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 纺织工业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18&A=9&rec=14&run=13

一发展概况
1.棉花加工
建国前,济阳县没有较大规模的棉花加工厂,仅有少数手工加工棉花的轧坊、弹
坊。所产棉花,除少数被农民经土法加工自用外,多数销往外地。
建国初的二三年中,棉花加工、运销情况大致如建国前。1952~1953年,县供销
社联合社先后在曲堤、城关建2处人力棉花加工厂。两厂各有人力轧花皮辊机30台,
后增至50台,日加工皮棉16吨。1955年,曲堤棉厂先后增上柴油机和2台80片锯齿机
,是为县内机械加工棉花之肇始。1959年,城关棉厂添置了柴油机、锯齿机,还上了
人力丝杠打包机。1960年起,两家棉厂先后增添了剥绒设备,到1970年,已具备剥一
、二、三道短绒的能力。1978年,曲堤、城关两棉厂停办,省供销社将棉花主要加工
设备调往外地。
从1980年开始,全县恢复棉花生产,棉花加工业因此而获大发展。是年,城关、
曲堤两棉厂购进设备,重新上马,当年加工皮棉1100吨。1982年,县供销社在扩大城
关、曲堤两棉厂生产能力的同时,先后在回河、新市建立了棉花加工厂。垛石桥镇也
投资20万元,建起棉花加工厂。这三家棉花加工厂日加工皮棉能力均达到16吨。198
4年,仁风镇投资46万元,建成棉花加工厂,日加工皮棉16吨。1989年,济阳县将县
属城关、曲堤、回河、新市棉厂和镇属垛石桥、仁风棉厂分别命名为济阳县第一、二
、三、四、五、六油棉加工厂。1990年,全县6家大型棉花加工厂,共有从业人员20
75人,年加工皮棉2.02万吨,创产值7702.43万元,实现利税368.5万元。
2.纺织针织印染
济阳县传统的纺织品是土布。清朝光绪年间,济阳所产的土布,品种繁多,质地
优良,其中以“曲堤大布”最为著名。“曲堤大布”又以“花布”为尤。“花布”经
十几道工序制成,色彩艳丽,图案工整优美,极富装饰性,具有浓厚的地方民族艺术
风格。
1928年,常维泉(今商河县玉皇庙镇西瓦村人)在济阳城里南街建1处织布厂,从
业者7人,日织绒比几布66.7米。该厂为济阳第一家民办织布厂,抗战前夕倒闭。
30年代初,县政府建设科在济阳县城南街路西开办了全县第一家官办棉织厂,有
旧式织布机5台,每台日产细布100米。
1935年,县城西关傅振武雇佣18名职工,在城里开设一爿织布店。该店从济南购
进棉纱,使用老式木织机,织平布和毛巾。日军侵占济阳城时织布店关闭。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各种形式的织布厂先后关闭,但人民群众在党和人民
政府的领导下,自力更生,织了大量的土布,有力地支援了革命战争,也满足了自己
的生活需要。
在合作化运动中(1955年),济阳县诞生了第一家合作纺织企业--曲堤花绒业社。
该社有社员11人,靠手工操作,土法生产刺绣花绒衣,当年实现产值1.5万元。1957
年合作社停产。
此后相当长的时间里,机械纺织在全县仍是空白。1970年,县被服厂购进2台木
制毛巾织机,但只织了5000多条毛巾即于次年下马。
1977年,城关公社毛巾厂和国营济阳县陶瓷厂毛巾车间先后建成投产。城关公社
毛巾厂1978、1979两年的职工人数分别为48人和67人,完成产值分别为32.3万元和6
4万元;实现利润分别为1.26万元和3.3万元。1980年转为县、社联营企业,1982年划
归城关镇。陶瓷厂毛巾车间也于1979年被命名为济阳县毛巾厂。
1983年,国营济阳县针织厂建成投产。1988年,济阳县棉纺织厂投产。全县纺织
业生产规模大为扩大,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与纺织业的发展状况相适应,济阳县印染业也几经起伏变化。1919年,县内曾有
一家染织厂。40年代后期民间印染业发展较快,县境内经营时间较长的民间印染作坊
曾达到25家。50年代末至70年代末,除个体经营外,不少公社农具厂一般都有印染车
间,专为群众印染土布。进入80年代后,民间印染作坊逐渐减少,濒于绝迹,而毛巾
厂、针织厂等企业先后上了印染车间。

二骨干企业

济阳县第一油棉加工厂
济阳县第一油棉加工厂位于县城经三路,其前身是城关棉厂。1977年,济阳县棉
花生产下马,该厂停办。1980年棉花生产恢复,该厂重新上马。1981年油棉加工厂开
始扩建,到1985年共投资210万元,增上60、90片锯齿轧花机5台,141型剥绒机10台
,200型榨油机3台,新建695平方米棉花加工车间和938平方米榨油车间,占地面积增
加到9公顷,年加工皮棉6250吨,榨棉籽6000吨,剥短绒820吨,完成产值2000万元,
实现利税24.8万元。
1985年后,该厂加强了对生产设备和车间的更新改造。1986~1990年,共投资19
6万元,更换油压打包机2台,增加141剥绒机4台、棉绒回收设备8台、运输汽车5部,
更新964平方米轧花车间和1330平方米剥绒车间各1个,增上409平方米的棉花下脚料
回收车间1个。1990年,全厂职工发展到395人,有轧花、剥绒、榨油、回收等5个车
间和行政、财会、业务、质检等7个科室。固定资产总值500.6万元,年加工皮棉400
0吨,实现产值2059.8万元,实现利税149万元。

济阳县第二油棉加工厂
济阳县第二油棉加工厂位于曲堤镇曲堤村,其前身是曲堤棉花加工厂。
1980年,曲堤棉花加工厂增上了3台45片轧花机、2台脱绒机。1982年新上榨油车
间,购置2台200型榨油机。为扩大生产规模,1982~1984年,又先后征地4公顷,扩建
厂房。1985~1990年,该厂共投资200万元,新建1个棉花加工车间,2座皮棉储备库(
可存皮棉2500吨),并修建了水塔,增添了1610发电机组1台,141脱绒机4台,200型
打包机2台,运输汽车7部。
1990年,全厂有职工469人,其中技术人员24人。厂区占地9.3公顷,拥有轧花、
脱绒、维修、榨油4个生产车间和生产、业务、会计等7个职能科室。固定资产原值2
72万元,净值224万元,流动资金2348万元,完成工业产值1265.96万元,实现利税4
8.8万元。

济阳县第三油棉加工厂
济阳县第三油棉加工厂的前身是回河棉厂,始建于1982年3月。建厂投资40万元
,购置2台锯齿机,2台打包机和4台脱绒机,是年9月投产。当时有职工180人,当年
加工皮棉1700吨,短绒150吨,完成产值553.24万元,实现利润10万元。
从1983年开始,该厂不断增上新设备,扩大生产规模。到1988年,先后投资120
万元,建起1500平方米棉花加工车间1个,增上脱绒机7台,打包机3台,锯齿机2台,
发电机组3台(总功率551.25千瓦),使年加工能力达到7500吨(皮棉)。
1990年,全厂职工增加到297人。厂内设动力、锯齿、脱绒、打包、修配5个车间
和行政、生产、会计、棉检等7个科室。主要设备15台,固定资产原值311万元,净值
253万元,流动资金2355万元;年加工皮棉2935吨,短绒360吨;完成产值967.17万元
,实现利税29.5万元,全员劳动生产率32565元/人。

济阳县第四油棉加工厂
济阳县第四油棉加工厂的前身是新市棉厂。1982年3月兴建,建厂投资80万元,
主要设备有2台90片轧花机、2台141脱绒机和1台油压打包机;9月投产,当年加工皮
棉368.8吨,完成产值114万元,实现利税8万元。
1988年,该厂投资85万元,建成打包车间1个,增上160千伏安发电机组1台,90
片锯齿轧花机2台,141脱绒机4台,油压打包机1台,运输汽车5部。1988年,该厂被
评为德州地区先进企业;1989年,受到省供销合作社表彰,各项主要经济技术指标均
超过省级先进企业的标准。
1990年,全厂职工增加到243人。厂内设轧花、剥绒、修配等4个生产车间和生产
、会计、棉检等7个职能科室。厂区占地8.9公顷,生产建筑面积1266平方米。主要设
备27台(部),固定资产原值232万元,净值185万元,流动资金2084万元。完成产值1
081.53万元,销售总额2096万元,实现利税65.1万元,全员劳动生产率44507元/人。

国营济阳县毛巾厂
1977年,省、地、县分批筹措资金108万元,在济阳陶瓷厂筹建毛巾车间。1978
年,购置的50台1511B型“44”毛巾织机中有20台安装完毕投产。是年,毛巾车间有
职工110人,生产彩条、平面毛巾和提花浴巾17000条。1979年,该车间被命名为国营
济阳县毛巾厂,列入县预算。1980年10月,毛巾厂实行独立核算,职工发展到250人
,50台织机全部投产。产品品种增加到6个,主要有彩条毛巾、平面毛巾、平面浴巾
、提花枕巾、沙发巾等;产品花色达到14个,年实现产值63.5万元,产品销往省内外
十几个地区。1981年,部分车间迁往已下马的县化肥厂。1982年,20台1515型“25”
毛巾织机投产,改产宽幅毛巾被。1984年,毛巾厂全部迁到化肥厂原址。
1990年,该厂职工增加到750人,其中各类专业技术人员40余名;固定资产260万
元,流动资金650万元;设有漂染、准备、织造、整理、印花、动力6个车间和技术设
备、生产销售、财务、供应等8个职能科室。主要设备有毛巾织机112台,主要产品有
毛圈割绒绣花毛巾、提喷花毛巾被、沙发巾、枕巾、睡衣等8个大类30多个品种、60
多个花色。年产毛巾被19.75万条,沙发巾7.3万条、枕巾14.49万条,毛巾280.42万
条,总产值234.69万元。产品销往北京、上海、天津、河北、河南、辽宁等20多个省
市,有些产品还销往国外。

国营济阳县针织厂
国营济阳县针织厂筹建于1982年初,厂址在原农具厂北院。1983年,28台棉毛织
机及90台(套)附属设备投产,当年生产坯布27.78吨,针织内衣5.5万件,实现产值3
7.82万元。
1983年开始,针织厂出现亏损,到1986年3月,累计亏损86万元。此后,针织厂
内部进行了调整,加强企业管理,改善经营作风,改进生产技术,开始扭亏为盈,当
年实现利税15万元。
1990年,全厂职工增加到236人;厂内设有针织、漂染、印花、成衣、台车5个车
间;主要设备有毛织机43台、台车16台,固定资产总值201万元;年产坯布350吨,针
织内衣30万件,完成产值601.98万元,实现利税21.3万元,产品行往本省及河北、河
南、天津、沈阳、江西等省市。

济阳县棉纺织厂
济阳县棉纺织厂位于县城纬三路西首,隶属县供销社联合社。建厂资金来源,一
是职工入厂带资,二是县社系统集资,三是银行贷款。1987年3月动工兴建。1988年
6月,1个纺纱车间建成投产,形成10000纱锭的年生产能力,当时全厂有职工460人。
此后,随着后续设备的逐步投产,生产能力不断扩大:1988年生产棉纱200吨,完成
产值83万元;1989年生产棉纱1240吨,完成产值510万元;1990年达到设计生产能力
,生产棉纱2600吨,完成产值1180万元。但是,由于建厂时间短、人员素质差等方面
的原因,1988、1989两年,棉纺厂连续亏损。为解决这一问题,该厂除加强管理外,
还聘请高级工程师、工程师10余人指导生产,并分批培训职工500多人,使职工业务
素质普遍提高,1990年开始扭亏为盈,全年实现利税120万元。
1990年,全厂职工发展到1300人,其中各类技术人员180人。设有清花、前纺、
细纱、后纺、动力5个生产车间和财务科、劳资科、厂部办公室等12个职能科室,固
定资产总额2500万元,流动资金642万元,主要设备160台,设备总动力2500千瓦,所
产16支、21支、32支纯棉纱,质量稳定,受到用户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