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农民教育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18&A=23&rec=7&run=13

抗日战争时期,解放区各农村即办有冬学,利用冬天的农闲时间,组织农民学文
化。解放初,冬学转为常年性的农民业余学校,简称“民校”。县设扫盲办公室(后
改为业余教育研究室),各区设1名扫盲校长主管此事。1952年,全县有民校880余处
,其中小学初级班1149个,高级班5个,共有学员28667人。民校一般配有专职教师(
民办),县区每年都要对民校教师进行集中培训,平时则由本地小学教师就近对其进
行辅导。农业合作化时期,各地民校贯彻“政府领导,群众自办”的方针,采取“农
闲多学,农忙少学,大忙放假”的策略和班级教学、分散包教等机动灵活的形式大办
民校,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果。
“文化大革命”的前几年,民校曾一度停办。“文化大革命”后期,各地农村又
办起了午校、夜校,帮助农民学习文化。80年代初期,各公社重新配齐了业余教育干
部,农民业余教育逐步走上正轨。其重点放在扫除少、青、壮年和基层干部中的文盲
上。为改进扫盲工作,县教育局于1989年将扫盲任务落实到各乡镇,县、乡镇、村普
遍建立了扫盲工作领导小组。经过一年多的工作,全县又有10000余人脱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