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机构队伍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18&A=23&rec=16&run=13

一机构
科学技术委员会1972年以前,济阳县无专门科技工作机构。1972年,济阳县革命
委员会生产指挥部设科技组。科技组设有组长1人,办事员2人。1978年5月,济阳县
科学技术委员会(以下简称“科委”)建立,当时有工作人员7人。至1990年,科委工
作人员增加到10人,包括主任1人,副主任2人。
科学技术协会济阳县科学技术协会(以下简称“科协”)于1980年7月成立,时设
主任1人,职员2人。科协的主要任务是负责全县科学技术普及工作和开展学术交流活
动。1990年,县科协工作人员增加到7人,其中主任1人,副主任1人。县科协自成立
以后,先后推动县直各单位成立了7个以专业科技人员为主体的群众学术团体,即医
学会、林学会、农学会、水利学会、农机学会、教学研究会、书法学会。1982年以后
,县科协又推动各乡镇相继建立了乡镇科学技术协会和农民技术研究会。至1990年,
全县共有基层科技协会和农民技术研究会88个,其中乡镇级23个,村级65个,会员计
有2640人。
农业技术推广站济阳县农业技术推广站(以下简称县农技站,区、公社、乡镇农
业技术推广站类推)于1953年成立,当时隶属县政府建设科,有站长1人,工作人员2
人。1956年,各区也先后建立了农技站。区农技站直属县农技站领导,每个区农技站
配农业技术人员2~3人。同年,县政府设立农业科,县农技站归农业科领导。1965年
,全县划为20处人民公社,各公社都建立了农技站。1970年,县农技站初设植保、作
物栽培、病虫害防治、土壤肥料4个组,后又增设蔬菜园艺组。1984年,农技站所属
各组改建为站,至1990年,农业局所属的农技推广机构已有农技站、植保站、土肥站
、种子站、园艺站、畜牧站(包括配种站、兽医院)6个站,加上20个乡镇农技站,初
步形成了全县的农业科技推广网络。
农业科学研究所1976年,济阳县在县农场筹建农业科学研究所(地址在今济阳镇
粮食口村),实行场、所合一的领导体制。该所建成后,曾进行过良种繁育、化肥不
同施用量的对比试验和农作物高产栽培技术试验等示范及推广工作。1984年,该所经
地区科委批准撤销。
农业机械研究所济阳县农业机械研究所建于1978年,隶属县农机局,主要从事农
田作业的动力机械和农用被动机具的推广工作。1984年,该所隶属县农机管理公司。
1985年后,改称济阳县农业机械推广站。

二队伍
1专业科技队伍
济阳县的专业科技队伍是从新中国建立后发展起来的。1952年,全县专业科技人
员仅限于卫生、农业两个系统内,只有12人,其中卫生系统10人,农业系统2人。19
57年,专业科技人员增至76人,其中大专毕业生4人,占5.3%;中专毕业生29人,占
38%。1963年,专业科技人员发展到202人,其中大专学历的51人,占25%;中专学
历的107人,占53%;其它学历的44人,占22%。“文化大革命”中,由于大中专院
校不招生、教学质量不高和毕业生不按期分配等原因,各基层单位不但人才匮乏,而
且业务素质也明显下降。“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全县专业科技队伍人数不断增加,
人员整体素质也有较大提高。另外,自1984年以后,济阳县还由外地引进一批专业技
术人员,其中仅1984年一年就引进37人。至1990年全县各级各类专业技术人员达830
3人,其中有专业技术拔尖人才14人(地区级1人,县级13人)。
2群众科技队伍
农民科技队伍济阳县农民科技队伍初步形成于50年代中、后期。1956~1958年,
有些条件较好的农业社建立了科研小组,种植试验田,进行良种增产试验、作物管理
试验等,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大跃进”开始后,“浮夸风”盛行,农业生产以狂
想代替科学,农村科技活动也误入歧途。接着是三年严重自然灾害,农村科技小组大
多数自行解散。1964年,农民科技队伍又重新建立。全县有228个生产大队建立了科
研队,农民科研人员发展到约2000人。“文化大革命”中,农业生产受冲击较轻,部
分农村的科研活动仍能坚持进行。“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农村科研活动恢复较快,
到1978年,全县已有476个大队建有科技队或科研小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开始后,
农民科技队伍进一步壮大起来,到1984年全县涌现出农业科技示范户3785个。是年,
县农业局对全县3000名农民科技员进行了技术评定,通过考试,有185人定为一级农
民技术员,1100人定为二级农民技术员,1288人定为三级农民技术员。1988~1989年
,县科协又为全县734名农民评定了技术职称,评出农民技师167人,农民助理技师2
86人,农民技术员236人,农民助理技术员45人。1990年,各乡镇科普网络基本形成
,各乡镇都成立了科技办公室,配备了专业科技网长89人,农村科技网成员达1040人
。800多个村配有科技副主任,科技带头户1万多个。
工人科技队伍建国前,在县内的手工业工人中,虽然有些搞革新创造的能工巧匠
,但从来没有形成有组织的科技队伍。建国后不久,随着工厂和手工业合作社的陆续
建立,有些厂社开始建立起自己的产品技术攻关小组,但人数不多,技术力量薄弱。
自60年代中期,全县工业复苏以后,县内工业特别是县属工业有了长足的发展,厂内
科研活动逐步开展,科研队伍壮大,科技人员素质逐渐提高。至70年代中期,各大工
厂多数建立了科技组室。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随着全县工业的迅速发展,各工厂
群众性科研活动蓬勃兴起。到1990年,全县已有厂办科研组42个,科研人员达2500余
人。

1990年济阳县已聘专业技术人员统计表

┌────────┬──┬───────────┬─────┐
│专业类别类别档次│总数│在职专业技术人员 │离退休专业│
│ │ ├──┬──┬──┬──┤技术人员 │
│ │ │合计│高级│中级│初级│ │
├────────┼──┼──┼──┼──┼──┼─────┤
│总计 │8303│8216│45 │1021│7195│42 │
├────────┼──┼──┼──┼──┼──┼─────┤
│卫生技术 │701 │697 │9 │95 │593 │4 │
├────────┼──┼──┼──┼──┼──┼─────┤
│工程技术 │891 │890 │4 │139 │747 │1 │
├────────┼──┼──┼──┼──┼──┼─────┤
│经济专业 │978 │978 │ │101 │877 │ │
├────────┼──┼──┼──┼──┼──┼─────┤
│农业技术 │376 │376 │2 │87 │287 │ │
├────────┼──┼──┼──┼──┼──┼─────┤
│中学教师 │1056│1050│26 │150 │874 │6 │
├────────┼──┼──┼──┼──┼──┼─────┤
│小学教师 │3189│3159│ │330 │2829│30 │
├────────┼──┼──┼──┼──┼──┼─────┤
│中专教师 │92 │92 │4 │13 │75 │ │
├────────┼──┼──┼──┼──┼──┼─────┤
│会计 │750 │749 │ │65 │684 │1 │
├────────┼──┼──┼──┼──┼──┼─────┤
│统计 │177 │177 │ │17 │160 │ │
├────────┼──┼──┼──┼──┼──┼─────┤
│新闻专业 │7 │7 │ │3 │4 │ │
├────────┼──┼──┼──┼──┼──┼─────┤
│工艺美术 │18 │18 │ │1 │17 │ │
├────────┼──┼──┼──┼──┼──┼─────┤
│出版专业 │5 │5 │ │3 │2 │ │
├────────┼──┼──┼──┼──┼──┼─────┤
│艺术 │17 │17 │ │8 │9 │ │
├────────┼──┼──┼──┼──┼──┼─────┤
│播音员 │2 │2 │ │ │2 │ │
├────────┼──┼──┼──┼──┼──┼─────┤
│律师 │5 │5 │ │3 │2 │ │
├────────┼──┼──┼──┼──┼──┼─────┤
│公证员 │5 │5 │ │2 │3 │ │
├────────┼──┼──┼──┼──┼──┼─────┤
│图书 │24 │24 │ │3 │21 │ │
├────────┼──┼──┼──┼──┼──┼─────┤
│文博 │2 │2 │ │ │2 │ │
├────────┼──┼──┼──┼──┼──┼─────┤
│档案资料 │8 │8 │ │1 │7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