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经济建设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1a&A=1&rec=63&run=13

1986~1995年,章丘人民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基本路
线指引下,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改革开放为动力,解放思想,团结实干,锐意
进取,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各项社会事业蓬勃发展,人民
生活明显改善,城乡面貌发生历史性的变化。在全面完成“七五”计划的基础上,又
胜利完成了“八五”计划,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断推向前进。连续两次被评为全
国综合经济实力百强县(市)。
一、生产力不断提高,经济实力明显增强。1995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达到65.
83亿元,比1985年增长10.4倍。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达到16.14亿元,年均增长8.8%
;第二产业增加值27.96亿元,年均增长20%;第三产业增加值18.46亿元,年均增长
30.3%。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6468元,比1985年增长3.79倍。全市财政收入达2.3
4亿元,比1985年增长4.3倍,年均增长8.9%。工农业生产能力显著提高,粮食总产
量达到56.85万吨,比1985年增长46.86%;肉、蛋、奶、菜等主要副食品成倍增长。
罗茨风机、炊事机械、调速电机、塑窗设备、化肥、服装、钢铁、糠醛等主要产品产
量增长迅猛。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使全市综合经济实力上了一个大的台阶。
二、产业结构趋向合理。第一产业稳定发展,第二产业快速增长,第三产业比重
明显提高。至1995年底,3项产业的比例由1985年的47.9:40:12.1调整为21.9:49
.5:28.6。农村经济结构突破以种植业为主的传统模式,进入多元化发展的新阶段,
林、牧、渔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由1985年的31.6%升至50%;乡(镇)企业成为
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柱,工、商、建、运、服等非农产业占农村社会总产值的比重由1
985年的59%提高到79.2%。工业结构调整取得明显进展,轻重工业比例由1985年1:
1.93调整为1:1.77。名牌产品生产规模不断扩大,企业集团竞争实力显著增强。第
三产业发展迅速,交通运输、邮电通讯、商贸服务业全面振兴,金融、信息、咨询等
新兴服务业蓬勃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迅速兴起,整个经济结构正向高层次发展。
三、重点建设得以加强,城乡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完善。10年间,全市社会固定资
产投资累计完成80亿元,其中“八五”期间完成50亿元。列入市计划的重点建设项目
,大部分完成。新增主要生产能力有:原煤开采224万吨,发电装机容量4万千瓦、风
机2219台、化肥2.1万吨、花岗石板材31万平方米、调速电机47万台、服装613万件,
经济发展后劲明显增强,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城乡道路四通八达,80%的村庄通了
沥青路;邮电通信事业发展取得突出成绩,市话、农话全部实现国内、国际直拔,移
动电话与全国联网。1995年,交换机总量达到3.7万门,行政村通电话率达75%,邮
电业务总量达4042.5万元,分别为1985年的9.1倍、13.4倍和24.2倍。供电、供水、
供热能力有较大提高,一批规模大、档次较高的社会服务设施先后建成交付使用,保
障了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需要。1994年,被命名为“全国农村电气化县(市)”。
城镇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双山路、铁道北路、唐王山路、济青路和绣江路等工程陆
续建成,为城市的发展扎起了框架。园林绿化,环境保护得到加强,进入“省级卫生
城市”行列。
四、全方位、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10年间,特别是1990年章丘被列
入沿海经济开放区后,对外开放的范围,从城市到农村,从经济领域到社会领域,不
断扩大。先后同世界上30个国家和地区建立经贸关系,在乌克兰、立陶宛、拉脱维亚
、新加坡等8个国家和地区设置了办事、经贸机构。对外贸易迅速增长,实现了由出
口供货到直接供货的战略转移。1995年,完成出口商品供货总值10.78亿元,比1985
年增长150倍。出口商品结构实现由初级产品为主向制成品为主的转变,工业制成品
的比重已占84.6%。利用外资步伐加快,累计批准三资企业108家,已开工三资企业
61家,实际利用外资1509.85万美元。
五、科技、教育等社会事业全面发展。10年间,累计取得获奖科技成果114项,
其中34项达到国际国内先进水平,取得显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1992年3月,经省
政府批准,设立明水经济技术开发区。全市科技进步对经济贡献的增长率达49%。教
育事业受到普遍重视,多渠道、多形式办学取得较大发展,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提前
3年实现,职业技术教育、成人教育、残疾人教育和高等教育迅速发展。办学条件明
显改善,国办学校校改创全省一流水平。计划生育工作扎实有效,1993年被省委、省
政府命名为计划生育“三为主”先进县(市),人口自然增长率连续10年控制在6‰以
下。卫生事业健康发展,1993年通过省政府“初级卫生达标县(市)”验收。文化、体
育、广播电视等社会事业发展迅速,市体育馆和城子崖遗址博物馆建成开放,并建成
了章丘电视台、有线电视台及无线广播电台,电视、广播覆盖率分别达到100%和98
%。精神文明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两次被中共山东省委、省人民政府评为“精神文
明建设先进县(市)”,并获得“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县(市)”称号。
六、城乡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1995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910元,比
1985年增长4.2倍;城镇平均工资收入达到4888元,比1985年增长3.78倍。食物结构
进一步改善,肉、蛋、奶、水产品消费成倍增长。人均热量和蛋白质摄取量、人均寿
命等生活质量指标,均有明显提高。耐用消费品拥有量迅速增加,更新换代步伐不断
加快。城乡人民居住条件明显改善,城镇人均住房面积由1985年的6.1平方米增加到
10.6平方米;农村人均住房面积由1985年的17.1平方米增加到20.47平方米以上。
七、经济体制改革取得重大进展。市场趋向的改革,从农村到城镇,从微观到宏
观,从经济领域到社会事业全面展开,逐步深化。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得以巩固
,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逐步建立,充分调动起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稳定了农
业基础。企业经营机制转换步伐加快,现代企业制度开始建立,市场应变能力明显增
强。流通体制改革成效显著,多成分、多渠道、多层次、少环节的市场格局开始形成
。计划、财税、金融、投资、外经外贸、社会保障等改革都有明显进展,政府宏观调
控能力逐步加强,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奠定了基础。
10年间,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综合实力跃上一个大的台阶,人民
生活开始由温饱奔向小康。是章丘有史以来经济发展最快、人民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

(张乃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