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古建筑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1a&A=12&rec=594&run=13

一、齐长城
位于市境南部, 明水南23公里。城墙石、土结构,宽、高各8米。境内城段,西南起垛
庄镇岳滋,东北至官庄乡北王庄,全长42公里。齐长城系齐宣王年间所筑。西接长清,
东至海, 以御楚。文祖镇三槐树村南1公里处的长城,城墙紧靠莱芜市长城岭村,原锦
阳关城门在该村北口, 现已无痕迹, 为章莱公路通道。从道口往东500米, 往西300
米,城墙大部破坏。西山一段尚好,长约500米。有清同治年间重修城墙碑记2块(残为
3块),存于章丘市博物馆。1982年,立碑碣1块。200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国
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二、兴国寺
位于曹范镇叶亭山村东。 寺及寺东地下为隋唐时期遗址,文物堆积厚达1米以上。从大
雄宝殿内造像雕刻风格推测,造像应为唐代遗物。大雄宝殿的斗拱及梁架结构亦有宋代
风格。该寺现存建筑为明、清遗物。1979年,被济南市人民政府公布为济南市级重点文
物保护单位。
三、张舜臣碑楼
位于宁家埠镇马彭村南200米张氏祖坟内, 明隆庆元年(1567年)奉旨建造,距今已有
400年的历史,为章丘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碑楼系砖石结构, 灰瓦歇山顶,呈塔状,共三层,高8.6米,由下至上逐渐缩小,东南
西北各有拱门,各层俱有仿木斗拱,建筑精巧美观。整座碑楼除四角稍有残缺,基本保
存完好。
张舜臣,字熙伯,号东沙,宁家埠镇马彭村人,品行端方,才猷敏毅。为诸生时即负俊
声,名闻乡里。嘉靖七年(1528年),张舜臣中戊子科亚元。嘉靖十四年(1535年)乙
未进士及第,擢贤科后三仕令尹,四历步司,勤劳懋绩,廉能丕著,涤得朝廷赞许,累
官至南京户部尚书。隆庆元年(1562年)因疾归乡,至邹县而卒。隆庆皇帝爰念旧勋,
特降优荣,赠其太子少保之崇阶,颁布谕祭之优典,并为之亲撰谕葬文,极称其“赋性
耿亮,操履清修”。张舜臣葬于张氏祖坟内,奉旨立碑刻石并建碑楼以蔽风雨侵蚀。
四、张氏牌坊
位于文祖镇郭家庄村内, 建于清道光十二年(1832年),距今约160余年的历史。清道
光年间郭家庄为表彰郭允修其妻张氏上孝公婆,下抚幼子,贤淑仁惠之事,报请朝廷批
准,建造的这座孝恩牌坊。
牌坊坐北朝南,东、西、北三面紧靠民房,向南5米为山间河道,水声淙淙,风景优美。
牌坊全为花岗岩建筑, 总高7.8米、宽3.35米、南北深1.67米,顶部为砖瓦式石雕,中
间为一宝葫芦,两边有龙头,下刻“圣旨”二字,两边出檐,檐角过去都挂有金铃。下
为三层横石梁,每层都有龙纹雕刻与题记,圣旨坐石下面刻“名标天府”四字。两边又
出檐,檐上各蹲一朝天猴,挂金铃。“名标天府”石下又刻有“爵秩峥嵘”,“赠仕佐
郎翰林院待诏郭允修孺人张氏坊,道光岁在壬辰”。坊两边有对联,上联为“宠锡存恩
黄麻诏”,下联是“恩荣家庆紫泥封”。联下前后各有雌雄石狮一对,狮下为三层立石
到地。
此牌坊造型美观,石刻精湛,有极高的欣赏价值,是章丘唯一保存完整的石牌坊。
五、汉画石桥
位于圣井街道山后寨村西的通济桥上。原桥为砂石结构,后将一汉画像石墓出土的32块
刻有羊头、龙、虎、兽花纹图案的汉画石修补到桥上。桥东头迎壁现存有一块民国元年
刻制的《山后寨重修通济桥碑记》仍存。碑文云:“危山之阳有通济桥焉,跨于寨子镇
之西门,为车马往来之冲路久矣。事不可一日圯焉者也。” 为章丘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六、三清观
位于埠村街道埠东村中,此观坐南朝北,南北长约65米,东西约50米,大殿面阔五间,
进深四间,乃砖、石、木结构。硬山顶,正脊,垂脊均塑有飞禽走兽,以示吉祥。殿中
原有高大的3尊神像,中间为元始天尊(住玉清仙境),右为灵宝道君(住上清仙境),
左为太上老君(住太清仙境),合称“三清”。
隋代道教兴盛时期,大殿四周又陆续建了廊、庑、堂等,形成了规模可观的庙宇群,但
解放战争后都被摧毁,现仅存三清观大殿。据县志记载,三清观建于元代,但无文字记
载。 现据建筑形式来看,为明代建筑,后曾多次重修。2005年7月被公布为章丘市级文
物保护单位。
七、常道观
位于埠村街道东鹅庄村中,称“老君殿”,又称“倒坐观”(旧县志称“常道观”)。
现存为正殿3间,大殿坐落在1米多高的青石台上,高约13米,砖、石、木结构,屋顶系
原殿顶。 大脊上有骑兽仙人和鸱尾,每条垂脊上有6个兽吻,即龙、凤、狮、天马、海
马、狻猊,据说他们能祛妖避邪。
殿内原有太上老君像,背面是倒坐观音。大殿东侧小殿为吕祖庙,西侧乃关帝庙,大殿
背面是白衣殿,在关帝庙和白衣殿之间,有两块人形怪石,壮若一对翁媪,面带微笑,
含情对视,当地人称其为石公石母。凡进殿观光者,常爱到石公石母前驻足观赏。
殿院中还有数十株巨松,其中一株虬松,高约数丈,亭亭如盖,枝干相间,旁逸斜出。
虬松枝上生有大如手掌的骨朵,据说有疗疾祛病的功能。
据旧《章丘县志》记载:“常道观在县治南绿原村(今东鹅庄),规制奇异,相传鲁班
所构。工匠欲仿其遗法,仰视竭目力,出门即忘之。”终不得传。县志上也没有提及准
确创建的年代,根据建筑的形式来看,可能为明末建造,清代重修过。为章丘市级文物
保护单位。
八、石峪寺
位于普集镇三山峪村北的高坡上。始建于何年,难以考定。“文化大革命”中曾在寺东
茔地中挖出墓志铭1块, 有“明朝永乐二年”字样。由此可知,石峪寺至迟应建于明永
乐二年(1404年),至今已有近600多年的历史。
石峪寺,原为石峪庵,庵中有尼姑修行。乾隆初年,石峪庵易主,周村王道士成为寺中
主持。当时正值瘟疫流行,王道士略知岐黄之术,三山峪百姓多赖其存活。为报王道士
恩德,乡民乃捐资修缮庙宇。乾隆二年(1737年)工程竣工,重修了山门、寺东西两侧
的容王庙、灵官庙。重修山门碑现仍镶嵌于寺山门之东壁。王道士以后,在石峪寺修行
的道士凡4代, 历史近百年。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再修石峪庵,所立石碑现镶
嵌于山门西侧墙上。
1938年2月, 李曼村、陈等在石峪寺建立章丘第一支抗日武装。1986年,为纪念“章丘
人民抗日救国军”成立48周年,普集镇人民政府将山门、大殿重新进行维修。2003年重
修。1995年10月,被市委、市政府命名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0年,为章丘市级文物
保护单位。
九、纪氏祠堂
位于辛寨乡柳塘口村, 祠堂始建于清嘉庆初年,具体年代不详,现有大门与正厅3间。
正厅为硬山顶,长约11米,宽约5.5米,高约10米。前出厦,厦内东西两侧楷书“忠”、
“孝”两个大字。厅内有对联1幅,匾1块,皆为清著名才子纪昀亲笔所题。匾悬正中,
为“九两之一” 4个大字,上款为“嘉庆十年岁次乙丑二月之吉”。下款为“经筵讲官
太子少保协办大学士礼部尚书河间宗人昀拜题”,印章为“纪晓岚印”。
纪昀,字晓岚,河北献县人,乾隆十九年(1754年)进士,先后任《四库全书》总编、
礼部尚书。嘉庆元年移兵部尚书加太子少保。昀贯澈儒籍,旁通百家,后被誉为清代大
手笔。相传纪昀跟随乾隆皇帝微服南巡时,巧遇在此开店的柳塘口村纪姓掌柜,闲聊中
得知该村人丁兴旺,百姓安居乐业,高兴之余留此墨宝。匾额上书“九两之一”的“九
两”出自《周礼·天官·太宰》:“以九两系邦国之民”。本意为治国治民之法。纪氏
祠堂现为该村村委会办公室,其对联和匾额保存完好。2000年,为章丘市级文物保护单
位。
十、李氏宗祠
位于绣惠镇茂李村村南。据民国十二年(1923年)修《李氏族谱》记载:李氏元代由河
北枣强迁至章丘茂李村。 清咸丰初年(1855年),创建宗祠,距今已有140余年历史。
整个祠堂院落南北长100米, 东西宽22米,分前后两院。前院主要建筑为大门和过厅。
硬山顶,上施灰瓦,砖、石、木结构,门上悬“李氏先祠”匾1块。过厅居前后院中间,
5间, 面阔12.4米,斗拱系五铺座单下昂,硬山顶,灰土瓦,砖、石结构,是原来李家
用作集会的地方。在过厅两旁各有砖墙相隔,并在砖墙上都有一拱形便门。过影壁西侧
有大青石,平坦如床,人称“卧龙石”。相传明太祖朱元璋曾在此牧牛,夏日尝偃卧其
上,枕杆仰卧,舒布四肢,如“天”字之形。院内有两棵古松,分别与两块卧碑并立,
传说是清初栽植,现直径粗都在0.4米以上,高均8米之多。
后堂5间,堂内供奉祖先。并有向北后门可达祖墓,每逢祀事,往来便利。过厅、拱门、
后堂、卧龙石均保存完好,是全市宗祠中现存最好的建筑。
后院内也有两株古松,并有龙爪槐两株,直径粗均在0.4米以上,高3米之多,枝干盘屈,
宛如虬龙。1982年,被济南市林业局确认为济南市龙爪槐之冠。
据《李氏家谱》得知,李家人氏从元至正二年(1342年)迁至此居。家谱写明李家祠堂
于明代始建,于清代乾隆年间和民国二十年(1931年)重修过,根据建筑柱础看,现存
的建筑体应为清代。
十一、兴隆寺
位于官庄乡石匣村东之轿顶山南麓,乡人俗称“东寺”。考寺内碑,清乾隆八年(1743
年)三月初六曾重修一次。
自山下历阶而上,迎面是山门。山门为直脊,圆拱门,两边各有圆形石窗。山门左右斜
立石碑2座。 两侧为乾隆八年重修寺庙碑;东侧为乾隆三十年(1765年)造寺前盘路并
群墙、 山门碑。经过山门,院内有松树1株,高数丈,夭矫苍翠,颇为壮观。院东有石
碑2座。 北边一座为清光绪十七年(1891年)十二月“重修兴隆寺碑”,南边碑为光绪
辛卯修寺前照壁碑。
兴隆寺山门南面一片山地,树木间掩映着九世僧众的墓碣。最南边一座碑,为兴隆寺谱
牒碑,记录了历代僧众的谱系,于光绪十八年(1892年)立。碑高2.5米,宽1.5米,上
有砻檐,下有方座,碑阴书一斗大“福”字,两边有联,曰:“真山自有真人卧,吉地
容多吉士居”。横披:“别有洞天”。2000年1月,为章丘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十二、大冶清真寺
位于埠村街道大冶村东路南,坐落在大冶村街中心,始建于明正德、嘉靖年间,迄今约
有500年的历史。
清真寺是一组较完整、古朴、严谨的古建筑群,其建筑全部为砖、石、木结构,硬山顶。
一进三院,总面积1400平方米。有正殿五间,东厅房三间,北讲堂四间,中讲堂三间,
南讲堂七间。 门上横匾镌“清真寺”3字,门廊上槛雕有奇花异草。门口两侧有小石狮
一对, 门前有大石狮一对。院内有重修清真寺碑四方,说明此寺经过了4次重修,一为
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三月重修碑;二为清咸丰十一年(1861年)重修碑,为阿訇丁
和倡修;三为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年,阿訇高希圣首倡;四为民国二十八年(1939
年) 年重修碑。由于战乱兵燹,寺垣殿堂毁坏,村民纠工集资进行了4次重修。中院是
全寺的主体建筑, 坐西朝东,进深三间10.25米。南北面阔五间16米,青大筒瓦屋顶,
屋脊雕有鳞甲, 饰有龙吻。4条垂脊上各饰有狮、凤、鸱尾、天马、狻猊、押鱼、斗牛
等,形态各异。有檐柱,为鼓镜式柱础。屋内为九架梁。该殿基本系清代建筑。礼拜堂
对面是对厅,对厅后墙有一照壁,上挂“背子上殿”图,一条喷云吐雾的巨龙背负小龙。
据传每当电闪雷鸣之时,二龙蜿蜒若动,一时传为奇观。
3间中讲堂背面与7间南讲堂构成后院, 西边是5间沐浴室。北、中、南讲堂结构均为古
式平房。整座寺院南北长,东西宽,布局合理,古朴大方,历经沧桑,但至今仍保持着
它的原始风貌,具有极高的社会文化价值。2000年,为章丘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十三、白云寺
位于曹范镇西南1公里处, 始建于明朝末年,大殿坐西朝东,面宽三间11.6米,进深三
间6.4米,高5米,砖、木、石结构,硬山顶。瓦系灰色筒瓦,梁架为五架梁。木质为荆
木,上面刻有龙的图案,古朴壮观。里面有8根木立柱,柱础为石鼓形。殿外有一平台,
台下南侧有一螭首龟蚨碑,系乾隆七年(1742)立“重修白云寺碑记”。南北各有配房
三间。据乾隆年碑文记载:“其始建也由来远矣”,创建年代不详,但据现存在的石鼓
形柱础看,属清代建筑,可定为清初建筑。现建筑保存尚好,2000年,为章丘市级重点
文物保护单位。

2005年章丘市古建筑保护单位表
表23-4

┏━━┯━━━━━━━┯━━━━━━━━━┯━━━━━━━━┯━━━━━━┓
┃时代│ 名称 │ 附属文物 │ 地址 │ 备注 ┃
┠──┼───────┼─────────┼────────┼──────┨
┃ 明│ 洪福寺 │ 柱 础 │水寨镇张家林学校│ 破坏严重┃
┃ ├───────┼─────────┼────────┼──────┨
┃ │ 张顺臣碑楼 │ │宁家埠镇马彭村 │ ┃
┠──┼───────┼─────────┼────────┼──────┨
┃明清│ 常道观 │ │埠村街道东鹅庄 │ ┃
┃ ├───────┼─────────┼────────┼──────┨
┃ │ 下项寺 │ 明碑2块 │官庄乡天尊院学校│ ┃
┃ ├───────┼─────────┼────────┼──────┨
┃ │ 净土寺 │ │普集镇万山村 │ ┃
┃ ├───────┼─────────┼────────┼──────┨
┃ │ 三清观 │ │埠村街道埠东村 │ ┃
┠──┼───────┼─────────┼────────┼──────┨
┃ 清│ 泰山行宫 │ 碑21块、白果树1株│文祖镇锦屏山顶 │ ┃
┃ ├───────┼─────────┼────────┼──────┨
┃ │ 梵王宫 │ 李开先碑2块 │明水百脉泉 │ ┃
┃ ├───────┼─────────┼────────┼──────┨
┃ │ 清真寺 │ 石狮2个,碑4块│埠村街道大冶村 │ ┃
┃ ├───────┼─────────┼────────┼──────┨
┃ │ 白云寺 │ 碑2块 │曹范镇寨山后村 │ ┃
┃ ├───────┼─────────┼────────┼──────┨
┃ │ 明远庵 │ 碑刻2块 │双山街道东鸠坞 │李慎修等撰题┃
┃ ├───────┼─────────┼────────┼──────┨
┃ │ 张氏石坊 │ 匾1块 │文祖镇郭家庄 │ ┃
┃ ├───────┼─────────┼────────┼──────┨
┃ │ 纪氏祠堂 │ 匾1块、对联1幅│辛寨乡柳塘口 │ 纪晓岚写 ┃
┃ ├───────┼─────────┼────────┼──────┨
┃ │ 大圣寺 │ 壁画 │枣园街道张乙郎村│ ┃
┃ ├───────┼─────────┼────────┼──────┨
┃ │ 翟中策故居 │ 匾、槐等 │相公庄镇桑园村 │ ┃
┃ ├───────┼─────────┼────────┼──────┨
┃ │ 曹峪庵 │ 槐、碑 │刁镇曹庄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