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辑 采种与选种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19&A=2&rec=52&run=13

  商河县自1932年始有人工造林,种苗生产随之发展。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林木
良种逐渐增多,种苗的质量不断提高。
  采种清代及民国初,县内群众植树不太重视选择树种,多随意采种,或挖掘根蘖
苗及天然苗栽植。30年代较大规模的人工造林兴起以后,由于所需种子增多,官方开
始设立专门机构,一方面发动群众采集当地树种;一方面从外地购进部分林木种子。
但因当时树木稀少,树种单一,每年采种较少。据记载,1932年(民国21年)全县采集
国槐种子15公斤,桑树种子0.5公斤,榆树种子2.5公斤;1935年(民国24年)全县采集
榆、槐、桑树种子计106.5公斤,杨柳条1728根。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随着造林事业的迅速发展,县人民政府积极组织发动人民
群众,充分挖掘当地乡土树种资源,并发动机关、学校开展义务采集树种及育苗活动
;同时从外地购入多种林木良种。1953年全县采种280公斤;1958年采种115公斤,从
外地调入桑种1500公斤;1960年采种17公斤,从外地调种2500公斤;1964年采种605
公斤,杨柳条4万余根。1970年以后,每年自产种量在500~2500公斤左右,主要有白
榆、刺槐、国槐、臭椿、紫穗槐和侧柏种子,采条8~20万根,并有部分种条外调。
1980年后,林木结实量增多,全县每年自产树种在2500公斤以上,最多可达5000公斤
,1983年为支援甘肃省绿化,全县还义务采集树种1500公斤。
  选种60年代以前,商河县林木资源较少,也不注意选种工作。由于种苗质量差,
影响了幼树的成活和健旺生长,为了提高种苗质量,逐步实现良种化,自70年代中期
开始了林木的选优工作,1982年共选出毛白杨、白榆、刺槐、魁王枣等优良树种,并
新建了一批林木良种基地,为实现林木良种化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