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辑 涝洼治理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17&A=1&rec=215&run=13

沿黄涝洼治理 平阴县沿黄10处涝洼,面积159835亩,易涝难排。
旧县洼: 包括尹村、寨子、峨山几个小洼,面积15245亩。1974年修建了陈山口排灌站,装机2台400千瓦,一机两用,排水能力2.1立方米/秒,开挖4条排水干沟,长11公里, 排涝1.2万亩。1976年修建了峨山排水站,装机2台70.56千瓦,排水能力0.53立方米/秒,排涝面积4500亩。
范庄洼: 面积9975亩。1975年建成东山排水站,排水能力0.2立方米/秒,排涝面积500亩。1977年开挖庞庄至浪溪河的排水干沟,长3.1公里。1979年建成西城排水站,排水能力0.5立方米/秒,排涝面积3000亩。1981年建成小庙头排水站,装机22千瓦,排水能力0.4立方米/秒,排涝面积300亩。
白塔洼:面积33540亩。1962年开挖了长1.7公里的桃园排水干沟。1963年修建桃园排水闸1座, 2孔,每孔宽2米,高5.5米。1974年建成桃园排灌站,安装水泵6台,配套动力748.23千瓦,一机两用,排水能力4.8立方米/秒,排涝面积1.2万亩。翌年,开挖东西排水干沟1条,长2.5公里,支沟5条,长12公里。
孔集洼:面积3.18万亩。1953年在玉带河堤上建成李屯排水闸和孔集排水闸。李屯排水闸1孔,宽2.5米,高5.5米;孔集排水闸1孔,宽2米,高4.5米。1963年建成外山泄水闸1座, 2孔,每孔宽2.5米,高9米,排涝面积1.1万亩。1966年开挖东豆山环山河1.2公里,西豆山环山河3.28公里,汇集山洪排泄入河。1969年建成外山排水站,装机3台,395千瓦,排水能力3.7立方米/秒,排涝面积1.6万亩。1975年建成李屯排水站, 装机2台,73.5千瓦,排水能力1立方米/秒,排涝面积0.5万亩。是年,外山排水站增设排水机组3台246.23千瓦,增加排水能力2立方米/秒。1976年孔集、豆山、大站、李屯洼内开挖排水干沟42条,长21公里。1987年5月集中劳力进行疏挖。
大孙庄洼: 面积1.08万亩。1963年建成张洼排水闸2孔,每孔宽2米,高4.5米。1974年修建张洼排水站,装机1台,36.75千瓦,排水能力0.22立方米/秒,排涝面积5000亩。
子顺洼:面积13335亩。1965年建成李山头至双猴子闸环山排水渠4公里,防止山水入洼。1974年修建凌庄排水站,安装水泵4台,配用动力173.46千瓦,排水能力l.1立方米/秒,开挖排水沟7条,长10.9公里,排涝面积1万亩。
盆王洼:面积8550亩。1968年10月修建田山电灌工程一级站,洼内积水由一级站排出。1976~1982年间疏挖排水沟15条,长18.2公里,整修桥涵闸58座。
栾湾洼: 面积23850亩(包括博士、平洛、栾湾、贵平等几个小洼)。1964年从霍山头至北栾湾北修筑了1条挡水土坝, 将贵平洼与栾湾洼隔开,分洼排水,防止相互影响。1972年修建望口山排灌站,安装水泵4台,配用动力396.9千瓦,一机两用提(排) 能力2.7立方米/秒,排涝面积1.2万亩。至1987年底共建成排水总干沟1条,长2.41公里,排水干沟2条,长4公里,支沟11条,长1.61公里。
近镇洼:面积1740亩。1970年疏挖排水沟3条,长800米,建生产桥4座,排水闸1座。
张营洼: 面积1.1万亩。1982~1983年开挖三皇殿至东张营的排水沟1条,长3公里,建桥涵11座。
城西洼治理 城西洼在锦水河下游,西至黄河护城堤,东靠县城,北临黄河,南到北土楼村, 总面积1.2万亩。最低点海拔35.5米,历史上洼地积水自然流向黄河。自1855年(清咸丰五年)黄河夺大清河道后,县城附近16个村庄经常被淹,于1904年(清光绪三十年)建成民埝。1950年建成田山闸,防止黄水倒灌。1966年修建田山排灌站, 装机80千瓦,排水能力1.2立方米/秒,70年代随着工农业的发展,洼地常年积水面积日趋扩大,年增加工业废水319万立方米,6000亩土地处于半荒废状态。
1975年经泰安地区水利局批准, 城关公社组织施工,疏挖一级站排水沟610米,其中暗沟130米, 改建一级站前池,设有4个机组排水,排水能力8立方米/秒。1977年一级站又扩大两个排水机组,排水能力达到12立方米/秒。至1985年底完成建筑物2座,干沟护砌500米,田山排水站安装水泵1台,装机55千瓦,排水能力0.5立方米/秒,完成土石方1.63万立方米。1986年东排水沟延长300米,建桥闸1座。1987年建养鱼池150亩, 修养鱼基地路6.5公里,建桥2座,闸3处,排污主干沟延长700米,临黄渠改线700米。
沿汇涝洼治理 汇河在建国前河槽窄浅,逐年淤积,汛期水面宽达数里,秋季一片沼泽,冬季洼地积水。沿汇洼地分布在汇河东西两岸,其中店子乡1.66万亩,孔村镇0.92万亩,孝直镇0.57万亩。每年只能种一季高粱。
1952年泰安地区统一规划, 肥城、平阴、东平3县进行分工治理。平阴县调集民工1.4万人疏挖中部河段长8.9公里, 完成土方85.47万立方米。 建宋柳沟石桥1座。1954年修建曲柳沟桥和张平桥。
1963~1964年对汇河两岸进行涝洼治理,整修支流,疏挖排水沟,修沟洫台田。从汇河东岸开挖齐心河1条长9公里,流域面积26平方公里。1966年春泰安地区又组织3县统一规划治理挖河复堤,设计排涝标准"3年一遇",防洪标准"20年一遇"。防洪能力350立方米/秒。 平阴施工河段从马家桥至齐心河口, 长14.43公里。 完成土方88.67万立方米,用工日49.59万个。同年完成康王河分洪道的开挖施工任务。分洪道在肥城县北业长大队西南的康王河左岸分洪,在店子村西入汇河,平阴境内长5公里,分洪道底宽10米,"3年一遇"水深2米,堤顶宽2米,南堤高1米,北堤起高0.5米。
1974~1978年在以整地改土为主的农田基本建设中,对沿汇洼地进行沟渠路林综合规划,统一治理。1987年共建成排水沟243条,总长96.8公里,桥涵闸建筑物241座,涝洼治理面积达2.29万亩。实现洼地旱涝保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