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基础和面临形势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17&A=6&rec=138&run=13

一、现实基础
"十一五"时期,是极不平凡的五年。全县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沉着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峻考验,解放思想,提升境界,干事创业,跨越发展,圆满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经济社会各个领域取得了重大成就,为"十二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指标实现翻番。全县生产总值由74.8亿元增加到167.9亿元,五年平均增长15.8%;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由2.1亿元增加到4.9亿元,年均增长18.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由39.3亿元增加到104.2亿元,年均增长21.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24.9亿元增加到48.4亿元,年均增长14.2%;出口创汇由1.3亿美元增加到3.5亿美元,年均增长22.7%;金融机构各项存贷款余额分别达到77.4亿元和41.5亿元,分别比2005年末增加41.7亿元和23.1亿元。
(二)经济结构不断优化
三次产业比例由16.7∶60.7∶22.6变为12.7∶65.5∶21.8,二产比例进一步提高。农业产业结构加快调整,全县玫瑰种植面积达到3万亩、奶牛存栏量2.5万头、干鲜杂果8万亩、蔬菜5万亩,玫瑰、畜牧、林果、蔬菜四大特色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74%。玫德铸造、山水水泥、伊利乳业、迪生电子等骨干企业不断膨胀,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165家,实现销售收入、工业增加值303亿元和100.9亿元,年均分别增长21.8%和22%。机械装备、水泥建材、医药化工、食品加工四大支柱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85%以上。海川炭素建成投产,全县炭素企业达到8家,生产能力达到120万吨。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企业达到21家,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19.8%,比"十五"末提高6.7个百分点。服务业稳步发展,商贸服务、旅游、房地产、物流等重点产业加快发展,服务业增加值由16.9亿元增加到36.6亿元。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迅速,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61.2%。节能减排成效明显,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和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削减顺利完成"十一五"任务目标。
(三)城乡建设成效显著
锦东新区初具规模,建设形成了"三横二纵"的道路框架,水、电、气、暖等配套设施基本完善,劳动力市场、农林服务中心等项目投入使用,宁馨园、锦水嘉苑、金冠新城等小区加快建设。旧城改造迈出实质步伐,白庄、西桥、北门、北土等城中村改造顺利开展,外贸公司、压缩机厂、轴瓦厂等重点片区改造加快实施,建成龙居华庭、环秀山庄、豪门庄园、锦波园等现代化小区。玫瑰湖湿地公园加入国家级湿地建设行列,新天地商务中心、新生活家居广场等规划启动。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持续开展,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投入使用,出水水质达到一级A标准,垃圾无害化处理厂填埋场竣工验收,城镇绿化、美化、亮化、净化水平明显提高。孔村、孝直、玫瑰、东阿、洪范池等小城镇建设有序推进,承载能力、服务功能不断提升,全县城市化水平达到45%。
(四)基础设施日益完善
工业园区安城、孝直和玫瑰片区启动建设,园区规划面积扩展到40多平方公里。济菏高速平阴段建成通车,220国道拓宽改线分段施工,聊泰铁路通过规划论证,全县公路通车里程由565公里增加到1140公里,交通条件显著改善。新引进大唐风电、中海油风电、昌盛日电等项目,建成110千伏孔北变电站, 开工建设220千伏玫瑰输变电工程。孔村、孝直天然气管线建成,全县天然气年供应量达到7400万立方米。供热管网不断拓展,集中供热面积达到170万平方米。
(五)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逐步展开,前阮二、孔村、丁屯、展洼、新合等18个社区建设有序推进,开工面积达到74.8万平方米,其中竣工12.6万平方米。强农惠农政策全面落实,发放各类农业补贴1.65亿元。整合支农资金,实施了农业综合开发、水库除险加固、扶贫开发等工程。积极推进土地开发复垦,盘活新增土地1.7万亩。大力实施农村公路改造、生态能源、饮水安全、"万村千乡市场"等工程,全县农村公路通村率达到100%,沼气用户达到1.5万户,自来水通村率达到97%,入户率达到92%,标准化农家店行政村覆盖率达到80%以上,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持续改善。
(六)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五年共组织实施各类科技计划161项,专利申请1134件,被评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加快教育资源整合,建成县职业教育中心,二中、三中并入一中,启动校舍安全工程,建成实验小学锦东校区。全面启动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大力实施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标准化改造,建设了6处社区卫生服务站,县医院外科综合楼列入中央投资计划,疫病防控、医疗救治水平显著提高。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不断强化,人口自然增长率稳定在4.4‰以内。县青少年活动中心投入使用,346个农村健身广场和185个文化大院建设完成,东阿镇和洪范池镇建成全民健身中心。生态建设取得显著成果,成功创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3400元,年均增长11%,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324元,年均增长12%;城市居民、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分别达到33平方米和35.8平方米。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扎实推进,荣获"全省精神文明工作先进县"荣誉称号。
(七)社会保障再上新台阶
五年共转移农村劳动力8.1万人次,新增城镇就业岗位1.96万个,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城镇职工养老保险覆盖面由2.7万人增加到3.8万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本实现全覆盖,全县最低生活保障人数达到9600人。启动保障性住房建设,开工面积4500平方米。县老年公寓投入使用,乡镇敬老院全部达到省一级标准,五保集中供养率达到81%。社会优抚取得新进展,荣军院建成投入使用。社会救助制度初步建立,慈善工作荣获"中华慈善事业突出贡献奖"。
(八)改革开放取得新成绩
政府机构改革稳妥推进,县政府组成部门由28个合并为24个,乡镇由11个合并为7个。行政审批改革力度加大,清理取消行政审批事项268项。政府投融资体制改革实现新突破,国有资产运营公司、城市改造投资有限公司、城市建设投资有限公司等先后成立,形成了具有平阴特色的政府投资项目管理体系。财政税收、人事管理、粮食流通、教育卫生等各方面改革顺利进行。外贸出口增势强劲,五年累计出口创汇13.2亿美元,是"十五"期间的三倍。招商引资成效明显,五年累计引进内资116.3亿元,实际利用外资4000万美元。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应该看到,我县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着一些困难和问题:一是整体竞争力有待提高,经济总量偏小,发展后劲不强;二是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工业重化比例偏高,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三是城镇规划、建设、管理的整体水平不高,综合服务和承载能力不强;四是受土地、资金、人才等要素制约,发展空间不足,接轨省会、服务省会的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五是保障和改善民生任务繁重,公共服务水平亟待提升。
二、面临形势
(一)阶段特征
综合分析我县产业结构、就业结构、城镇化水平、人均生产总值等指标,平阴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工业化中期的明显特征。
一是经济发展进入转型升级期。充分利用中央扩大内需、国内外高端要素加快转移等有利条件,优化资源配置,加快自主创新,改造提升机械装备、水泥建材、医药化工等传统优势产业,加快发展清洁能源等新兴产业,培育一批优势产业、骨干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经济结构优化升级。
二是城乡建设进入跨越提升期。城市化进程继续加快推进,城乡建设进入跨越提升的关键阶段。新区开发、旧城改造、社区建设步伐加快,工业向园区集中,居住向社区集中,农业向规模集中,将进一步释放新的发展空间,为在更大范围谋划生产力布局创造了条件。
三是社会事业进入全面突破期。"十二五"时期广大人民群众对改善公共服务的要求急剧增长,加强社会建设将摆在更加突出的地位。健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推进教育资源均衡发展、科学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和城乡居民收入水平面临巨大压力。
四是体制创新进入攻坚克难期。"十二五"时期改革开放将向纵深方向推进,建成更加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服务型政府建设、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农村综合配套改革和发展民营经济等重点领域改革加快推进,进一步深化改革涉及利益关系的深层次调整,将更具有复杂性和艰巨性。
(二)环境分析
"十二五"时期,我县既面临着难得的历史机遇,也面对诸多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挑战,机遇大于挑战。
从国际看,世界经济将逐步走出衰退,全球经济失衡有所缓解,产业调整转移出现新变化,国际贸易投资再趋活跃,新兴经济体地位进一步提升,全球治理结构发生深刻变化。同时经济全球化将继续在曲折中发展,经济增长模式面临调整,贸易保护主义再度抬头,气候变化和能源资源问题更加突出,对世界经济发展的制约进一步增大。
从国内看,城镇化、工业化进入快速发展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面和长期向好的趋势不会发生根本改变,消费结构和产业结构升级、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事业发展、生态环境保护都蕴含着巨大的市场需求和发展空间。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省会城市群经济圈等全省重点区域带动战略的推进实施,为"十二五"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三)机遇挑战
1."十二五"时期平阴发展面临的重要机遇
一是转型升级面临新机遇。后危机时期,世界各国大力培育新兴产业,全球科技进入前所未有的创新密集阶段。国家出台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政策,重点培育发展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我省将加快服务业发展作为"十二五"时期的一项重要任务,济南市被列为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城市,为我县加快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带来新机遇。
二是跨越发展面临新机遇。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发展,蕴含着巨大的市场需求和发展空间,将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动力。"十一五"期间我县国道220拓宽改线、海川炭素、二机床铸件、玛钢管件等一大批打基础、管长远、增后劲的重点项目相继建设;"干事创业、跨越发展"活动的开展,激发了全县上下干事创业的劲头,为"十二五"期间加快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是承接济南面临新机遇。"十二五"期间,济南市提出围绕"拓展城市发展空间、打造现代产业体系"两大重点,加快推进经济转型、城市转型、社会转型"三个转型",大力实施新型城市化、新型工业化、创新驱动、富民惠民"四大战略",省会经济转型升级、产业转移进程进一步加快。同时,随着济菏高速建成通车、国道220拓宽改线完成,我县具备了融入省会半小时经济圈、承接济南产业的区位优势。
2."十二五"时期平阴发展面对的主要挑战
一是节能减排的挑战。经济快速发展,对资源消耗和环境保护的要求更高,环境保护压力越来越大。而当前我县经济增长主要依赖于投资,资源消耗型产业比重较大,服务业发展缓慢,绿色GDP比重偏低,"十二五"时期节能减排将面临更大压力。
二是区域竞争的挑战。我县县域经济总量不大、发展不快的问题依然突出,近年来周边县市的加快发展,又给我县带来了巨大的竞争压力。要在新的起点上实现新的跨越,必须要付出更大的努力。
三是要素制约的挑战。土地、资金、资源、能源约束日益明显,城市空间拓展、产业发展与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矛盾加剧,生态环境面临更多考验。
四是社会发展的挑战。人才,尤其是高层次、创造型专业人才缺乏。社会保障体系尚不健全,就业和再就业压力巨大,改善民生还需付出艰苦努力。各种社会矛盾日益凸显,加强社会管理面临更大压力。
总的来看,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必须要增强机遇意识和忧患意识,准确把握我县发展的阶段性特征,进一步解放思想,提升境界,激发干事创业的信心和决心,增强跨越发展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既要珍惜机遇、抓住机遇、用好机遇,又要认清挑战、应对挑战、战胜挑战,更加奋发有为地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努力实现全县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新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