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土壤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1a&A=12&rec=53&run=13

章丘市处在北温带半湿润地区,位于泰沂山地及山前冲积扇与华北冲积平原交结地带,
地势自东向西北倾斜,境内中南部地势较高,为褐土主要分布区。北部为河流冲积平原,
地形较平坦。土壤形成受沉积物类型地下水活动及人为生产活动的影响,为潮土分布区。
由于地形倾斜,局部地势的高低和水文条件相应改变,形成了土壤分布状况的多样性。
在南部的垛庄镇西南边缘因母岩母质的特殊性,分布着棕壤;在冲积平原上有潮土、褐
土化潮土、盐化潮土、湿潮土之别,并有小范围砂姜黑土和水稻土的分布。全市由南至
北,随着地形地貌和水文地质等条件的变化,土壤亦呈有规律的变化,依次分布着多种
土壤类型, 共5个土类,11个亚类,20个土属,87个土种。
一、棕壤
分布于垛庄镇官营与泰安市接壤处, 共0.23万公顷,占可利用面积的1.9%。此类土壤
呈中性至微酸性反应,下分2个亚类:
棕壤性土 俗名石渣子土、粗砂土。分布于山丘中上部,共0.09万公顷,占棕壤的36.7
%。土层厚度一般小于30厘米。因发育不完全,含大量粗砂和砾石。有机质少,结构差,
水土流失严重,由于障碍因素多,农作物产量低而不稳。
棕壤 俗称黄粘土。分布于缓坡和沟谷处,共0.15万公顷,占棕壤的63.3%。土层较深
厚,持水力强,但质地粘重,通透性差,养分含量低,不易耕作。
二、褐土
通称黄土,为境内主要土类。分布于中南部广大地区,共8.83万公顷,占可利用面积的
70.2%,下分4个亚类:
褐土性土 俗称石渣子土或青石皮土。 分布于山丘中上部,共2.08万公顷,占褐土的
23.5%。其特征与棕壤性土相似。有石灰反应,呈中性至微碱性反应。
淋溶褐土 零星分布于阎家峪、 埠村、枣园、刁镇等乡镇(街道)的部分地区。共0.3
万公顷, 占褐土的3.3%。其土体深厚,质地适中,上松下实,保肥保水,通透性能较
好。多呈中性反应,养分含量偏低。
褐土 分布于中南部,共5.55万公顷,占褐土的62.9%。其土体深厚,熟化程度高。表
层质地适中,保肥水,呈中性至微碱性反应。但有些土种在60厘米以上的部位出现粘土
层或砾石层、砂礓层,影响作物根系下扎。
潮褐土 亦称黑黄土或金黄土。 分布于褐土带内较低平地带,共0.9万公顷,占褐土的
10.3%。此类土壤较肥沃,无侵蚀现象。耕层质地较好,中下部偏粘,有利于保肥水,
较抗旱。呈中性至微碱性反应,宜种植多种作物。但潜水位高,排水不畅,怕涝。
三、潮土
分布于黄河、小清河冲积平原。共3.48万公顷,占可利用面积的27.6%。其土体深厚,
层次复杂明显。中下层有铁锈斑纹,表层质地多为砂壤或轻壤,通体有石灰反应。下分
4个亚类:
褐土化潮土 俗称两合土。 主要分布于刁镇潘家、董家、冯家坊子、小高等地形部位
较高处。 共0.17万公顷,占潮土的4.8%。是潮土类中一种较好的土壤。表层质地较适
中,可耕性和通透性好,适种性广,潜水作用明显减退,盐碱化威胁小。养分含量低,
保水肥性能一般。
潮土 俗称砂土或红淤土。 主要分布于黄河、小清河冲积平原较平坦地区。共1.9万公
顷,占潮土的54.9%。其表层质地大部适中,可耕性和通透性好。除蒙金型外,多结构
差,易板结,漏水肥,养分含量低。地下水位较高,有盐碱化威胁,易旱涝。
盐化潮土 俗称盐碱土。主要分布于黄河、水寨、刁镇的低洼地区。面积0.9万公顷,
占潮土的25.9%。其表层多为砂壤和轻壤质,可耕性和通透性好。因地势较低洼,潜水
位高,地表有不同程度的返盐现象,影响作物出苗和保苗。
湿潮土 俗称鸡粪土和黑瓣子土。 主要分布于北部湖洼地。面积0.5万公顷,占潮土的
14.4%。其耕层质地尚好,有机质含量较高。但因地处湖洼,潜水位高 (一般1至2米)。
每逢雨季,地表易积水,结构不良,通透性差,不便耕作。
四、砂姜黑土
分布范围较窄,集中分布在白云湖周边地区,0.4万公顷,占可利用总面积的3%。
五、水稻土
分布于明水泉以北至七郎院、李家亭、宋家磨一带。共374.1公顷,占可利用面积的0.3
%。 其土体深厚,耕层为壤质。中下层质地粘重,有铁锈斑纹。140厘米以下为蓝灰色
潜育层,呈中性反应。含有机质、全氮量较高,保肥供肥性能好,为农作物高产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