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辑 社会礼仪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17&A=1&rec=471&run=13

礼节 清沿旧制通行跪拜礼。辛亥革命后,官府中禁止跪拜,民间在年节、庆祝、
吊唁时仍行此礼。建国后,鞠躬和握手逐渐盛行,主要礼仪有:
迎送客人:客至,主人迎至大门口或院中,请客先行;客去,让客先行,主人随
后,送至大门外,鞠躬、握手或挥手道别。
待客:客人进屋,让客坐于上首(桌左),主人陪于下首(桌右)。主人给客人
倒茶要用双手;客人欠身双手端起茶碗或扶碗边,以表谢意。留餐时,主人为客人敬
酒、让菜。
与人讲话常冠以"请"或"请问"、"劳驾"、"借光",接受帮助后道声"谢谢"。熟人
路遇,或打招呼、或问候、或点头、或招手示意。骑自行车路遇邻里亲友,下车招呼
或问候。
长辈、上级、师长或年长者递给东西,双手去接,以表尊敬。亲友来访或赠送礼
品,接受者要回访或回赠。
称谓 清代,称谓繁琐,书面称谓尤甚。主要有以下几类:
同族称呼: 远房在主称谓之前加"族"字,如"族伯(叔)"、"族兄(弟)"、"族
侄"、"族孙"等;直系长辈加"家"字,如"家祖父(母)"、"家父(母)"、"家伯(叔)
"、"家兄",去世的改"家"为"先"字;称儿子为"犬子"或"小犬";称妻子为"内人"、"
贱内"、"拙荆",农村俗称"家"或"家里"。
亲戚称呼:对至亲,有的书面称"外祖父(母)",口头喊"老爷"、"老娘"。对远
亲, 书面称谓带"姻"字,长一辈的称"姻伯(叔)",同辈称"姻兄(弟)",晚辈称"
姻侄"、"姻孙",长辈自称"姻侍生"。伯母、婶母的兄弟口头称舅,书面称"姻伯(叔)
",自称"姻侄"。姐夫、妹夫之兄弟称"姻兄(弟)"。岳父称女婿为"贤婿",自称"眷
生";女婿称岳父为"泰山"或"岳丈",自称"门婿"或"子婿",未过门的自称"聘晚"或"
眷晚"。 亲家间称"姻兄(弟)",未过门的自称加"忝"字。对亲友的亲属,主称谓之
前加"令"字,如称亲友的父母为"令尊"、"令慈(堂)",兄弟为"令兄"、"令弟",儿
子为"令郎",女儿为"令爱"。
友谊关系的书面称谓:结拜者称"盟兄弟";世谊同辈称"仁兄",自称"愚世弟";
对晚辈称"世兄",自称"侍生"。对长辈称"世伯(叔)",自称"世晚"。对年长而又无
行辈者称"翁", 自称"晚"。同学称"砚兄(弟)",学生称老师为"师尊"、"恩师"、"
先生",自称"受业"或"门生"。
民国年间,上层社会对年长者男称"先生",女称"太太";年老者加"老"字,其余
变化不大。
建国后,称谓有改变。凡有亲族邻友关系的按行辈称呼。近年来,称岳父母为爹
娘或爸妈的渐多。无亲族邻友关系的称"同志",对无亲故的老人称"大爷"、"大娘"。
干部职工的子女,对父母的同事、朋友,男的称"叔"、"大爷",女的呼"姨"。近年来,
一些青年工人对年长者称"师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