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辑 戏剧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19&A=11&rec=50&run=13

商河县明、清时期,无专业剧团,民国初期只有群众自行组织的业余剧团,有吕
剧、东路梆子、京剧、河北梆子等剧种。
京剧1940年商河县伪军头子田敬堂扶持建立了张六京剧团,是商河县第一个专业
剧团,常年演出,剧目有《金鞭记》等。1945年为民间职业剧团。1953年春由德州地
区改编为平原县京剧团。
1952年春县文教科组织吸收了40余名社会上的闲散艺人,建立了商河县新艺剧团
。演出剧种有京剧和河北梆子两种,同台轮番演出,代表剧目有《双蝴蝶》、《霸王
别姬》、《狸猫换太子》等。1955年改为京剧团,上演的传统剧目有《群英会》、《
四进士》、《岳飞之死》、《赵氏孤儿》、《苏武牧羊》、《汉献帝》等,在周围地
、县有较大影响。1962年剧团排演的大型历史戏《海瑞背纤》在济南演出时,省文化
局、省委宣传部的领导观看后接见了全团演职员;在河北沧州演出时,沧州电台转播
了全剧的现场录音。1965年6月参加惠民地区艺术团体汇演,吴俊良主演的《汉献帝
》、《七星灯》受到与会者的好评。1966年后排演了现代剧目《社长的女儿》、《三
世仇》、《收租院》、《刘介梅忘本回头》、《红灯记》、《沙家浜》、《智取威虎
山》、《龙江颂》、《杜鹃山》、《八一风暴》等。1972、1975年两次参加地区新创
作剧目汇演,获表演奖。
1976年剧团重新上演了传统剧目,有《逼上梁山》、《秦香莲》、《望江亭》、
《遇皇后》、《打龙袍》、《花木兰》等。同年在济南市上演的《秦香莲》一剧,连
演20场,观众场场暴满。1977年省电台录制了该团演出的《四进士》一剧的主要唱段
,并在省电台多次播放。1983年配合宣传计划生育工作,赶排了现代戏《合家欢》;
配合青年人的理想教育,排演了《张海迪》等,各乡镇均安排演出点,收到较好的效
果。1985~1990年演出的主要剧目有《凤还巢》、《聋哑奇案》、《玉堂春》、《穆
桂英》、《樊梨花》、《群英会》、《红鬃烈马》、《花田八错》、《铁弓缘》、《
孔雀东南飞》、《佘赛花》、《井尸案》、《牛二宝经商》、《三姑闹婚》、《百花
赠剑》、《喜脉缘》、《智取威虎山》、《红灯记》等。
谜戏即商河吕剧。解放前后流行于商河县东部的郑路、常庄一带,每逢冬季农闲
,特别在太平丰收之年,较大的村庄均自行派角排练,购置部分道具,春节前后在本
村连台演出,也有的应邀去四乡巡回演出。其剧目有《王华买父》、《小姑贤》等。
唱腔动听、吐字清楚,群众喜闻乐见、常演不衰。在这些地区,男女童叟,均能哼几
句谜戏唱腔。自其他地、县吕剧团成立后,特别是省吕剧团演出了《李二嫂改嫁》之
后,随着群众欣赏水平的提高,商河谜戏逐渐淘汰。
东路梆子解放前即流行于商河县全境。主要剧目有《秦英征西》、《三娘教子》
等。城北王路子主演的《武家坡》等剧目,颇受全县人民的欢迎,有“听到王路子的
声儿,住下棉花车儿”之传说。县城北部、东部均有业余剧团,常庄乡王存兰、王仁
新、王仑山、刘凤兰等不少名角后来加入惠民县东路梆子剧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