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负使命拓新路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16&A=1&rec=213&run=13

肩负使命拓新路奋力拼搏兴古镇
崮山镇党委书记宋家岭
镇长 李广贤

崮山镇钟灵毓秀,乃千年历史之古镇。曾因清朝乾隆皇帝下江南品尝玲珑别致的
崮山馍馍并赏银而饮誉全国。自本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千年古镇焕发青春,一举驶
上全面发展的快车道,社会各项事业发生了巨大变化:昔日寂寞的山坡上,如今是新
式楼房栉比鳞次,宽敞街道纵横交错,厂区车间成方连片,水上乐园湖光山色,一座
现代化的卫星镇崛起在省会济南西南大门。33个村有28个提前达到了小康水平。1997
年全镇经济总量是1986年的10.7倍,三项产业(农业、工业、第三产业)在经济结构中
的地位排列由1、2、3开始转向3、2、1。回顾镇党委、政府团结带领全镇人民锐意改
革、艰苦奋进、走向辉煌的历程,体会最深的是:坚持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两个
基本点”统一于早奔小康、建设强镇的具体实践,不断探索、完善和坚持了一条符合
崮山镇情,有利加快发展的振兴之路。
坚持走有崮山特色的发展之路。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7年间,全镇通过实行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都有了明显的发展和提高,开创了经济发
展新局面。但怎样实现由温饱型向小康型转变的第二步目标,是摆在镇党委、政府一
班人面前的必答课题。崮山没有照套、照搬外地发展模式,而是立足本镇“安装之乡”、
“建材基地”的传统优势和被市、县规划为城郊型镇、对外开放加工区的机遇,做出
了多数劳力向非农产业转移,企业产品由低档次向高品位升级的发展决策,并出台了
“引进人才、资金、项目”的优惠办法,很快就取得了“三多一无”的显著成效,工
业、建材业开始成为全镇经济的“半壁江山”。1992年,根据“抓住机遇,加快发展”
的工作要求,通过调查进一步分析镇情:地处开放省会济南的门户,交通动脉十分发
达,环境优美宜人,各种资源丰富,有着扩大开放和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快高新密集工
业、旅游开发业和促进经济全面发展的优越条件。为此,镇党委、政府在原来发展思
路的基础上,完善并形成了更有利于全面发展的科学新思路“以工促城,带三建农”:
即以镇内和引进企业工业区的形成和膨胀促进城镇区域的扩大,以城镇区域和旅游项
目的扩大、开发带动第三产业的兴起,以二、三产业积累的丰厚资金增加对农业的投
入,使之走上配套联动、相互促进、良性循环、高速发展之路。5年来,全镇一、二、
三产业蓬勃发展和新城镇迅速崛起的实践证明:“以工促城、带三建农”是一条具有
崮山特色的发展之路,也是加快建设现代化新崮山的成功之路。
选准发展突破口打好振兴崮山的攻坚战。欲肩负起历史赋于的光荣使命,使千年
古镇展放时代新姿,不仅需要有一个符合镇情的发展思路,更需要有一种敢打硬仗、
善于作战的精神。自80年代末以来,全镇上下把“坚持一个中心不动摇”落实在坚持
实施发展思路上,把实施发展思路的突破口选定在加快发展城镇工业、新镇建设和第
三产业上。集中优势兵力,大打攻坚战,从而加快了“早奔小康、建设强镇”战略目
标的实现进程。
(一)工业以“市场广、档次高、膨胀快、效益好”为目标,抓住引进、嫁接打攻
坚战。 为尽快改变崮山工业原来的“规模小、 产品少、效益低”的局面,坚持树立
“以引进促膨胀,以技改促升级,外引内联,以工兴镇”新观念,把开放的视角由省
城扩大到全国及国际大市场。只要是有利于崮山发展或优势互补的人才、资金、项目、
技术,不管姓社姓资,姓公姓私,看准研透后就引进来。或独资经营、或股份合作、
或嫁接联合,以促进工业结构的优化和工业总量的增长。到1997年,利用市区“腾笼
换业” 之机,通过实施“引凤入巢”战略,全镇共引进企业36家,涉及6个国家和地
区。其中济南鸿华集团整建制落户崮山,实现当年建厂,当年投产,当年给崮山创税
收100万元; 北方物业公司山东公司、中德合资志友公司、日本石桥有限公司、控制
面积达到666.7公顷的山东嘉豪集团有限公司的工业园也相继建成和开工。 引进的企
业不仅增加了崮山财政收入,也使当地建筑安装队伍和剩余劳动力有了用武之地。利
用引进人才、资金、项目开展镇属工业项目的嫁接改造,使当地原来的“游击队”变
成“正规军”,“土包子”掌握了新技术,生产的一大批中高档环保设备、工业设备
成为国内外市场畅销产品,其中大型整体法兰盘、囊式换热机组、节能角管式锅炉等
优质产品享誉国内外,均为建设经济强镇打下了雄厚基础。
(二)以“设计新颖、功能齐全、繁荣昌盛、富有魅力”为目标,加快省会卫星镇
的现代化建设步伐。80年代末,镇党委、政府把建设好卫星镇使之成为全镇经济、政
治、文化中心,增强群众对奔小康的向心力和对外开放的吸引力摆上日程。按照工业
化、 城市化、 现代化的标准和“跨世纪设计、无遗憾工程”的原则,科学地规划了
“五区一园”(工业区、商贸区、文卫区、行政服务区、居民生活区、水上乐园)的建
设蓝图。先后拓通工业区路,架设工业区供电专线,安装程控电话、大哥大机接收站
等通讯设备,建起崮山商场和商业街、中小学教学楼、市立五院崮山分院、工商税务
办公楼及5家金融机构, 扩展成“五纵五横”的内外交通道路等一系列功能齐全、配
套成龙的基础设施。尤其是于1992年开发的水上乐园,形成镇倚青山建、碧水傍新城
“一城山色一城湖”的独特风格,为筑巢引凤创造了优美环境。因此中外客商接踵而
至,经商务工,投资建厂,新镇面积很快由2.7平方公里扩大为6平方公里。镇政府驻
地建立了专职清洁队,辟有成片绿地,装有新式路灯、彩色广告灯箱等,实现了“五
化”(绿、净、美、香、亮)标准,崮山镇象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长清大地上。
(三)三产以“昂起龙头,腾起龙身,摆起龙尾,全面启动”为目标,不断提高三
产在全镇经济中的比重。为此,镇党委、政府把振兴第三产业看作是早奔小康、建设
强镇的重要举措。从1992年起,在城镇规模扩大、人口增多、发展三产临近“水到渠
成”之际,制订完善了加快三产发展的优惠政策:有偿为进镇务工经商农民提供用地,
办理各种证件不超过5天,免征1年的管理费等,因而使第三产业很快出现方兴未艾局
面。崮山商场不断扩大,仅农民投资兴建的商业街就有3条。金融部门跟踪服务,由1
家增到5家。 各村利用交通、资源优势,大力兴办农副产品加工、建材产品加工、机
械维修、商业饮食服务、交通运输等项目,农贸市场由4个增到6个,从事三产人员达
到4500人, 民营企业13家,创税收占财政收入的40.53%。为发挥旅游业在三产中的
龙头作用,1994年镇委、政府将水上乐园租给北方公司开发度假胜地“崮云湖”。至
1997年吸引了数以万计的中外游客,不仅增加了镇财政收入,而且由镇、村统一规划
建起了土特产、饮食、旅游用品为主的一条商业街,给群众开辟了致富新门路。在此
基础上, 引进投资5亿元的济南新世界游乐园项目又在崮云湖南岸开工建设,两三年
以后的旅游业将会成为崮山三产中当之无愧的龙头。
中共十五大已吹响了迈向21世纪的号角,我们将继续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
牢记党和人民赋予的光荣使命,不断探索加快发展崮山的新路子,在古老闻名的崮山
史册上,再续更加光辉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