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阴镇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17&A=6&rec=125&run=13

【自然地理】
平阴镇为县城驻地,北临黄河,是济南、泰安、聊城三地市的交通要塞,与三市均距60千米,国道105线、220线和济菏高速公路贯穿全境。西南与玫瑰镇接壤,东与安城乡为邻,东南方向依次与肥城市的石横镇、平阴县的孔村镇相连。2010年,全镇总面积90平方千米,辖6个办事处、59个行政村(居),有11.73万人口。人口出生率10.14‰,人口自然增长率4.36‰。2010年5月,经省政府批准,撤销平阴镇,设立榆山、锦水两个街道办事处。2011年3月,榆山、锦水街道党工委、办事处正式挂牌成立。
平阴镇地势东南高、西北低,东南为泰山余脉丘陵,西北为黄河冲积平原。东西最大距离11千米,南北最大距离14千米,土地面积1.03万公顷,其中耕地面积3164公顷。主要山脉有圣母山、葫芦头山、莲花山、尖山、围子山等,其中葫芦头山最高,海拔238.2米。黄河境内流长15千米,流域面积30平方千米。适合种植的农作物主要有小麦、玉米、谷子等,经济作物主要有花生、大豆等,全镇植被面积5417公顷,覆盖率52%。少数民族有回族、满族等11人,占全镇总人口的0.2‰。先后获全国环境优美乡镇、全国重点建设镇、全国亿万农民健身活动先进乡镇、国家级农业旅游示范点、省级文明镇、济南市十强镇、全市教育示范乡镇等称号。
【经济概况】
2004年~2010年,以争创全国千强镇为目标,突出"发展、稳定、民生、创新"四大主题,按照"城区抓改造,增强服务功能;城南抓开发,发展生态观光旅游;城北抓治理,建设标准化粮菜基地;全民抓招商,发展新型工业经济"的总体工作布局,坚持新型工业强镇战略不动摇,持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保持工业经济平稳较快增长。2010年,完成生产总值30.03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完成2.66亿元、 第二产业完成16.87亿元、第三产业完成10.5亿元;实现地方财政收入5539万元,比2004年增长237%;固定资产投资20.89亿元,比2004年增长274%。
【农业经济】
以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为主线,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农业综合开发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措施和途径,大力发展现代都市农业。南部山区,以圣母山现代农业园为核心的30千米生态观光长廊全线贯通。2008年4月,全省第一家省级台湾农业园山东(平阴)台湾农业园正式落户圣母山现代农业园区。投资600万元的三山峪土地整理项目和投资2000万元的蛮子片区土地整理项目基本完成,济南仙乐有机蔬菜生产合作社带动形成万亩有机粮菜品牌基地,镇葡萄精品园和刘官大棚西瓜示范基地分别被命名为全省绿色食品示范生产基地和无公害蔬菜标准化生产基地。中央投资750万元,涉及9个村的博士洼万亩中低产田改造项目落户平阴镇。通过多年连续开发,全镇近万亩荒山、2万亩土地基本流转到大户集约经营,有效整合了土地资源,形成了主导产业。当地万余名农民就地转化为农业工人,既坐享土地租金收入,又增加了一份打工收入。这些做法在《济南日报》头版头条以《平阴式土地回归》为题进行了报道。全镇有饲养小区32处、大户180家,新成立农村经济合作组织24个,专业从事种养业户890家。农民人均纯收入7997元,连续8年增幅在10%以上。被评为山东省绿化示范乡镇。
【镇村企业】
2010年,全镇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有32家,比2004年新增12家,销售过亿元、利税过千万元的企业7家。实现工业增加值12.97亿元,连续8年增幅在20%以上;销售收入44.46亿元,连续7年增幅在30%以上;利税6.36亿元,连续8年增幅在20%以上;税收对财政贡献率92.5%。以济南弘正科技有限公司为首的"弘"字号台资企业群发展到7家,从最初年加工4万套无极变速器、销售收入900万元,发展到年加工180万套,2010年实现销售收入3.5亿元,上缴税金2356万元,成为仅次于日本雅马哈的全球第二大摩托车无极变速器生产基地。济南玛钢钢管有限公司发展成为固定资产7000万元、流动资金6000万元、拥有4条生产线、在业内颇具声名的大公司,2010年实现销售收入2.92亿元,上缴税金2171万元,是平阴镇第一个实缴税金突破2000万元的企业;其产品迈克牌钢管被评为省级名牌,并通过美国石油协会的API认证审核。 发挥县城区位优势, 采取"筑巢引凤"的招商引资思路,初步形成以南门(西关)中小企业园为首的西桥口、孙官、胡庄、子顺北、丁山头6个项目聚集区,入区企业50多家,涵盖机械加工、造纸、印刷、纺织、建筑建材、橡胶制品、管件七大产业。
【镇村建设】
牢固树立服务县城、建设县城、发展县城的理念,城区提升抓辐射、城外开发搞对接,统筹兼顾,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重点实施拓展县城框架、实现城外零距离对接、加快农村城镇化进程的"南开、北跨、西拓、东进"四大工程。打通平石公路,加速锦东新区崛起,完成翠屏街西延、青龙路改造工程。县城向西拓展4平方千米,整修硬化村间道路160多千米。全面完成1030干渠平阴镇段节水与续建配套工程。涉及平阴镇13个村的玫瑰湖湿地开发,首批资金兑付、补偿进入收尾阶段。以"攻坚克难30天、城乡面貌大改观"为主题的城乡环境整治行动取得明显成效。"城中村"改造涉及的17个片区全部完成修建性详细规划,总规划用地208公顷,建筑面积160万平方米。先拆后建试点白庄、北门,先建后拆试点西桥口,8栋安置楼完成主体工程。北门居作为首家与开发商合作进行捆绑式开发的村居,完成拆迁面积2.7万平方米,两栋安置楼顺利开工。率先启动农民新型社区建设。按照规划,城外的38个村将合并成14个新型社区,山头、前阮二村在全县率先启动。至2010年底,山头新村86户完成主体工程;前阮二新村首批162户连体别墅入住,第二批81户完成主体工程;老博士新村109户入住;后寨破土动工。新建沼气池1000多个,发展沼气、太阳能专业村12个。47个村(居)自来水管网全部安装到村,90%以上的村民喝上了安全、卫生的大管网水。
【科教文卫】
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投入1500多万元,完成中心中学改造完善以及9处小学的新建、改造,各中小学软硬件建设实现质的飞跃。在全县率先提高了教师待遇,参加了职工医疗保险,顺利通过全县首个"市级教育工作示范乡镇"复查验收。城西小学作为全市两个满分学校之一,通过济南市规范化学校验收。至2010年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额82万元,参保人数4.5万,参保率上升至99%以上,累计报销医药费260多万元。计生工作连续11年获全县考核第一名。毕海洋村被评为全国首批新农村建设科技示范村。至2010年底,全镇47个村(居)全部建有文明街,东关居、南门居、东南沟居、孙官村被评为省级文明村(居),2/3以上的村(居)达到市级文明村标准。郑家峪台湾精致农业园、圣母山海棠园先后与台湾地区客商李健民、浙江客商沈鸿飞顺利签约,实现园区由政府主导向市场化经营运作的转变。以圣母山园区、贤子峪、莲花山为主要取景地的电影《乡恋》和电视连续剧《玫瑰园里的老少爷们》拍摄完成。超国家一类标准建设的镇综合文化站顺利通过市级验收。新建村级文化大院30个,安装健身器材近700件,村级文化健身场所在全市率先实现全覆盖,农家书屋总藏书量达5万多册。深入挖掘村居特色文化,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初步形成体系,如山头的"和"文化、大李子顺的"顺"文化等。山头村高跷队获首届齐鲁民间艺术会演金奖第一名。全镇活跃着近20支民间文艺队伍。
【居民生活】
总投资380万元的镇中心敬老院被评为山东省一级五保供养服务机构,全镇集中供养率由46%提高到75%以上,先后接受了焉荣竹、郭兆信等省市领导的检查慰问。2010年,为2800名农村困难老人办理了银龄安康保险;参加城镇养老保险4万人。为全镇低保对象发放低保金78万余元,南门居获全国基层低保规范化建设示范单位。慈善工作蓬勃开展。东关居建起全省第一个村级慈善联络站,南门居成为全省第一个慈善基金过百万元的村级慈善工作联络站。镇慈善协会累计募集善款50余万元。实施"我的兄弟姐妹"安居工程、生态助残工程,让更多的特困群众得到最大限度的救助。
【节庆活动】
平阴胡庄圣母堂与上海佘山圣母堂、吉林江南圣母堂并称为全国三大天主教圣地,每年来此朝圣参观的游客达20万人次以上。自2002年起,平阴镇整合各项支农资金4000多万元,实施以圣母山为核心的南部山区农业综合开发,着力打造圣母山现代农业园。园区占地2万亩,划分为六园三区的生态格局。其中精品海棠园占地总面积近80公顷,种植海棠20多万株,汇聚了20多个优秀海棠花品种、50多个花色,是国内规模最大、品种最多、花色最全的海棠园艺化栽培基地之一。2005年4月16日,正式启动圣母山生态游;2006年,举办平阴第一届圣母山海棠花会,至2010年成功举办5届。期间,除举办盛大的开园仪式以及丰富多彩的文艺演出活动外,还邀请省市文艺家、摄影家走进平阴镇采风创作,游客可以在园区内开展认领海棠树活动,还可以品尝圣母山干红、干白葡萄酒,挖野菜、吃农家饭,体验农家田园风情。圣母山现代农业园先后被评为全国农业生态旅游示范点、山东省农业开发五大亮点工程之一、平阴县第一个国家AA级旅游景区、济南市十佳景区和济南文艺家创作基地,以"政府主导扎框架、园区招商调结构"的开发模式,建设成为一处集精品农业展示、生态观光、宗教文化、休闲旅游于一体的综合性园区。
(任 慧 李 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