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准路子发挥优势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16&A=1&rec=198&run=13

选准路子发挥优势
踊跃跨入“全国百强县行列”
县委常委、副县长赵聿兴

1995年10月11日, 第三届中国综合实力百强县信息发布会宣布: 长清县从全国
2000多个县(市)中脱颖而出,跻身百强。
1990年前,长清县还是全省46个欠发达县之一。1990年,长清县国内生产总值仅
为7.5亿元,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仅1453元;1994年,这两项指标分别达到28.1亿元和
5451元。1990年,长清县财政收入只有3163万元,人均财政收入仅62元;1994年,这
两项指标分别达到8058万元和157元。“八五”前4年,长清县国内生产总值和财政收
入年均递增分别为39.1%和26.2%。
一、解放思想,选准路子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思想的不断解放,县领导不断拓宽经济发展思路,调整经济
发展战略。 “八五”前4年,长清县制定了“重工强农兴商,五条路子奔小康”的工
作思路。1995年又实施了“依市兴县,各业并举;依城带乡,城乡一体;以外促内,
内外结合;科技先导,改革推动;发挥优势,重点突破”的经济发展战略。顺着选准
的路子,全县上下齐动员,共努力,不断开展奔小康教育活动,并在全省各县(市)中
率先举办了引进大专院校科研成果信息发布会。 1992年,全县合资企业由原来的1家
发展到40多家。根据形势的变化,结合本县实际,全县上下又广泛开展了“奋斗百亿,
建设强县,我该做什么?”的大讨论,在各级机关进行了以“五查五看”为主要内容
的思想作风整顿。采取“跳出长清看长清,对照先进找差距”的办法,每年组织大批
干部走出去, 到发达地区考察学习, 开阔视野,更新观念。“八五”期间,共选派
101名县直机关干部落户乡镇、办事处,500多名机关干部包村驻点。同时,县委、县
政府实行民主决策,40多名县级领导干部均拿出三分之二的时间到基层抓改革,搞调
查,实行“双包双联”:每人承包一个重点项目和一个企业,联系一个乡镇和一个行
政村。人大、政协的同志也主动要求包村驻点,投入到经济建设中。
二、从实际出发,发挥当地优势
长清县位居济南西南部22公里, 横跨津浦铁路和104、220、003三条公路干线,
有比较优越的区域和交通优势以及旅游、建材等潜在的资源优势。
“八五” 期间,长清县经多方筹措资金,先后投资1亿多元,完善了县内各旅游
区的服务功能,开辟了新的旅游景点和游乐设施10多处。1995年,长清的旅游开发达
到高潮。为此,县政府制定了《长清县旅游业发展九五规划》,恢复了旅游管理机构,
又铺开20多个旅游开发项目。 旅游旺季时, 全县每天接待游客高达1万多人次。 自
1990年至1995年10月,全县旅游总收入近2000万元。
长清县另一个资源优势是山石(建材资源) ,仅花岗石储量就达200亿立方米。为
此,各级党委、政府组织群众依托山石资源优势,把建筑建材业作为振兴长清经济的
又一支柱产业。 到1995年,全县花岗石开采、加工企业已发展到100多处。在此基础
上,全县组建起5个建筑集团和21个建筑、安装、装饰公司,建安队伍发展到3万多人,
被市政府命名为建筑建材之乡。
三、粗放型管理向集约型管理的转变
立足资源优势,发展优势产业,促进了长清县经济结构的日趋合理:逐步形成以
农业、旅游和建材、机械工业等为主导产业,以花岗石、水泥、麦芽、锅炉、医药等
10多个产品为“龙头”的经济发展格局。在工业方面,结合企业组织结构调整,全县
着力实施“骨干膨胀” 战略,企业上规模、产品上档次,组建“联合舰队”。到199
5年10月, 全县已组建23个企业集团。其中德玛公司、长虹集团、冰山集团等10多个
工业集团均年产值过亿元,利税过1000万元。这支庞大的“联合舰队”,分布在各工
业区内,带动了一批企业滚动发展。长清县规划建设了10处工业园区,总面积达21平
方公里, 区内办起工业项目150多个。在农业方面,全县农业结构和种植业结构的调
整,保证了农业这一基础产业的稳固。自1990年开始,长清县大幅度增加经济作物种
植面积,实行间作套种,“四作四收”立体种植模式面积已达3333.3公顷。这种模式
的推广,实现了粮食作物总量不减、群众增收、农业增产。全县已建起粮食、油料、
蔬菜、 畜牧、桑蚕、果品、水产、种子等8大农业商品基地,总面积占全县耕地面积
的65%,总收入占总种植收入的85%以上。农业形成了种植区域化、经营一体化、基
地连农户、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的生产经营新格局,并快步向产业化迈进。“八
五”期间,全县农业收入增加值以15%的速度增长。
着眼科技,向科技要效益、要潜力。长清的每个工业集团都成立了自己的科研所。
济南特种锅炉厂总共有职工300人, 而研究所的科研人员竞达40多人。 全县实施了
“产学研”工程:11个乡镇选聘常年科技顾问89人,187个经济一类村配备了智囊团,
初步认定“产学研标志性企业”24个,80%的乡镇企业和省、市科研单位及大企业建
立了牢固的合作关系, 横联结对247对。全县共开发出87种新产品。由此,全县一批
高科技、高附加值、高效益的产品迅速占领市场,农业和工业由劳动密集型、粗放型,
向技术密集型、集约型转化。其中水龙王集团与大连工学院共同研制出了填补国内空
白的新产品“等离子体” 。长虹集团作为全省独家实行国家“863”科技计划的乡镇
企业,生产出了陶瓷内衬复合钢管和耐热高合金铸管两种新产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被省科委认定为高新技术生长点。1995年,全县又有光可降解膜、复合钢管、等离子
体、改性换热器、3万吨麦芽示范工程被列为国家的“星火”计划。
四、结合城乡一体化,发展外向型经济
长清县作为济南市“卫星城”,便于接受城市科技、文化、政治、经济的辐射。
全县各级充分利用此优势,结合城乡一体化进程,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外向型经济
发展之路。 到“八五”末共完成出口商品供货总值6亿元,比1990年增长23.2倍;引
进项目397个, “三资”企业累计达到123家,开业投产60家,累计利用外资达到560
3万美元。为了和国际市场接轨,长清县从提高人的素质入手,建立起国际仿真环境。
尤其是在发展外向型经济过程中,树立了强烈的机遇意识,以高效的作风抓住机遇,
为实现长清的经济总体目标而奋斗。