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17&A=6&rec=106&run=13

【概况】
2004年,县教育局内设四科、九室、一站,有干部职工64人。2005年2月,综合档案科撤销并入人事科,同时撤销体卫艺办公室。2007年1月,增设会计集中核算中心、学生资助管理中心,两中心与计财科合署办公。2008年9月,会计集中核算中心从计财科分立,单设办公室;同年9月,县成人教育局撤销并入县教育局,更名为县成人教育办公室,为财政拨款正科级事业单位,由县教育局管理;同月,局机关增设安全信访办公室和职业教育办公室,职教办与成教办合署办公,合称成职教办公室。2010年3月,根据县委、县政府《关于平阴县人民政府机构改革的实施意见》,组建县教育体育局,原县文化体育局的体育管理职责整合划入县教育体育局,不再保留县教育局。2010年,局机关设人事科、教育科、计财科、体育科、办公室、教育督导室、教学研究室、群团老干部办公室、招生自考办公室、成职教办公室、勤工俭学办公室、教育科学研究室、托幼办公室、电教仪器站、会计集中核算中心、学生资助中心,其中安全信访办公室、学生资助中心、教科室、托幼办公室分别隶属局机关办公室、计财科、教研室,有干部职工83人。下辖平阴镇、东阿镇、孝直镇、孔村镇、洪范池镇、玫瑰镇、安城乡7个乡镇教育办公室。2010年,全县有各级各类学校60所,在校生4.34万人,其中小学53处、 初中10处、 普通高中1处、 职业学校1处、特殊教育学校1处;教职员工3746人,其中专任老师3263人。
2004年~2010年,县委、县政府坚持实施"科教兴县"战略,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地位,以"办让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增加教育投入,改善办学条件,加强干部教师队伍建设,强化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提升教育实施水平。2010年,县教育体育局确定围绕一个中心(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创新一个思路(推动教育事业均衡、协调、可持续发展)、实施六大工程(实施城乡学校优化提升、城乡学校管理联盟、优化队伍建设、特色学校创建、教育质量提高和体育事业提升六大教育民生工程)、实现一个目标(为人民办好教育、替人民管好学校)的整体工作思路,全县教育教学工作成绩显著,呈现出蓬勃向上、稳步提高的良好局面,跻身全市教育先进行列。
【教育行政】
"两基"复评与"双高普九" 20世纪90年代中期,平阴县实现基本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简称"两基")的目标。由于受当时经济条件的制约,"普九"水平相对较低且参差不齐。为提高义务教育实施水平,国务院和省市都提出高质量、高水平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简称"双高普九")的要求。2004年,全县开展争创教育工作示范乡镇活动。加大对义务教育的资金投入,教育经费实现"三个增长"(政府教育拨款的增长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并使在校生平均教育费用逐年增长,保证教职工工资和生均教育公用经费逐步有所增长);大力改善农村学校办学条件,实施校舍升级改造工程;推进教育技术现代化,补充添置教学仪器和设备,全县中小学均达到教育部规定的二类仪器配备标准。平阴镇、玫瑰镇、李沟乡、孝直镇4个乡镇中小学教学设备达到国家一类配备标准,经济南市评估验收,被确定为济南市教育工作示范乡镇。2005年11月,"双高普九"工作通过山东省"两基"督导团验收,复评合格,巩固了"两基"成果。
教育体制改革 2006年5月,县委、县政府制定下发《平阴县关于落实农村义务教育以县为主管理体制的实施意见》,将义务教育的人权、财权、物权收归县管。2007年1月1日起,中央和省、市、县四级政府,建立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经费保障体制,规定公用经费等各项费用标准,免除学生杂费,并减免部分家庭困难学生的教材费、生活费。2008年,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杂费、教材费等,全部由政府承担。学生公用经费标准由原来的小学生每年210元提高到415元,增加205元,增长97.6%;初中生由300元提高到625元,增加325元,增长108.3%。2009年始,县政府免除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全部作业本费用,按照一至二年级小学生每名学生每年15元,三至六年级小学生每名学生每年20元,初中生每名学生每年30元的标准下拨学校。至此,小学和初中阶段的学生实现了免费接受义务教育。
教育资源整合 随着教育改革不断深入,全县学校原有布局、教育投入、教育发展模式都面临新的挑战和问题,为尽快实现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根据整体规划和实际情况,平阴县积极调整学校布局,确立了"高中进城、初中集中、小学整合、学前提升"的发展原则,对全县教育资源进行优化整合。1.职业教育整合优化。全县职业教育,由于管理体制等方面原因,长期以来存在着分立监管,互不隶属,各自为政的现象。2007年2月,县委、县政府决定对全县职业教育学校进行整合,将县职业中专、县教师进修学校、县农业广播学校、县卫生学校、县劳动技校5所实施职业教育的学校进行合并,统一管理,实行一套班子、多块牌子,成立县职业教育和教师培训中心,并在县城锦东小区征地16公顷,建设新校。9月,职教中心新校一期工程建成并开始招生。2.高中教育资源整合。2008年6月,县委、县政府决定撤销平阴二中,将其整建制一次性并入平阴一中。2010年,平阴三中并入平阴一中。三校合并后办学规模扩大,实现土地、校舍、教师资源的有效利用,整体提升了高中教育水平。3.部门办学整合。为统筹教育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避免重复投入,平阴县将部门所办义务教育学校、学前教育机构一律划归教育部门管理。2007年,将县文化体育局主管的县体育中学整建制并入平阴四中。2008年,将县政府办公室举办的县机关幼儿园划归县教育局管理。4.乡镇教育资源整合。原平阴二中是一所省级规范化高中学校,并入平阴一中后,东阿中学、谷城中学合并,迁入原平阴二中校址。东阿中学搬迁后,东阿镇衙前小学、西山小学合并后,迁入原东阿中学校址。平阴三中并入平阴一中后,店子中学、黄山中学合并,迁入原平阴三中校址,原黄山中学、店子中学的教育资源则用于孝直镇小学布局调整,闲置出的小学,根据条件提升为幼儿园。同时,将规模小、生源少、效益差的村办小学进行撤并,全县小学由2003年的76处调整为2010年的53处,提升了办学条件,提高了办学实力和办学水平,促进了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加大危房改造力度,实施校舍升级工程。2004年~2010年,完成54个升级改造项目,建筑总面积65448平方米,总投资4852万元。
教育经费 2004年~2010年,全县教育经费主要来源于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包括预算内教育经费、教育费附加和地方教育附加)、事业收入、其他收入等。2004年,县教育经费总投入10476.9万元,其中财政拨款7543.70万元,占总投入的72%;事业收入2730.5万元,占26.1%;其他收入202.7万元, 占1.9%。 2005年起,中央和省、市、县各级政府加大教育投入力度,2005年,教育经费总投入11336.2万元,比2004年增长8.2%。2006年,实行"以县为主"经费保障机制,教育经费总投入14423.3万元,比2005年增长27.2%。2007年,教育经费总投入17504.5万元,比2006年增长21%。2008年,教育经费总投入20169.6万元,比2007年增长15.2%。2009年,教育经费总投入达到22080.8万元,其中,财政拨款比例占82.5%、事业收入占17%、其他收入占0.5%,比2008年教育总投入增长8.1%。2010年,教育经费总投入30556.6万元,比2009年增加8475.8万元,增长38.39%。
2004年,国家开始对义务教育阶段实施"两免一补"(免杂费、免课本费,补寄宿生生活费)政策。县教育局把"两免一补"当成扶贫工程、民心工程、德政工程来抓,加强领导,建立健全机构,成立学生资助中心,制定严格管理制度。2004年~2008年,补助家庭贫困寄宿生2391人,住宿费补助金额95万元。2007年,实施高中贫困学生助学金制度。至2009年底,资助高中学生4032名,用于救助的资金232.1万元。2007年,全县开始对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进行补助,至2008年底,补助职业学校学生8186人,资金614万元。2009年,根据国家规定标准,对职业学校全部3969名学生进行资助,资助金额296万元。 2008年~2009年, 救助义务教育阶段家庭贫困学生2207名, 用于资助的资金达95.33万元。2010年,补助义务教育阶段家庭困难寄宿生生活费44.48万元,补助农村中小学取暖费80万元。发放高中生助学金85.35万元、中职生资助金1672.17万元,免除中职生学费23.41万元。筹集11.5万元救助贫困师生255人,筹集18.5万元救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335人。
2004年~2010年平阴县教育经费收入情况 单位:万元
┏━━━━┯━━━━━━━━━━━━━━━━━━━━━━━┯━━━━━━━┯━━━━━┯━━━━━━━┓
┃ 年度 │ 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 │ 事业收入 │ 其他收入 │ 合计 ┃
┃ ├────────┬──────┬───────┤ │ │ ┃
┃ │ 预算内教育经费 │ 教育费附加 │ 地方教育附加 │ │ │ ┃
┠────┼────────┼──────┼───────┼───────┼─────┼───────┨
┃ 2004 │ 6037.70 │ 1506.00 │ 0.00 │ 2730.50 │ 202.70 │ 10476.90 ┃
┠────┼────────┼──────┼───────┼───────┼─────┼───────┨
┃ 2005 │ 6728.10 │ 1126.00 │ 193.00 │ 3223.50 │ 65.60 │ 11336.20 ┃
┠────┼────────┼──────┼───────┼───────┼─────┼───────┨
┃ 2006 │ 7711.90 │ 1821.00 │ 983.50 │ 3673.70 │ 233.20 │ 14423.30 ┃
┠────┼────────┼──────┼───────┼───────┼─────┼───────┨
┃ 2007 │ 11712.30 │ 1123.20 │ 1246.10 │ 3228.20 │ 194.70 │ 17504.50 ┃
┠────┼────────┼──────┼───────┼───────┼─────┼───────┨
┃ 2008 │ 14492.50 │ 1239.30 │ 896.40 │ 3438.00 │ 103.40 │ 20169.60 ┃
┠────┼────────┼──────┼───────┼───────┼─────┼───────┨
┃ 2009 │ 16165.50 │ 1470.40 │ 610.30 │ 3757.20 │ 77.40 │ 22080.80 ┃
┠────┼────────┼──────┼───────┼───────┼─────┼───────┨
┃ 2010 │ 22966.10 │ 2004.80 │ 897.90 │ 4332.70 │ 8.70 │ 30638.80 ┃
┗━━━━┷━━━━━━━━┷━━━━━━┷━━━━━━━┷━━━━━━━┷━━━━━┷━━━━━━━┛
2004年~2010年平阴县教育经费支出情况 单位:万元
┏━━━━━━━━━━━━━━━┯━━━━┯━━━━┯━━━━┯━━━━┯━━━━┯━━━━┯━━━━┓
┃ 年度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
┃个人│ 工资福利支出 │ 5834.5 │ 5908.3 │ 7466.0 │ 9362.1 │11526.7 │12497.4 │14925.30┃
┃部分├────────────┼────┼────┼────┼────┼────┼────┼────┨
┃ │ 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支出 │ 0.00 │ 0.00 │ 0.00 │ 1118.5 │ 1404.2 │ 1379.1 │1341.80 ┃
┠──┼──────┬─────┼────┼────┼────┼────┼────┼────┼────┨
┃公用│商品和服务支│ 公用部分 │ 3061.0 │ 5227.0 │ 6352.7 │ 3529.3 │ 4983.3 │ 4569.1 │4033.60 ┃
┃部分│出 │ │ │ │ │ │ │ │ ┃
┃ ├──────┼─────┼────┼────┼────┼────┼────┼────┼────┨
┃ │其他资本性支│专项公用支│ 0.00 │ 0.00 │ 0.00 │ 570.00 │ 779.90 │ 884.60 │4377.40 ┃
┃ │出 │出 │ │ │ │ │ │ │ ┃
┃ │ ├─────┼────┼────┼────┼────┼────┼────┼────┨
┃ │ │专项项目支│ 0.00 │ 0.00 │ 0.00 │ 1672.4 │ 1711.9 │ 2250.6 │4951.00 ┃
┃ │ │出 │ │ │ │ │ │ │ ┃
┠──┴──────┴─────┼────┼────┼────┼────┼────┼────┼────┨
┃ 基本建设支出 │ 1581.4 │ 352.6 │ 604.6 │ 1252.2 │ 0.00 │ 500.00 │ 300.00 ┃
┠───────────────┼────┼────┼────┼────┼────┼────┼────┨
┃ 合 计 │10476.9 │11487.9 │14423.3 │17504.5 │20406.0 │22080.8 │29929.10┃
┗━━━━━━━━━━━━━━━┷━━━━┷━━━━┷━━━━┷━━━━┷━━━━┷━━━━┷━━━━┛
协调发展各类教育 大力实施职业教育提升工程,努力扩大招生规模,职业中等教育和普通高中教育比例进一步协调。职业教育学生一次就业稳固率和优质就业率分别达到95.1%和80%。提升农村成人教育水平,举办农业实用技术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班,培训农民6000多人;规范学前教育,改建或新建幼儿园20处,学前3年幼儿入园率达到91.5%,学前1年入园率达99.9%,初步形成以县实验幼儿园为示范、乡镇中心园为骨干、个体办园为补充的学前教育发展格局;重视特殊教育,完善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支持保障体系。举办家长学校,开展"前延后伸"的家长教育,形成学校、社会、家庭三结合的育人合力。至2010年底,全县8处县直中小学(含特校)全部被评定为省级规范化学校,有7所农村学校被评为市级规范化学校,县职教中心被确定为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有4个乡镇通过验收成为济南市教育工作示范乡镇;有5所学校被评为省级教学示范学校;有12所中心幼儿园被确定为济南市规范化幼儿园,县实验幼儿园复评为省级规范化幼儿园。县教育局被省教育厅评为山东省教科研先进单位,被济南市政府评为安全管理先进单位和消防工作先进单位。
【学前教育】
按照"城乡发展均衡化、办学条件标准化、园所管理规范化、保教质量优质化"的目标,加强过程管理,规范办学行为,提高办园质量。2004年,制定《平阴县规范化幼儿园评估验收标准》,对申报的幼儿园进行验收。至2010年底,有34处幼儿园被命名为县级规范化幼儿园。2004年,县实验幼儿园通过省级幼儿园复评。2005年,李沟乡中心幼儿园通过济南市乡镇中心幼儿园达标验收,至此,全县乡镇中心幼儿园均通过市级验收。2006年~2008年,孔村镇、东阿镇等中心幼儿园、县直机关幼儿园相继通过济南市一类幼儿园验收。2004年,全县幼儿园有教职工566人,其中农村383人、城区183人;有专任教师488人, 其中农村专任教师360人、 城区128人;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94.4%,专业合格率80.3%。
为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多渠道筹措资金用于幼儿园设施建设。2005年,孔村镇政府征地1.2万平方米,投资30余万元,吸收个人投资130万元,建设高标准中心幼儿园,保障周围9个村300多名幼儿接受学前教育的需求。 2009年, 孝直镇投资400万元, 新建一处面积4670平方米的中心幼儿园。2004年~2010年,通过社会投资249万元,全县改建或扩建幼儿园20处,形成以办园单位投入为主,家长交费、政府适当扶持和社会投资的办园模式。自2007年9月1日起,根据上级"地方负责,属地管理"规定,城区15处民办幼儿园由平阴镇教育办公室统一管理。2008年,县政府办公室举办的机关幼儿园划归教育局管理,园舍、财物、人员并入教育系统。2009年7月,召开全县学前教育工作会议,专题研究部署学前教育发展的规划和重点工作。下发《关于加快学前教育发展的意见》《平阴县农村幼儿园标准化建设发展规划》等文件,对学前教育的发展提出指导性意见,确定农村幼儿园布局调整、村级幼儿园的建设应当依据村镇总体发展规划,以方便幼儿就近入园和兼顾办园效益为原则,进行合理规划。各乡镇根据当地实际对村级幼儿园进行布局调整。安城乡由原来19处幼儿园合并为4处;平阴镇博士小学筹措资金20余万元,扩建园舍,增加教学设施,将学区内5处幼儿园合并为1处;洪范池镇将原来18处幼儿园合并为14处。全县村级幼儿园调整、合并为114处。至2010年底,全县有各级各类幼儿园132处,在园幼儿9700人,学前1年入园率100%,学前3年入园率92.5%;有省级实验幼儿园1处、市级一类幼儿园3处、市级达标乡镇中心幼儿园11处、县规范化幼儿园34处。教职工总数660人,其中专任教师540人,教师学历达标合格率90.7%、专业合格率80.1%。基本形成以县实验幼儿园为龙头,乡镇中心幼儿园为骨干,村级幼儿园为主体,个体办园为辅的学前教育格局。
教育教学改革 自2004年始,幼儿园教材不再以单科为主,而是强调知识整合,以主题活动的形式整合成五大领域。主题的确定尽量注重综合性、生活性和趣味性。2004年,全县幼儿教育统一使用新编《山东省幼儿园教育活动教材》。各类幼儿园根据《幼儿教育指导纲要》及新教材中提出的要求,开展教育教学改革,以环境为重要教育资源,对幼儿园环境的创设和利用进行研究探索。县实验幼儿园、孝直中心幼儿园等,以幼儿园空间、墙壁、楼梯为载体,创设出各具形态的吊饰、五颜六色的图案。利用农村自然资源和废旧材料,自制教具、玩具用于教学,拓宽教育途径;让幼儿观察植物,与大自然交流对话等;开展以游戏为主的教育活动,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之中,保教并重,促进幼儿个性的发展。平阴镇、孝直镇、安城乡等中心幼儿园,设置多种游戏场景,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让幼儿在欢乐和兴趣中学习,以增强语言表达能力。2005年,县实验幼儿园承担的省"十五"重点课题"探索民间传统幼儿游戏的继承与创新"研究成果通过省市专家组鉴定并结题验收;2007年,该园"蒙台梭利教育"(以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命名的以儿童为中心的一种教育方法)实验获济南市优秀科研成果奖。2008年,全县有15名幼儿教师自制的教具、玩具作品获市级一等奖。2009年,各类幼儿园继续承担市、县教育重点课题的研究,承担济南市"十一五"规划课题4项、县"十一五"规划课题6项。
幼儿园管理 2005年,按照济南市的统一要求,对全县幼儿园重新登记注册,联合卫生部门对全县幼儿园进行拉网式检查,为符合条件的幼儿园重新办理办园许可证,对不具备条件的幼儿园下发整改通知书。自2006年起,制定并实施全县幼儿园年检制度,每年年底,对全县已登记注册的幼儿园按相应标准进行年度检查,凡年检合格者,县教育局予以通报表彰。2008年,县政府在原督导评估标准的基础上,把农村幼儿园标准化建设工作纳入督导范围,年终对各乡镇进行检查验收,将检查结果纳入各乡镇、各单位全方位目标考核,强化乡镇政府对学前教育工作的管理责任,确保办园秩序、办园水平逐年提升。
2004年~2010年平阴县学前教育情况
┏━━━━━━━━━━━┯━━━━━┯━━━━━┯━━━━┯━━━━━┯━━━━━┯━━━━┯━━━━┓
┃ 年度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
┃幼儿园数│ 公办 │ 165 │ 125 │ 117 │ 105 │ 105 │ 105 │ 102 ┃
┃(处) ├──────┼─────┼─────┼────┼─────┼─────┼────┼────┨
┃ │ 个体 │ 35 │ 54 │ 55 │ 50 │ 49 │ 47 │ 30 ┃
┠────┴──────┼─────┼─────┼────┼─────┼─────┼────┼────┨
┃ 在园幼儿(人) │ 9770 │ 9823 │ 8641 │ 8760 │ 8851 │ 8918 │ 9700 ┃
┠───────────┼─────┼─────┼────┼─────┼─────┼────┼────┨
┃ 3~6岁入园率(%) │ 86.70 │ 89.60 │ 88.30 │ 89.20 │ 90.50 │ 91.50 │ 92.5 ┃
┠───────────┼─────┼─────┼────┼─────┼─────┼────┼────┨
┃学前1年入园率(%) │ 99.80 │ 99.80 │ 99.80 │ 99.90 │ 99.90 │ 99.90 │ 100 ┃
┠────┬──────┼─────┼─────┼────┼─────┼─────┼────┼────┨
┃教职工(│ 城区 │ 183 │ 191 │ 223 │ 220 │ 225 │ 256 │ 140 ┃
┃人) ├──────┼─────┼─────┼────┼─────┼─────┼────┼────┨
┃ │ 农村 │ 383 │ 380 │ 363 │ 365 │ 430 │ 374 │ 520 ┃
┠────┼──────┼─────┼─────┼────┼─────┼─────┼────┼────┨
┃专任教师│ 城区 │ 128 │ 139 │ 156 │ 151 │ 160 │ 200 │ 120 ┃
┃(人) ├──────┼─────┼─────┼────┼─────┼─────┼────┼────┨
┃ │ 农村 │ 360 │ 355 │ 348 │ 346 │ 327 │ 346 │ 420 ┃
┠────┴──────┼─────┼─────┼────┼─────┼─────┼────┼────┨
┃ 学历合格率(%) │ 94.40 │ 95.00 │ 93.17 │ 90.30 │ 90.35 │ 90.50 │ 90.7 ┃
┠───────────┼─────┼─────┼────┼─────┼─────┼────┼────┨
┃ 专业合格率(%) │ 80.30 │ 84.10 │ 80.20 │ 83.20 │ 84.50 │ 86.30 │ 80.10 ┃
┗━━━━━━━━━━━┷━━━━━┷━━━━━┷━━━━┷━━━━━┷━━━━━┷━━━━┷━━━━┛
【义务教育】
2004年后,县教育局结合乡镇行政区划调整和全县生源情况,两次修改《中小学布局调整规划》,加快合点并校的速度。2004年,全县撤并乡镇小学17处、改扩建5处、异地新建2处。全县定点完全小学由原来的76处调整为67处。2005年,全县有小学61处。至2010年底,全县有小学53处。全县初级中学的重点工作是大力改善乡镇中学办学条件,高标准、高质量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大范围提高初中教育教学质量。2008年,谷城中学并入东阿中学,全县初中调整为14处。2010年,全县有初中11处,有小学、 初专职教师2576人。 全县小学入学率由2004年的99.8%提高到100%,巩固率由99.8%提高到100%;初中入学率由98%提高到100%,巩固率达到99%以上。全县10处初中有7处达到零辍学,依法保障了适龄少年儿童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自2003年9月开始,全县中小学实施新课程改革,全面落实国家课程开设方案。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使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被动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2005年11月,在山东省实验中学召开的济南市课程改革先进学校表彰会上,县实验中学、平阴四中、龙山小学、县实验小学、孝直镇中心小学被命名为济南市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先进学校。
【普通高中教育】
2004年,全县高中教育阶段学校有5处,其中,普通高中3处。2008年,有平阴一中、平阴二中、平阴三中3处普通高中。2009年,全县高中教育进行资源整合后有平阴一中、平阴三中两处普通高中,有普通高中班122个,在校生7324人,高中教师669人。2010年,平阴三中并入平阴一中,有108个班,在校生6715人,专任教师487人。
招生 积极探索实施中考招生制度改革,实行优秀生推荐、指标生到学校等方式,引导学校端正办学思想、更新教育理念,提升办学水平,促进全县教育均衡发展和教育公平。2004年,指标分配占计划内招生人数的90%。2005年,高中招生实行分配指标与督导评估结果结合,实现城乡分配比例相同。2005年~2008年,将普通高中计划内招生人数(含艺体类)的5%作为统招计划,其余的95%都作为指标生计划。2009年,将普通高中计划内招生人数(含艺体类)调整为8%作为统招计划,其余的92%都作为指标生计划。2006年~2009年,在指标生录取中,生源学校拟录取分数线上考生数多于计划的,录取办法不变;少于上年度,调整为按毕业生数分配的计划可降10分录取,按评估结果分配的计划可降20分录取。指标生分配之初,根据城乡初中教育存在的实际差距,在反复论证的基础上,将城区初中分配比例高出农村初中20%,弱化了城区初中毕业生分数高上不了高中、农村初中毕业生分数低却上了高中的现象。此后逐步调整分配比例,到2009年,全县初中指标生分配比例达到城乡完全相同。2010年,县教育体育局制定《关于2010年中小学招生工作意见》,在坚持综合评价、公开公正、择优录取的原则上,实施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综合素质评价结果以学生学业水平考试成绩为主,同时将日常学习成绩和基础性发展目标评价成绩作为重要的参考或限定条件,评价结果作为衡量学生达到毕业标准和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录取的重要依据。2010年,高中学校招生将计划内招生总数的90%分配到各初中学校。生物、地理、信息技术等级评价补考后仍为D级的考生不得报考普通高中学校;思想品德、历史等级评价为D级的考生不得被普通高中学校录取。
升学 2004年6月,全县有1844名考生参加普通高考,平阴一中本科一批上线327人,其中重点本科上线104人。艺体美特长生培养实现新突破,录取68人。平阴二中高考本科录取85人。平阴三中一本上线11人,二本上线86人,被县教育局评为高考优胜学校。2005年,一中重点本科上线70人,本科一批上线达到221人,艺体类达到本科线的69人,其中美术本科专业过关53人,文化课成绩上线51人;音乐本科专业过关12人,文化成绩上线11人;体育本科上线7人。体育、艺术类均有较大突破。二中本科录取88人;三中一本上线14人,二本上线96人,获济南市高考教学质量进步奖。2006年,平阴一中高考成绩取得新突破,最高分、高分人数、重点本科上线人数、普本上线人数、特长生双本科上线人数等各项指标均实现重大突破。重点本科录取185人,本科录取676人,本科录取率超过50%,艺体特长生本科双上线人数248人。 平阴二中本科录取131人;平阴三中一本上线16人,二本上线121人。2007年,平阴一中高考成绩又创新高,本科、重点本科、特长生本科双上线等各项指标均列济南市46处高中学校之首,名牌大学录取率有较大提高,重点本科录取239人,本科二批617人(不含音体美),本科上线超过千人。艺体特长生本科双上线人数341人。平阴二中本科录取130人,平阴三中一本录取16人, 二本上线121人。 平阴县获济南市高中教学质量奖, 市教育局对平阴县三处高中给予嘉奖。2008年,全县本科录取1185人,其中文科252人、理科634人、艺术文254人、艺术理22人、体育23人。2008年后,省教育厅不再对外公布各校的高考成绩情况,只用学业监测水平及格率来衡量普通高中学校办学水平。2004年~2010年,全县普通高中成绩监测各学科及格率都在95%以上。2008年,学业水平及格率,平阴二中名列济南市第五名;平阴一中2009年学业水平考试,10科及格率比全省高出26个百分点,比济南市高出15个百分点,比全县高出10个百分点,名列济南市第七名。
【职业教育】
2004年,全县有县职业中专、县教师进修学校、县卫生学校、县劳动技校、山东省农业广播学校平阴分校5处各类职业教育机构,5处学校占地9.2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3.5万平方米,教学设备3696台(套),教职工296人(其中教师202人),分别隶属于教育、农业、卫生、劳动等系统。
2005年10月,县委、县政府召开关于建设职教中心有关问题的专题会议,会议确定整合县域职教资源,构建大职教格局,决定划拨土地16万平方米,在县城锦东新区建设县职业教育和教师培训中心(以下简称"职教中心"),办学规模为72个教学班,主体学制3年,在校生3600人;计划总投资7982万元。2006年2月,县教育局组建职教中心筹建办公室,负责新校基建工作。工程建设分两期实施,一期工程建筑面积为4.03万平方米,总投资5000万元,2006年3月18日举行开工奠基仪式,2007年9月投入使用。 二期工程建筑面积为1.17万平方米,建设1座公寓楼以及体育场塑胶跑道和看台,总投资1000余万元,2009年9月投入使用。2006年,经县经济体制改革办公室批准,隶属于县职业中专的汽车驾驶员培训队进行股份制改造,组建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有限公司。至此,汽车驾驶员培训队与县职业中专学校分离。2007年2月,县政府印发《平阴县职业教育资源整合工作实施意见》,确定对县职业中专、县教师进修学校(成人中专)、农业广播学校平阴分校、县卫生学校和县劳动技校等资源进行整合,建立县职教中心。学校整合后,职教中心成为独立的事业单位法人,隶属县教育行政部门管理,负责全县职业教育和成人培训工作。9月,职教中心投入使用,实行一个学校、多个牌子的管理体制,继续保留并悬挂县职业中专、农业广播学校平阴分校、县卫生学校、县劳动技校校牌,各专门业务通过职教中心接受县政府相关职能部门指导。职教中心实行学校统一领导下的专业部负责制,学校设立职教部、成教部、医护部、教培中心4个专业部和党政办公室、教务处、教科室、政教处、总务处、工会、团委、保卫科等中心处室,专业部之下分别设立教务、学生工作、招生安置、培训等相应科室。2008年9月,学校出台《平阴县职业教育中心内部管理体制改革暂行办法》,对专业部进行重新调整和划分,确定设立5个专业部和教师培训中心,设立党政办公室、教务处、政教处、总务处、招生安置办、工会、团委、培训办、计财科、保卫科等处室,后增设信息技术处。拥有先进的教育教学设施和实训基地,有数控技术应用生产型实训中心1处、服装加工车间1处、机电技术应用实训室7个;4S特约维修站标准的汽修实训车间1处;工位充足的焊接实训车间1处;有完全模拟医院真实环境的护理中心;建有计算机中心和总控室;有图书80多类,5万余册。实训基地建设通过济南市区域性实训基地建设专家组的评估验收,被评为山东省实训基地建设先进单位。至2010年底,职
教中心2号实训楼、体育场看台、3号学生公寓完工,学校占地1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5.22万平方米。开设20个专业,有教学班52个,在校生2530人。有教职工263人。专任教师176人,其中研究生学历3人、本科164人、专科9人,学历达标率93.2%;高级教师30人,中级教师86人;"双师型"(双职称)教师110人,国家级骨干教师4人,省级骨干教师39人。同年10月,职教中心通过山东省教育厅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验收专家组的评估验收,被教育部公布为2009年认定的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2010年,职业中专"产业链接式"教学模式被列为省级立项课题,"中职学校责任教育课程模式研究"被列为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重点规划课题子课题,职业中专被授予教育部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重点规划课题直属实验学校、山东省教育科研先进单位等称号。
自2004年始,职业教育招生工作实行春、秋两次招生。春季招生在每年二三月份进行。秋季招生与普通高中招生同步进行,招生对象为初中三年级在校生,应届、往届初、高中毕业生。根据职业教育学校实际及专业的需要,采取报名考试和招生直接录取两种办法组织招生。2009年,县职教中心拓宽招生范围,开始招收未升学的高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的进城农民工、返乡农民工等,并纳入年度招生计划和学籍管理,学制一年,毕业时颁发中等职业学校学历证书和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2007年~2010年,县职教中心连续3年招生超过1000人,最多达1439人,招生覆盖面从省内扩大到西部地区,学校生源呈现出良好发展的趋势。
2004年~2010年平阴县职业教育招生情况
┏━━━━━┯━━━━━┯━━━━━┯━━━━━━┯━━━━━┯━━━━━┯━━━━━━┯━━━━━┓
┃ 专业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 ├─┬───┼──┬──┼──┬───┼──┬──┼──┬──┼──┬───┼──┬──┨
┃ │班│ 人 │ 班 │ 人 │ 班 │ 人 │ 班 │ 人 │ 班 │ 人 │ 班 │ 人 │ 班 │ 人 ┃
┃ │数│ 数 │ 数 │ 数 │ 数 │ 数 │ 数 │ 数 │ 数 │ 数 │ 数 │ 数 │ 数 │ 数 ┃
┠─────┼─┼───┼──┼──┼──┼───┼──┼──┼──┼──┼──┼───┼──┼──┨
┃ 数控 │2 │ 91 │ 2 │116 │ 4 │ 186 │ 8 │345 │ 6 │234 │ 2 │ 96 │ 3 │135 ┃
┠─────┼─┼───┼──┼──┼──┼───┼──┼──┼──┼──┼──┼───┼──┼──┨
┃ 计算机 │4 │ 160 │ │ │ │ │ │ │ │ │ 2 │ 70 │ 2 │ 61 ┃
┠─────┼─┼───┼──┼──┼──┼───┼──┼──┼──┼──┼──┼───┼──┼──┨
┃ 电子商务 │ │ │ │ │ │ │ │ │ │ │ 1 │ 48 │ 1 │ 44 ┃
┠─────┼─┼───┼──┼──┼──┼───┼──┼──┼──┼──┼──┼───┼──┼──┨
┃ 机电 │3 │ 223 │ 1 │149 │ 7 │ 332 │ 3 │166 │ 6 │267 │ 3 │ 145 │ 3 │101 ┃
┠─────┼─┼───┼──┼──┼──┼───┼──┼──┼──┼──┼──┼───┼──┼──┨
┃ 电子 │3 │ 143 │ │ │ │ │ 3 │157 │ 2 │ 62 │ 1 │ 54 │ 1 │ 26 ┃
┠─────┼─┼───┼──┼──┼──┼───┼──┼──┼──┼──┼──┼───┼──┼──┨
┃ 焊接 │ │ │ 2 │ 88 │ 2 │ 74 │ 4 │186 │ 2 │ 64 │ 2 │ 87 │ 1 │ 36 ┃
┠─────┼─┼───┼──┼──┼──┼───┼──┼──┼──┼──┼──┼───┼──┼──┨
┃ 汽修 │1 │ 83 │ 1 │ 19 │ 1 │ 52 │ │ │ 2 │ 70 │ 2 │ 69 │ 2 │ 90 ┃
┠─────┼─┼───┼──┼──┼──┼───┼──┼──┼──┼──┼──┼───┼──┼──┨
┃ 服装 │1 │ 51 │ 1 │ 23 │ 1 │ 42 │ 1 │ 50 │ 1 │ 32 │ 2 │ 100 │ 1 │ 54 ┃
┠─────┼─┼───┼──┼──┼──┼───┼──┼──┼──┼──┼──┼───┼──┼──┨
┃ 综合高中 │2 │ 82 │ 1 │ 88 │ 1 │ 34 │ │ │ │ │ │ │ │ ┃
┠─────┼─┼───┼──┼──┼──┼───┼──┼──┼──┼──┼──┼───┼──┼──┨
┃ 高职 │ │ │ │ │ │ │ 3 │126 │ │ │ │ │ │ ┃
┠─────┼─┼───┼──┼──┼──┼───┼──┼──┼──┼──┼──┼───┼──┼──┨
┃ 化工 │ │ │ 1 │ 15 │ │ │ │ │ │ │ │ │ │ ┃
┠─────┼─┼───┼──┼──┼──┼───┼──┼──┼──┼──┼──┼───┼──┼──┨
┃ 物业 │ │ │ 1 │ 6 │ │ │ │ │ │ │ │ │ │ ┃
┠─────┼─┼───┼──┼──┼──┼───┼──┼──┼──┼──┼──┼───┼──┼──┨
┃ 会计电算 │ │ │ 1 │ 10 │ │ │ │ │ │ │ │ │ │ ┃
┠─────┼─┼───┼──┼──┼──┼───┼──┼──┼──┼──┼──┼───┼──┼──┨
┃ 航空 │ │ │ │ │ │ │ │ │ 1 │ 45 │ │ │ │ ┃
┠─────┼─┼───┼──┼──┼──┼───┼──┼──┼──┼──┼──┼───┼──┼──┨
┃ 农业水利 │ │ │ │ │ │ │ │ │ │ │ │ │ 1 │ 34 ┃
┠─────┼─┼───┼──┼──┼──┼───┼──┼──┼──┼──┼──┼───┼──┼──┨
┃ 农业机械 │ │ │ │ │ │ │ │ │ │ │ │ │ 1 │ 17 ┃
┠─────┼─┼───┼──┼──┼──┼───┼──┼──┼──┼──┼──┼───┼──┼──┨
┃ 护理 │5 │ 185 │ 8 │352 │ 8 │ 345 │ 8 │350 │ 10 │493 │ 9 │ 421 │ 5 │268 ┃
┠─────┼─┼───┼──┼──┼──┼───┼──┼──┼──┼──┼──┼───┼──┼──┨
┃ 合计 │21│ 1018 │ 19 │866 │ 24 │ 1065 │ 30 │1380│30 │1267│ 24 │ 1090 │ 21 │866 ┃
┗━━━━━┷━┷━━━┷━━┷━━┷━━┷━━━┷━━┷━━┷━━┷━━┷━━┷━━━┷━━┷━━┛
2004年~2006年,为适应社会对各类技术人才的需求以及学生不同的求学和就业意愿,县职业中专走联合办学的路子,先后与青岛海博职业技术学校、青岛胶南市高级职业技术学校、青岛胶南电子学校、青岛新时代职业专修学校等联合办学。由职业中专负责招生、教学管理,联办单位负责学生实习、毕业安置。2007年,建成县职教中心,拓宽了联合办学渠道,面向市场办学,走"产教结合,校企合作"之路,办学形式呈多样化。校校合作,扩大生源。2008年,与新疆伊犁职业中专(师范学校)签订联合办学协议,当年招收新疆学生35人。2009年,与山东沂水职教中心联合办学,经面试,录取79名护理专业学生。随着学校办学力量不断提高,有黑龙江、江苏、河南以及省内多个地市的学生到校学习。与高校合作,提升办学层次。与高校联合(如山东轻工技师学院、山东服装学院、山东淄博科技职业学院等),采取高级技工,三年大专、"2+3"大专、"三二连读"大专等多种形式的合作,共同举办3年、5年大专教育,不断提升学生学历层次,提高就业竞争力。强强联合、建设职业技能培训基地。先后实施技能型紧缺人才、下岗职工就业、农村实用技术、农村劳动力转移等职业教育培训工程,成为山东省阳光工程培训基地、济南市安监局特种作业培训基地、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培训基地、县双拥培训基地等。多次举办特种作业人员培训班,主要是对场内机动车、电工、电气焊等专业人员的培训,年培训量400人。2009年3月,率先在全市实行特种人员安全培训理论考试的无纸化操作,并在全市推广。2004年~2006年,协助县劳动局、纪委、总工会、妇联等部门,分期举办会计、电工、电焊工、缝纫工、汽车驾驶员等培训,培训人员5230人。2007年,整合后的职教中心,拓展面向社会需求和再就业教育,先后承担省市阳光工程培训、全县劳动力资源培训的任务。至2010年底,与县财政局、安监局、国税局、南水北调工程济平干渠管理局等单位联合举办全县会计从业人员继续教育、农村劳动力转移、下岗职工就业、"四○五○"创业、零转移家庭就业、退役士兵技能培训等,培训的工种有电子、汽修、服装、钳工、养老护理等15个种类。2004年~2010年,为社会培训中等以上技能人才16023人。
就业安置 2004年~2006年,主要采取校校联合办学形式安置学生就业。发挥联办学校熟悉当地市场情况、易协调关系的优势安置毕业生,学生就业单位多为青岛、烟台等地企业。学校加强对学生实习就业工作的关注和回访,确保学生各项权益。2007年,职教中心成立就业安置办公室,对学生进行职业指导和就业安置。加强就业市场的考察力度,以青岛为主,考察山东东部沿海地区;以江苏为主,考察南方市场以及济南周边用人单位。先后与省内及北京、天津、江苏等地30家大中型企业及军地医院建立就业协作关系,形成稳定的实习和就业网络。实行订单式培养,保证毕业生就业率。2008年,首次自主安置毕业生,在金融危机不利影响下,仍实现全部安置的目标。将866名毕业生分别安置到因塔思电子有限公司、江苏群光高效电子有限公司等单位实习就业。4名毕业生受聘为市政府办公室内勤工作人员。2009年,学校建立动态的用人单位信息库,成立专门机构研究省市主导产业、重点工程、重点项目和大中小型企业的人才需求趋势;建立校园就业信息网络,形成就业绿色通道,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2004年~2010年,安置毕业生就业5221人,毕业生升入高等院校400人。
2004年~2010年平阴县职业教育安置就业情况
┏━━━━━━┯━━━━━━━━━┯━━━━━━━━┯━━━━━━━━━━━┯━━━━━━━━━━━━┓
┃ 年度 │ 毕业人数 │ 就业形式 │ 年安置率(%) │ 升学人数 ┃
┠──────┼─────────┼────────┼───────────┼────────────┨
┃ 2004 │ 884 │ 学校安置 │ 85 │ 39 ┃
┠──────┼─────────┼────────┼───────────┼────────────┨
┃ 2005 │ 915 │ 学校安置 │ 96 │ 25 ┃
┠──────┼─────────┼────────┼───────────┼────────────┨
┃ 2006 │ 1074 │ 学校安置 │ 100 │ 78 ┃
┠──────┼─────────┼────────┼───────────┼────────────┨
┃ 2007 │ 1018 │ 学校安置 │ 100 │ 80 ┃
┠──────┼─────────┼────────┼───────────┼────────────┨
┃ 2008 │ 866 │ 学校安置 │ 100 │ 84 ┃
┠──────┼─────────┼────────┼───────────┼────────────┨
┃ 2009 │ 1065 │ 学校安置 │ 100 │ 94 ┃
┠──────┼─────────┼────────┼───────────┼────────────┨
┃ 2010 │ 1295 │ 学校安置 │ 100 │ ┃
┗━━━━━━┷━━━━━━━━━┷━━━━━━━━┷━━━━━━━━━━━┷━━━━━━━━━━━━┛
【特殊教育】
2004年,特殊教育公用经费由原来生均800元提高到1100元。2005年~2009年,各级财政用于特殊教育的经费分别为28万元、 49万元、 65万元、74万元、89万元。2009年比2005年增加61万元,是2005年财政拨款的3.1倍。2004年,配备现代化教育教学设备,教室安装彩色电视机、实物投影机、微机录像等,配置语言训练设备、身体机能训练器材,新建多媒体教室、康复训练室、家政室,调整充实劳技室、刻瓷室、语训室等9个专用教室,改造教学楼地面、伙房、餐厅设备设施。2005年,特殊教育学校通过省规范化学校验收。2006年,学校由原下设教导处、办公室、政教处、总务处、工会5个科室精简为教导处、总务处两个中层机构。以校校通工程为契机,建成校内网与局域网的连接。建成校园广播系统及校园卫星闭路电教网络系统。教师人手一台微机,实现教师办公和教学一体化。2007年,省教育厅批准由香港知名人士邵逸夫资助的建设项目逸夫楼落户学校。2008年,特殊教育学校成立"平阴县我的兄弟姐妹庇护所",对庇护对象(指残障人)进行技能培训,为其就业提供条件。2009年,山东省特殊教育仪器装备更新工程投资180万元,为学校配备多媒体教学系统、视听动及早期快干预仪等教学仪器。在逸夫楼设感觉统合训练室、身体机能康复室、视听动综合训练室、糕点加工室、 机械组装车间等7个专用教室。至2010年底,特殊教育学校有智障班7个、听障班4个,有学生88人。有教职工43人,其中任课教师38人,本科学历27人,特教专业毕业教师18人。专任教师合格率100%。2010年,特殊教育学校被评为济南市文明单位。
教育教学 2004年,全县特殊教育课程计划执行原国家教委颁布的《全日制聋校课程计划(试行)》和《全日制弱智学校(班)课程计划》。2008年,开始执行教育部颁布的《全日制特殊教育学校课程设置实施方案》,加大了康复课程的设置。2009年,按照新课程设置方案,设置和细化康复训练类课程,增设智障生感统机能训练课、视听动综合康复训练课、聋生语言康复训练课、社会交往课、民俗活动课和社会实践课。采取多种形式教学,开展个别化教学和分类教学,注重对学生的康复训练。坚持口语教学,注重形成和发展学生的语言,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提供语言实践的机会,"多读书、勤练笔",使学生达到语言的内化。以现代信息技术为载体,结合特教特点采用多媒体教学。利用音乐等教学软件以及各种媒体播放视频读物,使残疾学生收到良好康复效果,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开展职业技术教育。围绕特殊教育学校课程设置方案开展教学改革,坚持文化课与职业技术课并重,保证文化课,加强职教课。针对残疾学生的不同需要开设职教课程。为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建立相应的实习基地,在城郊租地3333.35平方米创办农作物种植基地,利用学校食堂建成实习烹饪基地。实习基地的建设,使教学、实践融为一体,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掌握一技之长。2005年~2009年,先后毕业18人,有14人升入山东省特教中专和济南市特教中心,其中聋生毕业后全部升入高一级学校。开展"扬优补缺"教育。重视挖掘学生潜能,发挥学生特长。以学生发展为本,开展聋人舞蹈、工艺制作、智障儿童生活自理、缝纫、烹饪为主要内容的特色教育,为残疾学生走向自立自强奠定基础。坚持开辟第二课堂,组织书法、篮球等8个兴趣小组,定期开展形式多样的竞赛活动,让残疾生潜能得到发挥,特长得到展示,个性得到充分的张扬。学生刻瓷、布艺等作品被许多单位和个人收藏。2007年,学生孟娇被评为济南市小名士,是济南市唯一获得此奖项的残疾儿童。学生刘书明获济南市残疾人运动会跳远第一名。学校先后有6名学生被吸收为济南市"我的兄弟姐妹艺术团"成员,其中刘书明、陈凤、丁妮、尹逊振4人多次赴英国及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献艺演出。
2004年~2010年平阴县特殊教育学校招生、毕业学生情况
┏━━━━━━━━━┯━━━━━┯━━━━━┯━━━━━┯━━━━━┯━━━━┯━━━━━┯━━━━━┓
┃ 年度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
┃ 班数(个) │ 8 │ 8 │ 8 │ 8 │ 8 │ 9 │ 11 ┃
┠─────────┼─────┼─────┼─────┼─────┼────┼─────┼─────┨
┃ 学生总人数 │ 69 │ 71 │ 66 │ 72 │ 70 │ 77 │ 88 ┃
┠─────────┼─────┼─────┼─────┼─────┼────┼─────┼─────┨
┃ 新招生人数 │ 12 │ 7 │ 12 │ 4 │ 10 │ 5 │ 11 ┃
┠─────────┼─────┼─────┼─────┼─────┼────┼─────┼─────┨
┃ 毕业生人数 │ │ 4 │ 7 │ │ 7 │ │ ┃
┗━━━━━━━━━┷━━━━━┷━━━━━┷━━━━━┷━━━━━┷━━━━┷━━━━━┷━━━━━┛
随班就读 2006年3月,省教育厅转发《关于印发〈山东省开展残疾儿童随班就读工作县级支持保障体系实施方案〉的通知》。通知要求,在全省140个县(市区)普遍建立随班就读工作支持体系。为落实省教育厅文件精神,保证残疾儿童同普通儿童一样接受良好的义务教育,县教育局将此项工作列入议程,建立随班就读指导室。2007年10月,提出"全面开展、实验为主、起点规范、骨干引领、整体优化"随班就读的工作思路和发展规划。县政府教育督导室建立对随班就读工作的专项督导评估制度,制定相应的方案或细则。县教育局下发《关于确立随班就读试点学校的意见》,确立县龙山小学、平阴镇北山小学、安城小学、李沟小学、栾湾小学5处学校为试点学校。要求县特殊教育学校对定点学校开展业务指导与服务。2008年,各试点单位加强了对该项工作的管理和落实,建立专项档案和资源教室,并探索出教学经验。安城小学注重随班就读学生的差异,确立"低起点小步子多活动勤辅导常联系"的学生发展方案;建立"三位一体"的管理模式,即班主任教师、任课教师、学生家长三方共同对随班就读学生进行管理。2009年,县教育局下发《关于加强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工作意见》等相关文件,建立随班就读组织领导机构,依法组织适龄残疾儿童少年按时入学,同时加大投入,确保基础设施建设、专业康复训练器材满足教学需要。对特殊儿童残疾等级的筛查和鉴定工作由县教育局协调县残联共同进行。县教育局将随班就读工作纳入特殊教育和普通教育的管理体系,明确普通学校、特殊教育学校的工作职责,建立相应制度,并纳入全县义务教育统一规划、统一领导、统一部署、统一检查。教育局教育科具体负责协调各方力量,整体规划随班就读工作经验。有关学校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对残疾学生家长的培训,促使其做好残疾子女家庭教育训练工作,初步使随班就读工作步入正规化、制度化。平阴县成为落实全省随班就读文件最早的县区,莱州特校、费县特校、胶州特校、东平县教育局及东平县特校来平阴县参观交流学习随班就读工作。2010年,县教育体育局出台《关于加强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工作意见》,组织全县13名义务教育视导员和骨干教师参加了全省残疾儿童筛查鉴定培训,自6月初到9月底,开展了近4个月的残疾儿童筛查工作。
【教师队伍】
基本情况 2004年,全县有教职工4119人,其中专职教师3457人(高中372人、进修学校30人、职业中专116人、初中1223人、小学1681人、特教学校35人)。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分别为高中85.94%、职业中专75.37%、进修学校72.92%、初中92.96%、小学99.37%。全县有中学高级职称教师114人。至2010年底,全县有教职工3746人,其中专职教师3326人(高中487人、职教中心256人、初中921人、小学1625人、特教学校37人)。专任教师合格率分别为高中98%、职教中心89%、初中98.5%、小学100%,具有中学高级职称的教师有234人。
教师资格认定 2004年~2010年,受理申请教师资格认定1026人次,其中师范类116人次、非师范类910人次;认定具备教师资格人数378人,其中高中142人、职业8人、初中187人、小学22人、幼儿园8人。
2004年~2010年平阴县面向社会教师资格认定情况
┏━━┯━━━━━━━━┯━━┯━━━━━┯━━━━━┯━━━━━┯━━━━━┯━━━━━━┯━━━━┓
┃年度│ 受理人数 │认定│ 高中 │ 职业学校 │ 实习指导 │ 初中 │ 小学 │ 幼儿园 ┃
┃ ├──┬──┬──┤人数├──┬──┼──┬──┼──┬──┼──┬──┼───┬──┼─┬──┨
┃ │非师│师范│小计│ │受理│ 认 │受理│认定│受理│认定│受理│认定│受理人│认定│受│认定┃
┃ │范类│ 类 │ │ │人数│ 定 │人数│人数│人数│人数│人数│人数│数 │人数│理│人数┃
┃ │ │ │ │ │ │ 人 │ │ │ │ │ │ │ │ │人│ ┃
┃ │ │ │ │ │ │ 数 │ │ │ │ │ │ │ │ │数│ ┃
┠──┼──┼──┼──┼──┼──┼──┼──┼──┼──┼──┼──┼──┼───┼──┼─┼──┨
┃2004│ 54 │ 8 │ 62 │ 29 │ │ │ │ │ │ │ 52 │ 25 │ 8 │ 3 │2 │ 1 ┃
┠──┼──┼──┼──┼──┼──┼──┼──┼──┼──┼──┼──┼──┼───┼──┼─┼──┨
┃2005│ 63 │ 19 │ 82 │ 31 │ │ │ │ │ │ │ 75 │ 28 │ 6 │ 2 │1 │ 1 ┃
┠──┼──┼──┼──┼──┼──┼──┼──┼──┼──┼──┼──┼──┼───┼──┼─┼──┨
┃2006│161 │ 70 │231 │113 │ 88 │ 50 │ 6 │ 1 │ 0 │ │128 │ 61 │ 8 │ 1 │1 │ 0 ┃
┠──┼──┼──┼──┼──┼──┼──┼──┼──┼──┼──┼──┼──┼───┼──┼─┼──┨
┃2007│132 │ 10 │142 │ 58 │ 56 │ 24 │ 5 │ 1 │ 0 │ │ 67 │ 25 │ 11 │ 6 │3 │ 2 ┃
┠──┼──┼──┼──┼──┼──┼──┼──┼──┼──┼──┼──┼──┼───┼──┼─┼──┨
┃2008│151 │ 3 │154 │ 40 │ 51 │ 20 │ 9 │ 1 │ 0 │ │ 79 │ 15 │ 11 │ 3 │4 │ 1 ┃
┠──┼──┼──┼──┼──┼──┼──┼──┼──┼──┼──┼──┼──┼───┼──┼─┼──┨
┃2009│176 │ 4 │180 │ 58 │ 64 │ 23 │ 11 │ 3 │ 1 │ │ 67 │ 27 │ 33 │ 3 │4 │ 2 ┃
┠──┼──┼──┼──┼──┼──┼──┼──┼──┼──┼──┼──┼──┼───┼──┼─┼──┨
┃2010│173 │ 2 │175 │ 49 │ 63 │ 25 │ 17 │ 2 │ 3 │ │ 52 │ 6 │ 34 │ 4 │4 │ 1 ┃
┠──┼──┼──┼──┼──┼──┼──┼──┼──┼──┼──┼──┼──┼───┼──┼─┼──┨
┃合计│910 │116 │1026│378 │322 │142 │ 48 │ 8 │ 4 │ 0 │520 │187 │ 111 │ 22 │19│ 8 ┃
┗━━┷━━┷━━┷━━┷━━┷━━┷━━┷━━┷━━┷━━┷━━┷━━┷━━┷━━━┷━━┷━┷━━┛
职称评定 2005年之前,全县教师职称评定工作仍沿用1997年制定的政策。自2006年起,全县教师职称评定实行新的政策。按照上级有关职称评定文件规定,各学校、各单位推荐中级、高级教师专业技术职务的人选, 实行专业技术岗位限额控制的原则, 总体人数应控制在核定专业技术职务数额(省定结构比例内)的15%以内,对已超过核定专业技术岗位数额(省定结构比例内)15%的单位从严掌握,一般不再推荐申报。2008年始,符合规定的取得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资格的教师可申报推荐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校内不直接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人员不能申报中小学教师职称,各级各类教学研究机构、电化教育馆和少年宫之外的其他教育事业单位均不能申报中小学教师职称,可申报与其从事工作岗位性质相符的职称系列。在评审职称时,重点向教学一线教师、教学骨干教师和农村教师倾斜。2004年~2010年,全县评出中学高级教师187人。
中小学教师素质提升工程 为适应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需要,全面提高中小学教师综合素质,培养一批师德高尚、业务精湛、具有高水平教育教学能力的骨干教师,县教育局遵循"全员提升、分级达标"的原则,2004年至2008年,在全县实施中小学教师素质提升工程。2004年6月,召开全县教师素质提升工程动员大会,下发《平阴县中小学教师素质提升工程方案》,就实施教师素质提升工程作具体部署。10月,制定下发《平阴名师建设工程实施方案》,决定在全县中小学教师中实施平阴名师建设工程。全县遴选出50名名师,建立平阴名师队伍,每届任期5年,县教育局给予名师一定的培养与补助费,支持、帮助其开展教育科研和进修提高。2005年10月,印发《平阴县中小学教师素质提升工程评价细则》,对教师素质评价标准、评价要求、验收程序、评价结果运用等作了具体规定。2006年6月,印发《平阴县中小学教师素质提升工程第一次验收实施方案》,方案规定了合格教师、县级骨干教师、县级学科带头人、平阴县名教师的验收标准,主要从教师的教育观念、师德修养、业务素质、教学水平四个方面分别进行评价验收。2007年,制定《关于进一步推进中小学教师素质提升工程的实施意见》和《评价细则》,继续推动"提升工程"向纵深发展。至2010年,经过两轮教师素质提升工程验收,全县评出名师42人、学科带头人393人、骨干教师1252人、达标教师2463人。中小学专任教师学历达标率分别达到98.5%、100%,具有中、高级职称的教师占专任教师数的比例达42.9%。
【校舍建设与技术装备】
县直学校建设 县职教中心(见第369页"职业教育"部分)。
县实验小学锦东校区。该校位于济菏高速公路平阴出口西侧,设计规模为36个教学班,可容纳学生1600人。学校占地3.3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04万平方米,总投资1857万元,其中基建投资1131万元。土地租用费60万元,购置各种实验设备、生活设施等280万元。学校建设采取一次规划、两期实施。2008年9月,一期工程破土动工,建筑面积6714平方米,投资1216万元;2009年9月一期工程建成并投入使用。二期工程于2011年1月动工,总投资644万元,建设一座综合教学楼,计划2011年底完工。建成后的实验小学锦东校区于2009年9月正式招生,校舍、教学生活设施、办学条件、医疗保健等均按省规定最高标准进行配置,是全县唯一达到省级规范化学校新标准的学校。采取与实验小学一体办学的方式,由实验小学具体负责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及招生。
县实验小学东关校区综合楼和操场。2005年8月,县政府专题研究实验小学综合楼建设和操场用地问题,决定征用东关村土地,用于实验小学操场建设。确定总地价200万元,采取一次征用、分期付款的方式。10月,县政府召开专题会议,研究济南华玫矿业有限公司与实验小学联合办学问题。经协商,济南华玫矿业公司负责出资兴建县实验小学综合教学楼,完善内部设备以及操场建设。县政府同意将原煤矿小学的教师合并到地方管理,办理正式退休手续的教师安置在县实验小学,按事业单位退休政策发放退休金,未退休教师根据乡镇需求和华玫矿业公司考核情况,由县教育局和县人事局安排。2006年,济南华玫矿业有限公司投资300万元,修建面积4150平方米的综合楼1座;投资200万元,修建县实验小学操场。
县特殊教育学校逸夫综合楼。香港实业家邵逸夫先生心系国家教育事业,与教育部合作,向内地各省、市、自治区教育事业赠款。2007年,经省教育厅批准,逸夫基金会捐助平阴县160万元,在县特校修建综合楼1座,建筑面积1498平方米,2008年8月竣工交付使用。
乡镇学校建设 2002年~2010年,全县对乡镇中小学校舍进行大规模改造,分为两个阶段进行:2002年~2005年,对全县农村中小学危房进行改造,完成危改项目10个,建筑面积10564平方米,总投资672万元;2006年~2010年,实行"以县为主"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之后,对乡镇中小学校舍进行升级改造。此阶段农村校舍改造由县教育局统筹安排资金,统一规划,改造力度增大,步伐加快。2006年,改造校舍面积16025平方米,维修校舍面积6000多平方米,投资1180万元。2007年,完成升级改造项目11个,新建校舍面积11417平方米,其中,楼房8380平方米、平房3037平方米。全年有19处学校自筹资金197万元,改造维修校舍22674平方米。2008年,全县有建设、维修任务的学校30处,其中,列入省级校舍升级改造工程项目23处,总面积41029平方米。新建校舍的学校有15处,面积25377平方米。至年底,平阴中学、洪范池镇张海小学等15处学校的维修改造任务完成。新建项目中,孝直中学等8处学校工程竣工并交付使用,另外7处学校工程项目完成主体建设,全年校舍建设总投资1954万元。另筹资296万元,为33处农村学校更新改建取暖设施。2009年,全县有校舍维修升级改造任务的学校14处,总面积10458平方米。计划新建校舍的学校13处,面积8258平方米。从2009年起,把解决农村学生喝热水、吃热饭、冬季取暖、使用露天旱厕等问题,作为校舍升级改造的重点工作。全县有16个厕所改造项目,其中改厕治污项目4个、旱厕改造项目12个,总面积达1772平方米。通过两次工程改造,乡镇中小学办学条件得到明显提升。2010年农村中小学校舍安全、"211"工程开工建设9个项目,总建筑面积972.5平方米。完成"211"工程厕所改造项目1772平方米。投资2700万元完成孔村中学教学楼等32个升级改造建设项目,加固改造、新建校舍面积16262平方米。为迎接省级规范化学校复验,投资1550多万元为平阴一中、平阴四中、龙山小学建立健全功能室、塑胶跑道。
实验室建设和仪器更新 随着新课改的实施,全县中小学教学仪器配备与新教材不相配套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对教育教学造成一定影响。为改变现状,2004年始,县加大实验室建设和教育技术装备投入,通过争取市县财政资助、学校自筹和社会捐助等形式,多渠道筹措资金,分期分批对农村中小学实验室进行改造和教学仪器更新。2005年,全县启动办学条件更新工程,先后为玫瑰中学、李沟中学、洪范池中学、刁山坡中学、安城中学、栾湾中学等配备18个高标准的实验室。2007年,启动农村小学教学仪器更新工程和特殊教育学校教学仪器更新工程。按照"创建示范乡镇优先,中学及小学中心校优先"和"先达标,后提高"的原则,制定详细更新计划和实施方案。2007年~2009年,每年分别按学校总数20%、40%、40%的比例完成更新任务。2007年,完成初中4处、小学20处的更新任务。2008年,完成初中8处、小学22处、特校1处的更新任务。2009年,完成17处小学的仪器更新。2010年,投资180余万元为县实验中学、平阴四中、平阴中学、玫瑰中学、洪范池中学新建5个数字化探究实验室,为15处农村小学新建了实验室,更新了全县中小学仪器橱。基本普及了实验教学,促进了新课改的实施。
信息技术 2004年3月,教育局信息中心建成,建立了教育局网站,并与济南教育网链接,初步实现局机关办公现代化。6月,平阴一中西校、县实验中学开通校园网,实现与县局网和济南教育网的联通。县教育局把计算机网络建设作为工作的重点,新建微机室44个,农村小学信息开课率由2003年的19%提高到81%,刁山坡、孝直、东阿、栾湾、孔村5个乡镇的完全小学建成标准微机室,信息技术开课率达到100%。在远程教育方面,改造20世纪90年代建立的教育地面卫星接收站40座,重新开通中央教育电视台的一、二、三套节目和山东教育电视台的节目,使广大教师重新收看到中央和省电教优质课堂教学录像和其他优秀教育教学节目。新上京鸿疆远程教育接收系统3套,引入农村党员远程教育站点10个,为17处中学和10处完全小学配备了知识库、教学资源库和电子图书馆的相关软件。县中小学远程教育从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启动,至2004年,形成了覆盖全县教育系统的信息技术教育网络,为全县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提供了经济、方便、高效、快捷的平台。平阴县信息化技术教育跻身于省、市先进行列。2005年,继续加强农村小学标准微机室建设,全县小学四至六年级全部开设信息技术课。2006年,信息化建设重点转移到"校校通"工程及中学微机室改造。全县80%以上的中小学连接了互联网,有50%的中小学建起校园网,平阴一中等6处学校建成校园网站,提前达到教育部提出的2010年独立建制的中小学都能上网的目标。2007年,落实山东省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工程实施方案和创建教育示范乡镇相结合,加大对初中和小学中心校的投资倾斜。全县中小学拥有微机室89个,学生用微机3510台、办公用微机529台,微机拥有量比2002年增长300%。全县39处中小学有多媒体教室112个,全县中小学全部建有数字地面卫星接收站。教学点均配备教学光盘播放设备,信息化整体水平进一步提升。2008年,县教育局提出要在完全小学建设高标准电教室,初中建立网络计算机室、多媒体教室和电教室,中小学完善电化教学硬件设备及教学光盘。为落实此项工作,县教育局将农村远程教育工程建设纳入学校年度考核目标,制定考核标准,成立验收小组,对每一个项目学校,均从工程设备安装到调试、运作、管理等方面,进行全面指导和检查,帮助学校建立了管理和运作机制。是年,农村远程教育工程投资达108万元。2009年,启动中小学微机室改造工作,借鉴历城区经验,采用"一拖多"(用一台高性能服务器,带动多台显示器)的方式,加强微机室建设,配备高档次
的计算机,提高信息技术装备水平。为保证学生健康上网,对中小学校园网安装绿色上网过滤软件。至12月,农村中小学全部建成微机室, 全县有微机室104个、 计算机4838台、电教室76个、多媒体教室159个。2010年,全县新增多媒体设备176套、笔记本电脑579台。
【教学改革与教育科研】
2004年始,县教育局深入推进新课程实施,促进学校教学工作向内涵发展。教科研机构逐步健全和完善,各学校建立分管校长领导下的教育科研制度,制定教育科研奖励制度和教师科研评估制度。教科研研究课题由点到面,层次由浅到深;领域不断拓宽,质量不断提高。通过教师培训、理论学习、教学研讨、课堂教学观摩展示、教学反思和评比等活动,推进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全县先后有10处学校被评为市课程改革先进学校。2004年,在山东省第二届研究性学习研讨会上,平阴县对立项的省重点课题"农村中小学研究性学习的探索"作了典型发言。平阴四中、龙山小学被评为山东省优秀实验基地,朱艳丽等7人被评为山东省优秀实验教师。围绕新课改,深入开展"课堂教学创新"活动,促进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转变。发现和培植课堂教学改革者典型,大力推广先进课堂教学模式,制定下发《平阴县中小学、幼教课堂教学评价指导意见》。孔村中学"导生制教学模式"、平阴三中"两点制"教学改革在全市产生了较大影响。2005年,全县中小学推进"有效教研",推广"区片教研",打造"校本教研",促进教研重心的下移,为教师专业成长和学校发展搭建平台。制定《平阴县教研室区片教研负责制实施方案》《平阴县校本教研先进教研组评价标准》和《平阴县教学研究室关于建立学科教学跟进式指导实施方案》,促进教研工作的不断深化。引导学校开发校本课程,搞好校本培训,确立"学校即研究中心,教师即研究者,把问题当课题"的教学研究理念。集体备课活动讲求实效,教学研究融入专题研究。4月,平阴镇中学承担的市"十五"重点课题"农村中学生心理障碍成因分析及对策研究",通过市教育科学规划办专家鉴定,获济南市教育科研优秀成果一等奖。2006年3月,教科研课题"农村中小学研究性学习的探索",通过省教育科学规划办专家成果鉴定;2007年,被评为山东省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为适应新课改,让社会和学生家庭了解新教育理念,县教育局开办家长学校。至2005年,开办讲座30多期,听课家长达10000多人次。2007年12月,教育局承担的"农村中小学研究性学习的探索"和实验幼儿园承担的"民间传统游戏的继承与创新"研究成果,被确定为在济南市推广的优秀科研成果。同年12月,县教育局下发《平阴县中小学教学常规》和《关于加强中小学教学工作的指导意见》。2008年5月,县教育局在孔村中学召开课堂教学改革现场研讨会,总结推广孔村中学的"导生制教学",引领全县课堂教学改革不断深入。2009年,制定《综合学科教学指
导意见及课程实施水平量化评估细则》,规范音、体、美、信息技术、综合实践等学科教学行为。全县13项课题一次性通过市教育科学规划办鉴定结题。孔村中学被吸纳为济南市高效教学研究协作体成员。加强科技教育和知识产权教育。平阴一中成为济南市青少年知识产权教育实践基地,平阴县被评为济南市农村县(市)区唯一的山东省教育科研先进单位。2004年~2010年,先后评出县级"校本教研"先进教研组57个、市级先进教研组20个。实验小学"课例式备课"在全县、全市乃至全省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十一五"期间,县教育局教科研室指导全县中小学逐步建立健全"校本研究"体系,重点开展课例研究和问题研究,确定省级立项课题2项、市级立项课题34项、县级立项课题100项。
(程钦兑 神成军 陈元军 张 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