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道路建设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18&A=10&rec=4&run=13

一古道修整
清代,县内交通运输的路径仍是历史上人们自然踏出的陈年古道。当时较宽阔平
坦的大道,仅有自县城至武定府(府治在今惠民县)和齐东、历城、临邑、商河等县的
古驿道,此外即是乡村间的铁木轮大车道和人行小道。所有道路都是土路,而且多数
狭窄曲折,坎坷不平,一遇雨雪即难通行。
1928年,路政局着手修筑和修整道路,至次年修成省道1段、县道1条和镇道8条
。省道境内段上接历城,南起二十里铺村(今属回河乡),沿黄河左岸大堤东北行,于
稍门街下堤后北折,经官王堂村、碱场王村、李洪亭村,至魏家铺村(今属姜集乡)北
出县境,过林家桥村接商河县段,计长30余公里。县道西起夏口镇(夏口东首时属济
阳县),东经垛石桥、白杨店、小杜家等村镇至县城,全长32公里。8条镇道分别是:
济回道(县城至回河)、回孙道(回河至孙耿)、孙褚道(孙耿至褚家营)、夏褚道(夏口
至褚家营)、济曲道(县城至曲堤)、曲白道(曲堤至白桥)、曲仁道(曲堤至仁风)、仁
赵道(仁风至赵王庄),总长90余公里(褚家营今属历城区,白桥今属商河县,赵王庄
今属惠民县)。
50年代,济阳县各级人民政府及交通部门即组织群众修整了县城至孙耿、县城至
垛石桥、县城至仁风的公路,总长90余公里。同时,开辟了县城至仁风公路的大车辅
道21公里,修整乡村大道18条,总长79公里。

二公路修筑
清代县境内无公路。1926年,省利菏路汽车局修筑了自济南至利津的公路。该路
沿黄河右岸大堤通行,经过济阳县石门区黄河以东的廉、耻、正三约(今属章丘县)。
1927年后又修筑了济南至武定府的济武公路,经由济阳县西部边境。此为济阳县公路
修筑的开端。
抗日战争时期,日伪为了运兵“扫荡”,掠夺人民的财富,借黄河左岸大堤开辟
了由济南至济阳县城的公路。又整修县境内省道成为由县城通商河县的公路;整修县
道、镇道,分别成为由县城至垛石桥、孙耿、仁风的公路。1942年前后,伪军白玉亭
部修筑了由刘家营村至垛石桥的公路。以上公路境内段总里程约100余公里,但多数
仅具公路雏形,路质路况低劣,汽车通行较为困难。
建国后,特别是60年代以后,县内公路建设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建国后41年间
,境内共筑成干线公路4条,其中:国道2条、省道2条;支线公路12条,其中:县道
4条、乡镇道4条、专用道4条;另外有乡镇村接头路17条,乡村自修自养土面公路5条
。以上公路总长361.5公里,约为建国前的3倍。1966年,交通部门开始在济阳县境内
有计划地铺设沥青路面,25年来共铺设470余公里(包括翻修)。土面公路经修整也大
都变得宽阔平坦。
1干线公路
京福路由北京至福州,国道,编号104线。境内段原为济(南)德(州)路的一段,
系建国初在济(南)武(武定府)路的基础上筑成。南自孙耿区张家庙村入境,穿孙耿村
折向西北至二太平区东梁家村出境。1966年3~9月间,该路动工改筑,并铺设沥青路
面。济阳县境内段取直,路径西移,改由孙耿公社小杜家村东入境,经李家屯村西、
辛集村东、二太平村西,仍至二太平公社东梁家村出境,长20.7公里;1981年又将沥
青路面由7米加宽至10米。全部改建工程共投资327万元。
滨郑路自山东省滨州至河南省郑州,国道,编号220线。境内段原为济(南)埕(无
棣县埕口)路的一段,系由建国初修复的济(阳)孙(耿)路与济(阳)仁(风)路改建、连
接而成。改建工程分两期进行:1969年2~9月先修筑了济孙路,长23.3公里,铺设沥
青路面宽6米;1974年5~9月又修筑了济仁路,长33.36公里,铺设沥青路面宽7米。
两次改建共投资158.57万元。1986年3~11月,该路动工改筑,境内段自崔寨乡南赵
村入境,经崔寨、青宁、回河、济阳、稍门、曲堤、三教等乡镇,至仁风镇东升村出
境,全长60公里。南赵村至回河村段由沈阳市政公司承建,其余段落由济阳县公路站
承建。1987年5月~1988年9月铺设沥青,沥青路面宽10米。此次改建工程共投资282
0万元。
临枣路自临邑县城至章丘县枣园镇,省道,编号071线,境内段长36.2公里。临
枣路初建时,济阳县境内段自贾寨公社蒯家村北入境,经新市、垛石桥、白杨店等村
至县城,再由县城西南折,重合济埕路7公里,至回河公社杨窑村南折,自沟杨家渡
口过黄河通枣园。1970年修筑临枣路时,自蒯家村至垛石桥一段新辟路径,垛石桥至
县城一段路径南移。1972年,自蒯家村至县城铺设沥青路面(宽6米)。1980年修成杨
窑村至沟杨家渡口段,路基宽9.5米,沥青路面宽7米。修筑临枣路境内段共投资87万
元。1987年修成自济阳镇洼里王村至回河乡杨窑村一段沥青路后,临枣路不再经行济
阳县城,而由洼里王村南折,至沟杨家渡口过黄河。1990年3~9月,自蒯家村至洼里
王村段大修,沥青路面加宽至7米,投资250万元。
济盐路自济南至河北省盐山县,省道,编号038线。1989年经省交通厅批准,济
盐路改为自济阳县城至河北省盐山县。济阳县境内段,自县城向西北,经济阳镇洼里
王桥北折,至索庙乡窦家桥出县境,长19.2公里。县城至洼里王村段原为临枣路段,
其中,小杜家村至洼里王村一段,1990年翻修时沥青路面加宽至7米。洼里王村至窦
家桥一段,1975年修筑路基,宽9.5米;1987年4~11月改筑路基,宽12米;1988年5
~6月,铺设宽10米的沥青路面。济盐路济阳境内段共投资510万元。
2支线公路
济太路县道,东起县城,经店子、庙廊两乡至二太平村,长20.4公里。1984年修
筑路基,1985年铺设宽7米的沥青路面,共投资112万元。
曲白路县道,南起曲堤镇曲堤村,北至姜集乡刘安吴村,过徒骇河达商河县白桥
村,境内段长10.3公里。1965年,将引黄干渠旁的积土平整为路基。1983年3月铺设
宽5.5米的沥青路面,投资24万元。
曲垛路县道,东起曲堤镇曲堤村,西行至索庙乡太平官庄接济盐路,南折至索庙
村北,再西折至垛石桥接临枣路,长18.4公里。1989年3~5月修筑路基,宽7米;是
年6~8月铺设宽5米的沥青路面。总投资106.74万元。
回垛路县道,南起回河乡回河村,经店子乡驻地穿过济太路,至垛石桥接临枣路
,长16公里。回河村至济太路一段,1989年3~5月修筑路基,宽7米;是年7月铺设宽
5米的沥青路面。该段长6公里,投资36.4万元。济太路至垛石桥一段,长10公里,1
990年8~11月修筑路基,宽9米。
曲王路乡道,西起曲堤镇曲堤村,东至王圈乡后王圈村,长11.3公里。1980年修
筑路基,宽7米。1984年4~7月铺设宽5.5米的沥青路面。总投资24万元。
仁王路乡道,北起仁风镇仁风村东2公里处,接滨郑路,南至王圈乡后王圈村,
长8.6公里。1966年筑成路基。1989年7~8月铺设宽5米的沥青路面。投资93.53万元

回孙路乡道,东起回河乡回河村,西至孙耿镇孙耿村西接京福路,长12.4公里。
回孙路原为济埕路的一段,1989年翻修。翻修后路基宽7米,沥青路面宽5.5米,翻修
投资69.4万元。
商唐路乡道,东起索庙乡商桥村,西至唐庙乡唐庙村,长7.5公里,1990年9~1
2月修筑,路基宽8米。
垛唐路胜利油田临盘指挥部至油田北辛农场(九二三农场)的专用道。西起临枣路
垛石桥北,沿徒骇河北堤东行,于唐庙乡靳家道口村下堤北折,经唐庙村至北辛农场
,长7.1公里。1978年由县交通局、公路站配合胜利油田测量设计并铺成沥青路。
六一路六一农场专用道,东起京福路辛集乡杨王店村东北,西至齐河县境内六一
农场,济阳境内段长5.3公里,沥青路面宽5米。1983年由县交通局、公路站配合六一
农场修筑。
毕张路黄河防汛专用道,北起三教乡毕家集村,南至张辛黄河修防分段,长2.5
公里。1985年铺成沥青路。
青柳路黄河防汛专用道,西起青宁乡青宁村,东至大柳树店村黄河修防分段,长
5.5公里。1986年铺成沥青路。
此外,还有乡镇村接头路17条,总长28.7公里,均为沥青路面。有乡村自养土面
公路5条:县城至二太平乡驻地路,长22.7公里;新市乡驻地至二太平乡刘桥村路,
长12公里;青宁乡驻地经孙耿镇香火高村至京福路,长9公里;孙耿镇驻地至庙廊乡
驻地路,长13.1公里;庙廊乡驻地经新市乡孟家寨村至临枣路,长14.6公里。
80年代后,公路的利用率(机动车辆流量)较之70年代大幅度提高。据公路站孙耿
、回河两个观测点统计,1985年6月15日京福路(孙耿点)机动车辆日流量为3642辆次
,滨郑路(回河点)为3275辆次;1990年11月15日,以上两观测点的机动车辆日流量分
别为7512辆次与5792辆次。

三公路养护
1953年,德州公路段临邑公路站在济阳县内设二太平、油坊2个道班。1966年,
县公路站于济德公路设孙耿、西萧(由油坊迁至)2个道班。1970年,在济埕路上设回
河、城关2个道班。1975年设稍门、曲堤、仁风3个道班。1973年在临枣路上设新市、
垛石桥2个道班。1987年在滨郑路上设崔寨道班,在济盐路上设索庙道班。1990年,
全县计有公路道班12个,专业养路工53人,建勤工89人;有公路管理员22人。
从1982年起,公路养护实行分级管理,县交通局、公路站对县内支线公路组织建
勤工(即农民代表工)养护。在养护中实行定路线、定任务、定质量、定奖罚的“四定
”制度,使公路完好率保持在90%左右。
用于公路修筑和养护的工具,开始仅有铁锨、抬筐等,以后逐步改用木轮手推车
、胶轮手推车、地排车,70年代以后逐步实现机械化。1990年,县内用于公路修筑与
养护的设施和机械,有炼油厂1处,汽车10部,油罐车1部,洒布机3部,拖拉机9台,
压路机8台,推土机1台,挖掘机1台,装载机1台,小翻斗车3台,三轮车1辆,刮平机
3台,悬耕犁2台,5铧犁1部,缺口圆盘耙1台。
1990年,全县公路绿化里程为250公里,植行道树43.2万株,主要有杨树、柳树
等。
公路养护所需费用来自征收的车辆养路费。养路费的征收始于1955年,征收的主
要对象是畜力车,全县年征收额在万元左右。1961年县公路站成立后,由公路站按交
通部、财政部的有关规定征收养路费。自1970年起,征收对象逐渐转向机动车辆。是
年全县征收养路费5.1万元。以后养路费征收额逐步增长。1980年为34.4万元,1985
年为107.3万元,1990年达174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