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辑 服装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19&A=3&rec=25&run=13

民间服装加工业建国前县内基本上无有专门服装加工业,只有民生工厂曾购置2
台缝纫机,加工数量甚微。广大群众穿衣主要靠家庭妇女手工制作。建国初农村购买
缝纫机的家庭仍很少。1963年后,各公社都建立起小型缝纫加工厂,一般有缝纫机8
~10台。60年代中期大部分青年穿衣用缝纫机制作,中老年人仍用手工制作。70年代
中期,家庭缝纫机增多,公社的小型加工厂生产受到影响,大部分转产或倒闭。198
0年后个体服装加工业得到迅速发展,生产能力和生产规模不断地提高和扩大。如胡
集乡边庞村王桂英,从1982年从事服装加工,有厂房3间,职工13人,缝纫机12台,
锁边机1台,年产童装1万套,产值达16万元,实现利润3.2万元。产品除在本县销售
外,还销往济南、德州、临邑等地。另外随着市场的开放搞活,浙江温州等外地的个
体户也纷纷来县内开办服装加工厂。到1985年全县有小型服装加工厂170余家,其中
县城22家,本县人开办的12家。有缝纫机350台,锁边机26台,锁扣机13台,产值25
0万元。1985年后农村妇女个人学习缝纫技术的人逐年增多,1990年全县有较熟练缝
纫技术的女工达7万余人,拥有缝纫机6.5万台,锁边机350台,锁扣机120台。县城内
有较大服装加工厂5家,产值842万元。全县有小型服装加工厂280家,年加工服装47
万件,专业人员5000余人。基本上结束了用手工制作服装的时代。
县服装加工厂1954年5月始建(当时称被服社),初建时有10名职工。厂址在县城
东关,占地面积225平方米,8间厂房面积90平方米,年生产能力7000件,产值7万元
。1955~1959年企业规模略有扩大,职工增至30人,厂房面积180平方米,缝纫机12
台,年产量1.2万件,产值15万元,年实现利润2000余元。1960~1962年因遇到自然
灾害,生产受到影响,年产值6万元左右。1964年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厂址迁往南
关,厂区面积3800平方米,建筑面积450平方米。1965年有职工35人,机器17台,厂
房25间,年产服装1.7万件,产值15万元,利润2000元。1966~1970年年产量2万件左
右,产值达20万元。1971年有职工64人,机器30台,年产量2万件,产值26万元,固
定资产4.5万元,年实现利润8000元。1972~1976年年产值在30~40万元之间徘徊。
自1977年县服装厂的生产逐年增长,到1982年产值45.5万元,年产量3.2万件,产品
销售23.8万元。这是县服装厂生产的鼎盛时期。从1983年生产趋向下降,1985年产值
下降到20万元以下,1986年产值仅6万元,负债甚重。1987年进行了产品结构调整,
在进行服装加工的同时转产其他产品,生产有所回升,1987~1990年产值分别达到4
1万元、100万元、198万元和151万元。
新华衬衫厂厂址在贾庄乡,属乡镇企业。建于1980年,占地18000平方米,其中
建筑面积3500平方米,有固定资产19万元。主要为北京大华衬衫厂加工出口男女衬衫
。有9名专业技术人员,204名熟练工人。1988年职工增加到218人,缝纫设备101台,
其中进口设备占30%。该厂生产的“铜牛牌”男衬衫,做工精细,质量考究。北京百
货大楼、新新服装店、西单商场和济南、德州等地均常年销售,同时远销美国、西德
、日本等6个国家。1988年产量达50万件,产值193万元。1989年产量70万件,产值2
45万元。1990年产量超100万件,产值4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