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名人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17&A=3&rec=51&run=13

于慎行(1545~1607),明代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东阿镇人。明嘉靖四
十一年(1562年),年仅17岁的于慎行便考中举人。隆庆二年(1568年)中进士,
选为庶吉士。散馆后,授翰林院编修。万历初年,升为修撰,充任皇帝的日讲官。
万历十七年(1589年),于慎行升任礼部尚书。万历十九年(1591年),获神宗批
准,归隐故乡。居家期间,重修《东阿县志》,主编《兖州府志》。万历三十五年
(1637年),朝廷推举内阁大臣,于慎行名列七人之首。神宗命他以原官加太子少
保兼东阁大学士, 入阁办事。这时,于慎行已经重病缠身,遂起草遗疏,请皇帝"
亲大臣, 禄遗逸,补言官"。勉强到京城进谒。几天后,病逝于京华官邸。在家闲
居16年间, 于慎行探讨当世得失之故, 旁搜博采,写成《谷城山馆文集》42卷、
《谷城山馆诗集》20卷,《读史漫录》10卷、《谷山笔麈》18卷。

何宗莲(1871~1939),字春江,平阴镇南门村人。北洋武备学堂毕业后,入
定武军充军校。历任保定将弁学堂总办、陆军十二协统领、第二协统领、第一镇统
制、甘肃河州镇总兵。1912年升察哈尔都统,不久又升陆军上将、弼威将军。袁世
凯窃取民国政权组织筹安会时,何宗莲退出官场,回到济南。1915年在济南创办华
兴造纸厂、丰年面粉厂。1921年山东发生特大旱灾,遍及五十多县,何邀张振卿、
吕镜宇、毛稚云等人筹建山东省赈灾公会和红十字会济南分会、灾民救济会,何被
推选为省赈灾公会会长,先后募集赈济款数百万元,救济百姓数十万人。1939年病
逝,终年68岁。

熊善隆(1911~1942.10),字荆州,号盛甫。孔村镇胡坡村人。早年就读于山
东省立第二中学(聊城) 、省立第二师范学校(曲阜)。毕业后任小学教员。"七
七"事变后, 积极参加抗日救亡运动。1938年秋,经万里(泰西特委宣传部长)、
袁振(泰西特委保卫部长) 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1939年2月任中共平阴县委书
记。10月,县抗日民主政府成立,当选为县长。带领全县军民同日伪军进行了顽强
的斗争。 为粉碎敌人围剿,建立联络站点,1942年10月7日,他带领一区区长朱大
全等6人将罪恶累累的伪乡长处决后, 夜宿钱官庄,准备到平(阴)肥(城)接壤
的三台山隐藏。由于坏人告密,次日清早被毛铺据点的伪军和平阴城的日军特务包
围。熊善隆等奋起抵抗,激战一小时,弹尽援绝,壮烈殉国。墓地建在其家乡孔村
镇胡坡村,2002年县政府拨专款进行修缮、立碑,其中"熊善隆烈士碑"由全国人大
常委会原委员长万里题写。

秦培伦(1932~1947.8),乳名秦三。洪范池镇丁泉村人。担任平阿山区抗日
情报员后,经常以拾粪、探亲为掩护,将信件隐藏在筐底、衣缝、鞋帽里,躲过敌
人搜查,顺利完成任务。1941年将敌人准备"扫荡"平阿山区的情报及时送交县大队。
1947年8月19日, 秦培伦被还乡团逮捕。敌人对他施尽酷刑,他顽强不屈。在刑场
上,敌人割去他的耳朵、鼻子,仍毫无惧色,大骂不止,后被敌人破腹、挖心,壮
烈牺牲,年仅15岁。

于万东(1917~1968.9),孔村镇北毛峪村人。6岁随父母逃荒要饭。17岁给地
主扛活。1942年下东北做苦工。1950年回乡参加土改运动。1953年带头组织互助组,
并担任组长。1956年春任高级农业合作社林业股长,带领35人的林业队,植树造林,
绿化荒山。没有树苗,于万东带领队员把乱葬岗子开出来,自己育苗。没有树种,
他带着人去采。 他常对青年人说:"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只要拼上干,荒山就能
变成金银山"。 1963年出席了省劳模会。1965年出席了华东地区劳模会,应邀去北
京参加了国庆观礼,受到毛主席、周总理等中央领导同志的亲切接见。到1966年于
万东带领林业队员,把全村的3条沟,18个岭的158公顷荒山地全部栽上了树,植树
90多万棵。1966年2月19日《大众日报》头版以"十年斗争不寻常,换得荒山披绿装,
万东不愧顶梁柱, 贫下中农好榜样"篇题对他的模范事迹进行了报道,被时任山东
省副省长陈雷誉为"六十年代山大王、活愚公"。1964年起,先后任北毛峪大队贫协
主任、 李沟公社副社长,1967年3月任县革委常委。"文化大革命"期间,受到不应
有的批判。 1968年9月16日被迫害致死。1978年9月3日,县委、县政府召开追悼大
会,为于万东平反昭雪。

毕德显(1908.12~1992.1) ,中国人民解放军通信工程学院原副院长,中国
科学院学部委员,著名电子学家和教育家。平阴镇东三里村人。1934年燕京大学研
究生毕业并留校任教。1940年赴美求学,翌年获斯坦福大学硕士学位,1944年获加
州理工学院博士学位。1947年回国任南京中央大学物理系教授。1948年底,参加创
建解放区的第一所新工科大学大连大学,并任该校电机、电信系主任。1952年初,
电信系并入张家口军委工校一部,任该校雷达工程系主任。长期在中国人民解放军
通信院校担任教学、科研和领导工作。先后任解放军西安军事电信工程学院雷达教
授会主任、通信兵雷达工程学院副院长、通信兵工程学院副院长、通信兵工程技术
学校副校长、通信工程学院副院长等职。是我国电子学一级教授,我国雷达工程专
业的主要创始人,中国电子学会雷达委员会的第一任主任委员。是第二、三届全国
人大代表,第五、六届全国政协委员。

翟向东(1919~2002.3) ,曾用名翟咸利、何涛、黄河。平阴镇东三里村人。
1937年毕业于济南育英中学。 1938年1月在肥城参加抗日游击队,同年加入中国共
产党。后到聊城任鲁西北《抗战日报》编辑、记者。同年11月聊城失守,到八路军
一二九师先遣纵队和新八旅政治部任统战干事、 教育干事。1942年4月任冀南《人
山报》总编辑、社长。解放战争期间,任《冀南日报》编辑部长、副社长兼副总编
辑,创办了《河北日报》。建国后,先后任河北日报社社长、总编辑,兼新华社河
北分社第一任社长,中共河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政策研究室主任、宣传部长。曾
当选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后任《北京日报》总编辑。"文革"期间受到迫害。1971
年任中共承德市委书记。1979年后,任《人民日报》副总编辑、社务委员。1986年
离休。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有贡献的新闻专家待遇。离休后,任中国公共关系协会常
务副主席, 兼学术委员会主任及培训中心名誉主任。 文艺作品有《大河东流》、
《拾叶集》、《金台情思》,电视连续剧《范筑先将军》等。

李千峰(1920.7~2005.2) ,平阴镇北土楼村人。1936年李千峰在青岛市立中
学读书时参加"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积极参加抗日救亡运动。1937年冬在肥城县
参加抗日游击队。1938年5月入党。1939年9月被选送到延安中央党校学习,1941年
5月调到《解放日报》 编辑部工作,参加了当时延安以及陕甘宁边区党政军民的许
多重要活动,真实地记录了当时人们的精神风貌和英雄业绩。后到晋察冀边区,先
后担任《晋察冀日报》 和华北《人民日报》采访科科长等职。1949年2月北平解放
后,李千峰任《人民日报》北平版和《北平解放报》采通部主任。中华人民共和国
成立前夕调到新华社总社工作,参与了开国大典的报道。1950年任新华社特派记者、
编委,主要从事农村采访。1954年开始任《人民画报》总编辑。1954年至1960年,
他还兼任外文出版社副社长、党委书记等职。1964年起,任《人民日报》记者部主
任、编委委员等职。1979年春任国家农委研究室副主任。1984年起,历任中央书记
处农村政策研究室研究员、农民日报社社长、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主席团成员。
1995年7月离休。2005年2月20日北京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