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沿革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16&A=1&rec=3&run=13

【隶属演变】长清县因其境内有齐长城和清水沟而得名。长清县境,早在春秋
战国时期就已区划,时属齐国。隋代开皇十四年(594年)始置长清县(县名延称至今)。
时属济北郡;唐代,初属河南道济州,后属河南道齐州;北宋时,属齐州济南府。
至道二年(996年),县城由新城迁至刺榆店(今旧城区);金代,属山东东路济南府;
元代,属中书省泰安州;明代,属山东省济南府;清代,雍正二年(1724年)属泰安
州,雍正十二年(1734年)复属济南府;民国元年(1912年),属岱北道,1913年改属
济南道。1 928年废道设省,长清县遂属山东省。
1939年, 长清县抗日民主政府成立后,属泰西专署;1941年9月,长清县分为
长清、峰山两县,均属泰西专署;1946年,改峰山县为长清县,改长清县为河西县,
仍属泰西专署; 1950年5月,长清县与河西县合并统称长清县,属泰安专署;1958
年12月, 长清县随泰安地区一起并入济南市;1959年撤销长清县;1961年5月,恢
复长清县,隶属同时恢复的泰安地区;1978年11月,长清县复划归济南市,成为济
南市的郊区县之一。

【区划变迁】1986年,长清县辖城关、平安店、归德、孝里、万德、张夏、崮
山7镇和马山、 双泉、五峰山、武家庄4乡,共611个行政村,744个自然村。是年1
月18日,县政府批准将五峰山乡的孙家庙、徐家庄、孙家庙西山、西房庄和南西石
村5个行政村划归万德镇。 1994年,马山乡和五峰山乡撤乡设镇。1995年城关镇更
名为长清镇。至1997年末,全县共辖9个镇2个乡,613个行政村,747个自然村。

【县城建设】长清县治古城是晋代太原县治升城。废太原县置长清县后,仍以
升城为县治。北宋至道二年(996年),因河水为患,长清县城即由升城迁到刺榆店。
长清县城位于县域西北部,西距黄河6公里。地理坐标为东经116°44′,北纬
3 6°36′。元代至正十四年(1354年) ,始筑土城;明代成化十一年(1475年),知
县解瑛改土城为石城;正德年间(1506~1521年),知县刘儒、县丞吕俊再筑长堰,
城高5米,阔3.3米,周长2公里,城门及门类4座;清康熙七年(1668年),因地震使
4座城楼尽毁, 经知县吕朝辅、岳之岭20余年整修,始恢复原貌,至道光二十五年
(1845年) ,知县周仁福在官、民中捐银58400余两,重修县城;抗日战争和解放战
争时期,县城受到战争的严重破坏,著名的全阳塔也被盘距在县城的国民党军队拆
掉两层修建炮楼。1948年,长清解放后,县城成为人民政府驻地,得以逐年恢复建
设,并为抵御城西黄河洪灾,逐步向东发展。1978年11月,长清县划属济南市辖后,
于1983年被国务院列为济南市的科技文化教育卫星城,1990年又被划为沿海开放区。
为加快发展步伐,及时制定了县城东迁至003省道(曾称济兖路) 东侧的总体建设规
划方案。1984年,对新县城进行的第一次规划面积为5.17平方公里,仅此就相当于
清末至民国时期城区面积的10倍多;随着城镇建设日新月异的变化,以及全县商品
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的需要,新县城的总体规划又于1987年、1990年、1993
年三次进行修改。 第三次修改后的新城区规划面积为17.96平方公里,控制面积为
79.95平方公里。 同时详细规划了商业街、商业城、步行街、居住区、公园、建材
市场、文昌居民小区和20条主要街道。至1997年,均已建成投入使用,“卫星城”
已初具规模。
随着县城建设规模的扩大和商品经济的繁荣,居民人口也逐年增加。1986年县
城居民达15911户, 70635人, 其中非农业人口16200人; 到1997年末,居民已达
24728户,93598人,其中非农业人口40846人。崭新的县城已成为全县人民的政治、
经济、文化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