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辑 衣食住用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16&A=2&rec=504&run=13

服装 明清时期,长清劳动人民衣着的色泽、款式,基本没有变化。男人的冬衣是黑
色或深蓝色粗布(亦名土布)缝制对襟棉袄、棉裤。富裕人家在严寒天气还可以罩上一间
齐膝的、左开襟两半大棉袄。春、夏、秋的衣服几乎是三季皆穿的黑色或浅蓝色裤、褂。
农家的男人,夏季能穿上一间白色粗布缝制的褂子,也算讲究。女人的冬装除姑娘们穿深
蓝色印花粗布棉袄、棉裤外,婚后妇女的服装多与男人服装面料相同,款式也只有对襟和
右开襟之别。市面上穿丝绸面料长袍、马褂者均系官场人物、宦眷、豪绅。个别富裕人家
的青年男女在婚嫁前,也有置备一两件者,以备待人接物时穿着。
鸦片战争后,衣着受城市影响穿洋布面料者始能见到。1937年“七七”事变后,衣着
面料、款式随之有所变化。县内除南部山区多穿粗布者外,穿制服的农家子弟日渐增多,
尤以县城内外、东北乡更为显著。但衣服的色泽却仍受习惯势力和经济所制约而无多大更
改。
1948年长清解放至1985年,人民对衣着的面料、色泽、款式都逐渐讲究起来。特别是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人民经济收入逐年提高,对服饰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全县城乡身
着粗布面料衣服者已渐少。穿国产丝绸、呢绒混纺、毛呢等高档衣料的人逐渐增多。青年
人服装,更是款式新颖,色泽鲜艳。夏季穿各类皮凉鞋和塑料凉鞋、旅游鞋,冬季穿各类
皮鞋、皮靴的人越来越多。
饮食 清末至民国时期,长清人民以食用高粱(俗名红粮)、谷子为主。1948年解放
后,玉米、地瓜遂成主粮。饼子、窝窝头、煎饼是主要食品。东南和南部山区烧柴丰富,
人民多食煎饼;西部和北部沿黄平原,多食饼子和窝窝头。细粮食品,多用来招待客人或
节日改善生活。
饼子、窝窝头、煎饼多用高粱或玉米、地瓜干加少许豆子作原料,或浸泡后磨成糊状,
或磨粉加水调和制成。似如这类朴素食品在解放前,多数人也难终年吃饱肚子。每年春、
冬季节总要加入野菜、糠秕以充腹饥。农家除喜庆、节目和待客食用蔬菜外,经常吃的菜
类是葱、蒜、辣椒和萝卜腌制的咸菜。
解放后,人民生活逐步得到改善。特别是1979年后,人民生活主粮变为小麦,副食品
以新鲜蔬菜、肉类禽蛋为主。
住房 居民住房自古讲究纵长四合同院落,以巽门为佳,北房(又称堂屋)为上房。
东西两配房为晚辈居住,南屋多用作家畜饲养室(亦有设在闲园子者)。东屋南端一间,
或南屋东首一间多辟为厨房(当地称饭屋)。院落的西南角,古时被认为是五鬼地,多设
家庭厕所于此。
房屋建筑结构,建国前西部和北部因系沿黄平原,房屋建筑多用石砌高约六七十厘米
的墙基,垒土坯为墙,圆木檩梁,覆苇箔、草泥后抹石灰糟轧光为顶,谓之平屋;东南和
西部山区多以乱石砌墙,圆木檩梁,覆苇箔、草泥后再覆以石子、黄沙、石灰混合泥浆夯
实为顶,名曰大棰平屋;也有在起脊的房架上覆苇箔后披上麦秸或黄草为顶者,取名茅屋。
县城商铺、乡村豪绅、地主的住房,除讲究四合院落外,在建筑结构上多以砖、石砌墙,
覆青色小瓦为顶,名曰瓦屋。
建国前上无片瓦(指住房) 遮体, 下无立足之地,夜宿古庙、场院屋者不乏其人。
1950年后,农民随着经济生活的改善,住房面积由解放初期的人均8~9平方米,1985年上
升至15.7平方米,建筑标准也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如墙基增高,改木板门、木棂窗、为二
开扇的玻璃门窗和顶覆红瓦的房屋。特别是1979年后,砖石结构的瓦房逐渐普遍,敞亮的
锁皮厅、二层楼房逐渐增多,有的还在外墙皮抹上水刷石或贴上瓷面砖、马赛克等。城关
镇后三村、张夏镇金庄等经济收入较高,农民住进较为讲究的新房。
炊具 建国前农家用8~10印铁锅烧饭, 小耳锅作辅助炊具。锅灶用土坯砌成,手拉
风箱助柴燃烧。建国后,煤炭取代柴草,炊具改铁锅为铝制锅、箅,瓢、勺改旧时木、铁、
铜制品为铝和搪瓷制品。刀、铲多沿用铁制品,用不锈钢制品者逐渐增多。盆、缸由陶土
制品逐渐为瓷具和搪瓷、塑料制品所代替。
餐具 建国前黑色和白底蓝花的粗瓷饭碗是农家普遍使用的餐具。茶壶、酒壶茶碗、
酒盅和羹匙、盘、碟多用来待客,瓷质较好,饰有粗线条花卉图案。建国后,餐具质地虽
然如故,但制作精细、式样新颖。使用搪瓷和铝制品者逐渐增多。
家具 建国前, 农家有八仙桌、 两抽桌、椅、凳和三位一体的橱(下)、柜(中)、箱
(上)。仕官、豪绅之家方有立柜、梳妆台、衣架、条几、菜橱等类家具。建国后,旧式
桌、椅、杌式样更新,三位一体的橱、柜、箱两抽桌被大立橱、写字台所取代,不少农家
添置了高低橱、梳妆台、酒柜、沙发和茶几。
卧具 建国前农家均用土坯砌炕,下设炕洞、烟道,以备烧炕取暖。城镇商家多用木
床,炕(床)上铺谷草或麦秸和苇席。建国后农家土炕已不复见,粗(俗称土)布印花面
料被、褥已被的确凉和丝绸面料被褥所代表,床单、毛巾被已进入农家。
生活用具 建国前农家洗脸用铜盆或陶土盆,农户罕见暖水瓶和报时钟。建国后洗脸
盆改用搪瓷盆,家家有暖水瓶、报时钟,农村青年带手表者已较普遍。电风扇、洗衣机、
缝纫机等高档机电生活用具正在普及。
粮食加工用具 旧时农家加工粮食用石磨和石碾。建国后被机电工具所代替。净化粮
食所用簸箕、簸萝、筛子、箩作为辅助工具沿用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