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辑 耕作制度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17&A=1&rec=178&run=13

熟制结构 平阴县沿用的熟制有一年一作、二年三作、一年两作和一年多作4种。1949年全县耕地面积57.2万亩, 其中一年一作面积25.3万亩, 占全县总耕地面积的44.23%;二年三作面积19万亩,占全县耕地面积的33.22%;一年二作12.7万亩,占全县耕地面积的22.20%;一年多作面积0.2万亩,占全县总耕地面积的0.35%。社会复种指数139.67%。 建国后,50~60年代二年三作面积减少。1960年后扩大春地瓜种植面积。 1965年全县耕地面积57.52万亩,其中一年一作面积18.7万亩,占全县耕地面积的32.51%;二年三作面积15万亩,占全县耕地面积的26.08%;一年二作面积23.2万亩,占全县耕地面积的40.33%; 一年多作面积0.62万亩,占全县耕地面积的1.08%。社会复种指数155.63%, 80年代进一步扩大棉花、花生及其它经济作物面积,粮田面积减少。 1987年全县耕地面积46.43万亩, 其中一年一作面积17.25万亩,占耕地面积的37.15%; 二年三作面积10.28万亩,占全县耕地面积的22.13%;一年二作面积9.45万亩,占全县耕地面积的20.36%;一年多作面积9.45万亩,占全县耕地面积的20.36%。社会复种指数157.75%。
平阴县1949~1987年部分年份耕作熟制演变表
面积单位:万亩
┏━━━┯━━━━━━━━━┯━━━━━━━━━━┯━━━━━━━━━━┯━━━━━━━━━┯━━━━┓
┃ 熟制 │ 一年一作 │ 一年二作 │ 二年三作 │ 一年多作 │ 复种 ┃
┃ 面积 ├────┬────┼─────┬────┼────┬─────┼────┬────┤ 指数 ┃
┃ 年份 │ 面积 │占耕地面│ 面积 │占耕地面│ 面积 │占耕地面积│ 面积 │占耕地面│ % ┃
┃ │ │积% │ │积% │ │% │ │积% │ ┃
┠───┼────┼────┼─────┼────┼────┼─────┼────┼────┼────┨
┃ 1949 │ 25.30│ 44.23│ 12.70│ 22.20│ 19.00│ 33.22│ 0.20│ 0.35│ 139.67┃
┠───┼────┼────┼─────┼────┼────┼─────┼────┼────┼────┨
┃ 1957 │ 13.00│ 20.61│ 24.60│ 38.98│ 25.20│ 39.94│ 0.30│ 0.47│ 160.22┃
┠───┼────┼────┼─────┼────┼────┼─────┼────┼────┼────┨
┃ 1965 │ 18.70│ 32.52│ 23.20│ 40.35│ 15.00│ 26.09│ 0.60│ 1.04│ 155.63┃
┠───┼────┼────┼─────┼────┼────┼─────┼────┼────┼────┨
┃ 1970 │ 20.50│ 35.96│ 21.00│ 36.84│ 15.00│ 26.32│ 0.50│ 0.88│ 152.50┃
┠───┼────┼────┼─────┼────┼────┼─────┼────┼────┼────┨
┃ 1975 │ 22.50│ 39.94│ 19.50│ 34.62│ 13.80│ 24.50│ 0.53│ 0.94│ 148.35┃
┠───┼────┼────┼─────┼────┼────┼─────┼────┼────┼────┨
┃ 1980 │ 23.40│ 42.14│ 13.20│ 23.77│ 18.30│ 32.96│ 0.63│ 1.13│ 141.08┃
┠───┼────┼────┼─────┼────┼────┼─────┼────┼────┼────┨
┃ 1985 │ 20.00│ 36.45│ 14.50│ 26.43│ 19.60│ 35.72│ 0.77│ 1.40│ 159.69┃
┠───┼────┼────┼─────┼────┼────┼─────┼────┼────┼────┨
┃ 1987 │ 17.25│ 37.15│ 9.45│ 20.36│ 10.28│ 22.13│ 9.45│ 20.36│ 157.75┃
┗━━━┷━━━━┷━━━━┷━━━━━┷━━━━┷━━━━┷━━━━━┷━━━━┷━━━━┷━━━━┛
间作套种 清末农民习惯于蔬菜与粮食作物间作。民国期间主要是高粱混作大豆或谷子,小麦混作扁豆(粮用),地瓜间作高粱,谷子间作大豆或绿豆等。建国后,50年代开始推广间作套种,主要有玉米、大豆二四或二二间作,玉米、地瓜二四间作,玉米、绿豆二一间作。以玉米间作大豆面积最大。60年代推广麦田套种玉米,面积甚小。70年代间作套种面积扩大,除麦棉间作和棉花间作油菜以外,沿黄还出现小畦玉米,即种麦时预留80公分的套种行,出九前种两行玉米,麦收后再种晚茬玉米,群众称:"稳拿麦,巧夺秋,避开汛期夺丰收",后因经济效益低逐渐废弃。1978年全县套种玉米7.28万亩, 占全县玉米面积的48.34%。地瓜间作大豆2.4万亩。1983年间作套种面积23.97万亩, 占耕地面积的43.61%,其中麦田套种玉米13万亩,玉米间作大豆5.4万亩,地瓜间作大豆0.11万亩,其它间作5.46万亩。1987年间作套种11.35万亩,占耕地面积的24.45%,其中小麦间作玉米、大豆7万亩,小麦间作菠菜0.8万亩,小麦间作西瓜0.995万亩,其它间作2.555万亩。
立体种植 80年代初出现粮、瓜、菜、油多茬种植,错开各种作物所需光、热、肥、水的高峰期,形成高矮相间,分层立体的群体结构,做到粮、瓜、菜、油大丰收。1987年立体种植方式有14种,全县立体种植面积10万亩,占耕地面积的21.54%,其中三种三收的8.1万亩,占立体种植面积的81%;四种四收的1.88万亩,占立体种植面积的18.8%; 五种五收的55亩; 六种六收、七种七收的13亩;其它133亩。共生产粮食5000万公斤, 蔬菜12000万公斤,瓜类13500万公斤,油料48万公斤,增值1814.28万元,折合亩增值181.43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