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出口商品收购外调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18&A=11&rec=20&run=13

济阳县外贸公司建立以前,县内收购外调的出口商品种类较少。外贸公司建立以
后,县内出口的商品陆续发展到工艺品、畜产品、农副土特产品、粮油、肉食和五金
6类、60多个品种。这些商品的收购和外调,均按上级外贸部门下达的计划和技术要
求,以销定购,由县外贸公司委托供销社和粮油部门代购后,统一组织调拨,转销国
外。1973年,全县收购外调商品总值为118.7万余元,1978年增长到316.6万元,比1
973年增长了1.7倍。
1980年以后,济阳县对出口商品的收购方式进行改革。在继续由供销社及粮油等
有关部门代购的同时,县外贸局专设收购网点,直接从生产者手中收购。由于多家竞
争和外贸产品收购价格提高等原因,1981年济阳县出口商品的生产、收购工作出现了
高潮,出口商品供货总值达到840.1万元,比1978年增长了1.65倍。但此后两年中,
上级压缩了分配给济阳县的出口计划指标,使全县出口商品的收购、外调量回落。1
983年,全县的出口商品供货总值下降到404.8万元,比1981年减少了51.9%;1984年
刚回升到1240.1万元,1985年又下降到581.83万元。
从1986年开始,国家大力发展棉花出口,为济阳县外贸振兴提供了良机。是年,
全县即出口棉花2000吨,出口值600万元,使全县年出口商品外调总值达2774万元,
创历史最高纪录。其中畜产品类502.5万元,土产品类322万元,粮油类242.1万元,
工艺品类107.3万元。1987年,棉花出口量增加到6946吨,总值2084万元。土产品和
粮油类的出口值,也分别增加到412.6万元和397.4万元。此后,由于农副产品和原料
性产品国际市场销价下跌,国内市场购价上涨,造成出口亏损,因而县内大部分原来
出口的农副产品停收、停调,外贸业务量急剧下降。1988年,全县外贸商品出口供货
总值减少到2284.7万元,比1986年减少了17.6%,仅棉花出口就减少1366吨,减少供
货值410万元。1990年,供货总值又下降到2112.9万元,比1988年下降了7.5%。

一工艺品
济阳县出口的工艺品主要有草制品、柳制品和苇制品3类20多个品种。
草制品1970年首次出口,销往法国、日本、香港、希腊等地。主要品种有玉米皮
制纯白方地毯,茅草制绿方地毯,草制提篮等8个品种。1972年又增加了圆地毯、花
地毯和多种规格的草制杂件等手工编织品。1976年,全县草制品出口供货总值达到6
2.5万多元,达到历史最高水平。此后10年间,受国际市场需求和国内出口外调计划
的制约,济阳县草制品的收购外调量出现徘徊下降趋势。自1986年开始,草制工艺品
的收购外调量才又有所回升,1987年增长到32.9万元。但1988年再次出现大滑坡,草
制工艺品供货值降到16万元,1990年又降到6.6万多元。
柳制品1973年首次出口。最初品种有W100-12白柳条长笸箩、W100-13白柳条方笸
箩、W106-31白柳条衣筐等,年收购外调额近2万元。1974年以后,陆续增加了各种规
格的柳制盘、篓、篮等10多个品种。1977年收购外调额增加到27万多元,其中W106-
31白柳条衣筐销往日本和西欧五国,总额达15.72万元。1979年,全县柳制品收购外
调总额创历史最高纪录,达90.9万多元,占工艺品总额的51.2%。1980年以后,受国
际国内市场的影响,全县柳制品的外调出口量出现徘徊下降的趋势,1986年以后才又
有所回升。1988年,全县收购外调总额上升到84万元。此后又逐年下降,1990年降到
43万元。
苇制品以细芦苇门帘为主,系济阳县出口的大宗商品之一。1972年,按日本来样
加工收购返样成交。初有88×157和96×157两种规格,后增至4种规格。出口外调量
曾连续10多年稳步增长。其中1979年出口外调量达25万多床,价值57.4万多元。198
5年仍达23.9万多床,价值54.8万多元,占工艺品收购外调总额的55.5%。1986年以
后,由于苇帘价格提高幅度不及其他出口产品大,影响了生产和收购,出口外调量连
年下降。至1990年,全县苇帘收购外调量下降到2.2万多床,比1985年减少了21万多
床。

二畜产品
济阳县外调出口的畜产品,主要有皮张、绒毛、猪鬃及其制品等10多个品种。
1973年全县畜产品出口外调总额15.9万多元,其中山羊板皮1641张,价值4.6万
多元,绵羊皮1467张,价值0.42元,兔毛6000多公斤,价值1.5万多元。此后,全县
畜产品出口外调量10多年持续增长。1980年以后畜产品外调额有7年突破100万元,其
中1985年达到206.9万多元,占县内全部出口商品外调总额的35.6%。在畜产品出口
外调总额中,山羊板皮价值176.5万元,占85.3%,牛皮价值13.9万元,占6.7%,绵
羊毛价值8.1万多元,占4%,其它占4%。
1988年以后,由于国际市场畜产品价格下跌,外贸部门对一些品种停收、限收,
出口外调量大幅度下降。1989年,全县畜产品外调总额下降到24.6万多元,比1985年
减少182.3万多元,其中山羊板皮外调额减少160.7万多元。1990年,畜产品外调总额
63.9万多元,比上年增加39.3万多元。

三农副土特产品
济阳县出口的农副土特产品,主要有红枣、乌枣、枣脯、桃脯、杏脯、山楂饼和
苜蓿草、辣椒干、棉仁饼等10余个品种。其中红、乌枣为出口骨干产品。
1973年,全县农副土特产品出口外调总额65.7万元,其中红枣价值20.6万元,占
31.4%。1981年,济阳县农副土特品出口外调,总额达138.2万元;其中红、乌枣46
3吨,价值57.4万多元,占总额的41.6%;枣脯164吨,价值48.6万多元,占35.2%;
苜蓿草1206吨,价值28.3万元,占20.5%,其它占2.7%。1982年以后,棉仁饼成为
济阳县的大宗出口商品。1985年,全县出口棉仁饼3304吨,总值87.1万多元,占全县
农副土特产品出口外调总额的69.3%。1986年以后,随着种植业结构的调整,苜蓿草
、辣椒等出口产品因不再种植而失去货源;各种果脯也因质量欠佳不能出口,棉仁饼
作为骨干品种,基本保持了大宗出口。1990年,全县农副土特产品出口外调总额320
多万元,占全县外贸出口商品收购外调总额的15.2%。

四粮油、肉食品
济阳县出口的粮油类产品有红小豆、绿豆、玉米、芝麻、花生米、棉籽和卫生油
等。肉食品类有菜牛和肉食兔。
1977年,上级外贸部门开始给济阳县下达肉食兔的外调任务,当年收购外调322
90只,总值6.9万多元。1978年以后,县内外调出口产品陆续增加了红小豆、绿豆、
菜牛、花生米、芝麻、棉籽、卫生油等。1979年红小豆和绿豆的外调出口量最高,分
别为705吨和229吨,出口值分别是当年粮油类出口总额的74.3%和24.3%。1980年,
肉食兔的外调出口量最高,达99910只,总值26.8万多元,占肉食品类出口总额的60
.1%。1981年,粮油类外调出口总额达428.3万元;其中红小豆价值29万多元;绿豆
价值12万多元;花生米价值379.4万多元。1985年以后,在粮油类出口产品中玉米和
棉籽所占比重很大。1986年,玉米出口供货值达182万元,占粮油类供货总值的55.3
%;棉籽出口供货值达65.2万元,占粮油类出口供货总值的19.8%。1987年,济南外
贸冷藏厂直接从济阳县收购肉食兔,县外贸公司停止收购。因国际市场疲软,县内的
红小豆及卫生油等产品也相继停止外调。到1990年,全县粮油、肉食食品类外调总额
下降为170.4万多元,比上年减少了113万多元。

五五金制品
济阳县出口的五金类产品有镰刀、斧头、铁路夹钳和甘蔗刀4个品种。
1979年,县镰刀厂生产的“蝎子牌”镰刀开始出口,外调量56880把,总值8.5万
元,销往菲律宾等东南亚国家。1980年增加了甘蔗刀、铁路夹钳和斧头3个品种,年
出口总额52.1万多元,为历史最高水平。1983年,五金类产品外调额下降为16.8万多
元,其中“飞鱼牌”镰刀5040把,价值1.5万元;斧头2.3万把,价值15.3万多元,占
五金类产品出口总额的91%。1984年以后,由于国际市场销路不好,镰刀、斧头等五
金类产品的出口逐渐停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