性甲状腺肿、地方性氟中毒、麻风病、头癣、
肝吸虫病、布鲁氏杆菌病、炭疽、狂犬病等。
地方性甲状腺肿(简称地甲病) 1980年,在境内16个公社进行调查,计74.6万人,查
出生理性肿大17581人, 患者14829人, 患病率为1.98%,后采取碘盐供应等措施,到
1984年达到基本控制标准。1998年至2001年,全市共完成碘盐定量监测2832份,合格率
95%以上。2000年,顺利通过卫生部验收,达到消除碘缺乏危害工作标准。2005年,监
测碘盐369份,合格率99.5%。
地氟病 1984年至1995年,全市(县)共投入237.5万元(其中国家投资55.7万元,集体
和群众投资181.8万元) ,在辛寨、水寨、高官寨3个乡镇兴建降氟改水工程42处,其中
联合工程4处,单村工程38处,全部供水到户,使48个村43056人受益,喝上了低氟水。
1995年,经省地病办验收,确认达到省规定的地氟病基本控制标准。
疟疾 1978年, 全县共发病148人。1986年11月,经省考核,确认达到基本消灭疟疾标
准。1988年后无病人发生。
流行性出血热 1986年上半年发病518例,死亡6例。同年5月至12月,组织3次大范围灭
鼠, 有效控制了疫情。1995年,推广使用流行性出血热疫苗,在明水、枣园等5个乡镇
开始预防接种。2003年,呈散发状态;2004年,发病78例,为1990年以来最低。
布鲁氏杆菌病 简称“布病” ,为人畜共患病。1990年至1991年,隐性感染1人。1994
年, 文祖镇东张、朱公泉两村发生疫情,确诊病人60人,无死亡。检出病羊204只,全
部淘汰, 其余羊只全部免疫。后经卫生部鉴定,为羊3型布鲁氏菌感染。1998年,文祖
镇三德范东村、普集镇海套园西村各发生布病2例,由于采取措施及时,很快控制疫情。
2004年,普集镇海套园西村又发生1例,无继发病人。
炭疽病 1983年至1990年, 全县发病26例,死亡1例。1991年至1995年无疫情。1996年
至1999年,发病5例,均为散发。2004年7月至10月,埠村镇杨家巷、大冶、长青村先后
发生皮肤炭疽4例,市卫生防疫站对疫源地进行消毒处理。
狂犬病 1986年, 全县无疫情。1987年,黄河乡字王庄发生1例。至1990年,全县共发
生狂犬病18例,全部死亡。至2005年,防治效果良好,全市无疫情。
五、职业病防治
1989年,在全县工业企业中开展职业病普查,查体人数2350人,查出职业病(尘肺)20名,
检出率0.85%。 1990年, 开展汽车司机、拖拉机手职业病查体。1991年,对县织布厂
107名接触噪声的工人查体, 高频听力损伤占58.2%,轻度耳聋占29.3%。2002年,召
开全市职业病防治工作会议。1986年至2005年,全市(县)累计发现尘肺病人70例,放
射性皮炎2例,电光性眼炎2例,铬鼻病11例,有害气体急性职业中毒12例,噪声性耳聋
3例,均下达调离决定书。
六、放射卫生
1986年, 县人民医院引进大型500max光机以后,县内各医疗单位的X光机逐步更新,有
条件的更新遥控X光机, 放射防护条件逐渐好转。自1988年起,开始对放射工作实行许
可证制度。 1989年起,放射人员的查体、培训更为规范。1993年,购进第1台CT。1999
年,全市使用射线装置单位37个,设备63台,放射工作人员122人。至2005年,有2人患
有放射性皮炎。
七、非典型性肺炎防治
2002年11月起,发生在中国局部地区、以近距离空气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为主的呼吸道
传染病, 临床主要表现为肺炎,因症状不典型故称为非典型性肺炎。2003年4月,章丘
市成立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建立起六条防线、120人的卫生防疫队伍、320人的医疗救治
队伍,建立观察室及定点医院和28个发热门诊,培训卫生人员7000余人,共设置12个公
路检查站及614个监测点,实行24小时不间断疫情监测报告制度。共监测车辆1.5万辆,
监测来、返章丘人员4057人,报告发热病人1.28万人,对43人进行了隔离观察,在公共
场所用药消毒50余万平方米,未出现一例“非典”病人和疑似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