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辑 中 医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16&A=2&rec=442&run=13

本县中医发展较早,战国时期就有齐国卢人著名医学家扁鹊——秦越人。云代李坚,
号麻衣先生,既通明医学,又长于风鉴术,用中草药为人民治病。明代洪武年间,县城有
医学和药局之设。清代乾隆年间,窑头人卢大本,医术高超,对《黄帝内经》、《伤寒论》、
《金匮要略》、《景岳全书》等医籍有较深的研究,擅长治疗内科和妇科疾病。清末,五
峰东菜园张重庆,长于眼科,会针拔手术,有“国手”之称。民国时期的吴子云、郝百川、
刘万仓、卢希正、王庆河等,都是闻名县内外的名医。吴子元,对方药研究较深,专长治
疗内科病,主药一般达二、三两,服之无不见效。郝百川,是城关人,擅长以针灸治疗霍
乱病, 群众给他送了“济惠为怀”的匾额。刘万仓,孝里松竹店人,精于外科、 喉科,
行医范围遍及周围9县, 群众捐资为他立了镌有“一片婆心”字样的石碑。 卢希正, 张
夏井字坡人,擅长治疗伤寒病,被群众誉为“伤寒先生”,撰写了《新医学源流》手稿,
是他医学理论的总结。
建国前的中医人员,多数是家传、学徒、自学成才而成为医生,内科医生较多,外科
(疮疡科)较少,有专从事妇科、眼科、针灸、整骨医生,散布在城乡各地挂牌行医、坐
堂应诊或赶集串乡看病。他们采用传统的望、闻、问、切和一般的辩证方法给群众看病。
建国后的长清中医,不但在理论经过入学培养、临床进修有所提出,而且在诊治方法上也
有改进。1952年以后,中医人员经过分期进行现代医学理论知识、诊病方法的训练,有1/
3能掌握辩证与辩病相结合的诊治技术。
1969年对全县中医普遍进行了新医疗方法的技术培训,在针灸术的基础上,掌握、推
广经络疗法、埋线结扎疗法、耳针、电针、推拿等先进医疗技术。1985年全县10处综合医
疗单位均设有中医门诊、病房,运用中医辩证治病方法,对常见的脑血管意外病、冠心病、
胆囊炎、传染性黄胆肝炎、阑尾炎、菌痢、泌尿系统感染、胃炎、病毒性感冒、神经官能
症等疾患,均能较好地运用中医术进行治疗,收到满意的效果。中医人员搜集民间常见病
土方、单方、验方,经过筛选整理,编写了《土方、验方汇编》,共记载土、单验方1048
方剂, 其中内科方516个,外科方202个,皮肤科方89个,妇科方120个,小儿科方35个,
五官科方46个,其他40个。所载方剂经临床试验,疗效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