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辑 桥涵·渡口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17&A=1&rec=267&run=13

古桥 通济桥:位于玫瑰乡王镐店西,玉带河下游,清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建,乾隆元年(1736年)重修。桥长33米,宽7米,为5孔3.1米石拱桥。保存完好。
太平桥: 位于栾湾乡东平洛东北。 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建成。嘉庆十二年(1807年)重修。为长17米石拱桥。保存完好。
永济桥:位于东阿镇老城,跨浪溪河上,故称浪溪桥。明弘治十三年(1500年)建成, 为3孔石拱桥。嘉靖三十三年(1554年)重建,为木结构1孔,高4丈,更名永济桥。隆庆三年(1569年)重修。万历四十年(1612年)改为一孔石拱桥。清道光三年(1823年)重修,长98米,宽7米,两侧石栏杆上各有8个石雕狮子。现保存完好。
干线桥涵 清河门出湖闸桥:位于济兰公路陈山口村西小清河支流上。1959年建成。由开敞式浅水闸和7孔10米闸板桥两部分组成,闸墙下侧设公路桥,载重13吨。
东阿水库桥:位于济兰公路东阿镇南浪溪河上,东阿水库西侧。1967年建成。为3孔10米石拱桥,长48.2米,高5米,宽7.5米,载重13吨。
陈山口出湖闸大桥:位于济兰公路陈山口村西大清河上。1968年建成。为桩基开敞式,闸身长14.7米,宽144.8米,为15孔。胸侧有公路桥,桥长48.5米。
玉带河桥:位于济兰公路崔山头村南玉带河上。1968年9月建成。为3孔10米铪溪柱桩空心板桥,桥长31.8米,高5米,宽7.5米,载重13吨。
平阴黄河大桥: 位于泰临公路龙桥村西的黄河上。1970年12月建成。桥长963.5米, 宽10米, 高14.81米,由主桥和引桥两部分组成。主桥为拴焊钢桁架结构,6孔611米;引桥为预应力钢筋混凝土,10孔352.5米。
济兰公路县境段桥涵:小桥7座,一座位于中栾东,为1孔5米石拱桥,长9米,宽8.5米, 高7.4米,载重10吨,1967年7月建成;一座位于让庄铺村南,为14孔14米石板潜水桥,台墩石砌,高1.2米,载重10吨,1969年7月建成;一座位于西土寨村北,为6孔6米石板桥,长10.2米,高2.35米,宽12米,载重10吨,1967年建成;一座位于二级站, 为1孔12米石拱桥,长22.8米,高8米,宽7.8米,载重13吨,1967年10月建成;一座位于杨山村西,为2孔4.5米石拱桥,长11.3米,高2.55米,宽11.3米,载重10吨, 1976年建成;一座位于东阿镇北,为1孔5米石拱桥,长6.5米,高2.85米,宽6.7米,载重8吨,1970年6月建成;一座位于旧县村北,为2孔4米石拱桥,长10.2米,高2.8米,宽7.2米,载重8吨,1976年建成。涵洞110座,多是石拱涵,最早建于1959年,最晚1979年,60年代所建数量最多。
泰临公路县境段桥涵: 小桥1座,位于孙官庄南,长7.7米,宽6米,载重10吨,1969年建成。涵洞40座,最早1959年10月建成,大部分于1966年和1971年建成,样式是石板涵或石拱涵,大部分是1孔,少数是2孔或3孔,载重大部分是10吨,最高20吨,最低8吨。
平徐公路县境段桥涵:小桥2座,一座位于泊头村,长11.8米,宽11.4米,为2孔4米石拱桥, 载重10吨,1971年10月建成;一座位于天兴村东,长8米,宽10米,为2孔3米石拱桥, 载重10吨,1978年建成。涵洞58座,1959年建成21座,1971年建成20座,1973年建成17座;其中石拱涵7座,石板涵51座;载重都是10吨。
乡路桥涵 孝直至双塔,小桥1座9米,涵洞17座283.1米。孝直至演马庄,大桥1座(宋柳沟大桥) 58.5米,小桥1座9米,涵洞21座156.1米。孝演路口至后店子,涵洞4座33.6米。 薄庄至西湿口山,小桥1座15米;涵洞9座87.5米。孝直至马跑泉,小桥1座13.2米, 涵洞12座109.8米。孔村至石横,涵洞14座136.7米。孔村至于庄,中桥1座32米,涵洞41座419米。让庄铺至东凤凰庄,小桥2座17.8米,涵洞18座166.2米。东凤凰庄至广里,小桥1座22.3米,涵洞23座261.5米。县城至田山,涵洞15座164米。陶庄至夏沟,涵洞9座82.8米。陶庄至东阿(改线),桥涵41座699米。孔集至崔山头,涵洞4座46米。大孙庄至孔集,涵洞16座145米。外山至孔集,涵洞15座91米。孔集至东站,小桥1座9.5米,涵洞4座25.8米。丁口至大站西,涵洞6座41.9米。东阿至洪范池, 小桥1座15米, 涵洞28座280米。 洪范池至大寨山林场,小桥1座6米,涵洞5座55.9米。 旧县至后屯,涵洞33座335.5米。以上桥涵皆为石拱或石板涵,载重大部分达到10吨以上,陶庄至东阿(改线)一段载重20吨以上。
渡口 1855年(清咸丰五年)开始设置民间渡口。1933年(民国22年)渡口5处。1956年13处(其中大清河渡口3处),渡船243只。1962年渡口16处,渡船58只。1964年渡口21处,渡船156只。1987年渡口10处,渡船18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