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辑 民间文艺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16&A=2&rec=408&run=13

长清县人民在长期的生产与斗争中创造出了许多具有地方生活气息的民间口头文学与
民间艺术,展现了各个历史时期人民的生活情趣和精神风貌。特别是抗日战争中,群众讴
歌救国救民的共产党、八路军,揭露日军暴行,讽刺、批判流弊、恶习,充分表达了劳动
人民的爱憎之情;那些多姿多彩的民间玩艺也充分表现了劳动人民豪放、勤劳、聪慧的形
象。从内容上看,有情歌、劳动歌、时政歌、儿歌;形式上又有歌、谣、舞之分。其语言
亦朴实明快,形象活泼生动,乡土气息浓厚,便于流传。

民谣
(一)(流行于1926~1927年)

打洋鼓,吹洋号,北伐军,早来到。
打军阀,杀土豪,恶霸坏蛋都除掉。

(二)(流行于1937~1945年间)

青青天,蓝蓝天,八路军来了都喜欢。
八路军是咱穷人的兵,八路军帮咱把身翻。
打鬼子,杀汉奸,消灭鬼子保家园。
儿童团,呱呱叫,学习站岗又放哨;抓汉奸,查路条,特务别想逃得了。
儿童团,真勇敢,站岗放哨查汉奸;来了汉奸不让走,问问路条有没有。
秋风吹,天气凉,抗日子弟在战场,多送几件棉衣裳,帮助他们打胜仗。
八路军来独立营,谁来参加谁光荣,骑着马来披着红,光荣光荣真光荣。
小日本喝凉水,打了罐子赔了本。
吃咸菜,不加盐,日本鬼子死到阳历年。
七月二十九,天上没有星,咱们的那八路军攻打长清城,吓坏了城里的鬼子汉奸兵。
一枪没有还,弃城逃了命。八路进了城,喜坏了穷百姓,敲锣打鼓放火鞭呀,欢迎那个子
弟兵。

(三)(流行于1946~1948年间)

打了粮食保长的,养了闺女官长的,儿子大了老蒋的(指蒋介石)。
想“中央”,盼“中央”,“中央”来了更遭殃(“中央”指国民党中央军)。
翻了身来想一想,翻身不忘共产党,又分地来又分粮,全家老少喜洋洋。
翻身不忘共产党,吃水莫忘打井人。
脱下粗布衣,换上黄军装。为了保家乡,咱把兵来当。
放下耪地锄,扛起三八枪。打倒反动派,才能有那好时光。

(四)(流行于建国以前)

小白菜呀,地里黄啊,三岁两岁没有娘啊!
跟着爹爹还好过呀,就怕爹爹娶后娘啊!
娶了后娘三年整啊,生了弟弟比我强,他穿新来我穿旧呀,他吃肉来我喝汤啊!
后娘来了儿遭殃啊,哎!儿遭殃!哎!………

(五)(流行于建国以前)

头戴大红花,骑驴回娘家。
怀抱胖小子,丈夫把礼拿。
进门问声爹娘好,老两口乐的笑哈哈。
爹娘放宽心,俺小日子不算差,有吃有穿又有花。
姥姥点头笑哇,这俺就放心啦!
娶媳妇压红砖,一家门户一重天。
砖比天不着边,随乡入俗合家欢。
鸭子呱呱上磨台,快快盼着媳妇来。
媳妇来了成双对,吃那迎时饭,穿那跟趟鞋。

(六)(流行于建国以后)

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的是干部。
树靠根,儿靠娘,百姓就靠共产党。
分了责任田,吃穿不犯难。

民 歌

(1) 逃难歌(流行于1937~1945年间)

月儿弯弯影儿长,逃难的人儿离家乡。
烟火滚滚哪里去,挨饿受冻去流亡。
满山遍野逃荒人,哭爹喊娘真凄凉。
一路嚎啕哭不尽,国亡家破没希望。
日本鬼子似虎狼,烧杀奸淫都抢光。
蒋该死的不抵抗,中华儿女遭了殃。
好男儿快拿起刀和枪,赶快杀敌上战场。
誓死不当亡国奴,保国才能有家乡。
跟着救星共产党,参加八路扛起枪,
坚决消灭日本鬼,中华民族才能有希望。

(二)动参歌(流行于1937~1945年间)

叫老乡,你快去把战场上,快去把兵当。
不要等日本鬼子来到咱家乡。
老婆孩子遭了殃啊,你才把兵当;
你别说,日本鬼子难找我,独自清闲多快乐;
你不当兵,我不抗敌,想个法儿躲呀,日子怎么过?
你不当兵,我不抗敌,咱就亡了国呀!你看怎么过。
你别想,谁家来了就给谁纳粮,纳粮也是落遭殃。
日本鬼子奸淫烧杀又抢粮,一家老小杀个光!
我的个老乡哎,你快去把兵来当啊,快去把战场上,
消灭日本鬼子,才能保家乡!

(三)解放济南歌(流行于1948年间)

秋天来了,天气渐渐寒,
解放军打济南啊,人人都喜欢
有主力和民兵,一起来动员。
咱们老百姓,全民总动员,
送军火,抬担架,积极来参战,
军民一条心,狠狠杀敌顽。
解放区人民,全力来支援,
肩挑车推,军粮送前线,
男女齐出动,为了打济南。
人民子弟兵啊,打仗真勇敢,
手榴弹拚刺刀,个个是好汉,
活捉那王耀武,济南解放在眼前。

玩 艺

花棍舞:流行于孝里镇南黄崖村周围村庄和城关镇牛山庄一带。表演时由数人组成,
每人手拿一根花棍,棍两端带有数枚方型铜钱或铁圈,贴花纸剪穗,边舞边在身边各部位
进行舞棍敲打、转身、扭腰、踢腿、双人对舞等动作,表演细致,轻松自如。
竹马舞:流行于城关镇西三里等村,表演时由15~20人组成,每人有一纸马套在身上,
手拿鞭子、腰刀,跑各种花样。马身上系有铃铛,边跑边响,给人以奔放、威武的感觉。
手龙舞:源自平安店镇赵家营村(回民村)。表演时有11~15人组成,有一定武功基
础的两人各拿令旗和纸龙,其余每人手拿两个绣球,能摆单桥、双桥、对绣球、龙戏珠、
丰收打囤、全过顶等,舞姿美,花样多。
钓鱼舞:流行于归德镇翟庄、沙河辛,城关镇孟李村一带。表演时双人舞,一人藏在
纸糊成的大鱼内,头尾能摆动,鱼肚嘴巴能张开,一人在前,拿钓竿,鱼头处拴一绳,做
钓鱼牵鱼状,时而游鱼戏水,时而鲤鱼打挺、转花、抖身,与钓鱼人追逐合欢。两人动作
灵活、轻松,妙趣横生。
云灯舞:流行于平安店镇乙武村,城关镇的叶庄、杨庄一带。表演时由12组成,每人
手拿两块云彩形状的灯,变换各种队形,边舞边摆字,组成各种画面,起伏不平,时而彩
云成片。其舞姿和表演风格独特,轻松舒展,别有情趣。
七巧灯舞: 源于城关镇东铺、燕王村。表演时由7人组成,每人手拿涂有不同颜色形
状的木块,边舞边拼成字或祝贺标语,似七巧板拼凑玩具。
狮子舞:流行于崮山镇范庄、归德镇翟庄等。每到春节出村或进县城表演。长清水泥
厂的狮子舞, 1982年进济南市表演被拍成电视录像。表演时由7人组成,能进行翻滚、跌
爬、窜逃、滚大球、对斗、戏狮双滚、大小耍斗等,活泼伶俐,具有威武、虎气生风之感。
龙灯舞:流行于双泉乡马西村、张夏镇焦台村、张夏村、孝里镇广里店村、万德镇孙
东村等。其中焦台村龙灯舞已有300余年历史。表演时由9~17组成,有龙打滚、跳龙门、
龙盘柱、卷苫子、长龙出水、钻云山雾等,花样较多,有各种小故事,都是用龙的动作告
诉人们,富有神秘感。多次进县城表演,受到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