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工业为主导以科技为杠杆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16&A=1&rec=202&run=13

以工业为主导以科技为杠杆
促进全县经济快速发展
副县长 王先谱

1986~1997年,全县始终坚持“工业立县、科技兴县”的发展战略,以改革总揽
全局,锐意进取,奋发图强,使全县工业经济不断发展壮大,从而促进了长清经济和
社会各项事业的全面发展。
12年来,全县工业在中央关于“改革、开放、搞活”等一系列方针政策的指引下,
大体经历了“七五”起步,“八五”发展提高,“九五”再发展再提高三个阶段。按
照“培植、引进、改造、膨胀、提高”和“县属工业重点抓,乡镇工业抓重点”的发
展方针,立足资源上项目、嫁接改造上水平、骨干膨胀上规模,使全县工业逐步蓬勃
发展起来,闯出一条“县乡村户联合并举,四个轮子一起转”的工业经济发展之路。
特别是乡镇企业,经济总量迅速增长,整体素质不断提高,使农村形成了多元化的产
业结构,在繁荣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支援农业生产,转移富余劳力,提高农民
素质和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成为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到
1997年底,全县工业企业发展到4736家,总资产达到24亿元,从业人员14.4万人,其
中乡镇属企业发展到122家,总资产达14.1亿元,从业人员达25662人。是年,全县工
业产值76.5亿元, 其中,县属工业完成5.4亿元,乡及乡以上独立核算工业完成36.0
亿元。 全县工业销售收入23.6亿元,利税3.8亿元。至1997年,全县已初步形成了以
建材、机电、化工、农副产品加工、工艺品等为主导产业,以花岗石、木鱼石、水泥、
锅炉、溴化锂制冷机组、高档铝合金中空门窗、陶瓷内衬复合钢管、散热器、汽缸、
医药、化肥、白酒、大麦芽等骨干企业、拳头产品为龙头,门类齐全,竞争力较强的
工业体系。在实践中坚持不懈地抓了五点:一是抓改革。12年来,以搞活企业、提高
经济效益为目的,按照上级关于深化企业改革的方针政策,先后实施了一、二轮承包
责任制,全员劳动合同制、股份制等改革措施,初步建立起具有较强活力的现代企业
制度。 至1997年底,全县县乡企业实行股份制、股份合作制改革的企业116家,占总
数的80%, 成立有限责任公司46家,破产9家,兼并9家,租赁7家。二是抓骨干。至
1997年,全县有30家乡镇企业被农业部命名为大中型企业,其中大型企业10家;企业
集团发展到35家, 其中国家级2家、省级10家。三是抓技改。12年来,累计完成技改
项目266项, 投入资金36亿元,增强了企业发展后劲。四是抓管理。先后开展了“企
业管理年”、“市场效益年”、“质量品种效益年”、“管理效益年”等一系列活动,
有效地提高了企业的整体素质。五是抓工业小区发展。10处工业园区已初具规模,铭
峰、诺斯佳等一批大项目落户园区。县城工业区被划为济南市工业园南区,万德镇工
业小区被批准为省级乡镇企业示范小区。
在全县工业经济不断发展壮大的同时,全县电力、邮电事业也在迅猛发展。12年
来,全县电力系统克服了资金、技术等方面的困难,实施了一系列的电力基本建设与
改造工程。到1997年底,全县拥有220千伏变电站1座,110千伏变电站3座;35千伏电
力线路164.59公里,10千伏以下电力线路6020公里;配电变压器1830台,总容量21.3
万千伏安。 全县基本形成了科学合理、 安全可靠的供电网络,实现了村村通电。19
92、1995、1996年被电力部评为全国农村电力“三为”服务先进单位;1995年实现了
“全国农村电力调度自动化实用化系统”达标,被评为全国电气化先进县。1997年全
县供电量达2.4亿千瓦时, 用电量达2.33亿千瓦时。全县邮电事业以1992年开通国际
国内直拨电话为标志,得以长足发展。1994年电话顺利升至七位,进入济南本地网,
开通运行了DDN数据网、智能网、信息网。到1997年,建成管道电缆38.53管程公里,
架设光缆100皮长公里, 电缆494对公里,市话增容8096门,农话增容11032门,村通
电话普及率达到82%。
12年来,科技兴县步伐不断加快。全县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高举“科学
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旗帜,认真组织实施“科技兴县”战略,不断促进科技成果向
现实生产力转化,逐步建立起了科技和经济高效融合新机制,初步形成了以发展高新
技术及其产业为先导,以科技兴工、兴农、兴“三产”为主导,全方位、多层次科技
与经济结合的格局。科技兴工取得显著成绩。大力发展了沿104、220国道两条“星火”
密集带。 给水暖通区域型支柱产业已于1997年7月被国家科委批准。至1997年,全县
已有省级高新技术企业4家, 高新技术产业生产点8家,星火示范企业7家,市级科技
成果推广中心7处;“863”计划项目“陶瓷内衬钢管与坩锅”已实现产业化;全县共
建厂办科研所85家,固定资产达3200万元。科技兴农步伐加快。1986~1997年,累计
组织实施星火计划、开发计划、丰收计划、黄淮海开发计划、菜篮子工程计划等各种
科技计划197项。现已建成吨粮田16666.7公顷,“四作四收”高产高效田6666.7公顷。
累计引进、 繁育、示范、推广350个农业栽培、养殖新品种,推广了69项高产栽培和
饲养技术,极大地提高了全县土地产出率、农产品商品率。
科技体系不断完善。围绕“科技富民工程”和“两高一优”农业,不断完善了以
县农技站为龙头、乡镇农技推广站为基础、村示范户为补充的技术推广服务体系。至
1997年底, 全县已建成县级农技推广、服务组织40个,乡镇级352个,村级613个。1
986年以来, 长清县多次被评为全市科技工作先进单位。1996年被评为全国科技工作
先进县,张夏镇和万德镇被认定为省级“星火”示范乡镇。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达52%。 科技成果丰硕。12年来,全县共实施各类科技计划项目389项,取得科技成
果154项, 获专利83项。获市以上优质产品64种,有21种产品获全国科技博览会、全
国星火博览会、全国专利新技术、新产品展览会金奖。
面对世纪之交,回顾过去,展望未来,我们相信,长清县的工业、科技和各项社
会事业将会发展得更快、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