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辑 乡镇村纺织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19&A=3&rec=18&run=13

民间纺织商河县民间纺织历史悠久,所产商河大布是全县的土特产之一,明清和
民国旧县志均有记载。据《中华民国省区全志--山东省志》记载,商河大布年产60万
元,本县织布皆出女工。处女10岁能纺线,16岁能织布。鸡鸣早起,夜半始眠。妇女
之勤者,每年可成布500尺,次之300尺。民间纺织所用工具均为木制纺车和木制织布
机。一般每个成年妇女必备一架纺车。建国初期全县有纺车12万架,织布机2万余架

商河大布的生产工艺虽然原始,但其规程却非常严密精细,将上等籽棉加工成棉
絮,搓成布绩条,尔后经过纺线、络线、绕线、染线、牵机、递综、创杼、织机等十
几道主要工序,方能织出白布和各种花布。花布的名目繁多,主要有:雏鸡花、大砌
花、小砌花、翻花、席花、雪花、斜纹、野鸡翎、芝麻花、走水、织女送梭、牛郎送
子、大翻花套小翻花等十几种。民间所织花布价格低廉,坚固耐用,古朴典雅,庄重
大方,深受群众喜爱,所以能在代代相传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和发展。直到商品经济发
达的80年代,仍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
商河大布在解放前即“为出境特品,远销平津及承(德)(塘)沽一带”与“泰安、
莱芜等处”。建国后国家对棉花实行统购统销,大布生产数量有所下降。但农民仍用
自留棉进行纺织。所织产品带往新疆、东北和临沂等地销售或赠送亲友。1980年后,
农村实行了承包责任制和科学种田,棉花产量骤增,民间纺织又重新兴盛起来。县纺
织厂建立后,除少数人仍坚持自纺外,多为购线织布,所织大布更为细腻匀称、美观
耐用。农村姑娘出嫁,仍自己织上几床至十几床被面和床单作嫁妆,以示自己的织布
技艺。80年代全县每年织大布100万米左右。
乡镇纺织商河县的乡镇纺织工业兴起于70年代,到80年代中叶有了较大的发展。
至1990年底,全县乡镇纺织企业有28个,除胡集线毯厂和商河镇针织厂外,其余主要
产白平布。总产值达12980万元。
胡集线毯厂位于胡集村东,建于1970年,占地面积11788平方米,其中厂房面积
2200平方米,主要设备有整经、落位、织机、布机等,产品有提花线毯、沙发巾和床
单布等15个品种,多销往外省、外县。1986~1990年分别完成工业产值50万元、34万
元、115万元、115万元和104万元。1990年有职工165人,固定资产为104万元,销售
收入75万元,税金3万元。
贾庄织布厂建于1987年7月,位于贾庄村,占地面积7000平方米,建筑面积6000
平方米,1988~1990年分别完成工业产值280万元、500万元和390万元。1990年底有
织布机55台,职工135人,固定资产112万元,产品销售收入322万元,税金3万元。
商河镇针织厂建于1988年,位于县城北商乐公路东侧,距县城2公里。占地面积
15333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12000平方米。主要产品是针织内衣。年产150万件,产
品销往国内外。1988年工业产值24万元。1990年底有职工150人,固定资产117万元,
总产值233万元,销售收入210万元,税金10.5万元。
商河镇织布厂建于1986年,位于城北商乐公路西侧,距县城3公里,占地面积73
33平方米,建筑面积4000平方米。年产白布80万米。1989年工业产值160万元。1990
年有职工74人,固定资产79万元,产值146万元,产品销售收入185万元,税金5万元

殷巷镇织布厂建于1985年,位于殷巷镇。1987~1990年的产值分别是30万元、6
1万元、50万元和31万元。1990年底有职工56人,固定资产25万元,产品销售收入17
万元,税金0.5万元。
张坊织布厂位于张坊村,建于1986年。1988~1990年的工业产值分别是50万元、
101万元和47万元。到1990年有职工80人,固定资产54万元,产品销售收入42万元,
税金0.8万元。
展家乡织布厂厂址在展家村,建于1987年。1989年产值135万元。1990年产值10
5万元,固定资产47万元,产品销售收入69万元,税金5.6万元,职工65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