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辑 统战工作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16&A=2&rec=285&run=13

中国共产党长清县委员会统一战线工作部(简称统战部),成立于1939年秋,是代表
县委联系抗日的各阶层人士,团结各民族、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和其他爱国人士的党
的统一战线工作部门。孟可铭为首任统战部长。抗战期间,统战部曾被县委政工部或社会
部代替。解放战争期间,统战部由保卫部代替。建国后,1953年初恢复统战部机构,设部
长、副部长、秘书或干事等职。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统战部机构瘫痪。1975年
10月,恢复统战部机构。1980年以后,统战工作机构加强,县委副书记分管县统战工作,
各乡镇党委副书记均分管基层统战工作。
抗日战争爆发后,长清县党组织贯彻执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团结拥护抗日的知
识分子、开明士绅,扩大抗战力量,形成了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孤立打击敌人。国
民党员田子全、曹金章分别担任二、七区抗日区长,一些国民党员、开明绅士担任县抗日
民主政府科长或参议室成员。在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感召下,二区小屯地主杜兼斋将
3支长枪短枪献给长清县抗日游戏对, 根据地内绝大多数开明地主士绅献出枪支。武装抗
日游击队。 1939年, 在抗战极端困难的情况下,家境殷实的开明士绅向八路军东进支队
(115师之一部)捐款筹粮,资助八路军,受到地委的表扬。1940年3月,在县政权建设中
实行“三三制”,即在县抗日民主政府政权中,共产党员(代表工人阶级和贫农)、非党
左派进步分子(代表小资产阶级)和中间派分子其他分子(代表中等资产阶级和开明绅士)
各占三分之一,巩固和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靠近敌占区的村庄,建立“两面政权”,
推选“两面村长”(明里应付敌人,暗中作抗日工作)。一些开明绅士也加入到抗日阵营
中来,当时四区的耿建三、张品三、景万寿等均支持抗日。耿建三的儿子耿相乾利用他在
济南赶车运粮的机会,为我军搞医药、纸张、油印机等物资及敌人情报。1942年以后,敌
占区周围村庄全部建立“两面政权”,扩大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力量。
1940年,县委设置敌伪工作部,分化瓦解敌军,扩大抗日力量。县敌伪工作部(1943
年后改称日伪工作部) 中的宫川英男、桥本等3名日本反战同盟成员,同县日伪工作部的
同志一起作争取和瓦解日伪军的工作。1945年,日伪工作部通过拥护抗日的日伪镇长左云
河向出身贫寒的驻青杨火车站日军班长伍内(油漆工出身) 作争取工作,带领班内5名日
军士兵及全部武装向我投降。
日本投降后, 对低工作转向争取和瓦解国民党顽军。1947年3月,以高国璋为首的对
敌工作组,向国民党73军驻范庄火车站官兵作争取工作成功,排长董振声带领15名国民党
官兵投诚。
建国后,长清县爱国统一战线得到巩固和发展。与民主党派、无党派知名人士、非党
知识分子干部、起义投诚的原国民党军政人员、原工商业者、少数民族上层人物、爱国的
宗教领袖人物、去台人员留在大陆的家属和亲友、港澳同胞台湾同胞及归国侨胞,结成广
泛的爱国统一战线。长清县有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和中国农工民主党两个民主党派,与
它们“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争取民主党派积极主动地参政议政。
解放前去台湾的同胞有140户521人,去台人员家属和亲属213户895人,加强了海峡两岸同
胞的联系,通信的有85户,通汇的61户。对台胞和他们在大陆的家属亲友不歧视,一视同
仁。从原54名工商业者中区别出劳动者48名。1985年,对原起义投诚的国民党军政人员颁
发《起义人员证书》。重视发挥1699名非党知识分子的才能,有29名获得了中级技术职称。
尊重和保护宗教信仰自由,对全县3766名少数民族和20名宗教界上层代表人物落实了统一
战线政策。党把统战对象作为重要依靠力量,以诚相待,合作共事。县第一届政协有常委
22人,其中无党派人士14人,占常委数的63.6%;民主党派1人,占4.5%。县政协积极协调
民主党派、各界人士之间的关系,围绕党的中心工作开展经济、教育、科技、文化艺术、
医药卫生等方面的咨询服务活动, 积极组织党外人士参政议政。全县有各类统战对象约3
万人,县委、县政府把他们当成知心朋友,激发他们报国之志,形成广泛的巩固的爱国统
一战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