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辑 主要活动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17&A=1&rec=71&run=13

1939年2月~1941年5月县委的主要任务是发展党的组织,创建民主政权和人民武
装。 1941年6月~1943年秋,在日伪军疯狂"扫荡"的极端困难时期,县委带领全县人
民在黄河南北开展游击战争。1943年冬至1945年8月县抗日武装相继攻克毛铺、栾湾、
安城、 柳河圈、 湖溪渡、 旦镇、 牛角店等日伪据点,对日伪斗争出现新的转机。
1945年8月29日日伪军被迫逃离平阴。 1945年8月~1948年3月县委领导全县人民开展
反奸诉苦、减租减息、雇工增资、土地回赎运动,动员1500名青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
军,粉碎国民党军队的多次"围剿",平阴全县解放。平阴解放至1987年县委领导全县
人民在政治、经济、思想各条战线上取得重大胜利,积累了许多重要的经验,也经受
了严峻的考验。
组织建设 1938年5月兴隆镇村谷扩如参加中国共产党, 不久江赫轶、何千里、
刘振东、朱大全、张墨如相继入党,并在兴隆镇、皂火、毛铺、刘庄、冷饭店、林家
洼等村建立党的组织。同年12月八路军山东纵队第六支队司令员刘海涛、政委张北华
等在罗圈崖、王楼举办爱国青年抗日救国训练班,为建立抗日武装打下基础。泰西特
委派万里、袁振(袁彰武)等同志来平阴开辟抗日根据地,介绍熊善隆、马警吾、田
润吾(肖光)、吴铁民、陈振阳(陈耀华、陈英明)等人参加中国共产党。1939年在
已有党员120名, 建有37个党支部和党小组的基础上,于2月1日在王楼村建立中共平
阴县委, 下设6个区委: 一区委(毛铺) 、二区委(夏沟)、三区委(孝直)、四
区委(牛角店)、五区委(旦镇)和东阿一区委。同年冬四、五区划归肥阴阿办事处,
县委下设一、二、三区委和东阿一区委,有70个党支部。1942年12月调整为7个区委:
一区委(杨柳) 、二区委(牛角店)、三区委(旦镇)、四区委(栾湾) 、五区委
(孝直) 、 六区委(东阿)、七区委(夏沟)。1946年底7个区委改为4个分区委,
1949年10月调整为6个分区委,有123个党支部,党员1227人。建国后,党的队伍不断
壮大。 1950年在土改运动中吸收1989名积极分子入党, 同年底全县党员共3512人,
党支部发展到198个。1952年全县有党总支18个,党支部210个, 党员3352人。 1956
年6月6个分区委调整为21个乡镇党委, 年底党员共4386人。 1958年10月21个乡镇党
委改为8个人民公社党委。 同年提出了发展党员的跃进计划, 年底党员9974人。
1960年县委有计划的在416个单位发展党员586人。1962年对不够党员条件的劝其退党。
1963年全县有12个公社党委,6个党总支,441个党支部, 6879名党员。1970年3月建
立公社革命委员会党的核心领导小组。1971年4月恢复12个公社党委。 1976年全县有
17个党委(含12个公社党委),57个党总支,595个党支部,11023名党员。1978年中
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各级党组织严格按照党员标准, 重点吸收在生产第一线做
出贡献的先进分子和知识分子入党。1979~1985年共发展党员1771人,其中知识分子
491人,占新党员数的27.7%,1987年全县有27个党委(含12个乡、镇党委),35个党
总支,823个党支部,15429名党员,其中女同志1379名,高中以上文化程度3777名,
35岁以下3080名,分别占党员总数的8.94%,24.48%、19.96%。
思想建设 抗日战争时期党的思想政治宣传工作主要是贯彻执行党的抗日民主统
一战线政策,揭露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罪行,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打倒日
本帝国主义。抗日战争胜利以后,揭露蒋介石反动集团发动内战的阴谋,武装全县人
民,为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建立新中国而斗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的思想教
育工作主要是围绕党在各个历史时期的中心任务,教育全党和全县人民开展各项政治
运动,贯彻执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实现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
主义改造,引导农民走上农业合作化的道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使平阴的工农业
生产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 1966~1976年广大党员、干部在"文化大革命"中经受了
严峻的考验, 在不同程度上抵制了"四人帮"反党集团的阴谋,使党的各项事业在曲
折中发展前进,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全县开展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大
讨论,解放思想,拨乱反正,坚持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改
革开放的总方针,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使全县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发展
到一个新的阶段。
从抗日战争开始,县委就重视对党员的思想教育工作,直到1987年主要是进行形
势教育、党的总路线教育、三大作风教育,重点是教育党员密切联系群众,发扬民主
作风,反对官僚主义,发扬艰苦奋斗、自力更生、吃苦在前、英勇奋斗的精神。教育
的形式主要是建立党课制度,根据农时季节半月或一月上党课一次。1960年以后,开
展"三会(支委会、小组会、党员大会)、一课"(党课)教育制度,并作为党的组织
生活制度确定下来。"文化大革命"期间,党员教育一度中断。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
后, 党员教育得到恢复和加强, 党员学习逐步走向正规化、制度化。1987年全县有
县委党校1处,乡(镇)党校12处,轮训党员77142人次。县直部门和厂矿企事业单位
有业余党校8处, 培训党员3166人次。1979~1987年利用农闲季节对全县农村党员进
行轮训,提高了党员的阶级觉悟和理论水平。
整党整风 这是共产党进行思想建设和组织建设行之有效的正确方法。 1948年1
月17日县委书记曾少东带领孙泽生、 刘太东、吴铁民、田振华等六十余人到黄河西
观城参加整党。 整党的重点是"查阶级、查思想、查作风,整顿组织、整顿思想、整
顿作风"。 通过"三查三整"解决组织不纯和作风不纯等问题。1950~1953年根据上级
指示, 在全县范围内,特别是党内开展了"反对官僚主义、反对命令主义、反对违法
乱纪"和"反贪污、 反浪费、反官僚主义"的"三反"运动,在开展"三反"运动的基础上
结合进行整党,改进了领导作风和工作方法,加强了群众观念,密切了党群关系。党
的八大以后, 全县党组织开展了四次整党整风运动, 即1957年的整风反右运动、
1959年10月至1960年5月开展的反右倾机会主义整风运动、 1964年在部分城乡开展的
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以及1970年开展的"整党建党"运动。这几次整党整风虽然也取得一
些成绩,但也有一些偏差。1978年4月3日全县开展以解决领导班子的"软、散、懒"为
内容的整党整风, 县委提出"整党整风一定要坚持高标准,要抓好党的建设,对广大
党员深入进行马列主义教育,进行党章教育和党的优良传统教育,搞好领导班子的整
顿和建设", 通过整党整风,提高了党员的思想觉悟,党的基层组织发挥了战斗堡垒
作用。 1985年5月至1987年4月,县委根据中央、省、市关于整党工作的部署, 先后
完成县、 乡、村三批整党任务,参加整党的共14548名党员。通过两年多的整党,广
大党员进一步统一思想, 提高了政治素质,党员中起先锋模范作用的由整党前的60%
上升到90%。 各级党组织的战斗力进一步加强,全县416个农村党支部一类支部由整
党前的181个上升到213个; 二类支部由整党前的189个下降到184个; 三类支部由整
党前的46个下降到19个。领导班子增进了团结,建立健全了党内生活制度。党风有明
显好转, 机关作风出现新面貌,领导干部实事求是、深入调查的作用得到发扬, 党
员干部的积极性进一步提高。 1986年全县有170项工作分别创省、市以及全国一流成
绩,有46个部门、32个单位被评为省、市和全国先进单位。整党中有86人受到党纪处
分。通过整党较好地完成端正党风、纯洁组织、加强纪律的目的,推动了社会主义物
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
纪律检查 1939年县委建立以后,党的纪律检查工作贯彻以教育为主的方针,不
断清除混入党内的各种腐化变质分子,使党的组织经常保持纯洁,为完成民主革命、
社会主义革命奠定了坚强的组织基础。 1950年6月12日中共平阴县纪律检查委员会成
立,至1990年平阴县第八届党员代表大会,平阴的纪律检查工作取得了重大的成绩。
1951年在"三反"运动中,29名党员受到党纪、政纪处分。1955年查处基层党员干部强
迫命令、违法乱纪、官僚主义等案件193起,其中101人受到党纪处分。1965年处理违
纪案件116起, 其中60人受到党纪处分。"文化大革命"期间,纪律检查工作一度中断。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围绕落实党的干部政策、知识分子政策和纠正冤假错案作了
大量工作, 为275名脱产干部和653名农村基层干部落实了政策,并配合组织、 统战
部门纠正和处理了历史遗留间题。1979年6月至1987年底,查处违纪案件350起,处理
党员245人; 立案检查经济案件124起,其中万元以上的12起,受理人民来信129件,
接待来访723人次。
统一战线 抗日战争期间, 县委执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总方针,县政府实行"三
三制"的体制, 为了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在农村开展减租减息,组织抗日武装
和抗日救国会等群众团体,广泛动员社会各阶层投入抗日救亡运动,争取社会知名人
士黄晋三、邹康侯参加抗日工作。解放战争时期,平阴民兵利用地区联防,向敌军宣
传党的宽大政策,争取瓦解敌军945人,缴获长枪155支、短枪18支。建国后,县委重
视与社会各界知名人士和知识分子、工商界、宗教界的上层代表保持密切联系,在党
的统战政策的感召下,他们积极参加各项政治运动和经济建设、文化建设,作出了应
有的贡献。在历次政治运动中,由于在指导方针上的某些失误,党的统战工作经历了
曲折的发展过程,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为84名错划右
派进行了改正,恢复了天主教、耶稣教的活动,并吸收宗教界人士参加县人代会和政
协会议。为了拓宽党和社会各界人士的联系,1981年建立平阴县政治协商会议,第一
届至第三届的政协委员会中, 有15个界别的代表参政议政。1985年6月天主教徒较多
的胡庄村村民委员会主任胡明森参加全省宗教界为四化服务经验交流会,介绍了胡庄
发挥优势广开致富路的经验,国务院宗教局推广了胡庄的经验。 1986年3月25日县委
与党外人士建立季度座谈会制度,充分发挥无党派知名人士、宗教团体主要负责人以
及非党专家、学者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