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山史话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17&A=3&rec=52&run=13

古平阴八景
水山叠翠 位于县城西南12.5公里的翠屏山(又名水山)西侧山崖间。山上林
木葱绿,古迹众多。山西侧由下而上有宝峰寺、白衣阁、玉皇庙等庙宇相连。在白
衣阁与玉皇庙之间的山崖间有两石相叠,高约6米,面积约4平方米。石缝中生一古
柏,树干凌空,枝叶青翠,故曰叠翠。
石门晚照 位于县城西南15公里的停山头东南的石门山上。为建于周代、人工
开凿的石洞。洞东西贯通山脊,古为赴东阿大道。薄暮时日色返照,赤霞从洞中透
射如长虹,旧志名曰"石门晚照"。
杏坛遗响 位于县城南15公里的孔村镇紫盖山(又名孔子山)。山上翠柏成荫,
庙宇轩昂。相传孔子曾在此讲学,后人立庙于山上,谓之"杏坛遗响"。又传:每岁
除夕闻有车马声自远而至, 邑人必有登科第者。另:山下有一巨碑,亦刻字为"杏
坛遗响"。
碧峰仙迹 位于县城北侧的会仙山北麓。光滑的石梁上有两个自然形成的状如
脚印的石窝。旧志名为"碧峰仙迹",又称仙人遗迹。
锦水秋潆 在县城南门外。源出于县城东南桥口村一带山峪的锦水河。由东南
而来,至县城南门外成川字汇在一起环城而行,水流潆洄、清澈平缓,秋日澄泓,
一派纹错如锦。旧志称"锦水秋潆"。
天井飞泉 位于安城乡段天井村西北约200米处。泉水自山涧天然石井中涌出,
泉涌甚急,势如趵突,喷珠泄玉,声闻数里,旧志曰"天井飞泉"。
峻玉含辉 在县城北1公里的峻玉山(又名白山)。山上出白石英,石如水晶,
日光照耀,放射光茫。古人曰"玉在山含辉"。旧志称"峻玉含辉"。
湖溪沉月 在县城北5公里的田山北麓, 有湖溪泉。泉水成溪,曰湖溪,汇入
大清河(今黄河)。溪水清澈平缓,月影入水清晰明亮。旧志称"湖溪沉月"。

古东阿八景
归台遗井 《兖州续志》 云:《春秋》谷城杜予曰:"小谷城中有管仲井,亦
谓之夷吾井, 又井侧相传为三归遗址,石碣尚存"。三归台遗址位于东阿镇西,东
阿老城南门外,南新庄北,土丘尚存。
洪范浮金 在洪范池镇驻地北。此地突地涌泉,甃石为池,长宽各7米,水深6
米余,清澄见底。游人掷钱入池,飘摇旋转不能直下,阳光照耀闪闪发光,故名。
黄石仙踪 位于东阿镇北1公里处的黄石山顶。 山顶有黄石,传为秦末授书给
张良的圯上老人所化。山下有黄石公祠,山上有黄石公洞及雕像。
鱼山闻梵 在东阿镇西黄河西岸的鱼山(今属东阿县)。鱼山即吾山,上有东
阿王曹植墓, 下有祠。吴苑记云:"陈思王游鱼山,闻岩里有诵经声,清远嘹亮,
因使解音者写之,为神仙之声。"
山出云 位于洪范池镇东的大寨山上。大寨山又名大山。主峰北侧有一陡峭山
峰与山崖裂开近1米的缝隙,雨前阴云从石缝中喷出,煞是好看,故曰"山出云"。
浪溪春水 指浪溪河流经东阿镇东阿老城区,永济桥上下河段。浪溪河汇东南
山中诸泉水,绕山穿谷西北而行,穿东阿老城而过。老城东西之间有永济石桥相连,
以通往来,春时云树低垂,流波荡漾,风景甚美,故名。
虎窟秋风 在东阿镇西2公里的范庄村南狮耳山上。 狮耳山又名虎窟山。山上
有观音堂, 观音堂东侧山腰处山崖下有三洞,西侧两洞一曰"八仙洞",一曰"三仙
洞"。 由八仙洞下,东行30米的山崖上有一个直径0.6米的天然石洞,洞深3米,里
端细小,蹲在洞内,可听到咚咚响声,经久不息,故名"虎窟秋风"。
扈泉涌碧 在洪范池镇南的云翠山东北山麓,有扈泉。泉在石崖下,有坎如井。
水从井中涌出, 触岩抵石,声闻数里,溅起水花如雪而得名。泉上的石壁上刻有"
扈泉涌碧"四个大字。

黄河改道流经平阴
清咸丰五年(1855年)8月1日,黄河在河南兰阳(今兰考县境)铜瓦厢决口,
夺大清河入海。改道之前,黄河下游流经路线,按照现时中国行政区域划分,大体
上经过河南的荥阳、郑州、原阳、延津、封丘、中牟、开封、兰考,后经山东的曹
县、单县,再经安徽的砀山、萧县、最后入江苏的丰县、沛县、徐州、邳县、睢宁、
宿迁、泗阳、淮阳、涟水、阜宁、滨海然后入黄海。铜瓦厢决口后,黄河冲破原有
河道,改东北走向,在山东境内借大清河入渤海。平阴境内沿黄各村一片汪洋。居
民流离失所,苦不堪言。此系黄河流经平阴之始。

平肥教案
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12月30日,义和团民孟光文(茌平人)、吴方成、
吴经民(均系肥城人)、李同官(长清人)等13人,因教民欺诈平民,在肥城县张
店街(距平阴境20里)路遇平阴县城南关基督教堂英国传教士卜克斯,将其挟至平
阴、肥城交界的"四棵树"处杀死。案发后,清政府命"严缉凶犯"。1900年2月7日,
清军先后将孟光文等5人逮捕,解至省城审办。英国派驻上海副领事甘伯乐来济南"
会同审办"。袁世凯亲理此案,判孟光文、吴方成绞刑,吴经民监禁,庞燕木杖刑,
李同官因瘐死不再追究。在甘伯乐的要挟下,清政府赔偿教会白银9000两,允许购
地0.33公顷扩建平阴县城南关总教堂, 责令出事地点群众集资为卜克斯营建"纪念
碑"一座,将泰安府候补知府曾启埙参处,肥城县知县金猷大革职,永不叙用。

中共平阴县委、县抗日民主政府成立
1938年12月,八路军山东总队第六支队到平阿山区发动群众,发展党员,建立
人民武装,开辟抗日根据地。1939年2月1日,中共平阴县委员会(公开称平阿工作
团) 在孔村镇王楼村正式成立,由3人组成,熊善隆任书记,马警吾任组织部长,
肖光(田润吾)任宣传部长。同年10月,平阴县抗日民主政府在孝直镇野场村成立,
选举熊善隆为县长。

黄河发生特大凌洪
1969年2月10日夜, 黄河出现特大凌洪,50多平方公里的滩区平地冰水深1~2
米,严重威胁滩区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济字265部队闻讯立即组织抢救,在抢险中,
张秀廷等9位指战员献出了宝贵生命。3月12日,济南军区党委、山东省革委同时做
出"关于开展学习为人民战胜特大凌洪的济南部队工程兵某独立营和张秀廷等九烈
士活动的决定"。3月23日,《大众日报》以"用毛泽东思想武装起来的人所向无敌"
为题,详细报道了独立舟桥营和九烈士的抗凌抢险事迹,全国省以上党报均进行了
转载, 九烈士的事迹和英名传遍了祖国大地。8月,在县城南青龙山西麓修建了平
阴县烈士陵园,将九烈士安葬在陵园内。

平阴黄河大桥建成开通
该大桥位于平阴镇龙桥村西的黄河上,距县城14公里。由山东省交通厅设计院
设计,交通厅工程大队组织施工,泰安地区、聊城地区民工团配合施工。1969年春
开工建设, 1970年12月1日竣工通车。大桥全长963.5米,宽10米,高14.81米。由
主桥和引桥两部分组成, 主桥6孔,611米,为拴焊钢航架结构。引桥10孔,352.5
米,为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结构。桥两端各设有两座桥头堡,顶端为三面红旗形状。
桥南建有一座供游人休息的4柱凉亭和小花园。 亭中有用钻探河底桥基时采集的圆
柱基石为柄做成的巨型火炬。该桥是山东省在黄河上修建的第一座公路桥。2006年
8月至11月, 由该桥所属的山东高速公路股份有限公司投资9000余万元,对大桥进
行了封闭维修。维修后的新桥除保留下部的群桩嵌岩基础、混凝土实体墩身外,其
余全部为新建。 引桥和主桥两侧加设2米宽的非机动车道。桥梁最大承载能力由原
来的60吨提高到了100吨。

田山电灌站的兴建
1968年,由泰安地区革命委员会生产指挥部勘测规划,经国家水电部、黄河水
利委员会批准投资兴建。整个工程由一二级扬水站、一二级总干渠主体工程和平阴、
肥城两大灌区组成。设计灌溉面积2.1万公顷,其中平阴灌区1.3万公顷,肥城灌区
0.8万公顷。解决平阴、肥城两县81个缺水村庄6.2万人的用水,并为肥城矿区和石
横电厂的工业用水提供水源。 一级扬水站位于县城北4.5公里的田山脚下,二级扬
水站位于县城南3.7公里的青龙山下。 一二级扬水站及一二级总干渠自1968年动工
至1971年12月竣工,用工2602万个,完成土石方191万立方米,总投资1621.4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