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辑 耕作制度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19&A=2&rec=27&run=13

  熟制清及民国时期全县种植业基本上是纯旱作,多栽培抗逆性强的作物,以二年
三作(春地瓜或春高粱或春谷与小麦轮作)和一年二作(小麦与玉米的轮作为主,其次
为小麦与夏谷或夏大豆)为主,一年一作(棉花)和一年多作(蔬菜)较少。建国初期仍
以二年三作和一年二作为主。1949年全县二年三作面积52647公顷,占农作物总播面
积的52.8%;一年二作面积33413公顷,占农作物总播面积的33.5%;一年一作面积
13667公顷,占农作物总播面积的13.7%;一年多作面积39公顷,占农作物总播面积
的0.04%。农作物总播面积复种指数133.8%,粮田复种指数145.4%。粮食作物播种
面积85780公顷,占总耕地面积的89.2%。1956~1965年全县进行了以砖井建设为主
的农田水利建设,旱田水浇面积扩大,同时推广作物良种,改良种植技术,二年三作
面积逐渐减少,一年二作、一年一作面积扩大。1965年全县二年三作面积21789公顷
,占农作物总播面积的26.1%;一年二作面积43067公顷,占农作物总播面积的51.3
%;一年一作面积19333公顷,占农作物总面积的23%;一年多作面积63公顷,占农
作物总面积的0.07%。农作物总播面积复种指数141.8%,粮田复种指数162.4%,粮
食作物与经济作物之比100∶30.2。1972年后,全县开展了大规模的农田水利工程建
设,水浇面积迅速扩大,耐涝、抗旱节能作物逐步减少,小麦、玉米等高肥水作物种
植面积增加,粮田面积仍占主导地位,耕作熟制仍以一年二作、二年三作为主。197
8年全县一年二作、二年三作面积58748公顷,占农作物总播面积的81.8%,农作物总
播面积复种指数142.6%,粮田复种指数166.2%。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全县调整
了农业结构,扩大棉花等经济作物种植面积,一年一作、一年多作面积增加,二年三
作、一年二作面积下降。1984年全县粮食作物播种面积61480公顷,经济作物播种面
积上升到29453公顷,一年一作面积32655公顷,占农作物总播面积的40.9%,二年三
作面积下降到8222公顷,占农作物总面积的11.5%;一年二作面积31467公顷,占农
作物总播面积的43.9%;一年多作面积上升到2656公顷,占农作物总播面积的3.71%
。农作物总播面积复种指数144.7%,粮田复种指数189.0%。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之
比为100∶73.8。1987年后棉麦套种种植技术逐步在全县推广,夏播棉逐年增多,二
年三作面积上升。1990年农作物总播面积108680公顷,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66213
公顷,经济作物播种面积39847公顷,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之比为100∶82.94。一年
一作面积12480公顷,占农作物总播面积的0.18%;二年三作面积27333公顷,占农作
物总播面积40%;一年二作面积27400公顷,占农作物总播面积的40%;一年多作面
积133公顷,占农作物总播面积的0.2%。农作物总播面积复种指数159%,粮田复种
指数200%。
  轮作商河县农作物轮作历史悠久,清及民国时期多为二年作的小麦、谷子、高粱
与豆类的轮作,即小麦→大豆(或玉米)→谷子(或高粱)→小麦。建国后,50~60年代
推广豆科与非豆科作物隔年或两年轮作,并有少量的瓜、菜类作物与粮食作物轮作。
1964年后大豆种植面积锐减,禾谷类作物与豆科作物轮作面积下降。1974年以后,贾
庄、常庄、赵魁元等公社采取绿肥与粮食作物轮作,收到较好效果。1981年后,多为
禾谷类作物之间或与棉花的轮作,禾谷类作物、棉花与大豆的轮作较少。
  间作清末及民国时期,农作物之间的间作主要有玉米混播绿豆,春谷混播高粱,
棉花混播芝麻,玉米间作大豆等。建国后,经常采用的间作方式有玉米间作大豆、绿
豆、红小豆;棉花间作绿豆;谷子间作高粱;地瓜间作红小豆等。1981年后,特别是
1985年以来间作强调因地制宜,种类增加了粮菜间作、棉菜间作。粮菜间作多为小麦
间作菠菜,棉菜间作以棉花间作甘蓝、大蒜、西瓜为主。1990年全县玉米间作大豆1
733公顷,小麦间作甘蓝、菠菜333公顷,棉花间作大蒜667公顷,棉花间作瓜类33公
顷。
  套种建国初,赵魁元、沙河等公社推广了大沟麦套种花生的种植方式,即秋季种
植小麦时按花生栽培的要求起垄,种小麦于沟内,春季播花生于垄上,垄宽0.33米,
沟宽0.165米。小麦、花生各一行。70年代初全县开始推广了小麦套种夏玉米的种植
方式,行比多为小麦1行,玉米1行。70年代中期逐渐推广到全县。1979年后全县逐步
推广棉麦套种技术。年套种面积多在1333~4667公顷之间。1987年全县推广了玉皇庙
镇大张家村民张延才在麦田留出0.4米播行套种棉花的麦棉套种技术,并在生产中创
造了三行小麦一行棉花、三行小麦二行棉花、四行小麦一行棉花等多种套种方式。1
990年全县棉麦套种面积28667公顷。
  保护栽培棉花地膜覆盖:1982年开始用于棉花生产,当年仅在部分乡镇推广,年
地膜覆盖2000公顷。后来由于缺乏技术指导及群众经济条件所限,棉花地膜覆盖面积
在200公顷左右。1988年后,棉花地膜覆盖技术的增产效果渐为群众所认识,1990年
全县棉花地膜覆盖面积666公顷。
  塑料大棚1985年殷巷镇建拱圆形塑料大棚1处,用以进行蔬菜生产。随后商河镇
也引进了利用塑料大棚种植蔬菜技术,到1990年全县塑料大棚面积发展到20公顷,以
生产西红柿、芹菜、韭菜、黄瓜等蔬菜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