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17&A=1&rec=1&run=13

平阴县位于山东省西部, 北纬36°01′~36°23′、 东经116°12′~116°
37′。东靠肥城,西傍黄河,南接东平,北邻长清。全境纵距50公里,横距37公里,
总面积900平方公里。地势南高北低,海拔35.5~494.8米。1987年全县共12个乡镇、
371个行政村,84235户、358120人,平均每平方公里398人。

(一)

平阴历史悠久。从境内发掘的大汉口文化、龙山文化遗址证明,新石器时期先
民已在安栾河、玉带河、浪溪河畔定居。春秋初期平阴邑已成为鲁国的重要军事、
经济中心之一,战国时期为齐邑。东汉建武初年置平阴县,至1987年的一千九百六
十多年间,县界境域、行政区划历经12次较大的变更。北宋至元朝中期全县面积最
大为2200平方公里, 清代面积最小为590平方公里, 1987年总面积为900平方公里
(合135万亩) 。1861年捻军曾在平阴县与清军作战。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
平阴是革命根据地与冀鲁豫解放区往来的重要交通要道。刘海涛、张北华、万里、
袁振等同志曾进驻平阴,点燃抗日烽火,指挥作战,发展党的组织,建立人民政权,
为平阴的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是平阴人民的光荣和骄傲。
建国后平阴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工农业生产飞速发
展,人民生活逐年提高,这一切都充分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的真理。

(二)

平阴自然资源丰富,交通方便,为发展国民经济带来了极为有利的条件。平阴
地势南高北低,泰山余脉纵贯县境中部,绵亘50公里的平阿山区盛产花岗岩、大理
石、石灰石,林果业、农牧业比较发达,万亩玫瑰园即在此区域之内;东南部为汇
河冲积平原, 主产粮棉、桑蚕、蔬菜;西北部为山前倾斜平原和沿黄滩区, 主产
粮棉、 林果、花生、蔬菜,也是水产养殖基地和滞洪区。境内有大小山头848个,
其中海拔300米以上的91个,大寨山(山监山)最高,海拔为494.8米。翠屏山位于
万亩玫瑰园中,多佛塔山顶耸立,松柏苍郁,风景秀丽,系济南市旅游点之一。过
境河流有黄河、汇河,内河有安栾、锦水、玉带、龙柳、浪溪等季节性河流。东平
湖位于县境西南部。沿黄地势低洼,城西洼最低,海拔35.5米。平阴属暖温带大陆
性半湿润季风气候区,光照充足,四季分明,春旱多风,夏热多雨,秋高气爽,冬
寒少雪,年平均气温13.6℃,年降水量638.5毫米,无霜期204天。适宜动植物的繁
殖生长。平阴公路四通八达,济兰、泰临、平徐三条国道纵横交错,对自然资源的
开发和工农业生产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三)

平阴人民富有光荣的革命传统。鸦片战争后,平阴人民积极投入反帝反封建的
斗争洪流,1899年甲士威以山头、土楼、前寨、后寨、桥口、黄坡及黄河北的部分
村庄为中心, 成立义和团,发展团民l.8万人,并多次掀起反对外国侵略者的英勇
斗争。
1938年6月28日平阴沦陷, 抗日的烽火燃起。爱国知识青年谷扩如、熊善隆等
先后加入中国共产党。1939年中共平阴县委、平阴县抗日民主政府成立后,领导全
县人民奋起抗日,爱国青年积极参加八路军和地方抗日武装,历经上百次战斗,以
鲜血和生命赢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抗战胜利后,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县人民奋起自卫,与国民党反动派和地主“还
乡团” 进行了殊死的斗争,1948年3月12日平阴全境解放。为支援全国解放战争,
全县组织上千民工和大量军需物资支援济南、淮海、南京、上海等战役,做出了巨
大的贡献。

(四)

建国初,平阴人民在党和人民政府的领导下,进行了“土地改革”、“镇压反
革命”、“抗美援朝”、“三反”(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等项政治运动,
废除了几千年的封建剥削制度, 解放了生产力, 农业生产得到了迅速的恢复和发
展, 1952年农业总产值达到1175.7万元, 比1949年的815.6万元增长了44.15%,
主要农产品产量都超过了建国前最高历史水平。1953~1957年在党的过渡时期总路
线的指引下,农民的个体经济逐步转变为社会主义集体经济。个体手工业和私营商
业逐步过渡为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胜利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生产关系的重
大变革,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1958~1961年贯彻“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
线,大办人民公社,开展“大跃进”、“大炼钢铁”运动,运动中由于“高指标”、
“共产风”等左倾思想影响,加上自然灾害带来的暂时困难,群众生活水平一度有
所下降。1962~1965年在中央关于“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的指引
下,认真贯彻《农业六十条》、《工业七十条》、《商业四十条》等项政策,国民
经济得到一定的恢复和发展。1965年全县工农业总产值比1962年增长39.6%。
1966年6月~1976年10月开展了“文化大革命” 运动,全县国民经济又受到严
重影响。由于广大干部群众的努力,在农业、工业交通、基本建设和科学技术等方
面仍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经过拨乱反正,纠正了“左”的错误路
线。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执行改革、开放、搞活的方针,在农村全面推行家庭联产
承包责任制;大力发展乡镇企业,使国民经济逐步走向了健康发展的轨道。1987年
工农业总产值从1949年的844万元增加到49627万元;粮食总产量达到15924万公斤,
全县人均占有444.7公斤,比1949年增长近两倍;农民人均收入达568元;工业总产
值由1949年的28万元增加到35268万元,占工农业总产值的71%。全县工业已发展为
化工、纺织、机械、建材、造纸、酿造、服装、粮棉油加工等十多个行业,近百种
产品, 其中12种产品打入国际市场,两种产品获“国优”,4种产品获“部优”、
“省优” 。全县商业网点发展到2570个,商品零售总额达到15843万元,城乡人民
储蓄余额7186万元。
随着国民经济的增长,各项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也都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交通、
邮电发展迅速,3条干线公路和乡镇道路交织成网,四通八达,12个乡镇和80%的村
庄达到了晴雨通车,平阴黄河大桥连接黄河南北,日车流通量近万辆次。2000门程
控自动电话开通,并入了全国通讯网,扩大了省内外的电话、电报、电传业务。教
育体制改革,为教育事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办学条件不断改善,1987年全县
有教师进修学校1处,完全中学3处,初级中学40处,农技、农中6处,小学338处,
在校学生58528名,适龄儿童入学率达97.6%,恢复高考制度后向大中专院校输送学
生2557名。科技管理服务网络逐步健全,全县有工程、农艺、社科等专业技术人员
719名,科研所2处。文化事业日趋繁荣,文艺创作队伍逐步扩大,每年都有上百篇
作品在省、 市级以上报刊发表。1987年全县有图书室160个,文化馆收藏文物1100
件。县城建有文化馆、文化宫、影剧院、广播电台、新华书店,文化站、广播站、
电影队遍及各乡镇, 6个乡镇建起了影剧院。1987年全县有卫生医疗机构45个,卫
生专业技术人员787名,病床522张,县人民医院已成为门类较全、设备较完善的医
疗中心,地方病、传染病发病率大幅度下降。计划生育工作,1986年被评为全国先
进县, 1987年人口自然增长率为9.7‰。体育运动基本普及,设施建设初具规模,
群众体育运动活跃,1987年全县业余体育队伍发展到十二万余人,县城设有占地面
积122亩的丁级标准体育场1个,乡镇和基层单位建有小型体育场21个,篮、排球场
328个, 1970~1987年为国家、 省、 市体育院校和体工队输送优秀运动员81名,
1987年被评为全国体育先进县。
建国近40年来,平阴人民取得的成就是辉煌的,走过的道路也是曲折的。历史
在前进,改革在深入,勤劳、勇敢的35万平阴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将进一
步团结一致,奋发图强,开拓前进,把家乡建设得更富饶、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