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文艺演出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18&A=24&rec=10&run=13

建国后,县内着手改造旧戏曲,培养农村新文艺骨干。1955年举办了第一期文艺
训练班,参加培训的有200人,学习剧目有《十大姐》、《路遇》等。1956年,县内
举办首届戏剧大会演,参加演出的演员有415人,剧目10多个,共演出7场。1957年1
2月,傅绍坤代表济阳县京剧团参加了全省文化工作会议,并作了典型发言。省文化
局发出了“全省剧团要学济阳、学潍县的先进经验”的号召。1959年,县文化馆组织
文艺演出队赴张店参加淄博专区参加文艺会演,有26人参加演出,戏剧《拾棉花》获
一等奖。是年,《拾棉花》剧组加入淄博地区组织的文艺演出队,参加了山东省戏剧
会演。1961年,县内组建了河北梆子剧团,除演出一些传统戏剧外,还排演了《丰收
之后》等现代剧目。1965年,济阳县河北梆子剧团由于长期深入农村巡回演出,被山
东省文化局授予“上山下乡巡回演出先进单位”称号。
“文化大革命”中,一些传统剧目被禁演,“革命样板戏”充斥全县演出场所。
县河北梆子剧团移植了《红灯记》、《沙家浜》、《奇袭白虎团》、《智取威虎山》
等。1971年,县河北梆子剧团获山东省文化厅授予的“庄户剧团”称号。是年10月,
县河北梆子剧团代表德州专区参加了全省新创作戏剧会演。1973年,《光明日报》、
《大众日报》、《山东画报》等相继报道了济阳县河北梆子剧团深入农村演出的事迹
和剧照。1975年,该剧团参加山东省革命委员会组织的春节慰问团,赴青岛慰问驻青
部队。1978年,河北梆子剧团团长杨传信出席了山东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三届委员
会第三次扩大会议。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被禁锢的传统剧目重现舞台。县河北梆子剧团演出了
《金鞭记》、《大红袍》、《三请樊梨花》、《三打陶三春》等传统剧目,受到群众
欢迎。1980年,剧团主演张立云出席了山东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四次代表大会。1
982年,张立云代表县剧团出席了山东省农村文化艺术工作先进集体、先进工作者表
彰大会。除剧团外,县文化部门还组织了各种形式的业余文艺队伍,演出了形式多样
,不同体裁的文艺节目。为繁荣济阳文艺,提高演出水平,县内曾多次聘请省内外以
及国家的专业文艺团体来县内演出。同时,举办各种文艺骨干训练班,培训文艺骨干
人才,推动了文艺演出的开展。1986~1990年,县内举行大型文艺会演25次,参加演
出的演员8000多人次。演出内容丰富多采,有传统剧目、现代歌舞、相声小段、对口
快板、各种器乐独奏、合奏等。80年代后期,传统的民间艺术重放光彩,鼓子秧歌、
高跷、龙灯、旱船等艺术表演遍及全县。仁风镇司家坊村的鼓子秧歌套路多,气势大
,动作刚劲挺拔,洋溢着浓郁的民族气息,形成了独特风格,多次参加县、市、省的
民间艺术表演,载誉省内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