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工程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1a&A=1&rec=96&run=13

引黄工程 自1958、1965年分别建成胡家岸和土城子虹吸工程后,对两灌区范围
内3466.67公顷土地灌溉及放淤改土发挥了效益。但经30余年的运作,河床淤积抬高,
加之洞身短,影响着灌溉效益的发挥和大堤安全。为此,分别于1984、1988年对两灌
区进行改建和配套治理。 ①胡家岸引黄灌区。1984年10月破土兴建,1988年6月投入
运行。至1995年底,先后完成引水能力20秒立方米的引黄闸、渠首扬水站、过清倒虹
吸等配套建筑物110座; 开挖干支渠15条、89.4公里,其中干渠防渗17.3公里。共计
完成工程量329.3万立方米,投入工日282.1万个,国家与县(市)总投资1617.4万元。
历经11年建设,灌区初具规模。年引水量4000~5000万立方米;实灌面积1.87万公顷,
其中补给水源面积1.4万公顷。灌区内高官寨、宁家埠、白云湖、水寨、辛寨、刁镇6
乡(镇) 200余村的水利条件得以改善,促进农业生产,并成为白云湖万亩水产养殖的
可靠水源。 ②土城子引黄灌区。1988年2月开工建设,9月底,建成引水能力1 0秒立
方米的引黄闸,当年投入运行。1990年9月,对南干渠2公里渠段进行防渗处理。年内
完成干渠配套建筑物14座。1993年,针对灌区渠系工程老化、退化和毁坏严重的状况,
积极争取列入省基建项目。10月,省水利厅以(93) 鲁水计字174号文件,将土城子引
黄灌区配套工程列入水利基建项目。工程于1994年初动工,至1995年底,共计完成干
渠防渗衬砌5公里,新建斗、农渠(含衬砌) 42条、25.2公里,配套建筑物23 0座,挖
排水沟20.3公里。实灌面积达4333.33公顷。
绣惠渠工程 绣惠灌区始建于1939年。1949年4月~1951年4月,被省政府选定为
试办灌溉工程重点,加快建设,形成引泉自流灌区。后因渠系年久失修,渗漏严重,
灌溉效益下降。为提高水资源利用率,进一步发挥灌溉效益,从1987年始,对绣惠灌
区进行综合治理。 当年投资116万元, 对三干渠上游1.5公里段进行翻修,维修清淤
1.6公里, 改造建筑物5座,新修支渠11条、6.05公里。1988年11月~1989年5月,投
资1 20万元 (其中国家投资80万元) ,组织明水、绣惠、枣园、龙山、党家等乡(镇)
1500人, 对三干渠5.5公里进行砌石和砼板防渗处理。完成建筑物29座,疏通护渠路
6.28公里,植树4000株,工程量5.6万立方米,工日8.4万个。1989年10月~1990年10
月,完成总干渠枢纽工程(含总干节制闸附交通桥等) ,总干渠中有400米改为矩形石
渠,整修三干护渠路800米,总干植树600株。共投资49万元,完成土石方2.64万立方
米,工日3.26万个。1992年下半年,投资80万元,对三干渠下游15公里渠段进行部分
改道、清淤和疏通护渠路及植树综合治理。共计完成工程量15万立方米,工日10万个。
199 4年冬, 国家投资20万元,机械化施工,对总干渠吕家桥以下至韩家闸2.25公里
渠段进行改线拓宽治理,完成工程量5.2万立方米。并对总干渠绣江路以上1.3公里沿
渠道路进行修筑,完成土方1.32万立方米。至1995年底,实灌面积已发展到2000公顷,
水利用系数由1978年的40%增至50%。年均为朱各务和杜张水库送水600余万立方米。
并保障了市区用水。
机井建设 1986年以来,机井建设发展迅猛。以市(县)打井队为龙头,乡(镇)水
利站和个体打井队为依托,不断引进外地先进打井技术和科研成果,成井率不断提高。
至1995年底,全市打井队增至27个。累计净增机井5333眼、配套机井5228眼。分别比
1985年增长48%和54%。井灌面积(含井渠双灌面积)增至3.61万公顷。狠抓井灌区节
水型灌溉工程配套建设, 推广“U”型防渗渠道和低压管道等新工艺、技术,水资源
利用率不断提高,灌溉效益剧增。
白云湖水产开发 白云湖水产开发项目,是联合国粮农组织世界粮食计划署(WFP)
无偿援助,以改善贫困地区人民营养状况、生活、生产条件为宗旨的项目,为WFP-中
国2814项目的组成部分。从1984年10月,开始申报、立项,1986年10月批准,1987年
4月动工。1990年3月,按工程《实施计划》规定的期限、质量和标准全面竣工。总计
完成建设项目有566.67公顷鱼池及其供、排水渠系、建筑物等配套工程,共22个单项。
总投资1408万元,其中WFP提供援粮折款898万元,省、济南市投入配套资金510万元。
共完成土石方739.8万立方米, 工日581.3万个。1988年秋,开始投放鱼苗;至1 989
年末, 投产面积达524.33公顷,鱼总产量75万公斤。1990年4月,鱼池全部投产,鱼
总产量150万公斤。 近年来,不断完善管理体制,强化技术指导,引进、推广优质、
高产、 高效鱼种。 至1995年底, 鱼总产量达341万公斤。分别比1989、1990年增长
3.55倍和1.27倍。 白云湖开发后,除精养鱼池外,尚有自然水面600公顷,既可粗放
养鱼又可种植稻、藕。因湖内常年有水,周围地下水位上升,灌溉效率提高,湖内生
态环境改善,成为全省最大淡水人工养殖基地和济南市重要旅游景点。
水库、塘坝工程岁修 至1992年,境内发展到有水库60座,其中中型4座,小(一)
型11座,小(二) 型45座;塘坝429座。1993年,根据(92)济水87号文件精神,对小型
水库进行普查,对设计标准重新核定。共有水库51座,其中中型4座,小(一)型9座,
小(二)型38座;塘坝438座。水库保安全工程:1984~1987年4月,主要实施杏林水库
保安全工程。工程包括主、副坝加高加厚,建自溃式溢流坝以增大泄洪能力,李牌庄
移民,大坝护坡翻修及管理处迁址等。累计投资326万元。
解决山区吃水困难 为加快解决山区人畜吃水问题的步伐, 1990年6月,县十一
届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作出“三年(1990~1992年)解决山区吃水问题”的决议,县
政府以章政发〔1990〕 31号文件印发《章丘县山区人畜吃水工作规划》。计划3年拿
出256万元(济南市、章丘县各半) ,解决山区48个村、4.02万人的吃水困难。至1995
年底,实际解决了58个村,5.45万人的吃水困难。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 为进一步加强水土保持工作,根据1982年国务院颁布的《水
土保持工作条例》 和全国、全省水土保持工作会议精神,自1983年秋,首先对5处小
流域进行集中综合治理。其中郭家楼、东张、南曹范小流域生态和经济效益明显。以
小流域治理为龙头,带动全市水土保持工作的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