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辑 古建筑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16&A=2&rec=491&run=13

北黄崖石佛堂 位于孝里镇北黄崖村北800米的山脚下, 石佛堂坐北朝南,为悬山式建
筑, 长1.8米、宽1.52米、高1.86米,全石砌成,内刻有大小石佛89尊,最高者O.6米,最低者
O.12 米。石佛面部被毁,仅5尊较好,其刻纹尚清晰,题记两处,尚清楚。建筑年代为唐开元
二十五年(737年),现保存尚好。
真相院舍利塔地宫及舍利塔 位于县城粮油加工厂院内,地宫平面呈方形,南北各有甬
道贯通,砖券而成,上端有四角皆用砖叠涩抹角,共7层。上有普柏彷,转角铺作,斗拱土端收
口成藻井, 最后用石板覆盖,地宫结构完整,建于嘉祐年间(1056-1063年) 。舍利塔地宫上
曾建舍利塔, 又名全阳塔, 建于宋代元丰年间 (1078-1085年) , 为7级砖塔。宋元祐二年
(1087年),苏轼为舍利塔撰写了《齐州长清县真相院释迦舍利塔铭并引,并出资购置棺椁放
置释迦舍利。民国间舍利塔被拆除上层,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舍利塔再次遭受日军和国
民党军破坏。1964年被全部拆除。1965年在舍利塔地宫中发现《齐州长清县真相院释迦舍
利塔铭并引》刻石, 长83厘米, 宽 62.5厘米,厚13厘米。正书小字,22行。铭前有小引,记
元丰八年(1085年) 十二月,苏轼自登州赴京途中过真相院,见寺僧建塔,乃舍以其弟苏辙所
藏舍利, 后又施金为置棺椁始末。书法极为工 致, 是苏轼书迹刻石中难得的精品,此碑现
藏于县博物馆。
陈庄龙兴寺 位于城关镇陈庄南端, 坐北朝南。现只留覆盖丈九佛的佛殿。此殿平面
呈方形, 顶为灰顶,全部用石筑成,殿底下砌1米许,成为半穴式建筑,殿身上下各叠涩出挑2
层, 顶部轮廓线呈抛物状,上置石刹,顶垂直高度较身长,使整个建筑结构简洁,造型古朴。
丈九佛立于庞大的复莲之上, 整个身躯为一巨石凿成,莲花座用另一石雕刻,此像从上至下,
共用两块庞石雕凿而成。仅两小臂另雕, 安于佛身之上,现两臂不存,只露石卯。佛正面雕
有衣纹, 前面部分衣纹己毁, 佛穿通肩式衣袖,内穿交领楠,面部扁平,鼻梁高隆直通额际,
两脚肌肉丰满。明嘉靖《重修龙兴寺佛殿记》碑载"大唐时建造丈九佛一尊,罗卫诸佛立寺,
名之曰龙兴,历代以僧行相继焚修……屡因荒歉,僧行流离,殿宇毁坏,遗址石佛存焉…
褚科真武庙 位于马山乡东褚科村东首, 现仅存正殿,保存尚好。殿面阔3间,进深3间,
单 檐硬山顶,正脊垂脊俱存。梁为四杉,上置平梁,中立蜀柱,两端再接月梁,诸擦下皆用椭
模仿, 下又撵间拉扯。在二者之间,用小隔架科各柱,蜀柱与擦交接处,皆雕刻华丽的雀替,
雀替下有横 向的斗拱承托,平梁两端下的蜀柱,两侧有角脊,柱础为古素镜。另有乾隆年间
碑碣7通,嵌墙内残 碑数块。该庙建筑年代为元末明初。
靳庄真武阁 位于张夏镇靳庄村北首,置于高4.9米、宽9.11米、长8.44米的高台之上。
台 基下中部用石拱券成通道, 南北贯通。阁为硬山顶、单檐,面阔3间,进深3间,并有迎壁,
阁额为" 齐川通鲁"。另有明正德年间(1506-1521年) 创建真武阁碑喝7通。墙壁内有明嘉
靖年间(1522-1566年)重修真武阁龙首碑1通,该村曾多次投资进行维修,保存尚好。
四禅寺 原名永庆寺,位于张夏镇驻地东北2.5公里处。现存面阔3间、进深1间的大殿
1 座, 前有出厦,梁架为四杉袱,上置平梁,立爪柱,原有正脊,经改建成卷棚式,明代重修。
另有高4米的宋代经幢1座,其上所刻佛经,字迹清晰可辨。寺北山腰300米处,有证明功德龛。
内有浮雕像1佛2菩萨, 呈禅定状。北有治平年间(1064-1067年)石像题记1块,有碑喝6通。
该寺创建年代不详, 从有唐碑看,建寺较早,到北宋已初具规模。宋代经幢对佛教史研究可
提供重要的实物资料。
来佛山玉皇殿 位于崮山镇前大彦村西南1公里的山上。 南北长54.89米, 东西宽
15.5米, 两端低,中间高,坐北朝南,为古建筑群。有较完整的影壁,残存的2层石筑阁楼,后
为玉皇殿( 即 正殿) ,为无梁殿,皆用石建成,正殿前有云首碑、舍财碑共6通,其中两通保
存完好,属明代建筑,历代重修。现玉皇殿、仙阁楼上顶楼板已不存,余均完整。
南坦神山玉皇庙 位于归德镇驻地南9公里的神山之巅。长49.46米, 宽34.15米,占地
面积约1700平方米。 自南至北有门楼、玉皇殿、十王殿、碧霞殿等建筑。建于金代,历代
都进行过维修。现殿宇尚完整,石刻记载清楚,基本保持了原貌。
衔草寺 位于崮山镇驻地东南4公里、关王村南山峪中。该寺创建于北魏, 后荒废,到
元至元十三年(1276年),由灵岩寺退堂方丈复公率徒浩公至此重修殿宇,开堂受徒极盛。明
末衰,清复兴。现存元代石塔1座,内有木雕关公像、泥塑天王像、武士像、木刻佛像,另有
墓塔1座, 元代大德六年(1302年) 浩公墓碑1通,建佛殿碑2通。存有寺鉴龙头杖1条,云板1
件。
丰施侯庙 位于马山乡驻地西2公里处的马山顶,长120米、宽300米的范围内。建筑群
分3组, 山门为石拱券成,前后贯通,面阔3间,有前檐立柱。西为丰施侯庙,两组建筑之后碧
霞宫, 中组为后土殿,现己成废墟,其布局尚清晰。今立有龟首蟠螭碑两通,残倒碑4通, 为
元明清遗物。 丰施侯庙创建于元延祐元年(1314年),保存至今的建筑遗迹多为明代重修。
双泉庵 位于张夏镇张夏村东1公里的通明山半腰处,门朝西北,是四禅寺的下院,正殿
前2 米并列双泉成两方池, 故名双泉庵。该庵自西向东现存门楼、正殿、南配殿。门楼顶
瓦不存, 无门。正殿面阔3间,进深1间,硬山顶,前出厦,布瓦脊已毁。南配殿结构与正殿相
同, 院内有龙首碑、龟蚨碑及明至民国的碑喝共8通, 碑刻记载较详。该庵创建年代不详,
据碑载历史较早,明中叶为极盛期,明末遭兵燹,庵堂荒废,清、民国又曾两兴,现保存尚好。
小寺玉皇庙 位于张夏镇小寺村东北首,该村原建有神宝寺、玉皇庙等4大殿宇。玉皇
庙建筑年代不详, 明代重修过。现存玉皇庙,为面阔3间、进深8间的硬山式建筑,另有山门、
东西道人住舍、残钟楼1座及悬挂的清代大钟1口, 重500公斤。庙内碑喝近10通,刻文清晰。
原神宝寺遗址及4方佛残像,均有研究保护价值。
石窝古建筑 位于五峰山乡五峰山西麓山角下的石窝村,距县城20公里,在古石窝邑旧
址 处。在村东山坡20米处, 有一石窟,名曰"南海堂",并有"洛泉堂"题记,石窟平面为方形、
顶部为叠涩复斗式,分前堂后室",文化大革命"时被毁,建筑年代为南北朝时期,窟门为后代
重修。村内有位于一条纵轴线上的南北二皋,创建年代不详,现皋为清道光十一年(1831年)
重修。南泉东侧是三官庙, 为硬山顶,面阔3间,进深2间,为明代建筑,清代维修, 并有东西
配房,墙上有两方线刻画石。北泉向北20米,有真武庙,现存碑文记载"庙始建于明, 清重修",
其建筑形式与三官庙同,室内四壁有画已无法辩认,店前立有明万历年间(1573-1620年) 立
碑两通,西壁有清代碑两通。南皋门墙右侧原嵌有北齐碑喝1通,现存于泰安岱庙。石窝古
建筑现保存较好。
大圄山玉皇庙 位于崮山镇大崮山村北山巅之上,坐北朝南,有玄武上帝庙、三官庙、
半穴式殿堂, 3 座墓室 , 明至民国石碑7通,均置于长34米、宽18.6米的围墙之内,皆为明
代所建。现除正殿只剩残墙断垣外,余尚完整。
龙居寺 位于万德镇坡里庄村西300米处, 寺建在高6.5米的台基之上,面阔3间、进深
3间、单檐硬山顶, 为灵岩寺下属。创建于元代,明代重修,现存大殿1间及明弘治、清乾隆
重修碑各1通。龙居寺三面环山, 清溪绕前, 殿前有粗围茂盛的银杏树1棵,可谓古木参天,
谷幽院静。现寺 为坡里庄林场住用。
三皇庙 位于万德镇史庄村西北首, 为单檐硬山式建筑。面阔3间、进深1间、全灰布
瓦盖 顶 ,内有宽 9. 4 米、长 5 米、高 4.2 米的清代壁画 , 艺术水平较高。另有明朝
创建三皇庙题记 1 方。 该庙为明万历三十五年 (1607 年) 建造。现仍保持原貌, 壁画
尚清晰 , 有一定艺术价值。
柳御史洞 位于万德镇西房村南首。 窑洞为仿木结构砖券而成。面阔 3间 , 中间正
门 , 两侧间开内门各成里间, 外看为后高土层打的窑洞。从建筑形式看属明代所建,现保
存完好。据当地人传说,明代后期,有个在京做官的柳御史被贬来此避难所建。
清真寺 位于张夏镇青杨北村北首。主建筑礼拜堂, 由3殿组成,后2殿为硬山式。3殿
相互 衔接, 形成勾连搭。前院有南北讲堂配房,北讲堂东大门北侧有沐浴室。南北讲堂为
硬山顶, 进深1间,面阔3间。清真寺为清代所建,是长清县回民清真寺保存最完整的一处。
文庙 位于县城文化馆院内,建于宋朝天禧二年(1018年),元明清各代屡有增修,院内
建筑 由南至北为:庙门、畔池、两石坊、棂星门、大成殿、明伦堂、横经阁等殿宇。现仅
存1座完整的大成殿, 面阔7间、进深3间、单檐庑殿顶,现作为博物馆文物库房和陈列室之
用。
朱氏宅院 位于万德镇西下峪村中部, 是清末的地主四合宅院,南北长12.2米,东西宽
4.6米,除西配房是平屋,余均为硬山式。正偏房皆为面阔3间,用砖瓦相砌成脊,脊两端用瓦
相叠,翻 翘作装饰。还有高大的门楼,镶嵌图案的影壁,现保存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