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辑 传染病防治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16&A=2&rec=458&run=13

建国前,长清县常见的传染病有霍乱、天花、麻疹、白喉、大脑炎、疟疾、婴儿瘫等
10余种。1919~1925年内3次流行霍乱病,仅孙庄、马头两村患者700余人,死79人,数户
灭门。
建国后,贯彻执行了“预防为主”的卫生工作方针,开展群众性的除害灭病工作,对
各种传染病采取了防治措施,推广预防接种,天花、白喉、黑热病、疟疾等已基本消灭,
其他传染病也逐年下降。
预防接种 1956年开始在全县实行预防接种工作。使用麻疹活疫苗、小儿麻痹糖丸活
疫苗、 精制白喉类毒素预防接种,麻疹、小儿麻痹、白喉3种病的流行已得到控制,天花
已被消灭。伤寒、破伤风等在普遍接种的基础上,也得到较好的预防效果。
1980年, 对各种生物制品,按规定免疫程序,进行有计划的接种。7周岁以下儿童,
以白喉、百日咳、破伤风联合制剂和脊髓灰炎糖丸疫苗等为儿童基础免疫制品,实施儿童
计划免疫。1985年建立了生物制品冷链系统,保证了生物制品的有效作用。县防疫站、人
民医院和妇幼保健站等组成预防接种领导小组指导预防接种工作,防止预防接种异常反应
事故。对接种异常反应的患儿,及时免费治疗。
传染病防治 长清县1925年发现副霍乱,建国后建立疫区抢救和疫点处理医疗队,预
防副霍乱的流行。每年从5月1日~10月底实行全日值班制,建立肠道门诊,搞“水改”、
“粪管”,开展疫源检查工作,加强水源保护。每年夏秋季对黄河沿岸、铁路、济兖公路
两侧1公里处饮用水源,用漂白粉消毒2~5次,其他饮用水源消毒1次。在黄河流入、流出
县境的姚河门、娘娘店和灵岩寺等处,每10天进行一次水样化验。1963~1985年未发现副
霍乱病例。
肝炎 1972年9~12月, 长清流行黄胆性肝炎,发病1258例。采用保护水源和就地隔
离、就地治疗、就地消灭的办法,防止了蔓延。1977年配合山东医学院肝炎普查组进行肝
炎普查工作, 在五峰公社设了3处肝炎防治点,共查了4045人,验血1755人,确诊为肝炎
者203人, 患病率11.5%。1984年对在托幼、饮食、服务行业工作的1912人,进行了乙型
肝炎表面抗原携带情况调查,总携带率为4.08%,对阳性者,全部调离。
白喉 1961年8月18日, 在城关南门里发现首例白喉病人。此后在许寺、归德、万德、
张夏、马山等公社的77个村庄,又发行病人1015人,死亡19人。通过用“巴豆”、“朱砂”
含化丸治疗并进行喷喉、 病家消毒等预防治疗措施,控制了白喉的流行,自1974~1985
年未再发现白喉病例。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简称流脑。 1963~1964年,发生流脑的113例。卫生防疫站组
成医疗队对易感人群5900人,进行预防服药,滴鼻喷喉2000余人。1965年春,流脑又一次
流行, 发病率占全县总人口的3.1万,病死率为发病人数的10.7%,以孝里公社的南黄崖、
北黄崖、庞道口最重。医疗队采用中、西医药防治方法,对3500人进行预防,控制了扩散
流行区。 1980年对城关小学100名学生,进行流脑带菌者调查,带菌率为26%; 1981年
又对双泉小学的116名学生进行调查,带菌率为31.9%。对带菌者均采取了预防治疗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