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抗日战争时期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18&A=16&rec=14&run=13

1938~1941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斗争重点是在县境西北、东北部地区进行

1938年9月,刘刚平与张海兰、张继孟等人遵照冀鲁边特委和八路军东进抗日挺
进纵队政治部的指示,到济阳县四区(今新市、江店)一带发展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组
织(以下简称“民先队”)。李兴民、江兰馨等人积极响应,并在新市、李家坊等村建
立了联络站。不久,李兴民受八路军永兴支队派遣,在史家寺一带继续发展“民先队
”组织。在很短的时间内,史家寺、双柳、薛家坊、江店、温桥等村即有十几人参加
了“民先队”。10月,刘刚平根据“挺纵”政治部的指示,在“民先队”中秘密发展
党员,不久即建立了中共济商边联合支部。1939年6月,中共四区工作委员会建立。
12月,中共济阳县工作委员会(西路工委)建立。县境西北部的各级中共组织不断扩大
抗日宣传,积极发展组织,并配合冀鲁边区二军分区主力部队进行武装斗争。1940年
3月,冀鲁边区二军分区部队来济阳县四区一带活动,西路工委及四区工委等组织积
极配合,参与了部队在狮子张、刘家、路家楼等地召开的群众大会,斗争了当地的伪
乡长,并积极支援部队的“反扫荡”斗争。为了联系抗日知识分子,发展抗日教育,
西路工委还在五区大赵家村(今属唐庙乡)组织成立了抗日文化教育联系会,扩大了抗
日救国统一战线。是年秋,伪垛石桥合作社的李兴民等地下党员还配合八路军一一五
师教导六旅十七团一部拔除了垛石桥据点。1941年1月,中共五区工作委员会建立。
12月,西路工委停止活动。在两年多的时间里,西路工委发展党员50余名,建立支部
、小组十数个,设联络点7处,并积极开展统战工作,扩大了影响,壮大了抗日力量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县境东北部的抗日斗争始于东路工委建立。1939年10月,东路
工委建立后,争取了驻仁风的伪军副团长赵学信率部分人员反正,并以这些反正人员
为主,组建了济阳县大队。11月,东路工委配合“挺纵”五支队五团二营在大吕家村
(今属商河县)歼灭了由仁风前往搜捕中共地下干部的伪军100余人。1940年1月,东路
工委又配合“挺纵”袭击了盘踞仁风西街的伪军,焚毁其巢穴潘家楼,俘获有“神枪
徐四”之称的伪大队长徐寿亭及其部下200余名伪军。2月,又配合“挺纵”在陈、罗
二村(今均属仁风镇)伏击了途经此地的40余名日军,歼敌40余人。3月,为适应游击
活动区不断扩大的形势,东路工委组建了七、八区两个区公所。4月11日,东路工委
在王海亭村(今属三教乡)遭日军袭击,济阳县东部地区抗日斗争形势恶化,东路工委
奉命撤销。
1942~1943年,中共济阳县地方组织活动的重点转移到县境西部。
1942年10月,中共齐济县工作委员会及济阳视察团建立。视察团在二军分区主力
部队的支持下组建了县大队,以开辟西部抗日根据地。12月,中共冀鲁边区二专区地
方委员会(习惯称二地委)派员到济阳县二·五区开展工作,准备筹建二·五区区委。
在西北地区,四区工委于是年6月重建,并领导了江店村的“双反”(反贪污、反资敌
)斗争。
1943年3月,二地委为打破敌人的“囚笼”战术的封锁,首先在三区建立基点村
,重新发动群众,建立人民武装。不久,中共二·五区工作委员会建立。7月,齐济
县委建立。为了组织发动青年、妇女、工农群众及各界爱国人士开展抗日救亡运动,
齐济县各界抗日救国会、青年抗日救国会先后成立。是年秋冬,四区区委、二区区委
、三区区委先后建立。随着组织的不断壮大,中共济阳县地方组织的领导作用日渐加
强。是年,二·五区工委在回河同国民党反动派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积极向学生
进行抗日救国教育,发展“青年抗日先锋队”和中共秘密组织,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
鼓动学生到安徽阜阳李仙洲部受训的阴谋。是年秋,县政府在三区前后张村举办了知
识分子训练班,培训了100余名教师。齐济县委书记李萍在二区梁家小学举办了有国
民党进步人士、知识分子参加的招待会,宣传抗战形势和中国共产党的统战政策,揭
露了国民党破坏抗日救国统一战线的阴谋。是年,齐济县的党组织和地方武装还成功
地配合二军分区主力部队全歼了由二太平撤往县城的伪治安军三营,攻克了辛集等伪
据点。
1944~1945年9月,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县人民夺取抗战最后胜利的时期。
1944年1月,济阳县委、县抗日民主政府建立。各区区委和县各界人民抗日救国
会、县教育抗日救国会等抗日救国群众组织也先后成立,人民的革命热情空前高涨。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军事、政治、经济斗争各方面都取得了伟大的胜利。
经济斗争方面。县委于1944年春在四区、五区进行“减租减息”、“雇工增资”
试点取得成功。此后,这项工作在抗日根据地逐步展开。1944年8月,抗日根据地人
民开展了土地公平合理负担运动。在清查土地的基础上,将土地质量分为七等,采用
加级累进税率计交公粮,计交率最高为35%;对特别贫困的农户则实行减免。通过这
些工作,广大农民群众的觉悟迅速提高。农会、妇救会、儿童团、民兵基干队等组织
纷纷建立,一大批先进分子被吸收入党。在1944年征粮支援灾区时,仅南二区的农民
群众即先后3次献出救灾粮10万公斤。1944年7月,济阳县首次开展动员参军运动,有
400余名新兵入伍;在1945年2月第二次参军时,又有500余名新兵入伍,而且出现了
父送子、妻送郎、兄弟争相上战场的感人场面。
政治斗争方面。1944年春,县委和所属各级组织领导人民群众进行了反奸反霸的
斗争。稍后,二区区委组织群众利用日本人过“樱花节”的习俗,组织群众扎牌坊,
贴标语,散发日本“反战同盟”印发的反战材料,涣散了日军的士气,削弱了日军的
战斗力。根据中共中央山东分局、山东军区政治部做出的《夏季对敌政治攻势的决定
》,采取了向伪军喊话、散发传单、张贴宣传品和动员伪军家属教育亲人等措施,争
取和瓦解伪军。二区区委等基层党组织还通过给伪军记“黑红点”和“善恶录”方法
向伪军进行攻心战,使许多伪军不敢与人民为敌。是年冬,国民党反动分子乘县委、
县政府主要负责人外出参加会议之机,残害革命干部,破坏抗战。县委、县政府为粉
碎国民党反动派的阴谋,分别在回河、垛石侨、前后孙(今属商河县)召开了万人大会
,处决了50余名反革命分子,有力地打击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嚣张气焰。
军事斗争方面。济阳县地方武装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不断发展壮大。1945年春
,县大队奉命扩编为甲级独立营,有指战员500余人。各区队干部战士达500余人,全
县基干民兵共14000余人。两年内,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县地方武装配合主力部队作战
或单独作战近百次,拔除日伪据点十几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