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辑 国家储藏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17&A=1&rec=321&run=13

仓库 清代设常平仓和社仓。常平仓在旧县城北门西(现体育场北),仓廒18间,
容谷14000石; 社仓在旧县城北门以西(现体育场西侧),仓廒18间,容谷3848石。
1882年(光绪十一年)被大水漂没,仓谷罄尽。
1925年(民国14年) 文庙东侧建义仓20间,征谷5万公斤。1937年义仓积谷供军
需,后停用。1948年平阴解放后,县、区政府利用教堂、庙宇和地主的部分房屋改建
成粮仓141座, 容量1050万公斤。分布在东阿镇西城、营子、转湾、赵台、窑头、后
套、王小屯等村庄。1954年开始筹建新仓,翌年,在平阴城关东山脚下建苏式仓库一
幢, 容量150万公斤。后陆续在王镐店、栾湾、孝直、孔村、旧县、纸坊、安子山、
店子、刁山坡、安城和县面粉厂、油厂建起简易粮仓,设计容量3769万公斤。1963年
撤销王小屯、后套分仓。1965年撤销赵台粮仓。1972年中央拨款,建备战仓库19座。
1973年东阿西城粮仓迁移少岱山东。1987年全县拥有地方粮仓和中央备战仓库276座,
占地150564平方米, 建筑面积26808平方米,设计容量4114万公斤,实际储粮3461万
公斤。仓库院内修筑货场(水泥晒场)6852平方米。
仓储制度 清末民初有封仓锁门、动支启封、守护制度。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
间, 民主政府征收公粮储藏民间,责成乡村政府管理。储藏数量一般每村不超过2.5
万公斤, 每户不超过600公斤。机关、团体、学校、军队不得自收自用。村干部擅自
动用处罚两倍,存粮户私自动用处罚一倍。建国后,各粮库、粮站逐渐建立健全仓储
制度、粮情检查制度、科学保粮制度。
"四无"粮仓 1955年始创"四无"(无虫、无霉、无鼠雀、无事故)粮仓,全县粮
食系统干部奋战6个月,当年实现"四无"粮仓39座,存粮348.5万公斤,占储粮总数的
85.2%, 孝直粮所转湾粮站站长赵士近因事迹突出,1956年出席了山东省先进工作者
会议,荣获省政府嘉奖,同年10月赴京参加全国粮食系统先进单位、先进工作者代表
会议。 县粮食局对"四无"粮仓建立普查鉴定评比制度,1956年"四无粮仓"占85.2%,
1958、 1959年占100%, 1961~1965年占95%以上,1967~1977年占85~90%,1978~
1987年除1980、1982年以外,均占100%。
粮仓机械 1958年开始技术革新。至1987年有10个库点配备固定胶带输送线一条
40米,移动胶带输送机12台,初清筛1台,振动筛3台,地衡3台,其它粮仓机械21台。
机械作业量达900万公斤,占总作业量的3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