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关事务管理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16&A=1&rec=42&run=13

【概况】1986年,长清县政府机关事务管理由县行政旅游事务管理局负责。1989
年,长清县行政旅游事务管理局撤销,设立长清县机关行政事务管理局 (以下简称行
管局) ,时有干部职工32人。1997年,长清县行管局内设办公室和财务、水电、基建
维修、膳食5个科室,有干部职工37人。
1986~1997年,县政府机关事务管理部门认真做好机关财务、膳食、房产、机关
公房修建、水电暖保障等工作。12年间,先后负责修建了县委机关新办公大楼及其配
套设施, 县委机关新宿舍楼及其附属建筑。1992~1995年,行管局连续4年被评为长
清县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

【机关办公大楼建设】新建的县委机关办公大楼位于长清县新城清河街黄金地段,
始建于1986年5月, 1989年7月竣工交付使用。办公楼总建筑面积13000平方米。另建
有传达室、会议厅、食堂、锅炉房、澡堂等附属设施。其中,会议厅始建于1991年,
1992年8月交付使用,建筑面积1247平方米,可容纳600人。

1986~1997年长清县机关行政事务管理局领导人

┌───┬──┬───┬────────┬──┐
│姓名 │性别│职务 │任期 │备注│
├───┼──┼───┼────────┼──┤
│赵光君│男 │局长 │1986~1988.5 │ │
├───┼──┼───┼────────┼──┤
│董梦禄│男 │局长 │1988.5~1989.11 │ │
├───┼──┼───┼────────┼──┤
│王树泉│男 │局长 │1989.11~1993.2 │ │
├───┼──┼───┼────────┼──┤
│曹玉柱│男 │局长 │1993.2~1996.3 │ │
├───┼──┼───┼────────┼──┤
│卢宪震│男 │副局长│1990.4~1996.3 │ │
│ │ │局长 │1996.3~ │ │
├───┼──┼───┼────────┼──┤
│庄延节│男 │副局长│1986.5~1990 │ │
├───┼──┼───┼────────┼──┤
│李伟 │男 │副局长│1986~1987 │ │
├───┼──┼───┼────────┼──┤
│肖明峰│男 │副局长│1987~1990 │ │
├───┼──┼───┼────────┼──┤
│宋云福│男 │副局长│1990.4~1993.2 │ │
├───┼──┼───┼────────┼──┤
│王长锐│男 │副局长│1994.2~1996.7 │ │
├───┼──┼───┼────────┼──┤
│李治国│男 │副局长│1996.4~ │ │
├───┼──┼───┼────────┼──┤
│杨军 │男 │副局长│1996.4~ │ │
└───┴──┴───┴────────┴──┘

【新宿舍楼建设】为改善县直机关干部职工的居住条件,1989~1997年,多方筹
集资金1000万元, 建起标准较高的宿舍楼8幢,总建筑面积23500平方米,302户干部
职工喜迁新居。
(李治国)

体制改革
【概况】长清县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简称体改委) 成立于1988年3月,局级行政
单位,列政府序列。主要为深化改革作好综合、协调、指导、服务工作。到1997年底,
有工作人员8人。在体改委成立前,体改工作由长清县委政策研究室协调办理。
1986年11月,县饮食公司综合门市部、服务公司春来服务社、理发店、副食门市
部、建委建材站的饭店、建材门市部等,开始实行企业承包和租赁经营。
1987年4月,长清县下发《关于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增强企业活力的暂行规定》。
是年8月,县委、县政府在灵岩寺召开县属工业经营承包协调会议。按照“包死基数,
确保上缴,超收分留,欠收自补”的原则,确定除对县水泥厂、酒厂、钢窗厂实行利
税全包,确保上缴利润外,县属其他13处厂家都留利在厂,以发展生产,“放水养鱼”。
随后以县委研究室为主体,从县直有关部门抽调精干力量,分为工业、商业两个工作
组,在主管部门配合下,赴酒厂和县副食品一、二、三门市部,综合公司进行企业承
包、 租赁经营试点。11月2日,县委、县政府下发《关于全面推行企业承包、租赁经
营责任制的试行意见》,自此,第一轮企业承包经营在全县工商企业中普遍推开。县
属68处工业企业,乡镇属139处企业,绝大部分实行了承包经营,承包期限大多为3年,
个别为1年。 在承包租赁工作中引入了竞争机制,面向社会,公开招标,择优承包,
以此促进了企业发展和经营机制的转换。
1987年10月,在全县经济与社会发展战略研究会上,有40名各条战线的高中级科
技人员,就长清县经济发展战略问题发表了意见,初步确定了“大力发展南部山区,
积极发展中部平原区,稳住并逐步治理沿黄滩区”的发展路子。
1988年3月, 县体改委正式成立。在进行大量调查研究、考察论证的基础上,拟
订方案、起草文件、试点推广、综合规划、指导协调,较好地发挥了参谋助手作用,
同时锻炼培养了一支素质较高的体改队伍。 1988~1997年,全县有888家企业实行了
股份合作制,总股金达85382万元;46家企业实行了股份制,入股金额12050万元;组
建企业集团48家,其中部级2家、省级11家、市级27家;有20家企业实行了兼并联合。
改革使长清经济得到快速、持续发展,体改工作走在全市前列,多次受到上级表彰。
1994~1996年连年被评为济南市体改系统先进集体。

1988~1997年长清县体改委领导人

┌───┬──┬───┬────────┬──┐
│姓名 │性别│职务 │任期 │备注│
├───┼──┼───┼────────┼──┤
│张继伟│男 │主任 │1988.4~1990.3 │ │
├───┼──┼───┼────────┼──┤
│秦培增│男 │主任 │1990.4~1996.8 │ │
├───┼──┼───┼────────┼──┤
│张百镇│男 │副主任│1994.2~1996.8 │ │
│ │ ├───┼────────┼──┤
│ │ │主任 │1996.8~ │ │
├───┼──┼───┼────────┼──┤
│王恩广│男 │副主任│1988.4~1993.4 │ │
├───┼──┼───┼────────┼──┤
│马德祥│男 │副主任│1988.4~1989.11 │ │
├───┼──┼───┼────────┼──┤
│赵光韬│男 │副主任│1991.5~ │ │
├───┼──┼───┼────────┼──┤
│耿怀岭│男 │副主任│1994.2~ │ │
├───┼──┼───┼────────┼──┤
│李春芝│男 │副主任│1996.4~ │ │
└───┴──┴───┴────────┴──┘

【企业体制改革】企业体制改革是长清县经济体制改革的重中之重,先后经历了
4个重要发展时期:
(一)1986~1991年,重点是推行企业承包制。在此期间,县属和乡镇企业普遍推
行了以利润包干为主要内容, 多种形式的经营承包责任制。每个承包期一般为3年,
大都进行了两轮承包。同时,在全县国合商业全面推行了“四放开”(即经营、价格、
分配、用工),同时对边远200多家小门店实行了抽回商品资金,承包自主经营,使国
合商业效益得到了较大提高,许多企业走出困境。1992年8月和1993年8月,市委、市
政府两次在长清县召开现场会,推广长清经验。
(二)从1992年初开始,以乡镇企业推行股份合作制为契机,重点推进企业产权改
革, 建立法人治理结构。1992年2月,以体改委、企业局为主,会同财税、银行、工
商等部门,乡镇政府亦派员参加,率先在长清镇轻工机械厂、水泥厂、归德橡胶制品
厂、塑料厂(现泉都集团) 进行股份合作制试点。是年4月,县委、县政府在长清镇召
开全县推行股份合作制工作会议,由点到面推动全县乡镇企业和县属集体企业股份合
作制工作向纵深发展。1994年,以县属企业产权改革为重点,以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
为主要形式,结合全县实际,学习借鉴诸城先出售后改制,内部职工持股的经验,以
县益民制药厂、化肥厂、正大石油公司为试点,先后制定了推行企业产权改革的实施
方案及政策规定,到1994年底,全县实行股份合作制的企业409家,总股金1.7亿元,
其中新增股金6320元。从而进一步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促进全县经济持续快速发展。
是年10月, 全市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现场会在长清召开。到1996年9月,县属企业完成
改制的有37家,占应改制企业的90%。
(三)从1992年12月起,以组建企业集团为重点,实施骨干膨胀战略,以资产联结
为纽带,实行跨行业、跨地区、跨所有制的联合,形成了以优势骨干企业为核心层、
众多企业为紧密层或半紧密层的企业群体,优势互补,变个体优势为群体优势,提高
了市场竞争能力,拓宽了企业发展的路子。到1997年底全县企业集团发展到48家。
(四)自1994年起,以优势资本结构,搞好资本运营为重点,实行兼并、联合、破
产、嫁接、改造等多种形式,深化企业产权改革,促进了产业、产品和组织结构的调
整优化。1994~1995年,共有10处县属亏损企业实施破产,甩掉包袱6751万元;同时,
打破地域、行业和所有制界限,加快国有(集体)资产优化重组步伐,特别是1997年实
现了长新石材有限责任公司进出口公司与三九集团的兼并联合,盘活资产2800万元。

【农村体制改革】(一)继续完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不断完善承包合同,推行
合同公证制度,明确承包期30年不变。
村级企业化管理。在经济发达的村,以村办企业为依托,采取公司+农户的形式,
把现代企业管理方式移植到村级管理上来,使整个村成为融农、工、商,经济、社会
生活为一体的大企业。1994年11月,在城关镇西三里、小柿子园、前三、孙庄、三龙
5个村进行了村级企业化管理的试点,促进了全县村级企业化管理方式的推广。是年,
全县有14个村实行了集团公司管理。
小城镇建设。至1997年,全县建制镇由1995年的7个增加到9个,还新设了非建制
镇2个(潘村、青杨) 。其中万德镇在1992、1993年,分别被省政府和国家计委列为小
城镇建设试点镇。归德镇和崮山镇分别被省、市政府列为试点镇。小城镇在土地与户
籍制度、财政与投资体制,二、三产业对外开放诸方面都加快了综合改革步伐,形成
独具特色的以人文历史景观为依托的小城镇群,使整个县域经济实现了“一带、一区、
四点”的合理布局。即:东部乡镇沿104国道隆起一条50余公里的经济带,县城(长清
镇) 和平安店镇、归德镇连成一个经济开发区,孝里、双泉、马山、五峰山等乡镇建
成为较独立的各具特色的经济支撑点。
农村规模经济发展与荒山拍卖。为了有效利用与开发农村资源,至1997年底,全
县共拍卖荒山4666.7公顷,实行林场大户承包7300余公顷,促进了山区绿化和林牧业
的发展。建立土地流转制度,使土地适当向种田能手集中,促进了土地适度规模开发。
(李德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