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辑 主要活动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19&A=8&rec=7&run=13

开展抗日武装斗争中共商河县委诞生于抗日斗争的艰苦年代。从一建立起就着手
组织武装,并开展不屈不挠的武装斗争。1937年曾组建过抗日队伍,由于条件不成熟
而未能成功。1938年11月成立了商河县大队,第二年2月扩编为商河支队。1940年2月
,商河支队被编入主力部队转战鲁西。当年6月,在县抗日民主政府警卫班的基础上
第二次重建商河县大队,后来各区都陆续建有区中队,村建有民兵组织。县、区、村
各级武装置于党的绝对领导之下,其领导机构中均建立党的组织,书记兼任政委或指
导员。按照“党指挥枪”的原则,配合主力部队,多次粉碎了日伪军的“清剿”、“
扫荡”,先后参加了百余次战斗,歼灭日伪军4100余名。战斗中县大队副陈怀治,连
长季学文等共产党员献出了宝贵的生命。1945年解放商河城时配合野战部队歼敌万余
名,赢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建立了巩固的人民政权。
完成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胜利后,县委根据渤海区党委指示,及时转入土地革命。
1946年下半年县委副书记阎华文、组织部长刘一村亲自在八区李集、刘堆子试点,在
调查研究、训练骨干、宣传政策的基础上,于1947年夏在全县普遍展开了土地革命,
将地主富农的土地及财产分给贫下中农,从而彻底消灭了封建剥削制度。运动期间,
逃亡济南的反动地主伙同汉奸、流氓组成还乡团,窜回县内屠杀土改积极分子、疯狂
进行阶级报复。县委多次组织武装查剿,以保卫土改工作的顺利进行。
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中共商河县委于1952年在城关区五里庙等村试办了4处农业合
作社,1954年创办了铁业合作社。至1956年,全县基本实现农业合作化及对手工业、
个体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先后接收了1046名新党员,基本上达到社社都有党员
,多数社建立了党支部。
抗灾度荒1960~1963年全县连续遭受特大涝灾,农田被淹没,房屋倒塌,人民衣
食不足,劳力严重外流。县委及时组织重灾区人民去外地度荒,派医疗队去灾区防病
灭病,同时精简机构,紧缩开支,千方百计拿出230多万元救济款、贷款及大宗粮食
、衣物救灾,下放2690名机关干部及职工充实农业第一线。书记亲自带领有关人员深
入社队,与人民同甘共苦,发展捕捞、编织业,开展生产自救,重建家园,带领全县
人赢得抗灾斗争的胜利。
兴修水利建国后,特别在1966~1976年“文化大革命”期间,全县党组织尽管处
于极不正常的状态,但大多数党员干部及组织排除干扰,组织带领全县人民大搞农田
水利和林网建设。1972年制订“地成方,沟成网,沟渠路旁树成行,排灌路林四结合
,实现大地园林化”的配套建设规划,在平地挖河挑沟,重新安排商河大地。1974年
初见成效,有史以来易涝多碱的“七十二洼”得到根本治理。“文化大革命”后,随
着各项政策的落实,建设规划的实施更加得到保证,到1985年,共开挖新河8条,沟
、渠5495条,植树900多万株;同时架设输电网,购置排灌机械15097台,遇旱能灌,
遇涝能排,基本实现了水利化、园林化,从根本上改变了生产条件。
拨乱反正落实政策党的十届三中全会召开后,县委坚持实事求是的方针,先后平
反冤假错案334起,撤销了对242名党员的错误处分,恢复118名党员的党籍,为150多
名干部重新安排工作,对无辜受株连的党员干部及家属子女等妥善安置。同时按照省
、地指示精神,县、社普遍召开了党代会、人代会,党内外政治生活日趋正常。
改革开放1979年县委排除各种干扰,在农村普遍推行了各种形式的生产责任制,
并不断完善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积极发展社会服务体系,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发
展,到1990年10余年间,粮食产量增长1.7倍,棉花产量增长16倍,林业、畜牧业生
产也迅速发展,1984年后,改革的重点由农村转向城市。在企业内部推行了承包租赁
等形式的生产责任制和厂长负责制。在财政、税收、金融等方面均进行改革,企业活
力进一步增强。政治体制改革也逐步展开,各级党组织“一手抓建设,一手抓法制”
,并按照干部“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要求选拔了一批年富力强、德
才兼备的年轻干部,充实到各级领导班子中,全县共提拔副科级以上优秀中青年干部
231名,相应地安排年老体弱的干部退居二、三线,改变了各级党政领导干部的年龄
、文化结构,实现了新老干部的合作和交替。至1990年,县直部、委、办、局领导班
子成员平均45.2岁。高中、中专以上文化程度的135人,占领导班子成员总数的72%
,乡(镇)党政领导班子成员平均年龄40.4岁,高中、中专以上文化程度的129人,占
领导班子总数的61%,任职年龄到限的干部161人,已办退离手续的166人,占103%
。同时科技、教育体制改革也不断深化。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不断加强。人们在解
决了多少年梦寐以求的“温饱”之后,又团结一致地向“小康”奋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