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辑 旱灾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17&A=1&rec=47&run=13

平阴干早频繁, 尤其春旱,机遇率达85%。仅1960~1987年间发生春旱23次,
夏旱16次,秋旱7次。其中春旱连夏旱的10次。1840年以来发生的主要旱灾:
1857年(清咸丰七年)春大饥。
1867年(清同治六年)旱。
1868年(清同治七年)无麦。
1888年(清光绪十四年)春大饥。
1922年(民国11年)旱、有蝗。
1924年冬无雪。
1927年大旱。1926年秋~1927年秋基本无雨,赤地千里,禾苗不见。立秋时又
阴雨20天,多因旱未种,已种的被淹,草荒,没收成。
1929年夏大旱,早禾枯死,晚禾未播,连年荒旱,民不聊生。
1934年大旱,酷热,全县死近千人。
1940年春旱。
1941年大旱,麦减收。
1942~1943年大旱,民大饥,夏忽热忽冷,谷子热坏,高粱冻坏。1943年有蝗
灾。
1949年全县受旱面积28.4万亩,减产粮食959.5万公斤。
1952年秋发生旱灾13.8万亩。
1959年夏秋发生严重干旱。
1960年7月19日~9月24日全县滴雨未落。有些作物枯黄旱死,旱灾严重的85个
大队、15.7万亩,平均每亩减产42公斤;有130个山区大队人畜吃水困难。
1961年春季大旱, 小麦严重减产,全县31.5万亩小麦,平均每亩只收20.25公
斤。
1964年冬~1965年春7个月只降水6.8毫米, 比常年同期减少107毫米,旱情严
重。
1968年干旱严重,农业歉收。
1971年全县受旱面积17.7万亩。
1972年全县受旱面积39.4万亩,山区有75个大队人畜吃水困难。
1973年春季干旱,70天无雨。
1974年干旱。1973年11月~1974年7月上旬长达8个半月全县平均降水47.1毫米。
7.7万亩夏播作物因旱未种上,已种作物旱死3.6万亩。
1976年春季发生干旱, 3、4、5月份仅降水48毫米,比常年同期减少3/5。全
县受旱面积22万亩; 151座水库塘坝中有72座干涸;936眼机井中有264眼提不上水
来。
1977年干旱继续发生。出现井枯塘干,地下水位下降,山区有59个大队人畜吃
水发生困难。
1980年干旱。
1981年严重干旱。1980年11月~1981年6月29日长达220天仅降水41.9毫米,为
常年同期降雨的13%。小麦从种到收未降过透地水,全县减产小麦542.5万公斤;全
县154座水库、 塘坝中有139座干涸;1260眼机井中干枯的有509眼,平原地下水下
降4~7米,山区井水下降7~10米。
1983年6~9月下旬全县普遍出现干旱,平均降水2.58毫米,受旱作物37.5万亩,
其中11.4万亩受灾较重,减产6~8成。
1985年11月9日~1986年5月17日干旱持续190天,造成小麦减产4~5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