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着力扩大有效需求,增强经济发展动力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17&A=6&rec=145&run=13

坚持扩大内需与稳定外需相结合,着力优化需求结构,增强发展动力,促进投资结构优化、消费需求增长、外贸增长方式转变,加快形成内需主导、外需提升的经济增长新格局。
一、保持投资稳定增长
保持固定资产投资的稳定增长是实现平阴跨越发展的现实需要和必然选择,必须坚持把扩大有效投入作为"十二五"发展的重中之重,努力改进投资管理,强化重大项目带动,促进投资规模扩大、结构优化,提高投资质量和效益。
(一)调整优化投资结构
充分发挥投资在经济结构调整中的导向作用,推进投资从扩大规模为主向优化结构为主转变,从注重速度为主向提高效益为主转变,从政府带动为主向启动民间投资为主转变。充分运用规划、产业政策、土地要素配置和环境标准等手段,大力发展优势产业,着力培育新兴产业,重点加大对优势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的投入力度。坚决制止资源消耗大、污染重、效益低以及低水平重复建设项目。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扩大企业直接投资,鼓励企业加大技术改造投入,采用厂房加层、翻建等多种措施,盘活存量工业用地。优化政府投资结构,加强基础性、环保型和公共服务型项目的开发建设。鼓励扩大民间投资,放宽市场准入,支持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基础产业、基础设施、市政公用事业、社会事业、金融服务等领域。促进投资消费良性互动,把扩大投资和增加就业、改善民生有机结合起来,创造最终需求。
(二)强化重大项目支撑
实施重大项目带动战略,重点推进产业振兴工程、城镇建设工程、民生改善工程、生态环保工程。"十二五"时期规划建设140个重大项目,项目总投资578亿元,"十二五"期间预计投资526亿元,其中续建项目43个(总投资211亿元,"十二五"期间预计投资158亿元),新开工项目97个(总投资367亿元,"十二五"期间预计投资367亿元),包括产业振兴工程71个(总投资219亿元,"十二五"期间预计投资209亿元)、城镇建设工程31个(总投资222亿元,"十二五"期间预计投资210亿元)、民生改善工程25个(总投资96亿元,"十二五"期间预计投资66亿元)、生态环保工程13个(总投资42亿元,"十二五"期间预计投资41亿元)。
围绕确保上述项目的顺利实施,进一步建立健全重大项目推进机制。继续落实"县级领导包挂"制度,严格执行"一个重点项目、一个指挥部、一个方案、一抓到底"的推进机制。建立健全重大项目咨询评估制度、专家评议制度、社会公示制度和政府投资项目责任追究制度、重大项目稽查制度、全过程跟踪审计制度和项目后评价制度,强化重点项目日常调度,完善考核奖惩机制,确保推进项目的顺利实施。完善项目生成培育机制,设立前期工作专项资金,加强项目策划包装、规划论证、申报审批等工作,完善项目建设条件,努力推动项目转化,逐步形成储备项目、前期项目、在建项目、竣工项目的动态推进机制。
(三)积极拓宽融资渠道
积极引进金融机构,发展和壮大地方金融组织,加强银企对接;推进信用担保体系建设,充分发挥担保机构作用,提高担保融资能力。整合重组现有政府投融资平台,完善组织架构和运行机制,增强融资能力。积极运用融资租赁、资产证券化、特许经营等多种形式,形成多元化融资格局。推动企业直接融资,积极培育上市后备资源,推动优势企业、高科技中小企业在境内外上市融资。加强政府对民间投资的支持和服务,积极构建民间投资服务体系和财税支持体系,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把民间投资积极性真正调动起来。
二、促进消费结构升级
把扩大消费需求作为扩大内需的战略重点,着力破解制约消费需求扩大的深层次矛盾和突出问题,推动消费结构优化升级,提高消费对全县经济增长的贡献度。
(一)增强消费能力
建立扩大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释放城乡居民消费潜力。加大财税、金融、产业等政策扶持力度,千方百计增加就业岗位。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各种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基本制度,建立完善有利于提高劳动报酬的职工工资决定机制、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大力增加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逐步提高扶贫标准和最低工资标准,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夯实居民消费基础。提高政府支出用于改善民生和社会事业的比重,积极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建立健全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社会保障体系,扩大养老、医疗、失业和工伤等保险覆盖面,建立健全配置公平、发展均衡的社会事业体系和布局合理、城乡共享的公用设施体系,增强居民消费预期。
(二)培养消费热点
落实国家促进消费政策,扩大居民在汽车、家电、住房、旅游、通讯等重点领域的消费规模,发展教育培训、文化娱乐、体育健身、医疗保健、家政服务等服务消费热点,推动居民消费结构向发展型过渡。落实好家电下乡、农机具购置补贴和家电以旧换新等促进消费政策,继续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农超对接"和"下乡产品流通网络"工程,加快完善农村流通网络,培育农村新的消费热点。大力开发圣母山、玫瑰园、洪范池、大寨山等特色旅游资源,围绕文化体验游、生态观光游、山水自然游、节庆赛事游等主题,加强旅游产品线路整合包装,拓展旅游消费功能,吸引外来消费,积极倡导文明、节约、绿色、低碳的消费模式。
(三)改善消费环境
构建"便利、安全、放心"的和谐消费环境,规范市场秩序、稳定消费心理、保障消费权益,推动潜在的消费意愿转化为现实的消费需求。建立消费者满意度评价体系,完善消费者诉求反馈机制,规范商品和服务消费市场秩序。完善消费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建设,健全产品质量检测体系。突出抓好商业零售、旅馆餐饮、旅游、房地产等重点行业价格监管,打击价格垄断行为。全面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健全失信惩戒制度,构建消费信贷服务体系,开发完善消费信贷产品,扩大信用消费规模,提高信用消费水平。
三、提升外向型经济水平
实施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把扩大内需和稳定外需更好地结合起来,推进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内对外开放,构建内外联动、互利共赢、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
(一)深化对外经济合作
大力实施科技兴贸、以质取胜和出口品牌战略,积极推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优化出口产品结构,提高产品档次和附加值,扩大高新技术产品和机电产品出口。大力发展服务贸易,积极承接国际服务外包。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继续巩固传统市场,深度开拓新兴市场。积极探索应对国际市场策略,建立以企业为主体、行业协会为依托的贸易摩擦应对机制。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积极开发利用国际市场,培育具有竞争力的自主品牌,提高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的层次和水平。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对外投资、承包工程和外派劳务。树立"县外即外"的理念,扩大对内开放,搞好区域合作。
(二)创新招商引资方式
采取委托招商、以商招商、增资扩股、收购兼并、产业链招商等多种形式,围绕"四大产业集群""四个新优特产业基地",积极引进知名企业的产业配套项目,打造重点产业集群。针对平阴发展的阶段和基础、优势和特色、差距和不足、未来和希望,进一步挖掘和放大比较优势、后发优势和创新优势,加强项目策划包装,加大对外推介力度,增强招商引资的针对性。敏锐把握国际国内产业转移的动态和规律,强化招商力量,落实目标责任,主动出击,着力引进一批科技含量高、成长性好、带动能力强、有利于延伸产业链条的项目,提高招商引资的实效性。通过请进来、走出去、举办投资洽谈会、网上招商、委托中介机构招商等多种形式,加快招商引资市场化、专业化步伐。采取BT(建设转让)、BOT(建设经营转让)、联合开发等多种方式引进战略合作伙伴,广泛吸引各种资本投向基础产业、基础设施、城市建设、社会事业等领域,拓宽招商引资渠道。加大外资引进力度,鼓励有条件的企业上市融资、到境外融资,积极争取国外政府贷款和国际金融组织贷款。完善招商引资考核奖励制度,加强信息平台建设,逐步建立"企业和专业队伍为主、政府为指导、中介组织为依托"的招商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