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事业单位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18&A=24&rec=4&run=13

文化馆(站)1952年,济阳县文化馆建立,有1名工作人员,仅管理少量图书。19
62年,工作人员增加到6人,主要任务是负责指导文娱活动。1967年,文化馆改称毛
泽东思想宣传站,1971年复称济阳县文化馆。1975年,为活跃农村文化生活,全县2
0个人民公社相继建立了文化站,各设1名工作人员。县文化馆负责指导各文化站的工
作。此后,县、社(乡镇)文化馆的机构、人员情况及业务工作范围无大变化。
图书馆(室)1928年,中山图书馆在县城振武街(今工商银行处)建成。除借阅一般
图书外,还藏有经书2000余卷。1931年,图书馆并入济阳县民众教育馆阅览部。193
7年,济阳县城被日军侵占后,馆内所藏图书和经卷被洗劫一空。1951年,县教育科
出资在县城东门里建立阅览室。1952~1976年,图书收藏和借阅由文化馆负责。1976
年,济阳县图书馆建立,其借阅室和藏书室共83平方米,有4名工作人员。1982年,
全馆工作人员增至7人。1983年,各公社(乡镇)也都先后建立了图书室。1990年,县
图书馆(室)藏书85000册,有工作人员12人。
档案馆(室)1980年4月,济阳县档案馆建立,归县档案局领导,负责档案的收集
、整理、保管、鉴定、统计和提供查阅工作。1985年,全县建起各类文书档案室76个
,科技档案室20个,共有专兼职档案管理人员82人。到1990年底,全县已建立综合档
案室89个。县档案馆建立以前,县委(县革委)设有档案室,负责县委(县革委)、县政
府的档案(人事档案由组织部、人事局档案室专管)管理、查阅。多数乡镇(公社)和部
分县直单位都建有档案室。
电影公司济阳县电影发行放映公司的前身是济阳县电影队。1955年9月,县电影
队成立,由4人组成。1956年,县电影中队成立,下辖3个放映队。1966年,电影中队
所属的放映队增加到6个,共有职工23人。1972年,放映队发展到9个,工作人员增至
30人。1978年,电影中队改称济阳县电影管理站,全县20个公社均成立了电影放映队
,业务上归电影管理站领导。1982年,电影管理站改称济阳县电影发行放映公司,公
司设置宣传发行组、修理组和财会组。1990年,电影发行放映公司职工仍为30人。公
司下辖县电影院,并负责对全县57个注册放映单位的业务管理和指导工作。
新华书店县新华书店的前身是渤海军区随军书店,1947年交由济阳县经营。195
0年,济阳新华书店归山东新华书店统一领导,改称新华书店济阳支店。1956年,济
阳支店与9个区供销社建立了图书经营联系,扩大了图书发行量。1958年,济阳支店
改为济阳县新华书店,有职工10人。1963年,济阳县新华书店称山东新华书店济阳县
店。1979~1982年,县新华书店先后在仁风、垛石桥、曲堤、孙耿建立图书门市部,
全系统职工增至22人。1989年,新华书店在济阳县城商业街和经一路各建成1个图书
门市部。1990年,县新华书店下辖经理室、办公室、业务室、财务股、仓储股和7个
图书门市部,职工增加到36人。
剧团1951年秋,济阳县京剧团成立,演职员42人,主要演员有刘笑飞等。1953年
,京剧团解散。同年秋,阎金贵由邹平领来私人戏班,并以该戏班为基础组建了济阳
县剧团,阎自任团长。1954年8月,该剧团经省文化局批准,转为国营济阳县实验剧
团。1957年2月,实验剧团改称济阳县京剧团。1958年,济阳县并入临邑县,演员分
别并入临邑县京剧团和临邑县河北梆子剧团。1961年,济阳县建置恢复后,组建了河
北梆子剧团,时有演职员50人。此后,剧团演职员无大变化。1985年,济阳县河北梆
子剧团演职员发展到63人。1986年7月15日,县文化局报请有关部门批准,对济阳县
河北梆子剧团进行改革,保留少数骨干演员,多数人员离团另行安排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