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辑 饮食业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19&A=4&rec=22&run=13

清末,商河县的饮食业主要有馍馍房、烧饼铺、包子铺、子铺等,多由农家兼
营,品种单一,平时串乡叫卖,集日或赶会时搭棚设灶,并设简易餐桌。较早的有龙
桑寺的糖酥火烧及小街子的烧饼。民国初期始有菜馆、饭店。较早的有义和轩饭店、
东盛楼饭庄、金花村饭店等,皆设于中山街(今明辉路中段)。1919年(民国8年),全
县共有饭铺17家。1930年以后,城内的新生活饭庄、相雅斋饭店相继开业,皆聘请县
城一带的名厨师,经常备有鸡、鱼、红烧肉一类的上等菜肴,从业人员共6人,年营
业额近5000元。至1937年全县饮食业增加到32家。1938年日军侵占商河后,多数饭铺
停业。1949年建国前夕,仅存19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商河饮食业发展较快,饭菜趋向大众化、多样化。195
2年全县饮食业有32户,从业人员94人,资本56520元。1955年发展到614户,从业人
员925人,年营业额达642700元。1956年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完成以后,全县有国
营交通饭店1家,从业人员12人,年营业额1.5万余元;集体饮食业31家,从业人员4
13人,年营业额130多万元。1958年以后,将一些较小规模的饮食网点合并或撤销,
饮食网点逐渐减少,但其经营规模逐渐增大。1959~1961年间,县城增建了较大规模
的国营大众饭店、回民饭店等。到1965年,县城共有饭店14家,其中国营3家,从业
人员35人;集体11家,从业人员99人,各基层供销社也在驻地或较大集镇开设饭店。
城乡饭店均以经营汤菜、馒头、包子、油条、面条为主。1973年增建国营红旗饭店(
旅馆)。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商河饮食业迅速兴起,饮食网点遍布县城
。1980年全县饮食业共927户,注册总资金56万多元,其中国营29户,从业人员296人
;集体694户,从业人员1310人;个体204户,从业人员491人。1984年实行开放搞活
以后,国营与集体的饮食业相对减少,个体饮食业仍在迅速增长,烧饼、糖酥火烧、
炉底子、锅饼等传统名吃全部恢复,代办酒席、送菜上门的饭店越来越多。1985年
国营与集体饮食业共12户,227人,年营业额120多万元;个体401户,971人,年营业
额1177.8万元。同时,面食操作大多用机械代替手工,向精细方面发展;菜肴制作提
倡色、味、形皆备,并增添了海参、干贝、鱿鱼、鲜蟹、对虾等高档菜。到1990年底
,全县共有饮食网点612个,其中国营与集体40个,从业人员126人,年营业额40多万
元。个体572户,从业人员992人,年营业额530多万元。能包办宴席的国营大饭店有
4家,从业人员26人,年营业额32万多元;集体饭店1家,从业人员4人,年营业额8万
多元;个体饭店259家,从业人员546人,年营业额271万余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