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组织工作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1a&A=12&rec=401&run=13

一、基层党组织建设
1986年,在2280个有3名以上党员的村办企业中,建立党支部6个,多数建立党小组;在
有50名以上党员乡镇办企业中建立党总支7个, 在22个乡镇的79个办事处设立党总支。
1988年,开展对承租企业党建工作调查。将竞争机制引入村党支部建设,指导全县村党
支部换届选举工作。1989年,学习借鉴济宁市实行党务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经验,在普
集、枣园两镇进行试点;并在埠村镇翟家庄进行党的建设和党员干部规范化管理试点。
1990年,制定全县党建工作三年规划,在全县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中执行《关于实行
党务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的意见》;开展创建“全省农村党建工作先进县”活动;在全
县范围内开展争创党建工作先进乡镇单位和“红旗支部”“红旗党员”活动。1991年,
全县评出党建工作先进乡镇12个、 红旗支部15个、红旗党员15人。重点抓了100个党建
工作典型示范村和50个高标准党员活动室建设,巩固发展党建工作先进县成果。1992年,
制定实施《关于加强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的意见》。分别制定《关于加强县、乡机关
党的建设的意见》《关于加强乡镇企业党的建设的意见》。1994年,在基层党组织中推
行党建工作动态化管理。 9月11日,中央政治局常委、书记处书记胡锦涛视察章丘市党
建工作动态化管理模式,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1996年,狠抓乡镇党委建设和后
进村党支部整顿工作,研究制定了《关于加强乡镇党委建设的意见》和《基层组织建设
年规划九六年度实施意见》,突出抓好40个后进村党支部的集中整顿和12个三类村党支
部转化后的巩固提高工作;对52个村党支部班子进行调整充实,共调整充实党支部成员
96名,其中党支部书记17名。制定实施《关于搞好农村党支部换届选举工作的通知》,
指导147个村支部适时进行了换届选举, 对308个村党支部进行调整充实,446名村级后
备干部进入村“两委”班子,共调整支部成员432名,其中支部书记160名。研究制定并
实施《关于在农村党支部中开展争创“五个好党支部”活动的意见》。1997年,在全市
农村开展争创“十佳双百” 活动,评选并命名表彰10名最佳村党支部书记,100个“五
好村”(战斗堡垒作用发挥得好、工作完成得好、先锋模范作用发挥得好、监督作用发
挥得好、群众组织工作开展得好)党支部标兵单位和100名党员“联户联富”带头人。7
月,制定实施《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党支部书记工资待遇管理的意见》,由市财政列支,
向村党支部书记发放每人每月150元基础工资。 1998年,印发《关于农村党支部换届选
举工作的意见》,指导8个乡镇党委对已满任期的254个村党支部班子进行换届选举。开
展争创“五个好党支部”活动,重点抓好巩固提高工作。对7个企业集团所属的9个党委、
105个党支部、 1605名党员的党组织隶属关系进行了理顺和调整。 1999年, 开展创建
“六好乡镇党委”活动,充分发挥乡镇党委在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发展经济中的龙头带
动作用。2000年,实施“固垒强基”工程,开展“双学双创”活动,开展以提高党员干
部素质为目的的“学理论、学科技”活动,全市乡镇示范服务基地发展到83处。选派机
关干部到村任职,先后有9个乡镇的24名机关干部到村担任党支部书记。采取单独组建、
挂靠、联合等形式,建立党支部18个,联合党支部或党小组11个,党组织在非公有制企
业中的覆盖面达到40%以上。2001年,制定中共章丘市委《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工作规范》;
为770名农村党支部书记颁发任职资格证书。 制定《关于全市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
作的三年规划及2001年度实施意见》,指导符合条件的17家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建立党组
织,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建立党组织数达到37家。2002年,开展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三级
联创”活动。开展以“调查摸底定目标、落实责任定人员、突出重点定措施、严格考评
定奖惩”和“乡镇党委再塑龙头、村党支部再塑堡垒、基层党员干部再塑旗帜新形象”
为主要内容的“四定三塑造”活动,全市22个乡镇(街道)、党(工)委基本达到“六
好”标准,551个农村党支部达到了“五个好”标准,占总数的61%。2003年,制定出台
《关于加强村党组织书记规范化管理的暂行规定》和《关于村级重大问题民主议事规则
(试行)》,加强农村基层组织规范化建设;下发《关于落实村党组织书记岗位津贴的
通知》和《关于对建国前入党的农村老党员实行定补的通知》,把经济困难村党组织书
记岗位津贴标准由原来的每月150元提高到每月260元,对建国前入党的农村老党员给予
每月80~100元的生活补助。 深化农村党的建设“三级联创”活动,制定下发《关于开
展“四定四塑树红旗”主题实践活动的实施方案》。2004年,制定下发《关于实施“三
向培养”进一步加强农村党员干部队伍素质建设的意见》《关于开展农村党员分层定责
管理的意见》。章丘市被评为“全省基层组织建设先进市”,明水街道工委被评为“全
省先进基层党组织”。2005年,分级分批对3700多名村“两委”干部进行任职培训;实
行任期目标责任制和奖惩制;结合先进性教育活动,调整强化了58个村党组织。至2005
年底,全市共有党(工)委68个,总支215个,支部2031个,党员48530人。其中,乡镇
(街道)党(工)委20个,村级党委2个,村级党总支7个,农村党支部1429个。
二、党员队伍建设
1986年,全县各乡镇普遍建立业余党校。按“一村一人”要求,全县抽调联络员826人,
组织指导1.78万党员参加整党。登记党员1.77万人、缓登30人、不登10人,受纪律处分
的46人。确定每月15日为“党员活动日”,建立《党员活动日记录簿》。1987年,在全
县开展“新时期共产党员如何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大讨论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
资产阶级自由化”教育活动。1988年,广泛开展“党员做好事,干部干实事”活动。在
官庄乡开展妥善处置不合格党员试点工作。1989年,开展乡镇党校达标升级活动,普遍
实施《党员考核证》制度。1990年,开始在基层党支部建立党员活动室。1991年,开展
“忆传统,做贡献,做新时期合格共产党员”活动。1992年,开展“迎接十四大,为党
添光彩”活动,并在农村党员中开展“联户联富”活动。1993年,在农村党支部中开展
争创“强化党建、发展经济先进党支部”活动,在农村党支部书记中开展争当“致富带
头人” 活动, 在农村党员中开展“党员责任区”活动,在机关、事业单位党员中开展
“立足本职,搞好服务,多做贡献”活动。举办“忆传统,歌颂党”座谈会,召开党员
建功立业事迹报告会。1994年,举行“七一”先进表彰暨共产党员建功立业事迹报告会,
命名表彰“强化党建, 发展经济先进党支部”100个和“致富带头人”50名;开展“学
习《邓小平文选》三卷知识竞赛”活动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学习竞赛”活
动。1995年,深入开展“双学”(学习邓小平理论和党章)和“三学”(学习孔繁森、
王廷江、 韩素云)活动,897个村普遍建立起党员活动室。1996年,开展“学理论、比
贡献、 做新时期合格共产党员”的活动,对483名流动党员实行“流动党员活动证”制
度,加强教育和管理。1997年,着重开展“双学”和“学、比、做”活动。1998年,加
强对下岗职工党员的管理,印发《关于在做好下岗职工再就业工作中切实发挥党组织战
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通知》,全市226名下岗职工党员得到有效管理。
1999、2000年,结合开展共产党员“学科技、用科技”活动,搞好党员实用技术知识的
培训,全市共有13426名农村党员掌握了1~2门实用技术,占农村党员总数的69%,其中
3473名农村党员取得各类专业技术职称, 成为带领群众致富的中坚力量。8个先进基层
党组织、 15名优秀共产党员和3名优秀党务工作者受到济南市命名表彰。2002年,指导
各乡镇举办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210余期, 依靠农业科技示范服务基地培训农村
党员2万多人次。 2003年,指导全市46个基层党委举办培训班,对4500名入党积极分子
进行党的基本理论培训;全面推行发展党员“两推一公示”制度,重点解决三年以上不
发展党员和村级班子建设后继乏人的问题;总结和推广白云湖镇无职党员管理、圣井镇
争创“十星级党员”、普集镇党员户挂牌等管理经验。2004年,以枣园镇为试点,先期
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得到省市领导的充分肯定。2005年,先后在市直部
门、 乡镇(街道)、农村党组织和党员中深入开展。至2005年底,全市共有党员48530
人,其中,女性4911人,35岁以下12430人,大专以上学历9299人。
三、领导班子建设
1986年,对乡镇领导干部实行选聘制度。1987年,把竞争机制引入干部制度改革。制定
《关于严格科(股)级干部任免手续、完备任免材料的规定》,严格选拔任用干部程序,
健全干部任用备案制度。落实中办[1986]35号文件精神,贯彻干部能上能下的原则,对
确属不适应或不胜任现职的28名领导干部进行调整,对年龄偏大但身体尚好、能做一定
工作的11名领导干部改任调研员。 会同县人事局对乡镇第一批173名招聘干部进行考核
和重新签订合同。 1988年, 建立实行提拔副局级干部试用期制度。1989年,制定下发
《关于乡镇党政机关干部生活补助的几项规定》,进一步稳定了乡镇干部队伍。1990年,
落实章发[1989] 27号文件精神,为156名连续在乡镇工作满25年的党政干部颁发荣誉证
书,为46名干部落实副局级待遇。乡镇配备副局级信访员19人、监察员17人。制定实施
《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领导干部管理的意见》 ,调整副局级以上企业领导班子5个,调
整干部11人。1991年,制定《关于进一步做好培养选拔女干部工作的意见》,提拔11名
女干部和3名非党干部担任副局级以上领导职务。 1992年,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打破身
份界限,选拔23名优秀工人、农民担任副局级领导职务。1993年,局级企业公司领导干
部实行聘任制,对新提拔的行政副职领导干部由组织委任改为公司聘任。1994年,搞好
乡镇党委换届选举工作,新一任领导成员的平均年龄由上届的42岁降至40.6岁,大专以
上文化程度的由上届22.3%升为39%。1995年,选拔任用妇女干部有新突破,22名女干部
走上领导岗位;普遍实行机关目标岗位责任制;是年下半年,在各级领导班子和全体干
部中实施全方位目标管理。1996年,指导乡镇党委完成了人大、政府换届选举任务,新
一届乡镇政府领导班子成员平均年龄38.9岁, 比上届下降2.8岁;中专以上文化程度的
101人,占91%,比上届上升4%。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采取“一推
双考” 办法,选拔配备5名副局级党外领导干部。1997年,完成市、乡镇人代会的组织
和选举工作任务,补选了市长。推广“一推双考”选拔领导干部的经验做法,在全市公
开推荐年轻副局级后备干部252名,择优选拔49名年轻干部充实进乡镇、部门领导班子。
对全市58家市属企业进行考核,选拔任用8名企业“一把手”,对影响企业发展的4名领
导干部予以降职或免职, 把企业领导班子建设纳入制度化、 规范化、经常化的轨道。
1998年,组建六大企业集团公司党政董事会领导班子。1999年,切实加强对乡镇领导班
子换届选举工作的组织领导和具体指导, 选举产生党委委员208名,其中党委正副书记
98名, 纪委书记22名;人大正副主席50名;正副乡镇长121名。对拟提拔的公安局、法
院25名副局级干部进行公示, 其中对群众反映有问题的1名干部未予任用。2000年,制
定《关于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程序和方法的意见》《关于局级事业单位
领导干部实行聘任制的意见》和《关于局级企业性质公司领导干部实行聘任制的意见》。
2001年,调整干部595人,交流干部254人,165名干部超龄退出领导班子,新提拔100名
优秀年轻干部。新提拔干部40岁以下的占91%,30岁以下的7名,新一届乡镇党政领导班
子平均年龄比上届下降2.9岁。提拔重用妇女干部31名,党外干部5名。2002年,市、乡
两级班子换届, 选举产生3名市人大常委, 调整领导干部20名。面向全省公开招考7人
(外地3人) 担任部门实职领导职务。2003年,完成市级几大班子领导新老交替,对乡
镇和市直部门领导班子进行调整。在市直机关设置主任、副主任科员,对首批44名副主
任科员进行考察任命。着眼于干部队伍长远建设,从乡镇、部门选拔确定94名优秀年轻
干部,充实后备干部人才库。2004年,出台《关于培养选拔年轻干部和妇女、党外、少
数民族后备干部工作的意见》,面向全市公开选拔9名副局级领导干部充实到市直部门。
2005年, 选派60名干部组建8个专业招商部和12支招商分队,专门从事招商引资工作。
做好4个乡镇合并后的干部选配工作,先后调整干部317名。至年底,各级领导班子的年
龄、文化、智能结构进一步改善,整体功能明显增强。
四、干部监督管理
1986年, 落实干部政策, 对817起历史错案纠正平反。 1987年,会同县人事局按鲁组
[1986]21号文件规定,为全县77名干部补升工资。1989~1995年,工作重点转入更正
干部参加革命工作时间,共受理85件,为28人查核更正参加革命工作时间。1996年,制
定实施干部谈话、交流回避、部门单位主要领导人审计、领导干部个人收入申报、回复
组织函询、 部门联席会议等一系列配套规范制度。1997年,与297名干部进行谈话,对
102名正局级干部的个人收入按期进行申报。 2000年, 研究制定 《关于加强领导干部
“八小时以外”活动监督考察的意见》《关于加强对党政领导干部和市属企业法人代表
实行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的意见》。2001年,实行领导干部重大情况报告制度,坚持对部
门单位主要负责人离任审计制度,对变动部门单位的22名主要负责人进行审计。2002年,
学习宣传和贯彻落实《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研究起草《市委关于对乡镇、
市直部门领导班子成员年度考察考核的意见》《关于选拔任用党政领导干部基本条件和
资格》 等9个文件。2003年,出台《关于进一步规范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程序的
实施意见》和《关于报送市委及组织部管理干部职务任免材料工作的说明》,全面实行
考察预告制、任前公示制、干部任职试用期制和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制等制度。2004
年,学习宣传和贯彻落实中央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文件,妥善解决在企业和经营性事业单
位兼职的副局级以上领导干部的任职问题。建立实行领导干部推荐工作责任追究制、干
部考察责任追究制、干部监督联络员制度和干部监督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对28名单位主
要负责人进行任期经济责任审计。2005年,加大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监督力度,先
后对19名乡镇部门负责人进行经济责任审计, 与200多名领导干部进行组织谈话。制定
出台《关于加强和改进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经常性考察工作的意见》,建立干部实绩台
账。干部实绩公示的经验做法被《纪检监察报》《大众日报》、新华网等中央和省市媒
体宣传推广。
五、干部教育培训
1986~1995年,全市(县)共举办重点班次培训班62个,培训各级各类干部1.79万人次。
其中政治理论培训6363人,岗位培训7583人,大、中专学历培训3965人。1996年,制定
《19962000年干部教育培训规划》 ,在市委党校分别举办4期农村党支部书记培训班和
副局级以上领导干部培训班;在山东工业大学举办50人参加的企业后备干部培训班;选
派6名干部到南开大学参加工商管理硕士课程班深造。 1997年,在市委党校举办新任副
局级领导干部培训班、村委会主任进修班、村级后备干部培训班和经济强村党支部书记
研讨班, 分3期对1200多名局级干部进行轮训;选派42人分别参加在济南市委党校举办
的乡镇长培训班、高级知识分子培训班和农村干部高级经济管理培训班。1998年,对科
股级干部、个体民营经济、市属企业优秀年轻干部工商管理任职资格、市直股级女干部、
非党知识分子和党外干部进行培训。1999年,举办村民委员会主任进修班、优秀中青年
干部培训班及优秀高级知识分子和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培训班等主体班次。2000年,分别
举办农村党支部书记进修班、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进修班和妇女干部培训班。2001年,
举办1期140人参加的村“两委”成员中专培训班、2期250人参加的村委会主任进修班、
3期800人参加的副局级以上领导干部“三个代表”理论学习进修班、1期100余人参加的
妇女干部培训班。 2002年,培训干部1300余人次。2003年,选派8名乡镇党政正职干部
参加济南市组织的乡镇主要领导干部培训班; 安排5名年轻领导干部到上海对外贸易学
院进行脱产进修,举办81名副局级干部参加的新任领导干部培训班和94名优秀年轻干部
参加的后备干部培训班。2004年,配合上级组织部门完成第二期“双高人才”培训班、
外经贸知识培训班等20多个班次的干部培训任务。分10期举办5个主体班次的干部培训,
培训各级各类干部2300多人次。 全市各级共培训干部近1万人次。2005年,开展“学习
年”活动,严格落实分组培训计划;组织4513名机关干部参加并通过了政治理论和法律
法规考试;举办6期主体班次,分级分类培训干部1.2万余人次,提高了干部队伍整体素
质。20年来,共举办各类培训班130余次,培训干部近5万人次,全面提高了各级领导干
部的政治素质、理论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
六、后备干部工作
1986年,考察推荐42名后备干部,对15名第三梯队成员落实定向培养措施,对34名第三
梯队成员安排在科股级岗位上锻炼。1987年,落实《关于继续做好后备干部调整补充工
作的通知》 精神,原有12名县级后备干部提拔3人,98名局级后备干部提拔27人。1988
年, 建立全县后备干部档案,完善基本资料。1989年,对上年民主推荐的146名后备干
部进行考察,进一步落实县直副局级后备干部定向培养措施。1990年,对县直部门33名
后备干部进行重点考察、培养。1991年,制定全县后备干部队伍建设三年规划。对35岁
以下青年干部的群体结构、分布状况和培养锻炼情况进行调查。1992年,采取外出学习、
下派挂职、轮岗交流等形式,强化后备干部培养锻炼。1994年,进一步落实中央、省、
济南市委关于培养教育青年干部的决定精神,推荐19名乡镇青年干部参加中共济南市委
党校举办的培训班。1995年,制定落实《关于选拔培养优秀年轻干部三年规划》,举办
为期3个月72名优秀中青年干部参加的培训班。 2001年,研究制定《关于进一步培养选
拔优秀年轻干部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了标准条件、任务目标、工作程序和具体措施,
指导各乡镇党委、 市直各部门组织民主推荐和公开选拔工作,经集体研究确定273名后
备干部人选。 2003年8月至11月,对94名优秀年轻干部进行培训。2004年、2005年,分
别选拔确定后备干部221名、210名,初步建立起后备干部人才库。
七、知识分子和人才工作
1986年, 落实知识分子政策,对381起案件全部复议,重新做出结论。1987年,制定落
实《关于做好经常性知识分子工作的意见》 ,对知识分子较集中的8个单位进行检查,
启动选拔县级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工作。1988年,制定落实《一九八八至一九九○年知识
分子工作规划》,建立知识分子工作联络员制度,推荐县级专业技术拔尖人才22人,向
乡镇选派科技副乡镇长11人。 1989年,为145名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知识分子建立政绩档
案和跟踪管理卡片。1990年,初选出全县首批专业技术拔尖人才11名。从县直机关选派
8人担任第二批科技副乡镇长。 1991年,县委县政府命名表彰首批县级专业技术拔尖人
才11人,制定《章丘县专业技术拔尖人才管理的试行意见》。1992年,县委、县政府对
第二批专业技术拔尖人才11人进行命名表彰,落实各项待遇。制定《选拔管理乡村科技
人才的意见》,命名表彰乡村优秀科技人才52人。1994年,命名表彰第三批10名市级专
业技术拔尖人才, 推荐上报1名省级专业技术拔尖人才。1995年,制定《关于进一步加
强科技副职工作的意见》,部分乡镇选聘乡镇长助理或顾问。1996年,指导乡镇打破地
域、身份界限,选聘配备20名乡镇长科技助理或顾问。1997年,被省委、省政府命名表
彰“科技大王”1名,济南市委、市政府命名表彰专业技术拔尖人才1名、乡村优秀科技
人才3名。 1998年,制定《章丘市1998~2010年科技人才发展规划》。1999年,推荐济
南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5名和乡村优秀科技人才6名,选拔命名章丘市第二批47名乡村优
秀科技人才;续聘或重新选聘22名科技副乡镇长。2000年,制定《章丘市青年学术技术
带头人选拔管理工作暂行办法》,命名表彰20名第五批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和18名青年学
术技术带头人。 2001年,从山东大学和省农科院选聘3名科技副市长。推荐济南市级专
业技术拔尖人才人选3名、 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选5名、乡村优秀科技人才人选6名。在
章丘电视台开辟 “科技创新话精英”专栏,集中宣传报道8名荣获济南市级专业技术拔
尖人才和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的先进事迹。2003年,选聘1名招商引资副市长、1名外经
贸副市长和3名外经贸顾问; 从农业、科技等部门选拔20名科技人员到乡镇挂任科技副
职; 组织5名干部参加济南市“双高人才”(高层次、高技能人才)培训。2004年,召
开全市人才工作会议,隆重表彰“十佳重才单位”和“十佳人才”,制定下发了《关于
实施人才强市战略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意见》。选拔第六批12名拔尖人才和第二批18
名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 11月, 举办首期88人参加的中高层次人才理论学习培训班。
2005年,成立市人才工作办公室;实施“百名专家聘任计划”,组织有关部门单位选聘
济南市级以上管理和专业技术人才145名;举办各类专业技术培训80班次,培训15000余
人次;先后选拔73名优秀党政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上挂省直部门、进高等院校学习、
到市重点经济部门挂职、外派发达地区招商。至2005年底,全市共有济南市专业技术拔
尖人才6名, 济南市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6名;章丘市级专业技术拔尖人才6批50名、章
丘市级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2批36名。
八、党员电化教育
1988年, 在7个乡镇开展党员电化教育试点工作。1994年,市委成立党员电化教育办公
室。至1995年,电教站、播放点和电教队伍分别发展到98处、502个和618人。1996年10
月,成立中共章丘市委党员电化教育中心,投资45.5万元,配备摄、录、编及复制设备,
集演播、编辑、资料三室于一体,达到省内乃至全国县级同行一流标准。制定实施《关
于进一步加强党员电化教育工作的意见》 和“一村一点”工程,全市共建立播放点470
个,其中农村342个;配备专兼职电教人员392人,拥有录放机、电视机831台,80%以上
播放点配有放像设备和播放人员;60处电教站基本达到“两机一室”标准。在市电视台
先后开办《在党旗下》 和《党建之窗》栏目,共播出20余期,制作电教片13部,其中2
部分获济南市电教片评比一、二等奖,1部被省党员电教专辑录用,6部在省、济南市电
视台播出。1997年,在《党建之窗》栏目播放“党支部书记谈党建”“整顿后进村基石”
“五好村党支部巡礼” “下派干部风采录” “先锋颂”等节目30多期;向后进村赠送
《小康什么样》《农业实用技术系列片》86盘,摄制完成科技片《章丘大葱的高产栽培
技术》,在中央电视台播出,并通过省委电教中心向全省发行。被评为“全省党员电教
科技工程示范县(市)”。1998年,宣传报道加强乡镇党委建设、创办示范服务基地、
下派干部包村工作、开展党员冬训活动、优秀党员典型等内容的电视片25期,制作录像
片739盘, 党员电教专题片4部,其中省《党员电教专辑》录用1部,专题片《老党员马
汝玉》在中央电视台《夕阳红》栏目播出。1999年,实施播放点规范化建设、党员电教
科技、精品制作“三大工程”,组织开展 “送科技下乡”活动,为乡镇下发科技片170
多盘,促进了“学科技用科技”活动的开展。全年共为基层党组织提供各类电教片1674
盘, 党员收视率达到95%以上。2000年,“三大工程”经验做法,被推荐到中组部召开
的全国副省级城市党员电教工作会议上进行交流推广。2001年,召开全市农村“党员电
教科技工程”总结表彰大会,命名表彰了10个示范乡镇、30个示范村和45个党员示范户。
全年摄制《党建之窗》20期,积极参加济南市第二届党员教育电视片观摩评比活动和庆
祝建党80周年党建电视新闻展播活动,制作了参评片《创新与发展》专栏节目,拍摄了
反映高官寨农业结构调整情况的专题片《敢问路在何方》和反映枣园镇引进引办工作的
专题片《筑巢引得金凤来》,向济南市委组织部推荐党建电视新闻展播片15部,分获组
织奖和一、二、三等奖。2002年,严格坚持“六有”(设备、场地、人员、计划、制度、
教材) 建设标准, 全市设立播放点并达到“两机一室”标准的村840个,占92%,乡镇
(街道)、村共配备播放人员900多人,下发录像教材180多套、1700多盘。在“三个代
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中,共播放各类党员电教片9000多场次,党员收视率达到95
%以上。 在电视台开办《在“三个代表”指引下》专栏节目,宣传各级各条战线先进党
组织和优秀党员典型15个;向济南市委组织部推荐展播片15部,分获一、二、三等奖。
按济南市委组织部要求, 承办了一期《时代先锋》 专栏节目,拍摄了反映地税工作的
《力量之源》 、 反映相公庄镇桑园村工作的 《农民城里谱新篇》 等党建专题片。
2004~2005年,投资652万元,完成932个接收站点覆盖延伸到每一个乡镇(街道)、行
政村建设任务。 建成开通济南市首家县级党建网站——“章丘党建”网。实施 “素质
提高工程”和“科技致富工程”,培训农村党员38000人次。
九、下派干部包村工作
1989年始,实行下派干部挂职包村。1995年,制定实施《对下派包村干部的管理意见》
《下派包村干部考核奖惩暂行办法》和《在下派干部中开展“一二二”活动的方案》。
1997年, 实行市级领导干部包乡镇分工责任制,市委常委包村工作。实施 “目标责任
制、动态考核制、年度积分制、奖惩挂钩制”为主要内容的“四制”管理办法。2001年,
开展“一二二”活动,即每个包村组为所包村办一件实事,提供两条发展经济的信息,
辐射带动两个科技致富示范户。2004年,加大下派干部包村帮扶力度,包村组帮助新上
种植、 养殖和加工项目总投资3000多万元,无偿援助资金、物资价值860多万元,办实
事320件。至2005年,共组织市直机关下派干部11批3000余人。
十、思想政治教育活动
1998年,在市级党政机关及公安局、检察院、法院、组织部、宣传部领导班子、领导干
部中开展“三讲”(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教育活动。2001年,分期分批在全市22
个乡镇(街道) 、76个市直部门和12个垂直部门、24处市属企业、908个行政村(居)
组织开展“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实施 “德政工程”,组织开展“走百
村、串千户、访万人、聚民心”集中调研和“三级联农户、服务进万家”集中为民服务
月活动。明水街道“让干部受教育、群众得实惠”、刁镇“农村集中党建”等经验,先
后被《山东通讯》《山东内参》《人民日报》华东新闻、《领导科学报》《济南日报》、
山东省和济南市“三个代表” 学教活动《简报》刊用。2003年9月至12月,以组织人事
系统干部为主体, 组织系统264人、全市机关干部3000余人参加了以公道正派为主要内
容的“树组工干部形象”集中学习教育活动,对20多个重点部门组织行风评议,对22个
乡镇(街道) 领导班子思想、工作、作风等方面的情况征求了意见,发放调查问卷500
余份,走访群众130多户,共征得各方面意见建议211条。制定《公道正派十要十不准》,
编印《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手册》 《机关管理制度汇编》等制度规范。2005年1
月,按照中央统一部署,开展了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保持共产党
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分市直、乡镇(街道)、农村三个批次组织实施。章丘市被确定为
中央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领导小组副组长、中纪委副书记夏赞忠联系点,相公
庄镇被确定为省委副书记、济南市委书记姜大明联系点。章丘市开展的“一站千箱万卷”
征求意见、为民服务代理制、农村党员设岗定责等做法,分别被中央、省和济南市各级
媒体宣传报道, 予以推广。先后接受中央、省和济南市检查20多次。4月18~20日,中
央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领导小组副组长、中纪委副书记夏赞忠专程来章丘视察
先进性教育活动开展情况,并给予高度评价。省委书记张高丽,省委副书记、济南市委
书记姜大明也多次到章丘视察指导。章丘市在省和济南市作典型发言10多次,中央简报
先后4次、 省简报先后10多次专门刊发章丘市的经验做法,真正发挥了中央领导联系点
应有的示范带动作用,较好地达到了“提高党员素质、加强基层组织、服务人民群众、
促进各项工作”的目标。
十一、老干部工作
生活待遇 1986~1998年, 为老干部解决照顾生活用煤9.38万吨。 1987年,按政策为
476名离休干部家属集中办理“农转非” 手续。 1996年4月起,为老干部解决“两费”
(离退休费和医药费)问题,为抗日战争时期参加革命工作的离休干部每人每月发放78
元护理费。1998年11月,调整为108元。2000年,为符合条件的234名老干部落实了护理
费,并在全市开展“向老干部送温暖、办实事”活动,坚持重大节日走访慰问老干部、
为80岁以上老干部登门祝寿和汛期检查老干部住房等。2003年10月,市委、市政府分别
制定《关于企业离休干部医药费、统筹外生活经费筹集和财政支持实施办法》和《关于
建立离休干部离休费、医药费保障机制和财政支持机制的意见》,在全市正式建立并启
动了“三个机制”。为解决机制运行中出现的问题,2004年,市委办公室制定印发《关
于做好企业离休干部“三个机制”统筹金征缴工作的意见》,向各企业提出“再难不能
难老干部,再穷不能穷老干部”的要求,从根本上解决改制、破产、重组企业离休干部
“人由谁管,钱由谁出”的问题。2005年,把企业离休干部统筹外生活经费标准由年人
均5000元提高到12400元。 建立工资同步增长机制,规定凡机关事业单位离休干部工资
调整,企业离休干部也相应调整,基本实现企业离休干部与机关事业单位离休干部待遇
的基本持平。 至2005年底,共组织老干部到市(县)内外参观学习720余批(次);利
用春节及重大纪念活动集中走访慰问离退休干部86.4万人次、老干部遗属1600余人次、
异地安置老干部432人次;为全市226名符合政策规定离休干部办理了县(处)级待遇,
为800余名生活不能自理的离休干部办理护理费手续,免费为老干部订阅报刊4.2万份。
党组织建设 1986年, 全县建有老干部中心学习组23个,学习小组395个。1990~1992
年,按照全市老干部党组织建设规划,建立老干部党总支2个,党支部56个,党小组166
个,举办各类型培训班157期,培训老干部1730人(次)。1991年12月,组织600余名老
干部参加农村社会主义教育。1997年,制定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老干部党支部建设的
意见》 。2000年始,市委组织部每年从自留党费中拨款3万元,作为老干部党支部活动
专项资金。2004年10月,全市第一所老干部党校建立。至2005年底,全市共有老干部党
支部70个,党小组180个。
文体活动 1987年,成立第一支老干部门球队;11月,与老年体协承办“友谊杯”门球
邀请赛。1990年,举办第一届全县老年人运动会(至2005年成功举办16届)。1996年,
成立夕阳红歌舞理事会。1997年,成立老干部京剧团。1998年,成立老干部书画研究会。
至2005年底, 成功举办老干部书画展览15次,举办滕方鲁、韦义长等个人书画展5次,
参加济南市老干部书画展14次, 笔会6次。活动场所有干休所、老干部活动中心、老年
大学。
社会公益活动 1986年,在全县老干部中开展以“向颜锡笙同志学习”为主要内容的教
育活动。1987年,建立、健全全县老年人才档案,制定出台《关于发挥老干部作用的意
见》。1990~1992年,市(县)委把开发庭院经济作为农村老干部发挥作用的主渠道,
形成种植、 养殖、加工三大产业体系,每年创收200余万元,吸纳从业离退休干部3150
人。1992年10月,成立关心下一代协会,有131名离退休干部作传统报告170余场次,受
教育者1.8万人;有400多名懂技术、会管理的老干部组建工业、农业、教育参谋组67个,
创办经济实体16个。 1996年,引导500多名老干部积极参加党的建设、廉政建设、行风
监督、 治安调解等工作,组织100多名老同志担任全市70余所中小学校外辅导员。2005
年,在先进性教育活动中,组织广大老干部深入开展“实践三个代表,永葆先进本色”
“树三种形象”(即好党员、好干部、好长辈)和“我为‘十一五’做贡献”等主题教
育活动; 9月,老干部组成12个“五老”(即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模
范)报告团,自发到全市17所中小学作革命传统报告30余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